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 全省第一!
杭州日报· 2025-05-28 11:00
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 - 杭州市2024年度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较上一年提升6分,排名上升两位至全省第一 [2] - 杭州市拥有16000余种物种的完整家底记录,并发布全国首部省会城市生物多样性白皮书 [2] - 杭州市办结94件生态损害赔偿案件,建成7个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 [2] 生态保护措施 - 杭州市建成34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湿地保护率达63%,森林覆盖率达65.74% [3] - 杭州市建立生态警务体系,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生态安全网络 [3] - 杭州市发布《杭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5年)》,部署4大优先领域、25项优先行动和46个建议项目 [3] 珍稀物种保护 - 杭州市建成华南梅花鹿抢救基地、天目铁木保育中心等保护网络 [3] - 清凉峰华南梅花鹿种群由80余头增至370余头,成为中国东部最大野生种群 [3] 生态资源转化 - 杭州市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如西溪湿地观鸟径、天目山自然课堂等网红打卡点 [4] - 西湖龙井茶品牌价值达82.35亿元,连续6年蝉联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榜首 [4] - 临平藕粉、塘栖枇杷、富阳竹纸、淳安千岛湖鱼等特色资源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 [4] 公众参与与标准建设 - 杭州市率先出台《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和评定规范》团体标准 [4] - 杭州市连续两年举办"杭州市生物多样性观察节",每年举办科普活动超200场 [4] - 杭州市4个案例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涌现出"鹿爸爸"章叔岩等典型人物 [4] 未来规划 - 杭州市将举办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4]
6村各获30万元!广东首创公益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激励补偿
南方农村报· 2025-05-27 23:05
6村各获30万 元!广东首创公 益林生态产品价 值实现激励补偿 _南方+_南方 plus 近日,记者从广 东省林业局获 悉,今年,省财 政安排公益林补 偿资金共28.03 亿元,补偿面积 6600余万亩,其 中红树林补偿资 金约600万元, 首批6个村集体 获公益林生态产 品价值实现激励 补偿。 流溪河水源涵养林。 广东是我国红树 林分布面积最大 的省份,全省红 树林总面积达 1.14万公顷。 2024年广东创新 公益林补偿方 式,首次将红树 林作为公益林特 殊区域纳入生态 补偿范围,并根 据《广东省省级 以上公益林结合 森林质量分类差 异化补偿方 案》,给予最高 标准56元/亩补 偿。 树林保护中的激 励和导向作用, 切实调动广大群 众保护红树林的 积极性。 林下仿野生种植灵芝。 实施公益林生态 产品价值实现激 励是广东创新公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部的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 据统计,2024年 已纳入生态补偿 范围的红树林面 积共10.57万 亩,约占全省红 树林总面积的 62%,补偿资金 共591.92万元。 2025年,广东还 将继续加大红树 林保护力度,按 照林草湿荒普查 形成的"一张 ...
北京加强乡村地区暗夜保护,“数星星”不再奢侈
新京报· 2025-05-22 21:32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 百花山、野鸭湖等自然保护地全部纳入北京生态保护红线,实现对重要生态空间和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的整体性、原真性保护 [1][2] - 北京市将约75%的国土空间划入生态控制线,其中生态保护红线占市域面积约27.5%,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和用途管制 [2] - 北京市在国内率先编制生态安全格局专项规划,以269种鸟类、11种兽类作为典型物种,识别重要生物栖息地、廊道及节点,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网络体系 [2] 生态修复成果 - 北京市完成生态修复约123平方公里,十年间鸟类种类增加近百种,珍稀动植物回归城区 [3] - 温榆河公园作为拆违修复后京城最大的绿肺,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观测到鸟类物种达32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现身于此 [3] - 高标准实施"首都西部山水工程",将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2万余公顷,恢复华北豹、黑鹳等重要物种栖息地 [3] 城市生态规划 - 北京市编制花园城市专项规划,打造8大类花园场景、15片精华示范区,构建"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生物多样性共生网络 [3] - 加强乡村地区暗夜保护,在门头沟区清水镇、怀柔区喇叭沟门乡等地区,探索将暗夜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3]
到今年年底,北京将建设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 20 处
新京报· 2025-05-22 17:30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 北京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5%,建设20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推动百花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创建 [1] - 北京市森林覆盖率达44.95%,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1%,79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3680平方公里 [3] - 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达620种,较2024年新增8种鸟类,麋鹿、黑鹳、褐马鸡等物种种群持续增长 [6] - 南海子麋鹿苑向全国输出668只麋鹿,建立47处麋鹿迁地种群 [6] 生态监测与智慧保护 - 北京市创新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部署1500多台红外相机和1600多个功能传感器 [3] - 保护地累计捕获生物多样性图像近百万张,智能识别1455种植物和283种鸟类 [3] - 卫星追踪器记录北京雨燕种群动态和迁徙规律,松山自然保护区打造智慧监测平台 [3] - 国内首个"古树数字博物馆"上线,收录全市古树名木信息 [3] 自然带建设成效 - 北京市首创自然带概念,建成558处自然带,包括生物多样性示范区、生态保育小区等 [4] - 自然带内建设2600余个本杰士堆、700余处小微湿地、7800余个人工鸟巢、3000余个昆虫旅馆 [5] - 种植75万株食源蜜源性植物,乡土植物群落覆盖度提升30%,湿地生态链修复率达85% [5] - 颐和园后溪河、翠湖湿地等示范区域成为野生动物栖息地 [5] 生态产业发展 - 生态旅游、自然教育、森林疗养、观鸟经济等绿色产业加速发展 [6] - 《北京观鸟地图》串联45处观鸟胜地和6处观鸟基地,带动观鸟经济发展 [6] - "花开北京"等四季品牌活动组成花园城市文化名片,家庭园艺产品销售额超18亿元 [6] - 3家森林疗养基地和19条古树主题游线促进生态价值转化 [6] 区域协同保护 - 京津冀晋蒙五地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森林防火和疫源疫病监测信息互通 [7] - 野生动物收容救助率达100%,支援周边地区建设有害生物防控体系 [7] - 联合开展检疫专项行动,保护华北地区2.8万平方公里生态屏障 [7]
广东首次发布综合性生物多样性报告
中国环境报· 2025-05-22 09:27
从行动看广东守护力度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报告提到,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 作,为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启动现场 5月17日,在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启动现场,广东省内首份生物多样性报告《广东省生物 多样性(2025)》(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由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牵头,联合广东省环 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东省农 业科学院等部门编制,系统呈现了广东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与保护成效,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南粤 智慧"。 从数据看广东生态家底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生态系统类型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3.03%,湿地超190万公顷,海域 面积41.93万平方公里,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天然宝库之一。 报告显示,目前广东省记录高等植物8186种、陆生脊椎动物1052种、昆虫及其近缘类群超12000 种、水生生物超3000种及微生物716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76种、野生动物321种,通过系统化保 育措施守护了中华穿山甲、仙湖苏铁等珍稀濒危物种。此外,广 ...
贵州:自然保护地237处 已查明生物物种2.4万余种
中国新闻网· 2025-05-21 18:14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 贵州优化整合后拥有自然保护地237处 总面积达177 05万公顷 保护范围覆盖重要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90%以上自然生态系统和85%以上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就地有效保护 [1] - 贵州森林覆盖率达63% 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中国前列 已查明生物物种2 4万余种 [1] - 赤水河流域鳗鲡 红唇薄鳅等消失多年的"土著"鱼类重现 [1] 生态修复与治理进展 - 完成石漠化治理10万余亩 水源涵养林建设7万余亩 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常年保持100% [2] - 2024年完成18万亩外来入侵物种区域治理修复 科学布设600个监测区防控加拿大一枝黄花 福寿螺等重点入侵物种 [1] - 黑颈鹤等珍稀物种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2] 制度与法律体系建设 - 初步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 自然保护区为基础 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1] - 设立梵净山环境保护法庭等特色司法机构 推进《贵州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贵州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编制工作 [2] - 强化专业化工作机制构建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 [1][2]
黄河流域“四水四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启动
河南日报· 2025-05-21 08:06
黄河流域"四水四定"项目启动 - 黄河流域"四水四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正式启动 该项目属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专项 [1][2] - 项目由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牵头 郑州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多家机构共同参与 [2] 项目背景与政策依据 -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 强调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明确在黄河流域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坚持"四水四定"原则 [1] 项目研究内容与目标 - 研究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时空协同演变规律 解析"水、城、地、人、产、绿"交互作用机制 [2] - 创新"四水四定"理论和方法体系 为流域与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 黄河流域现状与挑战 - 黄河流域农业集中、矿产资源及能源产业富集 但水资源短缺且生态环境脆弱 [1] - 近年耕地、城镇及生态规模扩张导致行业间用水竞争加剧 [1] 当前实施进展 - 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已制定本地"四水四定"方案 正在开展试点工作 [2]
陕西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陕西日报· 2025-05-21 07:01
5月20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获悉:陕西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法规制度, 加强调查监测,强化执法监管,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陕西是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较密集的重要区域,其中秦岭地区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 地区之一。根据林业及农业部门数据,陕西有陆生野生动物792种、鱼类140余种、种子植物4600余种。 陕西先后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 目标纲要》等规划体系,印发《陕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0年)》等,基本构 建了具有陕西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政策体系。 陕西构建"一站多点(样地)"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布局,拥有8个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布设 503个生态质量监测样地;建设了西部地区唯一的环境DNA生物监测实验室,开展黄河流域(陕西段) 陆域和干流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等专项调查工作。 陕西生态环境、林业、公安、水利等部门持续开展"绿盾""网盾""亮剑护河"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 各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违法犯罪活动;将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等作为重点,开展遥感监测,对疑 似生态破坏问题线索逐一进行核 ...
青海省省长罗东川调研时强调 切实加大祁连山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力度
中国环境报· 2025-05-14 17:03
青海省省长罗东川近日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门源回族自治县调研时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 发展,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壮大特色产业,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努力构建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 在门源回族自治县国家现代产业园农牧业标准化孵化基地,罗东川走进企业了解生产经营、产业发展和 助农增收等情况。他强调,要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载体,围绕青稞、油菜和牦牛等特色产 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全力推动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 发展。要扶持壮大农牧业龙头企业,加快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以农牧业提质 增效夯实乡村振兴根基,全面提升农牧业现代化水平。 刘红 在祁连县阿咪东索林海露营基地,罗东川走进帐篷营地、生态步道,详细了解全县旅游规划、景区功能 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他指出,要立足独特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强化总体规划设计和旅游线路打 造,不断优化景区功能布局,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精心做好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大文章,以生态颜 值塑造旅游品质、以旅游品质彰显生态价值。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景区管理质效、整 体形象和服务效能,丰富 ...
2025年海南环保世纪行活动开展
海南日报· 2025-05-13 09:48
红树林保护现状 -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近期开展《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执法检查暨2025年环保世纪行活动,覆盖东方、儋州、临高等8个市县 [1][2] - 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营造红树林1887公顷,但公众保护意识和日常巡护仍需加强 [2] 保护工作改进方向 - 需全面摸清红树林资源底数并加强动态监测巡护 [3] - 要求依法登记红树林权属并制定专项保护规划 [3] - 推动外来红树植物清理修复以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3] 资金与资源开发策略 - 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并拓宽中央资金和社会资本筹资渠道 [3] - 探索红树林碳汇开发、湿地科普教育及生态旅游等资源转化路径 [3] - 通过合理利用红树林资源提升周边居民收入以增强保护内生动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