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
搜索文档
自然资源部: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7% 城镇开发边界内70%以上是存量空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22:57
政策发布与背景 - 自然资源部审议通过《城市存量空间盘活优化规划指南》[1] - 政策制定背景为中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7%,城镇开发边界内70%以上是存量空间[1] - 存量空间盘活优化涵盖闲置土地处置、低效用地再开发、旧城镇改造等多项实践[1] 政策核心定义与特征 - 存量空间盘活优化本质是城市空间、权力与利益的再分配[1] - 相较于增量扩张,其具有权利关系复杂、实施主体多元等新特征[1] - 该活动不仅是空间利用形式的改变,更是经济社会结构的重构[1] 未来发展方向 - 存量空间盘活优化将从城市范围拓展至国土空间全域范围[1] - 未来将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城乡各类空间资源以激活空间潜能[1] - 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任务是针对城市既有建成区的存量空间进行盘活优化[2] 地方实践案例 - 上海市在三级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存量盘活要求,统筹规划编制与实施[2] - 广州市将底线思维贯穿城市更新全过程,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2] - 北京市形成全域覆盖体系,构建时空统筹、编管一体的实施管理机制[2] 北京具体规划与改革 - 北京城镇化率达88%,发展已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3] - 北京将城镇地区约3563平方公里用地划分为1371个规划街区[3] - 改革思路是在空间维度以街区为单元,在时间维度分阶段深化规划到地块[3]
科技赋能国土空间智慧治理——国土空间规划和遥感测绘领域科技创新学术交流会扫描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05 11:18
科技创新学术交流会概况 - 会议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召开,聚焦国土空间规划、遥感测绘领域的前沿热点科学问题和最新科技进展 [1] - 39家创新平台代表和10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包括自然资源部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等 [1] - 主题包括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地球陆表系统演化与人地关系和谐调控、遥感测绘科技 [1] AI与地理空间技术应用 -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嘉安展示AI在城市空间治理、规划辅助决策和服务公众需求中的重要作用 [3] - 莫干山地信实验室提出地理空间大模型技术,推动国土空间治理由"数据孤岛"向"智能集成"转变 [3] - 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探讨交通基础设施对空间格局优化的支撑作用,分享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交通一体化布局研究成果 [3] 国土空间规划技术进展 - 南京大学实验室构建碳空间管控技术体系,将碳效应评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全过程 [5] - 天津大学创新中心提出基于"海—岸—内陆"三级空间单元的陆海统筹规划方法,以天津都市圈为例实现港口群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动态平衡 [5] -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据管理中心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整合城市三维实景、物联网感知和时空大数据等多维信息 [6] 遥感测绘科技创新 -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使高分七号卫星无控制定位平面精度提升至亚米级 [10] - 中国矿业大学实验室建立"空—天—地—井"一体化监测技术体系,将形变监测精度提升至毫米级 [11] -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中心研发机器学习模型实现城市运行状态的智能感知与分析,应用于交通优化、环境监测等场景 [11] 海洋与生态监测技术 - 自然资源部南海发展研究院攻关研制走航式海洋碳通量监测平台、水下无人机等装备,填补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空白 [11]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基于深度学习构建红树林生物量回归模型,实现物种盖度的精准分析 [12] - 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实验室创新构建海岸带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研发海岸带空间冲突诊断模型和利用兼容性评价方法 [6] 数字化与智能化治理 - 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推动规划决策智能化转型,整合机器学习、空间分析和情景模拟等先进技术 [6] -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实验室创新构建"市—区—街道"三级联动的数字治理平台,解决山地城市特有的治理难题 [10] - 四川省国土科学技术研究院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的耕地智能监测技术体系,实现耕地资源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7][8]
杭州双案例入选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典型
杭州日报· 2025-06-04 11:03
国土空间规划创新案例 - 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与萧山区浦阳单元规划入选全省首批"141X"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典型案例,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本 [1] - 两份规划凝聚杭州创新智慧,差异化探索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杭州路径" [1] 塘栖镇规划亮点 - 定位"名镇名山名湖一体发展",通过"一带两轴、三区三园"布局串联大运河世界遗产、超山风景名胜区与丁山湖湿地形成生态文旅走廊 [1] - 转向存量空间优化发展模式:低效用地再开发引导产业集聚,土地综合整治实现"农田集中连片、村庄集约紧凑" [1] - 构建"15分钟公共生活圈"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居民步行一刻钟可享优质公共服务 [2] - 通过铁路、高速、航运网络一体化布局,向东对接城东智造走廊,向西联动城西科创走廊,架起区域协同发展桥梁 [2] 浦阳单元规划特色 - 以"诗画桃源、活力浦阳"为愿景,打造"产城人文景"深度融合的科创风情镇、桃源人居镇和共富示范镇 [3] - 突破行政边界限制,以镇域为单元编制规划,差异化布局城乡功能 [3] - 创新"农业+"复合用地模式为乡村新业态预留空间,规划实施后8个村庄获评省级和美乡村 [3] 规划实施成效与展望 - 仙家坞农事服务中心等重大项目落地,乡村振兴动能持续释放 [3] - 未来将完善"县级规划明分类、乡镇规划定边界、村庄规划落布局、乡村设计提品质"总体构架,深化全周期管理 [3]
“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全国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19 09:30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与实施 - “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全国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基本批复完成,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1] - 首部国家级《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已于2022年10月由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 [1] - 长江经济带、京津冀、黄河流域的国土空间规划已获批复实施,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规划进入报批阶段 [1] 专项规划与详细规划推进 - 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形成“1+N”工作格局,统筹交通、能源、水利、住建等各部门各行业专项规划的空间需求 [2] - 自然资源部重点推进耕地保护、国土绿化等自然资源领域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2] - 持续推进详细规划改革,探索城市存量空间盘活优化、乡村地区等不同类型地区的详细规划编制方法 [2] 法规政策与技术标准建设 - 国土空间规划法已被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正加快修改完善 [3] - 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发布2项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正推进8项国家标准、25项行业标准研制 [3] - 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不断深化,审批流程简化,营商环境改善 [3] 数字化治理与监测评估 - 大力推进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加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 [4] - 研发搭建连通国家、省、市、县4级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体系,开展常态化监测评估监督 [4] - 探索部署人工智能本地化大模型,积极培育“数智规划” [5] 人才科技支撑与民生实践 - 在国家中长期和“十四五”科技规划中部署国土空间规划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建立16个相关领域重点实验室 [5] - 指导各地开展服务于人民城市建设的规划实践,如上海15分钟生活圈、成都公园城市、杭州全龄友好城市等 [5] - 支持“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等规划指引的政策供给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