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

搜索文档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关键核心技术体系(第一批)发布
中国新闻网· 2025-08-20 08:51
核心技术体系发布 -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发布第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体系 涵盖地质找矿 深地探测 海洋地质 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 生态修复六大领域共14项技术 [1] - 地质找矿领域包含2项技术:深覆盖区富铁矿"空—地—井"协同立体勘查技术 煤炭资源高精度综合勘查关键技术 [1] - 清洁能源勘查利用领域包含3项技术:深层盐穴地下空间探测与利用 浅层地温能高效开发与多场景耦合利用 裂隙型带状热储地热成热机理及勘查技术 [1] - 深地探测领域包含2项技术: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精准成像及隐蔽灾害识别 变质岩区金矿深反射地震勘探技术 [1] - 海洋地质领域包含1项技术:滨海沙滩演变及修复治理关键技术 [1] - 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领域包含4项技术:矿山应急救援大口径快速定向钻探 矿井灾害防治与煤矿瓦斯治理 三维综合管网动态监测与智能预警 隐蔽致灾因素调查评估与防控 [1] - 生态修复领域包含2项技术: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平原覆盖区绿色勘查关键技术 [1] 技术应用与成效 - 所有关键技术经专业鉴定均达到国内先进及以上水平 并成功推广应用于多个现实案例 [2] - 技术经济可行性好且推广价值高 符合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 关键核心技术体系逐步完善 [2] - 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地质+"模式日益成熟 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 - 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强力地质科技力量 [2]
没有参照物?国资科创企业资产评估酿变
经济观察报· 2025-07-19 17:55
政策动态 - 国资委正在完善资产评估管理制度 拟对科创投资领域资产评估和估值管理作出针对性规定 [1][11][38] - 国资委新规《关于优化中央企业资产评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对原创性技术、"卡脖子"核心技术采用估值替代传统评估 [3][19] - 财政部指导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建立33项资产评估准则 涵盖科创企业评估要求 [39][40] 技术专利估值挑战 - 深海探测专利技术估值争议:科创团队预测5年市场渗透率30%(衍生收入18亿元) 评估机构认为15%更合理(差额7.4亿元) [5][6][17][18] - 评估机构引用国际案例:美国同类技术因成本高商业化失败 挪威技术实际渗透率仅11% [20] - 最终采用区间估值法:下限15%渗透率(5.1亿元) 上限30%(7.4亿元) 差额2.3亿元列为或有资产 [24] - 引入动态参数校准:每半年按12%技术衰减率调整价值 并设置对赌条款(3年渗透率达25%补足差额) [25][26] 数据资产估值困境 - 央企地质勘探公司800TB地质数据(含4500米深岩层扫描、127台设备10亿小时工况记录等)仅被成本法估值为98万元(硬件+运维费) [28][29] - 国际企业曾出价千万元购买技术失效库用于AI训练 但因缺乏公开交易凭证无法作为估值依据 [31] - 新规允许数据资产"分层估值" 但实操中仍受限于"无市场参照物"问题 [28] 行业痛点 - 科创企业普遍缺乏完善评估方法体系 传统方法存在使用局限性 [35] - 国资创投评估流程耗时2-3个月 与科创企业融资进度不匹配 [36] - 国有资产评估程序与科创企业早周期、高风险特性适配性不足 [37] 解决方案探索 - 尝试利用新政"快速通道"通过挂牌交易定价 但需评估前置导致死循环 [9] - 德勤合伙人建议传统收益法需考虑技术迭代率(如量子传感18个月革新一代) [24] - 有关部门拟推动估值管理立法 健全统一监管体系并扩大政策覆盖面 [38]
赋能勘探,安百拓全力支持中国地质找矿——安百拓隆重推出HyLogger 4高光谱数字化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8 15:00
矿产资源勘探行业趋势 - 国家将矿产资源视为发展基石,"十四五"规划强调保障资源安全,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1] - 找矿主战场加速向深部覆盖区转移,勘探难度显著升级,先进地质勘探技术成为破局关键 [1] 安百拓公司动态 - 安百拓以全球领先的勘探设备与技术解决方案支持中国新一轮找矿突破,强调技术赋能勘探 [1] - 安百拓中国创新日发布HyLogger 4探矿设备,具备"纳米级分辨率 + AI 成矿预测"能力,引发行业关注 [1] - HyLogger 4入驻西澳珀斯岩心库(全球最大在线岩心库),由安百拓旗下Corescan公司与CSIRO联合开发 [2] HyLogger 4技术优势 - **光谱技术**:集成全波段光谱分析(近红外至长波红外)、高清摄影与3D激光扫描,矿物识别分辨率达微米/纳米级,数据采集精度较前代提升50% [5] - **效率提升**:扫描速度达50mm/s,单日处理岩心长度千米级,较传统实验室分析提速超80%,支持非破坏性分析 [6] - **AI应用**:新增AI成矿预测模块,可学习区域成矿规律并预测未勘探区潜力,实现自动矿物分类与成矿潜力评级 [8] - **部署灵活性**:可安装在实验室或20尺标准集装箱内,适应野外现场使用 [7] HyLogger 4实际应用案例 - **成本效益**:西澳州预估HyLogger 4可降低勘探成本15-20%,缩短资源发现周期30%,潜在撬动数十亿澳元新矿投资 [3] - **中国案例**:中国地调局西安地调中心联合西澳地调局,在西昆仑地区取得锂矿重大找矿突破 [3] - **国际案例**:力拓与必和必拓在皮尔巴拉铁矿区利用HyLogger 4提升深部资源预测准确性;南澳地调局发现斑岩铜矿蚀变带 [3] 行业影响与展望 - HyLogger 4通过"火眼金睛"光谱技术与AI"超级大脑"融合,重塑勘探格局,提升决策效率 [4] - 中国矿业迎来加速资源发现、提升战略保障能力的黄金机遇期,HyLogger 4被视为关键工具 [8]
数智化技术赋能 共筑地灾防治新防线——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领域科技创新学术交流会综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17 08:00
城市地质安全与数智化技术应用 - 自然资源部34家科创平台的100余位专家围绕地质灾害风险识别、监测预警等关键环节的数智化创新成果展开交流,提出以技术赋能防治体系[1] - 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构建空天地海井一体化监测体系,优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案[3] - 滨海城市地下空间地质安全实验室研发浅部高精度探测技术,建立多参数基岩城市探测体系[3] - 城市地下空间探测评价工程创新中心攻克0-200米抗干扰岩心扫描技术,开发"地下谛听系统"实现温度、位移等指标实时监测[4]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突破 - 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首次提出5大类21种灾害链分类体系,为灾害链预防工程奠定理论基础[6] - 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技术创新中心形成14项核心技术和10类装备体系,构建全链条技术系统提升山区灾害识别精度30%[6] - 浙江"地灾智治"应用重构省域风险防控流程,支撑省市县三级防治工作数字化[6] - 地质环境监测工程中心推广20万台群测群防预警仪器,多次成功预警险情[7] 矿山安全与生态修复技术 -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团队破解煤矿水害防治难点,建立预测预报技术体系[9] - 金属矿地下水灾害防治中心研发高压固结试验平台,形成复合帷幕垂向搭接技术保障资源基地安全开采[10] - 高寒干旱区矿山修复中心集成26项技术,建立边坡生态修复和重金属污染物固化技术体系[10] 国家重大工程科技支撑 - 地下水科学实验室揭示青藏高原岩溶水循环机制,创新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12] - 海洋灾害预报实验室建立国内首个业务化耦合台风系统,路径预报精度提升15%,保障海上风电和深海采矿安全[12] 行业标准与技术推广 - 浙江省地质院牵头制定9项非金属矿物化性能测试行业标准,填补国内技术空白[20] - 中国矿业大学专利群获日内瓦发明金奖,首创红外辐射水害预警技术在榆林等煤矿区应用[22]
绿色勘探呵护草原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14 12:51
绿色勘探技术 - 项目采用"以钻代槽"方式替代传统槽探,减少地表扰动,保护高寒草原生态[5] - 使用便携式全液压模块化钻机,临时便道宽度小于2米,机台面积小于10平方米,地表压覆面积仅为传统钻机的1/5[5] - 施工中采用固定式喷雾降尘、防渗材料围堰、接油垫等措施防止土壤污染[6] 小角度钻探创新 - 首次实施30°倾角钻孔,克服钻具摩擦阻力增大20%-50%、岩屑沉积概率上升2-3倍等技术难题[8] - 采用低重心大扭矩钻机平台,配合动态平衡设计和定向钻进系统,实现井眼轨迹稳定[8] - 使用添加聚丙烯、纤维素等特殊成分的钻井液,提升排渣效率并降低岩心破碎率[8] 生态与经济协同 - 项目完成后施工区草木产量显著提升,复垦草场已恢复放牧功能[10] - 通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指导牧民优化种植,芍药+水飞蓟套种模式提高牧民收入[9] - 主动与牧场签订植被恢复协议,施工后采用"客土覆盖+草籽复种"实现生态修复[6][9] 项目社会价值 - 聚焦大兴安岭北段成矿带,兼顾国家资源安全与边疆振兴双重目标[9] - 形成可复制的"绿色钻探"技术体系,解决勘探与环保矛盾[7] - 施工标准化流程包含事前方案、事中研讨、事后总结的全周期管理[9]
豫地科技集团首期2.8亿元科技创新债券成功发行,利率2.0%
搜狐财经· 2025-07-01 22:14
债券发行情况 - 豫地科技集团首期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于6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 发行规模为2 8亿元 发行期限3年 票面利率2 0 创河南省同期限公司债券历史最低 [1] - 本期债券贴标"科技创新公司债券" 依托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优势 通过"绿色通道"实现高效审核 [3] 政策背景 - 本次发行正值国家大力推进科技金融创新的重要机遇期 5月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 明确提出支持科技创新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 [3] - 公司作为河南省管科技型重要骨干企业 充分发挥AAA信用评级优势 积极响应国家"科技金融"政策号召 [3] 公司战略与展望 - 本期债券成功发行实现了政策红利与融资成本'双优'的突破性成果 体现投资者对公司在地质勘探 矿产资源开发等核心领域技术积淀与发展前景的信心 [3] - 未来公司将深化地质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 发挥省属科技型企业示范引领作用 在深部找矿 生态污染防治 矿物新材料研发 数智化建设等方面加强科技创新投入 [3] 市场影响 - 债券发行进一步体现资本市场对公司科创实力及信用水平的认可 [1] - 债券发行是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拓宽科创融资渠道的重要举措 [3]
努力向学 蔚为国用
科技日报· 2025-05-13 09:09
李四光的学术成就 - 李四光通过研究变质岩与冰川运动证据解开了童年时期对大石头的谜题 [1] - 发表《华北挽近冰川作用的遗迹》文章,发现中国拥有第四纪冰川的定论 [2] - 完成《冰期之庐山》一文,指出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典型地区 [2] - 通过冰蚀痕迹证据反驳了西方关于中国东部无冰川的偏见 [2] 石油地质研究 - 1953年提出中国不仅富油,更应向东部找油的观点 [2] - 预测松辽平原存在石油,6年后该地区打出新中国第一口油井 [2] - 提出石油勘探关键在于找到生油与储油结构 [2] 矿产资源研究 - 利用(虫筳)科化石作为煤层定位的"指南针",在安徽煤矿枯竭区发现新煤层 [3] - 提出煤炭不能综合利用时要少烧煤,多用新型能源的建议 [3] - 参与中国铀矿勘探,带回第一块铀矿石和放射性探测仪,为中国原子能事业奠定基础 [3] 地质事业贡献 - 被誉为新中国地质事业的"总设计师",以战略眼光布局未来发展 [3] - 参与武汉大学珞珈山选址工作 [3] - 组建中国首支铀矿勘探队 [3] - 在《中国地质学》中重点研究西藏高原地质 [3]
矿建公司地质班组创新开展“安全突围” 主题活动
中国能源网· 2025-05-12 13:44
安全主题活动创新 - 矿建公司地质班组结合《哪吒2》热点开展安全话题大讨论 通过动漫元素创新安全教育活动形式 激发员工参与积极性[1] - 活动旨在为地质勘探行业安全管理注入新动能 通过共话安全形式促进经验分享和共识凝聚[1][2] 安全生产核心理念 - 强调"安全自控"理念 员工需主动掌握岗位安全知识 规范操作流程 杜绝侥幸心理 成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1] - 提出"明确职责"要求 员工需避免因个人疏忽引发团队风险 做到不违章/不连累/不推责[1] - 倡导打破安全惯性思维 需摒弃经验主义和习惯性违章 通过培训/风险辨识消除对隐患的麻木态度[1] 安全管理机制建设 - 推行安全"零容忍"政策 建立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 定期全面检查设备/设施/流程[1] - 强调应急预案重要性 需基于风险评估制定预案 通过模拟演练提升员工应急处置能力[2] 活动成效与规划 - 创新形式显著提高员工参与安全讨论的意愿 有效提升全员安全意识[2] - 公司将持续结合时事热点开展安全话题大讨论 推动"三基"建设深化落实[2]
这片热土值得奔赴(大家谈·选择西部 扎根西部 建功西部③)
人民日报· 2025-04-29 06:36
能源行业 - 石油行业在帕米尔高原支撑边疆发展 通过加油站服务和新能源项目参与区域建设 [1] - 光伏产业在戈壁地区形成规模化布局 清洁能源项目推动"蓝色海洋"式发展 [2] 农业领域 - 四川资中县通过再生稻试种实现农业创新 2022年筛选出2个优质品种并建立连片种植区 [3] - 采用"集体经济组织+种植大户"模式推广再生稻 形成示范效应后计划扩大种植规模 [3] 地质勘探 - 广西地质调查院开展地下水勘探 解决大石山区居民饮水问题 [4][5] - 专业团队排查隐蔽致灾地质点 通过预防措施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 区域发展 - 西部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涵盖能源转型/农业创新/地质安全等多领域 [1][2][3][5] - 文旅融合推动千年古城复兴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