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渔业
icon
搜索文档
省沿海集团:开拓海洋产业新空间 勇当海洋强省主力军
新华日报· 2025-05-14 05:54
海洋产业布局 - 公司立足"发展海洋产业、服务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功能,加快海洋产业布局,深化企地合作协同[1] - 联合沿海三市组建首期省海洋经济投资基金,采用"母子基金+直投"模式支持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1] - 重点布局高技术海工装备和船舶、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培涉海龙头企业[1] 科技创新成果 - 联合组建蓝色种业黄海实验室,攻关海洋种质资源难题,实现银鲳鱼全人工批量化繁育[2] - 开展翡翠斑亲本选育和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试验,循环水模式养殖品质优于传统方式[2] - 海洋生物资源创新中心聚焦微藻培养、褐藻多糖提取等技术,培育海洋食品和生物新材料增长点[2] 盐碱地开发与海洋种业 - 研发土壤调理剂和耐盐作物品种,累计申请盐碱地治理相关专利44项[3] - 实施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构建全链条技术体系发展陆基工厂化养殖[3] - 推进陆基育苗养殖,打造现代海洋种业园,形成水产良种选育到加工物流的完整产业链[3] 融合发展模式 - 联合央企竞配风电海上牧场创新项目,探索"海上牧场+海上风电"特色融合模式[3] - 与沿海设区市合作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等,推动产业集聚发展[1]
海洋经济驱动内需增长 深海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达99097亿元,同比增长6%,占GDP比重提升至7.9%,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 [2] -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29861亿元,增长7%,高于全国制造业增速2个百分点 [2] - 海洋服务业增加值58968亿元,占比近60%,其中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分别增长8.5%、10% [2] - 国家通过《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沿海省市出台专项规划优化布局 [2][3] 细分产业表现 - 海洋水产品产量超3500万吨,同比增长3%,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达169个,较2022年增加16个 [2]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9年居全国第一,2023年达18778.1亿元,占地区GDP的13.8%,现代化海洋牧场开工项目40个 [3] - 浙江构建"一环一城四带多联"的陆海统筹发展格局 [3] 海洋渔业与"蓝色粮仓" - 2023年渔业总产值1.59万亿元,同比增长4.5%,海水养殖产值占比65.2% [4] - 深远海可利用养殖面积超10万平方公里,养殖水体达4398万立方米,产量39.3万吨,较"十三五"初期增长2.4倍 [4] - 政策要求重力式网箱布设水深15米以上,桁架类网箱及养殖工船需离岸10公里或水深20米以上 [4] - 广东南澳县规划深水网箱养殖面积9800公顷,其中5790公顷用于"网箱+风电"立体开发 [4] 技术创新与装备升级 - 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年产量达3700吨,"深蓝1号"突破离岸120海里养殖极限,"湛江湾1号"实现1500米水深养殖 [5] - 2023年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7%,新品种如"甬岱1号"大黄鱼生长速度提升20%以上 [5] - 湛江种苗基地年供苗量占全国30%,但深远海养殖90%产量集中在大黄鱼、金鲳鱼等少数品种 [5] 产业链延伸与国际化 - 湛江建成30万吨级中心冷库,金鲳鱼加工附加值提升3倍以上 [6] - 天津南港30万吨海水淡化项目配套智能冷链系统,实现全程温控 [6] - 与东盟共建"蓝色粮仓"合作示范区,推广"深水网箱+冷链物流"模式带动国产装备出口 [6]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布局蓝色金融赛道 银行信贷服务创新助力山东“向海图强”
新华财经· 2025-05-08 14:56
山东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山东省海岸线约占全国六分之一 毗邻海域面积15 86万平方千米 略高于陆域面积 海洋资源丰富 [2] - 2024年山东省海洋经济产值突破1 8万亿元 位居全国第二位 占全省GDP比重达18 3% [2] - 世界银行定义"蓝色经济"为通过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同时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经济活动 [2] 蓝色金融产品体系 - 蓝色金融包括蓝色信贷 蓝色债券 蓝色基金 蓝色投资和蓝色保险五大类 [2] - 青岛银行制定全球首个商业银行蓝色资产分类标准 涵盖7大类37个子行业 [5] - 青岛银行蓝色信贷余额2024年末达167 82亿元 2025年3月末增至192 05亿元 环比增长14 44% [9] 农业银行海洋渔业支持举措 - 累计投放1 7亿元支持水产种业项目 包括北海渤海水产种苗繁育中心等省级重点项目 [3] - 创新"渔船贷"产品 提供最高100万元纯信用贷款 解决休渔期渔船检修资金需求 [3] - 推出"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 抵押物涵盖渔业用海 盐业用海等8类海域使用权 [4] - 为下游加工流通企业投放1 62亿元 支持威海好当家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4] 青岛银行特色金融产品 - "海洋科创贷"为科技企业提供最高5000万元5年期信用贷款 [6] - "远洋渔业贷"采用渔船抵押 渔获物监管模式服务全产业链 [6] - "蓝色链"供应链金融包含应收账款融资 仓单质押 订单融资三类产品 [7] - 2023年完成1 5亿美元蓝色银团贷款 合作方包括IFC 亚行等国际机构 [8] 蓝色信贷业务增长 - 青岛银行蓝色贷款增速显著高于公司类贷款整体增速 2025年3月末高出7 88个百分点 [9] - 蓝色贷款占公司类贷款比重从2024年末6 4%提升至2025年3月末6 87% [9]
“蓝色粮仓”加快建设 一季度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中国证券报· 2025-05-06 04:37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态势 - 一季度全国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 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7% [1] - 深远海养殖工船"湛江湾1号"下水 风渔融合深远海网箱养殖平台"伏羲一号"完成入级检验 [1] - 自主研发万吨级南极磷虾船"福远渔9199"号启航前往南极作业 [1] - 南极秦岭站海水淡化项目整体工程完成超80% [1] 海洋科技创新与绿色技术 - 绿色船舶技术研发取得进展 WinGD10X92DF-M-1.0甲醇发动机等新型船用发动机交付 [2] - 世界最大功率甲醇双燃料船用主机及首型高替代率甲醇燃料船用中速机正式交付 [2] - 文昌9-7钻井平台首次应用火炬气回收方案实现"零排放" [2] - 世界首艘安装碳捕集和封存设备的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建造完毕 [2]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 一季度新承接海工订单金额同比增长57.1% 交付订单金额同比增长114.3% 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增长24.2% [3] - 自主研发首套2000米级超深水采油树完成总装 [3] - 全球最新一代风电安装船"志高号"和"志远号"完工交付 [3] - OCV海工作业船1号船开工 覆盖油气开采与海上风电运维双重需求 [3]
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增长5.7%!一文说清海洋产业规划怎么做?
前瞻网· 2025-05-04 09:59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高于GDP增速0.3个百分点 [1] - 海船订单量、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国际市场份额全球领先,手持订单同比快速增长 [1] -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3842亿元,同比增长7.5% [1]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新承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7.1%、114.3%、24.2% [1] 海洋经济产业链结构 - 上游:涉海设备制造(中远海运重工、中集来福士、振华重工)、涉海材料制造(中国船舶第七二五所、昊华科技、万盛股份) [2] - 中游:海洋渔业(中水渔业、开创国际)、海洋油气业(海油工程、中海油服、中石油海洋工程)、海洋盐业(中盐股份、山东海化、鲁银投资) [2] - 下游:涉海产品再加工、批发零售、涉海经营服务 [2] 企业分布与市场规模 - 全国海洋经济相关企业28104家,山东(1963家)、浙江(3238家)、江苏(3200家)位列前三 [4] - 预计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2030年超20万亿元,占GDP比重超15% [5] 产业规划方向 -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深远海养殖、海洋牧场、海洋清洁能源、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 [9] - 产业融合与集群化:打造"港产城"一体化模式,整合科技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平台 [10] - 科技创新:搭建产学研平台,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智慧海洋、海洋电子信息、智能装备 [11] - 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共建内陆无水港,参与国际深海资源开发,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13][14] - 生态优先:控制近海渔业捕捞强度,建立陆海一体化污染监测网络 [15][16] 地方实践案例 - 青岛:聚焦人工智能与海洋产业融合,建设海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推动深远海养殖转型 [19][21] - 上海:发展国际航运与深远海风电,建设航运贸易金融中心,开展绿色甲醇燃料船研发 [22][24][25] - 深圳:布局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基因技术,建设全球海洋大数据平台和生物医药集群 [26][27][28] 未来趋势 - 科技创新驱动深海装备、智慧海洋等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重塑传统业态 [30] - 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成为核心,海上风电、蓝碳交易、立体养殖构建循环体系 [30] - 海洋经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船舶制造订单占全球68.2% [31]
“粤海亮剑2025”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行动在深圳开启
中国新闻网· 2025-04-30 16:45
中新网深圳4月30日电 (记者 方伟彬)"粤海亮剑2025"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行动启动仪式30日在深圳南山区 海监码头举行。 加强宣传工作。深圳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 供图 编队出海 巡查。深圳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 供图 行动期间,深圳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执法人员登检渔船17艘,查获违规渔船2艘。目前,相关案件正在 进一步调查处理中。据介绍,2025年,深圳市休渔渔船950艘,目前已全部回港度休。 为确保休渔政策顺利实施,近期,深圳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多措并举,紧锣密鼓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该 支队精细管理,现场核实深圳渔船度休地点,督促外地渔船按时返回船籍港度休,港澳流动渔船回港澳 休渔,符合免休条件的渔船及时申请并备案。 广东省海洋综合执法总队、广东海警局、广东省公安厅联合开展此次行动。深圳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及 深圳海警、公安等有关部门参加启动仪式,并编队出海巡查,共同营造强大的休渔执法声势。 启动仪式上,广东省海洋综合执法总队和广东海警局作行动部署。随着船艇汽笛声响,各行动部门6艘 执法艇、46名执法人员编队出发,迅速有序驶向任务海域开展执法检查。 "粤海亮剑 2025"休渔专项执法行动启动仪式。深圳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 ...
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海洋经济发展向新向好
新京报· 2025-04-29 13:28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3个百分点 [1] - 海洋经济呈现向新向好发展态势 [1] 海洋船舶工业 - 全国新承接海船订单量、海船完工量、手持海船订单量三大造船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波动,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 [2] - 手持海船订单量同比保持较快增长 [2] - 骨干船企生产状态良好,接单强度和造船生产处于较高水平 [2] 海洋旅游业 - 一季度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3842亿元,同比增长7.5% [2] - 沿海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文化引领、科技赋能催生旅游新场景新方式 [2]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 新承接海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7.1%、114.3%、24.2% [2] - 自主研发全球最新一代风电安装船"志高号"和"志远号"完工交付 [2] - OCV海工作业船1号船正式开工,覆盖传统油气开采与海上风电运维双重需求 [2] 海洋能源开发 - 南海海域发现亿吨级惠州19-6油田,北部湾海域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 [3] - 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13.8% [3] - 海上风电发电量、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分别增长1.4%、41.6% [3] 海洋渔业 - 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7% [3] - 深远海养殖工船"湛江湾1号"下水,风渔融合深远海网箱养殖平台"伏羲一号"完成入级检验 [3] - 万吨级南极磷虾船"福远渔9199"号启航前往南极作业 [3] 海洋科技创新 - 海洋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发布,推动海洋产业数字化转型 [4] - WinGD10X92DF-M-1.0甲醇发动机、CPGC-MAN L21/31DF-M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研制取得新进展 [4] - 世界最大功率甲醇双燃料船用主机、首型高替代率甲醇燃料船用中速机正式交付 [4] 碳捕集技术 - 文昌9-7钻井平台首次应用"火炬气回收+等离子点火"方案,实现火炬气"零排放" [4] - 世界上第一艘安装碳捕集和封存设备的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建造完毕 [4] 海洋对外贸易 - 一季度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1% [5] - 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长10.8%,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同比增长43.2% [5] 港口建设 - 建成自动化码头50余座,规模全球领先 [5] - 青岛港智慧化通用散杂货码头操作系统全面上线 [5] - 宁波舟山港、天津港实现DeepSeek本地化部署 [5] 海运航线拓展 - "黄石—厦门—非洲"海铁联运线路开通 [6] - "烟台—古巴"件杂货国际航线开通 [6] - 泉州港开通首条直航东帝汶航线、首条巴西散货航线 [6]
瞭望 | 青岛:破解海洋科创堵点
新华社· 2025-04-29 09:57
科研资源与实验室体系 - 青岛拥有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5家、省重点实验室18家、市重点实验室64家,形成梯次衔接的实验室体系[1] - 集聚崂山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40家知名高校院所和60家涉海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 - 近三年驻青涉海科研院所SCI论文、EI论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8%、20.4%[3] 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突破 - 黄海水产研究所绘制20余种海水动物基因组图谱,创制F5代dmrt1基因编辑鱼6万余尾,研制多款鱼虾育种基因芯片[2] - 建成全球领先超算大科学装置、"极地号"破冰调查船,推进"海洋生态系统智能模拟研究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3] - 自主研发船舶智能航行系统,实现全球首艘自主航行集装箱商船"智飞"号累计航程超4.8万海里,自主决策超100万次[4] 产业应用与科技成果转化 - 15万吨级养殖工船交付运营,21万吨氨双燃料散货船订单新能源动力占比超70%,全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全球领先[5] - 海洋防污超滑涂层技术通过仿生学原理降低生物污损概率,实现绿色环保应用[9] - 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汇聚科技成果36884项、企业需求4285项,促成技术合同成交额超33亿元[10] 人才梯队建设 - 青岛海洋人才近40万人,占海洋经济活动从业人员总量103万人的38.8%[7] - 中国海洋大学培养16位海洋领域院士,占全国海洋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0%[8] - "现代海洋英才激励计划"提供最高30万元奖励,"五找"服务覆盖创业全环节[8] 经济贡献与产业协同 - 2024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5513.2亿元,占全国5.2%、山东省30.6%,对全市GDP贡献率达45.9%[11] - 海洋一、二、三产占比分别为2.9%、43.5%、53.6%,技术合同成交额87.47亿元(同比+26.13%)[11][12] - 设立1亿元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参股总规模56亿元的产业基金,推动10余项成果产业化落地[11]
海南将从2025年5月1日起实施海洋伏季休渔
快讯· 2025-04-28 10:04
从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海南将从2025年5月1日12时起至8月16日12时,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共3个半 月。(海南发布) ...
三线小城喂饱1亿人!中国又一个“超级粮仓”,诞生了
创业邦· 2025-04-27 19:51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中国通过"藏粮于海"战略构建"蓝色粮仓",2024年水产总产量达74 1百万吨(MMT),同比增长4 1%,稳居全球最大水产品生产国地位 [4] - 海洋水产品每年提供超6500万吨"蓝色蛋白质",人均占有量45公斤,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4] - 山东威海作为海洋经济标杆,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1426 6亿元,占GDP比重38 2%,同比增长6 7% [7] 威海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 - 种业优势覆盖鱼虾贝藻参全品类,供应全国70%大菱鲆种苗、90%鲆蝶鱼卵及70%膨腹海马苗种 [10] - 荣成市形成全国最大海参/鱿鱼精深加工基地,聚集超500家海产品加工企业,2025年入选首批省级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 [10] -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拥有377家涉海创新平台、645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72 98% [10] 产业链技术突破方向 - 自动化设备应用:研发鱿鱼预处理自动化设备实现无人化操作,解决传统加工效率低下问题 [10] - 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从海参/鱿鱼提取活性成分,形成"养殖-加工-医药"全链条 [10] - 冷链技术突破:自主研发万吨级冷藏运输船,实现金枪鱼等高端水产品全程低温保鲜 [10] 鱿鱼产业链全球化案例 - 采用"船队+基地+加工"模式,利用-35℃液态氮急冻技术实现细胞级锁鲜,减少肌红蛋白流失 [14] - 荣成作为"中国鱿鱼之乡",开发即食鱿鱼条等高附加值产品,蛋白质含量达24 1g/100g(超普通品种50%) [14] 海洋预制菜产业集群 - 2024年海洋食品产业链规上企业营收218 91亿元,聚集超400家预制菜企业,年加工能力500万吨 [18] - 产品品类超1000种,销往日韩欧美等89国,培育好当家集团等龙头企业,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 [18] - 制定《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产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成立海洋产业创新联盟推动全链条升级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