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投资

搜索文档
单个项目最高允许全亏!武汉推动科技金融发展放大招
搜狐财经· 2025-06-15 20:46
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武汉市发布《方案》旨在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建立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 [1] - 计划到2027年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50家以上 股权投资基金规模突破3000亿元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 培育"金种子""银种子"企业500家以上 [1] - 采用"股权投资做引导 债权融资做增信 多层次资本市场公开募资做培育"的工作思路 为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提供"股贷债保担"综合金融服务 [1] 政府投资基金引导措施 - 政府投资基金参与创业投资基金的出资比例提高至50%以上 存续期最长可达15年 [2] -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总额不低于当年新增投资额的20% [2] - 允许差异化设置种子期 天使期单个项目投资额度上限 并实行最高不超过政府投资基金全部增值收益的投资激励 [2] 长期资本来源拓展 - 吸引保险资金参与AIC股权投资试点 支持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2] - 打造涵盖种子基金 天使基金 产业基金 并购基金的科技创新基金矩阵 [2] - 支持政府投资基金与科研平台合作设立概念验证基金 中试基金 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2] 考核评价机制优化 - 对国资创业投资机构按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考核 不对单只基金或项目盈亏考核 [3] - 建立以尽职合规责任豁免为核心的容错机制 因不可抗力导致投资未达预期可免责 [3] - 允许种子基金 天使基金分别出现最高不超过投资总额80% 60%的亏损 种子直投 天使直投单个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 [3] 科技信贷服务提升 - 推动商业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 提供"融资+融智"综合服务 [3] - 通过健全专营服务体系 扩大信贷规模 创新产品 强化平台支撑等措施实施科技信贷提质行动 [3]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 联合深交所建设"培育通""科融通"武汉节点 提供企业上市一站式服务 [4] - 对"金种子""银种子"企业分层培育 支持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的企业上市 [4] - 支持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 扩大科技创新债券融资 强化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 [4] 政策影响分析 - 政策将有效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4] - 对武汉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将加快全国科技金融中心建设步伐 [4]
“国家队”LP再出资!已累计设立46只子基金,投资企业超1800家
证券时报网· 2025-06-13 20:12
近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完成第七批子基金签约设立工作,继今年4月与深创投签约后,又分别与 中科创星、东方嘉富、蓝驰创投三家投资机构签约,至此第七批子基金全部设立,总规模达82.87亿 元,重点投向硬科技领域中小企业,这是国家重量级LP在创投领域的重要布局。 上海蓝驰新皓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同样注册于上海市,管理机构为嘉兴蓝驰投资管理有限公 司,基金规模20.7亿元,聚焦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疗等领域的中小企业。 至此,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第七批四只子基金全部完成设立,子基金总规模达82.87亿元,在硬科技 领域的投资布局进一步扩大。 累计设立46只子基金,子基金规模超1200亿元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是创投行业最活跃的国家级母基金之一。其设立背景可追溯到2015年9月,当时 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要求,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该基金。 随后2020年5月,由中央财政与上海国盛、中国烟草等社会出资人共同发起成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有限公司(母基金),注册资本357.5亿元,通过投资设立子基金等方式,使基金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 上,重点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中长期股权融资问题。 从资金来源看,该基 ...
广西首支QFLP基金落地
FOFWEEKLY· 2025-06-13 18:32
广西首支自贸区外QFLP基金落地 - 广西首支在自贸试验区外设立的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成功落地 防城港市成为广西第三个拥有QFLP基金的设区市 [1] - 该基金总规模达5亿元 首期募集资金1亿元 重点投向大健康 先进制造 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 - 基金将为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及产业升级提供国际资本支持 [1] 基金设立的战略意义 - 广西柳工华晟创业投资基金的设立是防城港市融入广西建设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的关键举措 [1] - 通过引入国际资本精准支持本地新兴产业发展 体现了防城港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服务能力 [1] 其他行业动态 -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启动 [2] -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即将举办 主题为汇聚中国力量 [2] - 一级市场出现管理费焦虑现象 [2] - 上市公司对设立并购基金表现出浓厚兴趣 [2]
广西首支QFLP基金落地
FOFWEEKLY· 2025-06-13 18:32
广西首支自贸区外QFLP基金落地 - 广西首支在自贸试验区外设立的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成功落地防城港市 标志着该市成为广西第三个拥有QFLP基金的设区市 [1] - 基金总规模达5亿元人民币 首期募集资金1亿元人民币 将重点投向大健康 先进制造 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 - 基金将为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及产业升级提供国际资本支持 [1] 跨境投融资创新实践 - 广西柳工华晟创业投资基金的设立是防城港市融入广西建设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的重要举措 [1] - 该基金通过引入国际资本"活水"精准支持本地新兴产业发展 体现了防城港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 [1] 其他行业动态 -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活动已启动 [2] -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即将举办 主题为汇聚中国力量 [2] - 一级市场近期关注管理费调整问题 上市公司对并购基金兴趣增加 [2]
科技金融加速发展,股权投资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来觅研究院· 2025-06-13 14: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科技金融是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对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我国正加速构建适应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金融体系 [3][4] - 科技金融发展历经四个阶段,政策层面不断加大支持力度,银行业和股权投资在助力科技金融方面成效显著 [5][8][12] - 未来科技金融重要性将不断提高,政策持续优化,生态不断健全,私募股权投资将发挥更重要作用,资本市场改革也将推动科技行业发展 [17][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科技金融演进历程 - 科技金融主要内容是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 [4] - 发展经历四个阶段:萌芽期(1978 - 1984 年)以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科研项目为主;起步期(1985 - 2005 年)科技创新重要性增加,财政支出进一步增加;探索期(2006 - 2015 年)探索建设系统化制度和丰富科技金融工具;融合发展期(2016 年至今)科技与金融融合加深,服务体系更完善 [5] - 2024 - 2025 年有多部政策发布,从监管引导、投融资、退出等多维度为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服务,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深度融合 [6] 银行业与股权投资助力科技金融 - 银行业:央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2024 年设 5000 亿元,2025 年增加 3000 亿元,合计 8000 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2025 年一季度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 49.60%,高于去年同期 3.60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获贷率 57.70%,高于去年同期 1.30 个百分点;商业银行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机制,近 3 年科技领域贷款规模持续增加,截至 2024 年末,主要国有大行在科技金融领域贷款规模合计超 10 万亿元 [8][9] - 股权投资: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可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长期稳定资金和增值服务,推动企业成长和科技成果转化;2025 年 1 - 5 月,获融资科创企业 1765 家,同比增长 15.13%,融资金额 1116.07 亿元,同比增长 26.84%;早期阶段(A 轮及之前)融资事件数量占比 51.4%;298 家企业获得亿元及以上融资,同比增长 29.57% [11][12] - 合作模式:银行携手创投机构,如浦发银行苏州分行推出“浦投贷”,浦东创投发布“创新贷”;银行与政府引导基金合作深化,如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与北京国管联合推出“中银科创产投贷” [14][15][16] 展望 - 科技金融重要性提高,政策持续优化,生态不断健全,向多元化、综合化金融服务方向发展 [17] - 私募股权投资聚焦硬科技领域,注重长期价值投资,与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加速企业成长壮大 [19] - 资本市场制度改革降低科技型企业上市门槛,畅通融资渠道,提升私募股权投资者信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私募股权市场 [19]
香港金融发展局:建议设立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及私募信贷专属发牌制度
智通财经· 2025-06-10 19:46
香港金融发展局关于另类投资基金的研究报告 核心观点 - 另类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创业投资、私募信贷)对初创企业至关重要,可分散风险并助力企业扩展规模及推动产业转型 [1] - 香港需通过政策优化和制度创新巩固其全球资产与财富管理中心地位,吸引并深耕另类投资基金 [1][2] - 报告提出六项具体建议,涵盖政策愿景、发牌制度、公共资金优化、强积金计划改革等领域 [1][2] 另类投资基金的作用 - 被家族办公室及超高净值人士广泛采用,是风险分散的实用财富管理工具 [1] - 填补资金缺口,通过耐心且高风险承受能力的资本支持早期企业扩展和成熟产业转型 [1] - 促进长期经济增长与转型,增强香港金融生态系统的竞争力 [1] 政策建议 1 **战略规划** - 制定前瞻性政策愿景,推动香港成为全球另类投资基金枢纽 [2] 2 **制度创新** - 设立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及私募信贷专属发牌制度 [1][2] - 现代化税务与监管框架以支持另类投资发展 [2] 3 **资金优化** - 优化公共资金推动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及私募信贷发展 [1][2] 4 **创新加速** - 通过革新融资模式与技术转移加速创新成长 [2] 5 **强积金改革** - 将特定另类投资选项纳入强积金计划,提升投资组合多元化 [1][2] 香港的竞争优势 - 香港具备独特优势,可连结全球资本与区域创新,成为新一代初创企业发展平台 [2] - 深化另类投资市场可催化更具活力与可持续扩展的创新经济体 [2] - 强化公私营合作可突破瓶颈,奠定包容性经济增长与社会价值基础 [2]
国家队LP又出资了
投资界· 2025-06-10 15:51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第七批子基金设立 -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第七批子基金全部完成签约设立,总规模达82.87亿元,涉及中科创星、东方嘉富、蓝驰创投和深创投四家机构 [4][5][6][7] - 中科创星子基金规模26.17亿元,投向先进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硬科技领域 [6] - 东方嘉富子基金规模16亿元,重点投资先进制造、信息技术及生命健康领域 [6] - 蓝驰创投子基金规模20.7亿元,聚焦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疗等方向 [6] - 深创投子基金规模20亿元,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及健康产业等硬科技领域 [6][7] 子基金投资策略与要求 - 第七批子基金延续此前投资方向,支持投早投小投创新,重点培育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并新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 [8] - 单支子基金认缴规模原则上不低于10亿元,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出资比例不超过30%,存续期不超过8年(含3年投资期) [8]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整体规模 - 成立五年来累计设立46支子基金,总规模超1200亿元,投资项目超过1800家,成为创投圈重要资金源 [8] 创投行业募资环境变化 - 政府资金LP成为出资主力军,社会化LP因市场压力大幅减少,机构更关注实打实的DPI和GP历史业绩 [10] - 部分机构主动控制规模,甚至退回已募集资金,反映行业出清持续进行 [11] 政策层面新动向 - 2024年两会首次提出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预计带动地方及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存续期20年 [10] - 科创债政策放开,允许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东方富海、君联资本等成为首批试点单位 [10]
创投发展思考之五 | 维护创投的市场化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6-09 13:30
创投行业发展现状 - 创投行业已成为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2] - 政府资本(财政资本和国企资本)逐渐成为创投行业主要资金来源,2025年国务院一号文发布后各地政府投资基金设立兴起新热潮 [3] - 中国创投发展借鉴美国经验,基金化特别是有限合伙制为LP与GP结合提供制度保障,LP是关键,GP是核心,创业企业是基础 [4] LP与GP关系 - LP与GP利益关系和制度安排是创投市场化商业化运行的核心,基础在于GP良好信誉和高度利益一致化的制度安排 [5] - 适度的管理费与净收益分享(2%+20%)是商业化制度核心,为LP必须承担、GP理应享有的委托费用 [5] - 优秀基金管理人应获取更多管理费和净收益分享,这是市场自发形成和谈判博弈的结果 [6] 政府资金影响 - 早期政府资金占比约30%,接受市场惯例,现在政府资金占比提高后出现否认市场惯例现象 [7] - 政府资金附带政策目标、区域限制和返投要求,约束基金财务回报目标,使社会投资人失去积极性 [8] - 政府资金应引导社会资本而非打破行业惯例,强行减少管理费收入可能打击优秀基金管理人积极性 [8] 新规影响分析 - 新规按实缴出资/实际投资额收费可能使GP面临资金断档,收益支付优先要求脱离创投现实 [11] - 存续期满后停收管理费可能抑制"投早投小"积极性,与"耐心资本"定位矛盾 [12] - 早期项目失败率高,超额收益概率低,政府让利条款难以弥补管理费缺口 [13] 行业格局变化 - 头部GP可谈判更高收益分成对冲管理费限制,中小GP可能退出政府基金市场 [14] - 新规可能加剧行业马太效应,削弱行业多样性 [14]
发展创业投资支撑创新创造
经济日报· 2025-06-09 06:07
政策举措 - 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明确提出发挥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生力军作用,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评价机制等 [1] - 发展创业投资是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 [1] - 积极培育以VC和PE为主体的耐心资本,对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意义重大 [1] 行业现状 - 当前一级市场面临募资规模收缩、国资依赖度高、考核周期短、退出渠道单一等挑战 [1] - VC和PE募资规模逐年下降 [1] - 国资背景的有限合伙人(LP)占比高达八成以上,市场化资本参与度不高 [1] - 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风险偏好低,与创业投资高风险属性相冲突 [1] - 政府引导基金在短周期考核压力下,难以发挥耐心资本的作用 [1] - 退出严重依赖上市,并购基金等替代渠道发展滞后,市场流动性较差 [1] 改革方向 - 破解制约难题必须着眼于"募、投、管、退"全链条系统性改革,推动耐心资本健康成长,激发市场活力 [2] - 在募资端应扩容市场化有限合伙人,拓宽资金来源 [2] - 建议未来进一步引入长期资本,推动企业年金、养老金通过母基金投资一级市场 [2] - 适当放宽准入,提高险资股权投资比例,试点家族办公室跨境投融资等 [2] - 在投资考核和管理上要优化投资评价体系,让各类资本更有耐心 [2] - 可适当延长政府引导基金和其他长期资本的考核周期 [2] - 采用整体投资组合的方式来评估投资成效,改变现有逐个项目考核模式,容忍必要的失败 [2] - 建立容错机制,设立合理的容错免责机制 [2] - 逐步优化税收政策,激励长期持有 [2] 退出机制 - 在退出端要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提高市场流动性 [3] -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和并购投资基金的成熟运作极大促进了资金循环 [3] - 国内一些试点政策已经先行实施,如北京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了S基金交易平台 [3] - 政府相关部门可逐步成立更多S基金,为一级市场的耐心资本退出拓宽渠道 [3] - 探索设立"科技并购试点区",以创新模式激活并购市场 [3] - 北京可尝试依托中关村设立"科技并购试点区",推动专利与技术资产证券化,由北京证券交易所提供流动性支持 [3]
站在创投历史性变革的前夜,收获一场时间的玫瑰
36氪· 2025-06-06 08:49
创投行业变革趋势 - 创投行业正从"短期逐利"向"长期价值创造"转变,推动产业升级和培育核心竞争力企业 [1][2] - 2018年国内创投市场投融资事件首次低于1万起,共披露9,609起,反映行业进入低谷期 [1] - 2024年国家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创投行业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关键支点 [1][5] 国家战略与国资引领 - 2025年国家设立"航母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预计撬动近万亿元社会资本,投向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战略产业 [3] - 诚通科创投资基金规模300亿元,首期100亿元,重点布局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 [3][4] - 2025年一季度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6%,国新基金累计投资金额近1,200亿元,80%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4] - 国投系基金累计投资1,175个项目,助力296家企业上市,其中科创板143家 [5] 地方创新模式 合肥模式 - 通过"产投联动"精准培育产业链,典型案例包括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 [7][8] - 京东方项目带动超1,000亿元产业链投资,形成全球领先显示面板产业集群 [7] - 蔚来汽车70亿元投资带动200亿元以上电动车产业配套落地 [8] 杭州模式 - 侧重打造创新生态系统,六家科技企业总估值突破3,000亿元 [8][9] - 通过制度创新、人才政策、产学融合、成果转化四大方法论构建生态 [9] - "先用后转"模式降低技术转化风险,"安心屋"模式提升审批效率 [10] 深圳模式 - 2024年末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在投本金9,639.99亿元,创业投资基金在投本金2,420.33亿元,同比增长8.69% [11] - "投早、投小、投硬"趋势明显,53%项目为早期投资,67.28%投向中小企业 [11] - 设立全国最大天使母基金,实施"赛马机制"和超额收益让渡 [11][12] 民营资本转型 - 民营资本反思传统"对赌协议+快速退出"模式,转向"柔性退出"和长期价值深耕 [14][15] - 投资理念从财务投资转向产业深耕,注重核心技术积累和商业模式可持续性 [15] - 深圳创投圈流行"柔性退出",通过股权重组等方式为硬科技企业提供宽容成长环境 [15] 行业未来展望 - 创投行业目标为资本与创新同频共振,构建覆盖科研、转化、退出的完整生态链 [15][16] - 国资与民资深度融合,形成更具活力的创新投资生态系统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