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当着189国面,美联储“背后”捅刀特朗普,“最大输家”已出现
搜狐财经· 2025-05-06 18:22
美国哪些部门是"深层政府"?美联储,无疑首当其冲。特朗普原先的计划,是一边对他国加关税,一边说服美联储降息,这样对美国 国内经济的冲击会小一些。但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硬挺着不降息,还在特朗普背后"捅刀",说美国加征的关税,不像特朗普说的 那样是外国政府在承担,而是美国人民。特朗普闻言暴怒,威胁要解雇鲍威尔,但他这话才放出来24小时,又主动澄清,没有解雇鲍 威尔的想法。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特朗普对美联储的独立性发起挑战,多次暗示可能将现任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免职。太和智库高级研究 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副院长王在邦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简称每经记者)表示,特朗普宣称罢免鲍威尔,迅速向市场 传递一个美元要"完蛋"的信号,引起金融市场恐慌。美联储丧失独立性是推倒美元霸权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相当于投向美元信用的 一枚核弹。 近日有彭博社消息称,特朗普正在尝试通过对美国盟友施压,以达成对中国新能源领域的打压,减缓中国制造的扩张,最终将中国挤 出全球新能源的供应链。不出所料,特朗普手中的底牌还是关税威胁,他宣称,那些不顺从美国的国家,将会遭受美国的"二级关 税"。不得不说,这一招对于美国的贸易伙伴来说真是 ...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民营经济促进法》为“草根产业”高质量发展撑起法治“晴空”
凤凰网财经· 2025-05-01 15:50
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 - 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于4月30日通过,将于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1] - 该法律在企业家群体引起强烈反响,被视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时刻 [4] 法律对民营企业的意义 - 法律是民营企业维护合法权益的"权利宣言书"和破解全球产业链重构困局的"战略工具箱" [4] - 法律通过公平竞争、科技创新、融资支持、舆论生态等维度的系统性设计,精准回应企业在贸易摩擦中的核心诉求 [4] - 法律让民营企业家感受到"自己人"的身份有了更坚实的法治靠山,吃下"定心丸" [4] 科技创新支持 - 法律通过政策扶持与税收优惠,为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注入"强心剂" [4] - 协鑫集团在颗粒硅、钙钛矿、电子级多晶硅、正极材料等颠覆性技术研发上累计投入上百亿元 [4] - 法律有助于企业汇聚全球顶尖人才,深化产学研合作,在新能源技术"无人区"加速突破 [4] 融资支持 - 法律从完善融资风险分担机制等维度精准破题,为企业发展送来"源头活水" [5] - 协鑫曾因资金压力面临扩张瓶颈,法律相关举措落地后将获得更稳定的政策加持和资金支持 [5] - 法律有助于企业加速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在硅锂碳等高科技材料领域扩大领先优势 [5] 公平竞争环境 - 法律通过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打破长期存在的隐性壁垒 [5] - 法律明确各类经济组织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企业可凭借技术实力、管理能力和创新活力展开良性竞争 [5] - 法律有助于企业更自由地拓展业务版图,参与国际能源合作,释放市场活力 [5] 权益保护 - 权益保护单独成章是法律的一大亮点,为企业的知识产权、资产安全等筑牢"防护网" [5] - 法律对公平执法、预防和清理拖欠账款等作出明确规定 [5] - 协鑫积累的技术专利、产业资产将得到更周全的法治守护 [5]
卧龙地产拟更名为“卧龙新能” 向新能源产业方向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20:49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拟将证券简称变更为"卧龙新能" 以响应国家"双碳"政策 向新能源产业方向发展 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 [1] - 公司出售上海矿业90%股权给间接控股股东 彻底退出矿产贸易业务 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集中资源聚焦新能源产业 [2] - 公司2025年初完成多项新能源资产收购 包括龙能电力 卧龙储能 卧龙氢能等企业 布局光伏 风电 氢储能等业务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6 11亿元(同比下降24 08%) 净利润4100万元(同比下降75 15%) 主要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 75亿元 [1] - 2024年房地产业务签约销售面积6 02万平方米 签约销售金额5 93亿元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1 05亿元(同比增长97 53%) 净利润3608 63万元(同比下滑22 22%) [1] 新能源业务规划 - 风能领域重点推进包头达茂旗新能源加储能构网型试点示范项目 [3] - 光伏领域重点获取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订单 提升市场占有率 [3] - 储能领域以电化学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为核心 寻求新兴增长点 [3] - 氢能领域持续开发制氢技术及产品储备 提升竞争力 [3]
带着名单,日本企业家到现场找心仪的川企
搜狐财经· 2025-04-29 09:26
中日企业合作洽谈 - 70多岁的铃木琢也带领5家日本企业负责人专程参加中国(四川)—日本经贸交流会,主动寻找四川企业洽谈合作 [2] - 全球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董事郡文治提出希望实地考察四川中兰智能科技的工厂,计划采购光伏发电、蓄电池等产品到日本市场销售 [2] - 日本企业中道会入住咨询部科长藤原贵史希望与中国养老院投资商合作,特别是在金融投资方面 [3] 四川产业优势 - 四川是中国工业、农业、资源、能源、科研、教育大省,被称为"六边形战士",对日经贸合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位居前列 [3] - 四川在光伏发电、蓄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发展突出,吸引日本企业关注 [2] - 中国驻日本大阪总领事馆经商处主任景春海期待日本经济界进一步理解中国经济潜力,加强与四川等地区的合作 [3] 日本市场需求 - 日本新能源产业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加快增长,与四川合作空间大 [2] - 日本养老服务企业面临激烈国内竞争,希望吸引中国投资商到日本投资 [3] - 日本企业已提前筛选四川参会企业名单,有针对性地寻找合作机会 [2]
首次!四大直辖市,人口无一增长!
城市财经· 2025-04-02 11:42
四大直辖市人口变化 - 2024年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常住人口无一增长,呈现三减一平格局:北京减少2.6万人至2183.2万人[3],上海减少7.19万人至2480.26万人[4],重庆减少0.96万人至3190.47万人[5],天津持平于1364万人[6][7] - 历史对比显示,2021-2024年四大直辖市合计人口减少:天津(-22.6万)、重庆(-18.46万)、北京(-5.8万)、上海(-8.17万)[15],与七普时期(2010-2020)形成显著反差[11] 城市人口增长分化 - 广深保持人口正增长:深圳当前年增量不足20万人,远低于七普时期年均70万的水平[12];广州七普期间年均增长60万人[11] - 重点城市整体增速放缓:成都增量从年均58万降至不足10万[11][12],西安、郑州等城市增长动能减弱[11] 京沪人口调控机制 - 主动设定人口天花板:北京通过纾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企业/高校外迁[20],上海同步控制规模[19] - 资源禀赋支撑力:京沪教育/产业资源本可维持顶端人口竞争力[22] 天津产业结构困境 - 传统产业占比过高:石油化工利润占规上工业50%[32],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合计利润占比不足20%[33] - 高新技术产业薄弱:2018-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仅13.4%-15.5%[35],远低于深圳(58.4%)/苏州(37.4%)[35][36] - 人口自然负增长:2023年自然增长率-2.57‰[39],2024年略改善至-1.97‰[40] 重庆人口流失特征 - 城乡结构失衡:2022-2024年乡村人口减少44.04万,城镇仅增21.17万[55],农村人口占比仍达27.9%[54] - 收入水平制约: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5,666元,仅为广州50%[60] - 区域竞争压力:成都虹吸效应显著,七普显示31.99万重庆人口流入成都[66] 产业转型应对措施 - 天津实施"海河英才"计划:累计引进50万人才[42],配套财政补贴/创业支持等政策[23] - 重庆汽车产业突破:2024年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26.7%,新能源汽车产量增90.5%[71],拉动GDP增速达5.7%[72] - 人口净流入逆转:2024年外省净流入8.24万人,抵消自然减少9.2万的影响[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