Workflow
种植业
icon
搜索文档
碎地重整变平川,黑龙江多地抢抓时机治理侵蚀沟
新华社· 2025-11-05 15:33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黑土地保护 - 黑龙江作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持续发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 [1] - 秋收后至封冻前是治理侵蚀沟的施工黄金期各地正抢抓时机推进施工为明年丰收夯实基础 [1] - 2024年黑龙江省下达侵蚀沟治理资金54.92亿元实施治理侵蚀沟1.3万条年度投资额度和治理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2] - 2025年黑龙江省计划再治理侵蚀沟3000条并对已治理侵蚀沟压实管护责任确保长期发挥作用 [2] 侵蚀沟治理实践与成效 - 嫩北农场采用玉米秸秆回填治理侵蚀沟方法既保护水土方便农机作业又减少土方用量为秸秆利用开辟新用途 [1] - 鹤山农场治理一条长近300米的侵蚀沟可恢复农田约10亩 [1] - 建设农场有限公司今年计划治理鱼眼泡23处总面积178.84亩治理侵蚀沟6条可恢复耕地面积155亩 [2] - 截至目前建设工程计划已完成50%以上预计11月底前完成全部治理工作 [2] 鱼眼泡治理与农田修复 - 建设农场有限公司在鱼眼泡治理现场通过清淤排水填埋秸秆平整覆土等方式修复农田中形同疤痕的鱼眼泡 [1] - 治理鱼眼泡后解决了播种和收获时农机需绕行的问题方便了明年农机作业 [1]
气象科技助力绿色经济“百花齐放”
环球网· 2025-11-05 15:25
气象科技赋能农业 - 江西省通过推广早稻早播气象适用技术,使晚稻完美避开寒露风灾害,示范推广面积超100万亩[1] - 早稻早播技术实现晚稻提前抽穗,有效降低寒露风风险,促进双季稻生产增产增效,平均增产25.6公斤[2] - 2024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17.4万吨,其中江西省早稻总产量676.7万吨,居全国第二[2] 经济作物精准气象服务 - 资溪县白茶种植面积3.81万亩,2024年干品茶叶总产量约268吨,产值达3.99亿元,茶园建设气象监测设备实现实时气象条件掌握[3] - 气象部门为茶园提供灾害预警和采摘时段天气预报服务,助力种植采摘有效调度,提升茶叶品质和产量[3] - 永修县在柑橘基地新建六要素智能气象站,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提醒果农采取应对措施,避免降雨量过大影响果实甜度[9] 气象与文旅产业融合 - 资溪县大觉山景区建设生态气象监测站网,负氧离子浓度年平均达每立方厘米3637个,远高于清新空气标准,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等气候生态品牌[10] - 景区接入"云盾"气象预警信息接收机,实时提醒灾害性天气,提升旅游安全保障能力[10] - 樟树市"泰豪·中药气象小镇"布设十多套气象观测设备,实现全方位气象监测,为100多个药用植物品种生长提供数据支持[11] 气象服务模式创新 - 茶园计划通过实时监控气候条件自动调节灌溉、采摘、烘干等,实现种植生产自动化合作[5] - 中药气象小镇利用气象监测数据提供科学指导,避免零下7℃气温导致枳壳冻死,最大限度减少中药材受损[13] - 气象服务模式变"靠天吃饭"为"知天而作",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田间管理,提升农业生产质效[13]
揭西:农文旅融合奏响“百千万工程”新乐章
南方农村报· 2025-11-05 14:32
文章核心观点 - 坪上镇以“百千万工程”为指引,通过“一带一片一区一园”发展框架,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特色乡村振兴路径 [8][9][10][71] 农业提质 - 特色农产品“一点红”番薯成功入选2024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为继“伍寸”供港蔬菜后第二个“国字号”品牌 [24][25][26] - “一点红”番薯由丰农合作社种植1200多亩,采用水稻与红薯轮耕及有机种植模式,亩产可达2000斤 [21][22] - 已培育9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并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累计整合土地8000多亩,为规模化农业奠定基础 [28][29][41] - 设施农业多样化发展:成全村葡萄基地采用温室大棚与水肥一体化、四新村建成节能环保型水稻机械化烘干中心、南联村建设冷链物流仓储、坪上村引进全自动化蛋鸡生产线 [33][34][35][36][37][38][39] - 依托电商拓宽销售渠道,助力“坪上味道”品牌形象优化及市场竞争力提升 [42][43] 文旅赋能 - 潭角村万梅谷每年1月梅花盛开成为冬季亮丽风景,4月青梅丰收,年总产量约300万斤,有固定收购渠道销路不愁 [46][47][48][49][50][51][53][54] - 以青梅资源为核心推进“旅游+产业”融合,打造特色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园区,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经济发展 [54][55] - 重点挖掘石内片区(潭角村、五星村等)红色资源与旅游资源,推进民宿、农家乐、智慧停车场等配套项目建设,打造文旅融合示范片 [56][57][58] - 新签约石盆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合同投资达1.24亿元,并对接漂流、酒店、古寨旅游基础设施及智慧停车场等项目,解决“停车难、住宿难”及景点单一问题 [62][63][64][65] - 持续创新梅花文化活动与文创产品,提升“田园花海”“曲桥”等网红景点热度,实现从“引客入坪”到“留客旺坪”的转变 [66][67] 未来发展规划 - 坪上镇将锚定工业、农业、文旅“三大产业”,制定清晰发展规划,致力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更高水平 [69][70]
重庆梁平:良田生金好“丰”景
经济日报· 2025-11-05 13:47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 梁平区两路村建成3000多亩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率提升至95%以上,形成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格局 [1][2] - 梁平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80万亩,常年水稻播种面积超过43万亩,聚奎镇已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 [2] - 高标准农田改造后亩均节约成本约150元,增产75公斤,全区已有种粮大户400余户,培育龙头加工企业80余家 [3]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 两路村集体经济组织整合农机农技资源,为种粮大户提供耕、种、防、收、烘、销全链条服务,实现种粮户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益双提升 [1] - 种粮大户李中财流转900多亩农田,今年亩产平均1300斤以上,最高达1600斤,设施齐全使种地变得轻松 [1] - 通过小田并大田等措施,地块整合后集中连片率大幅提升,农机作业效率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 [2] 项目建设模式与规划 - 梁平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遵循一平两通三提升基本标准,即田块平整、通水通路、提升地力产量和效益 [3] - 2023年文化镇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改造提升8000余亩,项目建设前种植大户仅6户流转不足500亩,项目建成后实现全流转 [4] - 2024年梁平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15.1万亩,总投资超过3亿元,项目创新采用施工加运营一体化模式,将工程质量监管贯穿建设全过程 [5] 经营机制创新 - 梁平区坚持改田与改制相结合,探索承包权不变、经营权连片形式,推动地块实现专业化适度规模经营 [3] - 文化镇项目建成后,各村采用现场叫价和本村大户优先方式竞标农田经营权,项目建设区实现了全流转 [4] - 经营机制创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种植便利度和生产稳定性,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由改前种田积极性不高向改后抢着种粮转变 [3]
农业农村部推行农业电子证照!农牧渔ETF(159275)微涨0.2%!
新浪基金· 2025-11-05 13:24
农牧渔ETF市场表现 - 农牧渔ETF(159275)盘中价格微涨0.2%,成交额为691万元,基金最新规模为2.03亿元 [1] - 成份股中神农种业涨幅领先达6.4%,罗牛山上涨5.24%,众兴菌业上涨3.46% [1] - 部分成份股表现疲弱,天马科技下跌1.79%,梅花生物下跌1.57% [1] 子行业基本面分析 - 蛋鸡行业2025年国内引种量同比大幅收缩至4.12万只,预计供给将由宽松转向紧张 [2] - 白羽鸡行业经历三年磨底,叠加海外引种扰动,产能收缩意愿增强 [2] - 黄鸡价格可能已经筑底,下半年均价有望改善 [2] - 生猪板块在低猪价和政策引导下,产能有望去化 [2] - 奶牛存栏量下降8%,接近去化尾声,肉牛价格可能迎来超预期涨幅 [2] - 白羽鸡行业产能处于历史高位,毛鸡价格低位震荡,但中期有望反弹 [2] - 黄鸡价格受消费旺季推动持续上涨,且产能处于历史低位 [2] 政策与技术进展 - 农业农村部计划自2025年11月1日起全国推行6种农业电子证照,2026年起全面实现电子化 [1] - 河套大耳猪被列入最新修订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1] - 种植业转基因玉米商业化进程加速,头部种子企业竞争力将提升 [2] - 种子产业战略地位突出,转基因技术推进带动行业升级 [2] 其他细分领域动态 - 水产饲料行业经历低谷后景气度反转,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2] - 动物保健板块需突破同质化竞争,宠物动保市场扩容且国产替代加速 [2] - 动物保健行业景气度回升,抗生素价格维持高位 [2] - 种植产业链方面,粮食价格企稳,中期有望上涨 [2] 指数与成份股信息 - 农牧渔ETF(159275)及其联接基金被动跟踪农牧渔指数 [3] - 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海大集团、梅花生物等 [3]
农业农村部召开黄淮海秋播工作调度会 强麦期货仍保持不变
金投网· 2025-11-05 10:23
11月4日,农业农村部召开黄淮海秋播工作调度会,会议指出,黄淮海地区小麦产量约占全国九成,地 位举足轻重,前期持续连阴雨造成播期延迟、进度偏慢,给冬小麦安全过冬带来挑战。各地农业农村部 门要抢抓秋末冬初适播窗口期,加力推进抗湿播种、"四补一促"、病虫害防控、冬前田管等重点任务落 实,确保小麦种足种满种好、培育壮苗安全越冬。 本周三(11月5日),强麦期货主力合约仍保持不变,截止发稿,强麦主力报3050.00元。 市场资讯: 据欧盟委员会,截至11月2日,欧盟2025/26年大麦出口量为376万吨,而去年为173万吨;欧盟2025/26 年软小麦出口量为803万吨,而去年为832万吨。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30日当周,美国小麦出口检验量为350293吨,前一周修正后为 269420吨,初值为258543吨。2024年10月31日当周,美国小麦出口检验量为217633吨。本作物年度迄 今,美国小麦出口检验量累计为11825139吨,上一年度同期9812276吨。美国小麦作物年度自6月1日开 始。 ...
内蒙古:用好土地建好粮仓
经济日报· 2025-11-05 06:21
粮食产量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 内蒙古自治区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超过800亿斤,达820.1亿斤,居全国第六位,今年有望再获丰收 [1] - 巴彦淖尔市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63.03万亩,计划2027年将灌区内符合条件的739.3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2] - 截至去年底,内蒙古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005万亩,2025年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面积首次跃升全国第一 [2] 高标准农田效益与模式 - 引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后,一个人能管1000来亩地,每亩节水160立方米,葵花亩均增产100斤,玉米增产100公斤 [2] - 通过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种植,例如1600亩洋葱和1100亩西红柿连片种植,农光村集体收入预计达10万元 [2] - 土地流转费每亩可达1000多元,农户在合作社打工日收入200多元,实现农户与集体双赢 [2] 盐碱地综合治理与成效 - 巴彦淖尔市652.23万亩盐碱地已改良192.4万亩,占总面积的三成,亩均增产10% [4] - 经智能化灌排一体节水控盐项目改造后,3000多亩中重度盐碱地向日葵亩产从200多斤预计提升至350斤,出苗率达85%以上 [4] - "十四五"时期内蒙古统筹项目已完成盐碱地改造提升240万亩 [4] 盐碱地改良技术与产业发展 - 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改造提升,坚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探索工程改造基础上的高效节水与调理剂协同改良模式 [3] - 通过种植羊草、披碱草、沙打旺等特种牧草改善土壤结构和酸碱度,成功在盐碱地上扎根生长 [3] - 打造五原县盐碱地向日葵、乌拉特前旗食用菌等农业产业园,推动盐碱地特色农业向产业化、高效益方向发展 [4] 未来发展规划 - 将加大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力度,启动自治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机制 [5] - 有序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分区探索总结改造提升模式,大力推进节水农业 [5]
全国冬小麦播种超四成
经济日报· 2025-11-05 06:15
冬小麦播种进度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进度已超过40% [1] - 西北地区播种基本结束 黄淮海地区完成近40% 长江中下游地区超过30% [1] - 河北省播种基本结束 陕西省超过50% 山西省超过40% 安徽省35% 山东省超过30% 河南省超过20% 江苏省15% [1] 冬油菜播种进度 - 全国冬油菜播种进度超过80% [1] - 西北地区播种已结束 长江中下游地区超过90% 西南地区近70% [1] 秋粮收获进度 - 全国秋粮收获进度超过90% [1] - 东北和西北地区正在扫尾 黄淮海 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均超过90% 华南地区近60% [1]
把“科技种粮经”送到农户手中
人民日报· 2025-11-05 06:12
干农技推广30多年,看到身边越来越多农户靠新技术致富,我成就感满满。 我常跟同事说,咱们农技人员就是搭桥的,把实验室里的科技,变成"科技种粮经"送到农户手中。只要 农户种地更轻松、多赚钱,咱就算为农业强国建设出了份力。 (作者为富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本报记者郭晓龙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05日 04 版) 前几年推广侧深施肥技术时,一名农户说:"我凭经验施肥也能种地,还要费劲学新技术?"讲技术不如 摆事实,抽穗时带他到示范田,稻穗比他家地块的大,籽粒更饱满,还没有倒伏。收割时一算,示范田 一亩少用20斤肥,多收80斤稻子。这之后,他主动要技术资料,还成了"技术宣传员"。 农户的顾虑可以理解:怕新技术不管用,更怕花钱打水漂。所以除了讲技术,更要做给他们看。 今年,我们在每个村都设了专职农技指导员,还拍了很多短视频,把测土配方、病虫害防治这些技术, 用大家听得懂的话讲明白。农户有问题,线上就能问,问不清楚的,下地手把手教。 展望"十五五",我们也有自己的目标:要把病虫疫情监测网络建起来,让农户在手机上就能知道庄稼得 了啥病、该用啥药;还要继续推秸秆还田、有机肥替代化肥,把这片黑土地保 ...
从化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培训班圆满举办
南方农村报· 2025-11-04 21:53
农业种植规模 - 从化区水稻年均种植面积约18万亩 [1] - 从化区各类水果种植面积近46万亩 [1] 作物生长与采收情况 - 从化区大部分晚造水稻已进入成熟期,即将陆续收割入仓 [1] - 百香果正值集中采摘上市的关键时节 [1] - 某公司60多亩"钦蜜9号"百香果长势旺盛、挂果量大,果实正在陆续成熟 [3] 农业技术培训活动 - 2025年10月31日举办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培训班,57名当地农办工作人员、农技员及种植户代表参训 [3] - 培训内容包括水稻高效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百香果高效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区鼠害防控技术 [3] - 专家通过图文结合方式帮助参训人员掌握作物栽培关键技术及病虫鼠害不同生长阶段特征 [3] 实地技术指导 - 专家团队前往百香果种植基地和水稻种植基地开展病虫鼠害发生情况调查并进行技术指导 [3] - 专家组建议企业及时采收成熟果实,强化病虫害与水肥管理,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建议比标注期限延长3至4天 [3] 培训效果反馈 - 参训人员反馈培训内容实用性强,精准匹配水稻、百香果种植的实际需求 [5] - 病虫鼠害防治知识及用药建议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提升农产品品质、降低农药残留提供了科学支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