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
搜索文档
亿华通(02402)与丰田汽车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智通财经网· 2025-10-09 20:24
增资事项 - 公司与丰田汽车共同向合营公司华丰燃料进行同比例增资,增资总额为19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8,961.35万元)[1] - 公司增资金额为9.5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4,480.68万元)[1] - 增资完成后华丰燃料注册资本由45亿日元增加至64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30,185.60万元)[1] - 增资后公司对华丰燃料的持股比例维持50%,华丰燃料仍为共同控制的合营公司[1] 股权转让事项 - 公司向丰田汽车转让尚未实缴出资的增资额(9.5亿日元)对应的股权,转让对价为0元[2] - 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对华丰燃料的持股比例由50%降至35%,华丰燃料变为公司的联营企业[2] - 公司有权于2025年底前经双方协商一致以同等条件回购协议股权[2]
“氢能第一股”再度爆发,普拉格能源成多空血拼战场
新浪财经· 2025-10-05 04:48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普拉格能源股价在10月3日美股收盘时上涨34.63%,报收于3.81美元,为去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1] - 公司股价本周累计上涨60.76%,已连续四周上涨,最新市值为44.3亿美元,在全球氢燃料电池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 [1] - 与今年5月股价一度跌至0.69美元的低点相比,近期股价表现强劲 [1] 分析师观点与预测 - H.C. Wainwright分析师Amit Dayal将公司目标价从3美元上调至7美元,维持“买入”评级,理由是如果电价持续上升,绿色氢能的价格竞争力将增强,从而推动更广泛采用 [2][5] - 该分析师预计普拉格能源2035年营收将达到110亿美元,较该行此前预测的70亿美元有大幅上调 [2] - 瑞银分析师Manav Gupta维持“中性”评级,目标价为1.75美元,并指出如果公司能按计划在2026年上半年投产前交付完整订单,市场将会积极看待,改善执行力是推动估值重估的关键 [4][6] - 华尔街投行普遍对公司2024年营收预期为6.29亿美元,2025年预期为7.11亿美元,但预计利润方面要到2029年才能实现扭亏 [3] 市场情绪与做空情况 - 根据FactSet数据,分析师对普拉格能源的平均目标价仅为2.33美元,且大多数分析师给出的评级为“中性”或“卖出” [3] - 分析指出,公司股票被大量做空,超过40%的可交易股份已被卖空,这意味着股价波动性极高,如果股价上涨,空头投资者将被迫回补仓位,可能会进一步推高股价 [4] 业务进展 - 普拉格能源本周向葡萄牙高浦能源交付了首套10兆瓦GenEco电解槽阵列 [4]
亿华通(688339.SH):尚未涉足固态储氢技术领域
格隆汇· 2025-09-30 15:37
公司技术布局 - 公司明确表示尚未涉足固态储氢技术领域 [1] - 公司当前主流产品主要与气态氢气匹配 [1] - 公司目前尚未开发与固态储氢技术相关的燃料电池系统产品 [1]
亿华通:尚未涉足固态储氢技术领域
格隆汇· 2025-09-30 15:35
公司技术布局 - 公司目前尚未涉足固态储氢技术领域 [1] - 公司主流产品主要与气态氢气匹配 [1] - 公司尚未开发与固态储氢技术相关的燃料电池系统产品 [1]
亿华通20250926
2025-09-28 22:57
公司概况 * 易华通专注于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研发制造 主要应用于商用车领域 致力于降成本 提高可靠性 耐久性和可维护性[2] * 公司前身为2004年成立的北京清能华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2年正式成立 在科技部 北京市政府及清华大学支持下从事新能源交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3] * 管理层拥有丰富汽车产业经验 总经理曾就职于北汽福田 核心技术人员曾任职于新源动力等知名企业[2][4][5] * 股权结构中张国强为第一大股东持股15.73%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股东持股15.43% 东旭光电为战略投资者持股3.04%[2][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收入0.7亿元同比下降53.2% 2024年全年收入3.73亿元同比下降54.2%[7]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4.6亿元同比亏损扩大接近翻倍 2025年上半年亏损1.6亿元但亏损幅度收窄[7] * 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净流出 2022年净流出3.3亿元 2023年净流出5.6亿元 2024年基本持平净流出0.2亿元 2025年上半年净流出0.3亿元[10] * 毛利率从最高45%~50%下降至2024年12% 2025年上半年转负至-37%[10] 产品与技术 * 单千瓦燃料电池系统售价从2019年约2万元降至3000-4000元 降本主要得益于空压机 氢压缩机 膜电机等零部件国产化替代[2][8] * 实施纵向一体化研发体系 从动力总成 电堆到双极板 膜电极等核心零部件均自主研发[13] * 提前达到国家技术指标 2021-2022年发布240千瓦额定功率燃料电池系统 早于2025年120千瓦要求 系统峰值效率和低温启动能力亦提前达标[16] * 专利指标超过同业头部公司 参与制定燃料电池汽车加氢口 无人机用氢等国家标准[16] 市场与竞争 * 2024年燃料电池车销量市场份额19.4%排名行业第一 但2025年上半年销量降至262辆市场份额下降至10.4% 主因规避回款不好订单以现金流为主导[4][19] * 拥有全面应用场景燃料电池系统产品体系 覆盖30~120千瓦城市客运 城际货运 市政环卫等多场景[13] * 在京津冀 河南等示范区域占据优势 与宇通客车合作紧密 通过其渠道在河南省推广[17][18] 合资与合作 * 与丰田合资成立企业采用金属板电堆工艺 提供体积小功率大系统以满足乘用车需求[13][14] * 与上海神力合作获得专业燃料电池电堆供应能力 与东岳集团及水木清华联合成立亿新科技专注膜电极研发[14] 行业动态 * 氢能车市场2021-2023年快速放量 全国商用车上险量从2021年1874辆增长至2023年7177辆 但2024年基本持平为7067辆[9] * 2025年1-8月商用车销量2528辆同比下降45.6% 主因政策执行力度不到位 国家补贴未能及时落实[10] * 商用车市场结构显著变化 货车占比从2021年44.2%上升至2025年1-8月94.1% 其中重型货车占据主要份额 乘用车数量极少[2][11][12] * 2024年出台补贴新政 单个示范城市群四年国补上限18.7亿元 加上地方补贴总金额约30亿元 但财政困难需市场化降本推动[20] * 国家规划2025年燃料电池车保有量达5万辆 但今年预计仅3-4万辆 各地方政府规划目标超10万辆[21][22] 未来战略 * 开发下一代集成化研发平台 投入质子交换膜 催化剂 双极板等核心零部件研发 推出更多燃料电池系统型号[23] * 延伸至制氢领域包括绿氢 绿氨等应用场景车辆 2025年有望减亏[23] * 预计政策调整及资金压力缓解后现金流改善 纵向一体化研发体系及合作技术支持有望保持竞争力[15]
宽温破局,低空造浪 | 2025宽温域燃料电池暨氢能无人机论坛启动
DT新材料· 2025-09-27 00:05
论坛核心主题 - 论坛以“宽温破局,低空造浪”为主题,聚焦宽温域燃料电池技术及其在氢能无人机等场景的应用 [2][3] - 旨在通过搭建产业链、应用企业、高校和投资机构的对话平台,共同推进燃料电池的规模化发展 [3] 宽温域燃料电池技术现状与进展 - 传统燃料电池运行温度以≤80℃为主,存在反应活性有限、水热管理复杂、催化剂易中毒等痛点 [2] - 宽温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环境适应性强,工作温度范围达-40℃至≥120℃,可实现高反应活性、良好催化剂抗毒性,并通过简化水热管理实现降本 [2] - 工信部已将“可跨温区工作的燃料电池全氟磺酸树脂”纳入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榜单 [2] - 具体技术进展包括:欧阳明高院士团队研发105℃耐高温燃料电池膜电极技术,500小时稳定性试验无衰退;亿华通M30+燃料电池运行温度提升至105℃;海得利兹推出120℃-160℃高温质子交换膜 [2] 下游应用与市场需求 - 下游应用需求巨大,除氢车等传统液冷应用外,风冷堆对跨温区工作需求突出 [2] - 氢能无人机的电堆大型化、封闭式趋势对耐温性能提出更高要求 [2] - 论坛将重点探讨宽温域燃料电池在无人机、两轮车用风冷堆和机动车用液冷堆的应用进展 [3] 论坛核心议题与活动安排 - 核心议题涵盖宽温域燃料电池发展现状趋势、氢能无人机应用前景、国央企研发进展、技术难点分析等 [6][9][10][14] - 专题论坛将探讨200℃宽温域运行PEMFC在高功率密度、低铂用量、强CO耐受、简化水热管理等核心技术突破 [8] - 活动包括青年科学家论坛、产业高层闭门研讨会、圆桌论坛及新品展示、科技成果对接等同期活动 [6][11][12] 参与单位与活动规模 - 活动规模约300人,联合主办方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沟通中)和DT新能源 [4] - 支持单位包括四川东材科技、浙江氢航科技、世索科、国鸿氢能、捷氢科技、海得利兹等产业链企业 [4] - 论坛打造“技术—产品—市场—资本”深度交流平台,汇聚无人机整机厂、燃料电池头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及投资机构 [8]
3D打印轻质燃料电池问世 首次达到航空航天应用所需的比功率指标
科技日报· 2025-09-23 07:39
丹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在燃料电池领域取得突破:他们首次利用3D打印技术和特殊几何结构设计,研 制出一种全新的轻质燃料电池,首次达到航空航天应用所需的比功率指标,或将为航空航天绿色能源应 用开辟新路径。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自然·能源》杂志。 燃料电池由金属部件密封和连接,金属部件占系统总重量的75%以上,极大限制了其机动性,也制约了 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如果将一架普通喷气客机的70吨燃料替换成相同容量的锂电池,其重量将 高达3500吨,结果就是飞机根本无法起飞。 此次,研究团队设计出了一种完全由陶瓷制成、通过3D打印制造的新型燃料电池。他们重新设计了固 体氧化物电池的结构,采用了"三重周期极小曲面"结构,即自然界蝴蝶翅膀等轻质高强度结构中常见的 陀螺体几何,并通过3D打印将其制成全陶瓷燃料电池。 这一"单体陀螺体固体氧化物电池"结构坚固、轻巧,并且表面积极大,每克的输出功率超过1瓦,首次 达到航空航天应用所需的比功率指标。 除重量优势外,新设计在运行性能上同样表现突出。其多孔结构不仅有助于气体高效流通和热量均匀分 布,还显著增强了机械稳定性。在电解模式下,该电池的产氢速率是传统设计的近10倍。团队还在极端 ...
亿华通早盘涨超25% 携手丰田汽车成立燃料电池公司 近期宣布终止收购旭阳氢能
智通财经· 2025-09-22 10:13
股价表现 - 早盘股价上涨25.29%至32.3港元 成交额达2.76亿港元 [1] 合资公司动态 - 华丰燃料电池(吕梁)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00万元 经营范围涵盖电池制造与销售、汽车零配件批发零售等 [1] - 新公司由华丰燃料电池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后者股东为丰田汽车公司与亿华通 [1] 重大资产重组终止 - 终止发行股份收购旭阳氢能100%股权及配套募资事项 因交易相关方未能就最终方案达成一致 [1] - 原计划由旭阳集团以旭阳氢能股权置换亿华通A股股份 并出资不超过5.5亿元认购A股股份 [1] - 若交易完成亿华通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旭阳集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