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邮储银行(601658)
icon
搜索文档
银行股变奏,普涨格局下减持暗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19:3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叶麦穗 广州报道银行股年内走势强劲,涨幅遥遥领先,中证银行指数最高上涨 25%,银行板块内42只个股一度全部实现正增长,18只个股在今年先后刷新历史新高。其中,涨幅最大 的青岛银行,盘中涨幅一度突破40%。 不过随着银行股的大涨,部分股东落袋为安的意愿渐浓。根据同花顺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6家银行披 露了减持计划,且均发生在5月之后。对于股东的减持行为,市场表现较为平静,多数业内人士分析认 为,此轮减持主要源于银行股经历大幅上涨后,部分股东选择阶段性获利了结,从基本面来看,银行股 仍具备持续的投资价值。 6家银行发布减持公告 近日,杭州银行发布公告,该行股东中国人寿拟在公告披露之日起三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通过集中 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所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5078.94万股,占比0.7%。 这次减持,是中国人寿2009年战略投资杭州银行的收官。 根据公开信息,中国人寿是杭州银行于2009 年引进的险资财务投资者,其在2014年通过协议受让方式两次增持了杭州银行,合计出资约16.35亿 元。随着杭州银行的成功上市和发展,自2021年,中国人寿在二级市场三次适时减持了所持杭州银行股 份, ...
行情短期调整不改长期向好逻辑
天风证券· 2025-07-22 18: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强于大市”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7月11日以来银行股价回调,或受前期涨势较强后的阶段性调整、套利资金“分红即走”策略、部分银行股东高位减持三项因素影响 [2][12] - 本轮回调后银行股估值长期修复向好趋势不变,25H1业绩或兑现部分基本面边际改善预期,资金面驱动下的估值修复行情仍有望延续 [2] - 优质地区中小银行重点推荐成都银行、常熟银行,国股行重点推荐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 [2][2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4年以来银行股行情复盘 - 2023年12月以来银行股呈现系统性估值修复行情,2024年全年银行板块大涨37.55%,2025年上涨势头整体延续 [5] - 2024年1 - 4月中银行板块普涨,优质区域银行领涨;6月中 - 8月中国有大行领涨;9月中 - 10月中城农商行领涨;11月中 - 12月末受市值管理政策影响;2025年4月关税战扰动下银行股防御属性凸显;6 - 7月资金面驱动银行板块普涨 [5] 近两年银行板块大幅回调后往往可能再度迎来新一轮上涨 - 偏空的政策预期和业绩预期多为银行股大幅回调原因,若有重磅稳增长政策出台、市场偏好风格切换也会导致银行行情阶段性走弱,但银行股核心优势仍存,回调后可能迎来新一轮上涨 [8] - 近期暂无重大政策调整意向,银行中报预期相对较好,业绩边际改善确定性较强 [8] 交易和情绪因素是近期银行股价回调的主要原因 - 7月11日以来银行股价回调,截止7月18日银行指数累计下跌3.41%,或受前期涨势较强后的阶段性调整、套利资金“分红即走”策略、部分银行股东高位减持影响 [2][12] - 短期因素造成的股价波动不影响银行板块未来长期的估值修复进程 [12] 25H1业绩可能兑现部分基本面边际改善预期 - 基本面压力有望边际缓解,净息差边际企稳,贷款利率下行趋缓,存款成本改善红利释放;非息收入有望持续改善,中收降幅有望收窄,净其他非息收入降幅有望收窄;资产质量有望保持平稳 [17][14] 资金面驱动下的估值修复行情仍有望延续 - 低利率和“资产荒”背景下,银行高股息、类固收优势凸显,高股息板块中银行低估值优势显著 [20] - 增量资金持续涌入带动银行板块估值修复,预计银行板块距离1倍PB仍有一定修复空间,行情有望延续 [20] 投资建议 - 当前短期银行股价回调不影响板块长期估值修复逻辑,政策红利下上涨动力仍在,基本面有边际改善预期,增量资金入市将持续驱动估值修复 [21] - 优质地区中小银行推荐成都银行、常熟银行,国股行推荐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 [21]
内蒙古锡林郭勒 沙漠腹地绽放生态繁花
金融时报· 2025-07-22 10:41
在祖国北疆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浑善达克沙地面积占比达83%,是"三北"工程的主战场之一。近年 来,中国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分行深耕绿色金融,从资金支持、产品创新和政策护航等方面,多维度、 全方位推动沙地治理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增值",让绿色"种子"在沙地中蓬勃生长。 "在林间种植赤芍,能够有效避免土壤流失,起到防沙治沙的作用。多伦县现有林地200余万亩,林下种 植可用林地达80余万亩。"内蒙古银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介绍。该公司推广的林下芍药种植 使多伦赤芍获得道地药材认证,同时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立体化治沙产业模式带动周边农户 共同致富。在近期召开的银企座谈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分行精准指导当地农商银行对接该企 业融资需求,初步授信后,通过简化贷款流程仅用5天时间便投放400万元低息支农再贷款,助力赤芍种 植规模扩大至5000余亩。 中国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分行还牵头多部门印发《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锡林郭勒盟建设的实施 方案》,鼓励辖区金融机构统筹金融资源精准支持林下经济产业链建设,重点支持荒漠化治理特色企 业。辖内金融机构快速摸排市场主体融资需求,调整信贷结构,将绿色信贷资金 ...
金融活水润泽荔枝鲜甜出圈
金融时报· 2025-07-22 09:00
"享受到了荔枝自由""夏天的快乐是荔枝给的""原来透明的荔枝才是新鲜的"……这个夏天,无数人享受 到了荔枝带来的快乐。 但"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荔枝味鲜,却不易保存,可谓"果香也怕路途远"。在电影《长安 的荔枝》里,李善德为了将荔枝从岭南运到长安煞费苦心。 如今,乘上科技的翅膀,唐代时需要跨越千山万水用时多日才能抵达长安的荔枝,在冷链保鲜技术的加 持下,早晨从枝头采下,傍晚就能到达无数市民的桌上,甚至远销海外,飞上异国友人的餐桌。 不用长作岭南人,也能如苏东坡一般"日啖荔枝三百颗"。现代人的"荔枝快乐"背后,是产业链供应链的 跨越式变迁。在这条"从枝头到舌尖"的产业链上,商业银行持续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为荔枝产业注入 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从枝头到果园 "今年天公作美,荔枝长势格外喜人。"眼下,广东茂名荔枝已进入火热上市期。在高州市谢鸡镇,种植 能手袁姐正穿梭在果林间,察看果树长势。这位"荔乡带头人"自有300多亩荔枝园,并运营一家合作 社,统管周边500多亩果园。她种出的荔枝果大、色亮、味甜,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 今年是荔枝丰收大年,袁姐希望加大收购规模,却面临资金缺口。关键时刻,建设银行茂名 ...
银行业做好渠道协同提升服务质效
金融时报· 2025-07-22 09:00
在金融监管总局统计的机构类型中,以网点数量最多的"商业银行"分类为例,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 全国共有2677家商业银行网点退出,范围覆盖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和外资银行。 业内专家表示,银行线下网点的加速退出,反映出银行传统依靠物理网点进行业务拓展和客户服务的模 式正逐步让位于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银行服务模式。通过关闭低效、重复或冗余的线下网点,银行能 够将有限资源集中投入到更具战略价值的业务领域和创新项目中,从而提高整体经营效率。 6月初的一天,小刘收到了一条来自家附近银行网点的短信通知。 "信息提醒,那家网点将于两日后关闭。之后再去银行,我就要跑到更远的地方了。"小刘说,选择家门 口那家银行网点办理业务,除了距离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家网点日常人流量较少,不需要排 队。 而客流稀少可能正是那家银行网点关闭的原因之一。 今年上半年,银行网点加速退出。在金融监管总局统计的机构类型中,以网点数量最多的"商业银行"分 类为例,今年以来截至6月30日,全国共有2677家商业银行网点退出,范围覆盖国有大行、股份行、城 商行、农商行和外资银行。 此外,《金融时报》记者发现,2024年,共有2533 ...
中金-银行:国有大行基本面分析手册
中金· 2025-07-21 22: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评级,但对多只银行股票给出“跑赢行业”评级,涉及的股票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 A、农业银行 - A、招商银行 - A、平安银行 - A、兴业银行 - A、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 H、中国银行 - H、农业银行 - H、招商银行 - H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有大行盈利能力并不差,虽 ROE 处于行业中等水平,但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较中小银行有明显优势,受益于资产端占比更高的按揭贷款和政府债券 [7]。 - 重申推荐经营稳健、高股息、业绩存在改善空间的国有大行,如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 [7]。 - 考虑到 ROE 和息差水平有望长期触底,银行估值应企稳回升,前向市净率有望修复到 2020 - 2021 年均值 0.7 - 0.8x 的水平,H 股修复空间或更大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能力:更低的杠杆,更高的资产回报率 - 2022 年国有大行平均 ROE 为 11.34%,与上市银行平均水平接近,平均 RORWA 达 1.43%,高于股份行(1.16%)和区域行(1.26%),低杠杆率致 ROE 不突出,2022 年末四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监管标准高出 2 - 5ppt [4][14]。 - 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较高原因:风险资产加权的净息差水平较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处于同业平均水平、成本收入比与同业差异不大、信用成本低于上市银行均值 [16]。 业绩表现:营收及利润增速波动更低 - 国有大行利润增速大部分时期低于股份行及区域行,2021 年后拨备前利润与同业平均接近,净利润增速低反映拨备计提审慎,除邮储外其他大行 1Q23 成本收入比在 30%以下 [36]。 - 国有大行历史营收增速略低于股份行及区域行,2021 年后差距缩小,1Q23 国有大行营收同比增长 3.0%,快于上市银行整体(1.4%),中行 1Q23 营收同比增长 11.6% [56]。 - 国有大行非息收入占比较低,2019 年后低于股份行,与区域行接近,交行、中行、建行非息收入贡献较高,建行、交行手续费占比较高 [61][69]。 资产:安全资产占比高,扩表逆周期特征 - 国有大行资产投向以贷款为主,2022 年末贷款占总资产比例达 58.6%,高于股份行(57.9%)及区域行(49.9%),“基建 + 按揭贷款”占贷款超 60%,高于股份行(39.6%)和区域行(43.6%)[73][78]。 - 国有大行扩表呈逆周期特点,2022 年后更明显,1Q23 国有大行总资产同比增长 13.9%,贷款同比增长 13.7%,高于上市银行整体水平,农行资产增速较快 [96][115]。 负债:存款占比高,提供稳定负债来源 - 国有大行存款占负债比重高,2022 年末存款占总负债比例达 79.2%,高于股份行(65.2%)及区域行(65.1%),贷存比较低,2022 年末为 80.6% [127]。 - 邮储存款占付息负债比重较高,1Q23 达 96.6%,零售存款占比显著高于其他大行,2022 年末达 88.8%,2022 年国有大行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 [133]。 - 国有大行负债与资产增速同步提升,1Q23 总负债同比增长 14.4%,存款同比增长 14.8%,农行负债增速较快 [155][165]。 净息差:长期下行趋势有望企稳,相比同业更为稳定 - 国有大行净息差长期偏低,因风险偏好低,对公及零售贷款利率低于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低,虽有负债成本优势但整体息差仍低 [178]。 - 随着新发放贷款利率企稳和负债端存款利率下调,大行息差有望企稳,邮储息差较高,2022 年达 2.20%,中行 2022 年息差逆势提升 1bp [194][197]。 非息业务:手续费表现增速稳定,投资业务波动较大 - 国有大行净手续费收入增速长期偏低但波动小,2022 年后较行业平均有所改善,1Q23 同比增长 2.2%,快于股份行( - 13.8%)及区域行( - 18.0%),邮储银行 1Q23 净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 27.5% [212]。 - 国有大行其他非息收入波动大,1Q23 增速达 83.2%,高于股份行(18.9%)及区域行(22.2%),除邮储外其他五大行 1Q23 同比增速超 50%,农行增速达 319.9% [217]。 资产质量:拨备稳步提升,不良认定更加审慎 - 国有大行不良率介于股份行和区域行之间,略低于股份行平均,高于区域行,关注率低于股份行、高于区域行,逾期率较低,2022 年末为 1.09%,不良/逾期 90 + 比例为 190%,高于股份行(127%)及区域行(146%)[227]。 - 邮储账面风险指标较好,1Q23 不良率、关注率及 2022 年末逾期率均为六大行最低,2022 年末农行、建行不良/逾期 90 + 比例超 200% [239]。 - 国有大行拨备覆盖率高于股份行,低于区域行,1Q23 为 254%,较 2022 年末上升 3bp,邮储、农行拨备计提更充分,1Q23 拨备覆盖率分别达 381%和 303% [248][257]。 资本充足率:国有大行显著高于同业,新规更为利好 - 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长期高于股份行及区域行,2022 年末达 11.69%,工行、建行较高,风险加权资产增速低,占总资产比例低 [264]。 -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有望帮助国有大行夯实资本充足水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有望提升 1ppt 左右 [264]。 银行估值评分框架:哪些银行享有估值溢价? - 参考 CAMEL 模型对上市银行资本、资产质量、管理、盈利能力、流动性及区域赋予不同权重打分,该体系比 ROE 对银行估值解释力更好 [280]。 - 国有大型银行综合评分和估值水平位于行业平均,合理估值约为 0.7 - 0.8 倍 P/B 左右,重申推荐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 [280]。
【财经分析】如何更好撑企业?——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生态一线观察
新华财经· 2025-07-21 22:17
新华财经广州7月21日电(记者孟盈如)《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在千姿百态的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背后,金融力量不可忽 视。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金融成为民营经济不断创新、迭代升级的有力支撑和底气。 注入产业发展长期资金 当硫化工的"分子键"遇见金融活水的"催化剂",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产业图景正徐徐展开。 近三百项专利技术、多层千亿级无尘车间、全球领先的紧凑型自动对焦变宽镜头、产品销往全球60余国……一家专注于摄影摄像器材和精密光学元器件领域 的企业——思锐光学,从2015年就敏锐捕捉到光学领域的巨大潜力,开启了从非光学类摄影摄像器材向可互换光学镜头及精密光学元器件领域的拓展征程。 但伴随企业规模持续扩张,研发投入加大、市场拓展加速、生产基地升级建设等多重投入叠加,加之国际市场汇率波动等因素,企业资金周转压力显著增 大。 此时,金融机构主动找上门。"我们关注思锐光学多年,对这家企业的技术、市场占有率等多个维度进行过评估,都极具发展潜力。"邮储银行中山市分行该 项目负责人回忆,2024年下半年,通过产业链调研发现企业因产能扩张面临短期资金缺口,同时了解到企业正筹划加大光学镜片 ...
银行业周报:社融信贷超预期,买断式逆回购改善银行负债成本-20250721
银河证券· 2025-07-21 17:38
2025年7月21日 核心观点 银行业 | | | 张一纬 ☎:010-8092-7617 z:zhangyiwei_yj@chinastock.com.cn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19010001 社融信贷超预期,买断式逆回购改善银行负债成本 银行业周报(2025.07.14-2025.07.20) 研究助理 袁世麟 网: yuanshilin_yj@chinastock.com.cn 相对沪深 300 表现图 2025-07-18 资料来源:if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相关研究 行业周报 www.chinastock.com.cn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免责声明 银行板块表现弱于市场:本周沪深 300 指数上涨 1.09%,银行板块下跌 ● 1.03%。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1.13%、-0.97%、-0.92%、- 1.41%。个股方面, 6 家上市银行上涨,厦门银行(+4.21%)、南京银行 (+2.25%)、民生银行(+1.87%)、上海银行(+1.10%)、杭州银行(+0.70%) 涨幅居前。截至7月18日,银行板块 PB 为 0.75 ...
邮储银行以“行业智付通”为引领拓展封闭结算市场新领域
证券日报· 2025-07-21 15:11
"行业智付通"特色支付工具可以提供支付订单管理、批量支付、买方管理等核心功能,有效解决传统交 易模式下结算效率低、管理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显著提升资金流转效率和客户体验。 针对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封闭结算市场特点,邮储银行精准实施"一圈一策"服务策略,构建集支付结 算、信贷融资、财富管理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 自封闭结算市场拓展3个月以来,邮储银行各地分支机构已触达全国160多个地市,涵盖粮食、果蔬、畜 牧、水产等行业超200个不同品类,服务客户超2万户,累计交易金额突破43亿元。比如,今年6月4日, 邮储银行甘肃省金塔县支行成功落地一户封闭结算市场,并在当日成功交易玉米款5万元。此业务是邮 储银行甘肃省酒泉市分行系统内首笔封闭结算市场结算场景项目,该项目年交易规模预计突破50万元。 本报记者郝飞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背景下,邮储银行充分发挥网络下沉、深耕县域的独特 优势,创新打造了"行业智付通"封闭结算市场支付结算工具,为农、林、牧、副、渔等生态场景提供高 效、智能的金融服务。 邮储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守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的定位,打造更具行业特色的 支付结算 ...
为什么联名信用卡越来越少?
36氪· 2025-07-21 12:38
信用卡行业调整趋势 - 中国信用卡产业经历四十年发展后进入调整期,多家银行关停信用卡中心并停发联名卡产品[1] - 2025年以来至少7家大行停发22款联名卡,包括浦发西贝莜面村卡、中信QQ音乐卡等产品[2] - 停发后原持卡人将换发标准信用卡,原联名权益终止并按新卡标准享受服务[4] - 停发原因集中于"业务调整"(占比63%)和"合约到期"(占比21%)两类[6] 联名卡运营模式分析 - 联名卡占停发产品76%,具有银行金融服务+合作方权益的双重属性[5] - 该模式曾帮助银行快速获客,但存在权益同质化(相似度达68%)、用户留存率低(仅32%持续使用)等问题[9] - 热门IP联名卡在热度消退后吸引力下降,导致银行运营成本上升(单卡年均维护成本约85元)[9] - 合作模式不可持续性凸显,第三方权益兑现率仅41%,影响用户体验[9] 监管政策影响 - 2024年7月《信用卡业务新规》全面实施,要求睡眠卡比例控制在20%以内[10] - 新规促使银行清理低效卡种,2024年行业卡量同比下降5.14%至7.27亿张[11][13] - 交通银行信用卡量减少831万张,招行信用卡消费额下降3900亿元[11] - 多家银行对18个月无交易卡片进行限制处理,信用卡中心网点缩减37%[16] 银行转型举措 - 产品策略转向标准卡升级,如浦发14款联名卡统一更换为梦卡系列[14] - 架构调整加速,平安银行等将信用卡中心并入一级部门[16] - 资源聚焦高频消费场景,数字化营销投入增长42%[7] - 目标客群年轻化(25-35岁占比61%),注重刚性需求挖掘[18] 行业数据变化 - 人均持卡量从2020年0.56张降至2024年0.52张[11] - 卡总量连续三年负增长,2024年减少4000万张[13] - 头部银行发卡量普降,交行卡量降幅达11.6%[11] - 联名卡在存量卡中占比从31%降至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