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基金

搜索文档
并购基金火了
FOFWEEKLY· 2025-08-06 18:35
并购市场整体趋势 - 2025年国内并购市场异常活跃,A股并购重组热度持续攀升,央国企整合频繁 [4] - 并购基金/母基金加速落地,为市场提供新资金支持 [5] - 信宸资本新一期45亿人民币并购基金关账,管理资产总额达95.9亿美元 [6][8] - 亚洲资管巨头PAG也在苏州设立并购基金,显示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10] 政策与产业驱动 - "并购六条"政策落地后,并购市场持续升温 [4] - 科创板公司披露股权收购交易超110单,政策推动作用明显 [14] - 多地出台支持并购重组政策,上海、深圳、安徽等地百亿级并购基金相继落地 [13] - 中国太保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战新并购基金,落地上海 [13] 行业与资本动态 - 半导体、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等领域成为并购热点 [13] - 险资和产业资本积极参与并购市场,为市场注入多元化活力 [13] - A股并购重组数量同比翻倍式增长,超十亿元甚至百亿元案例增多 [12][13] - 信宸资本新基金将延续控股型并购策略,关注被投企业生态圈内高成长机会 [8] 市场参与者观点 - 信宸资本董事长张懿宸表示,新基金关账体现投资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8] - 信宸资本高级合伙人信跃升认为中国经济已步入"并购时刻",中国资产被严重低估 [10] - 产业资本对并购窗口期敏感,部分企业简化决策机制以快速捕捉机会 [12] 未来展望 - 并购正从"备选退出路径"跃升为"战略破局关键" [15] - 政策、资本与产业需求共振,推动并购市场进入新高潮 [12][17] - 耐心资本进入、机构策略转型和市场规范化将共同促进并购市场发展 [17]
“现在就是要Long China”!信跃升独家专访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06 12:59
募资情况 - 信宸资本新一期人民币并购基金关账,募集资金超过45亿元,年初还募集完成45亿元的宸曦共赢基金 [2] - 新一期基金70%资金来自保险公司,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2] - 获得苏州园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的基石投资,将依托苏州在电子信息、先进材料及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优势 [4] 投资策略 - 采用"双曲线策略":在持有期通过分红或再融资获得稳定现金收益,最终退出时可择机出售,不单纯依赖IPO [2] - 以固收思维做股权,满足保险公司对稳定现金流和期间收益的需求 [3] - 坚持"控股方法论",强调控股型并购,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优化有话语权 [7] 行业趋势 - 中国经济进入"并购时刻",经济增速放缓后企业增长依赖并购整合,资金收益依赖深度管理创造价值 [5][6] - 并购市场爆发三条件已具备:经济增长放缓、银行并购贷款政策松绑、估值回归理性 [6]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完成1397笔并购交易,同比上升10.09%,其中超10亿美元规模交易19笔,超1亿美元规模交易136笔 [6] 案例与成果 - 2017年并购麦当劳中国后,餐厅数量增加两倍突破7100家,总收入和盈利显著增长,成为麦当劳全球第二大市场 [7] - 麦当劳全球管理团队2023年以18亿美元高价回购5年前售出的部分股权,认可中国市场的数字化赋能和运营效率 [7][8] - 在餐饮赛道布局麦当劳,在医药赛道布局桂龙药业,形成"战略资产卡位" [8] 市场展望 - 未来中国并购市场将向头部集中,最终剩下5-10家头部机构 [8] - 资金端投资人更愿投有历史业绩的头部GP,项目端优质资产只向有控股能力和产业资源的机构开放 [8] - 构想建立"第四板"市场,让未上市企业流动起来,形成"基金买→整理→上市公司→基金再买"的闭环 [9]
PE必死,并购难存,产业整合基金才是王道!
搜狐财经· 2025-06-06 16:22
传统PE基金的投资逻辑 - 传统PE投资核心收益来源于每股收益成长和PE倍数增长 每股收益成长源于行业及项目自身成长 PE倍数增长源于二级市场高估值及上市公司稀缺性 [1] - 部分PE基金成功案例依赖于对上市要求的深刻理解 尤其在成长行业中投资龙头企业可提高成功概率 [3] - 传统PE基金整体收益存疑 公开业绩显示单体基金或有正收益但整体表现糟糕 如硅谷天堂、九鼎等新三板挂牌基金估值方法受质疑 天图资本香港上市后业绩暴跌反映行业盈利困境 [4] 传统PE行业困境 - 行业逻辑崩塌源于上市公司稀缺性下降及二级市场估值下滑 前端投资难度加大 行业成长性不足导致投资判断能力要求提升 而传统PE人员普遍缺乏相应能力 [5] - 投前投后改革效果有限 投资能力提升缓慢 投后管理受限于标的公司治理结构 复星集团等产业巨头实践显示赋能效果不佳 [6] - 募资端面临LP撤资及新投资者谨慎情绪 商业模式核心矛盾暴露 依赖管理费而非真实投资能力 募资滞后效应延缓行业转型 [7][8] 并购基金实践与问题 - 传统PE尝试并购市场遭遇瓶颈 投资能力不足导致与上市公司合作失败 如硅谷天堂并购基金无实质进展 部分机构控股上市公司后业绩暴雷 [9] - 上市公司主导的并购基金实质为市值管理工具 如爱尔眼科通过基金缓冲收购对业绩影响 山高环能产业整合案例显示产业专家参与是关键 [11][12] - 独立并购基金模式失效 上市公司多元化并购能力不足 多数中国上市公司依赖行业机遇 缺乏跨领域整合能力 [13] 产业PE基金发展方向 - 未来投资需聚焦贝塔趋势判断与阿尔法能力 VC类基金应关注高成长性而非套利 淘汰阶段性套利思维 [14][16] - 产业整合型基金将成主流 通过低价收购成熟资产 提升管理技术及杠杆放大收益 要求深度行业理解与资源整合能力 [18][19][20] - 中国市场将分化 前沿科技领域保留少量专业VC 传统行业PE逐步消亡 投资人才需具备实体经验及细分领域认知 [21][23]
并购市场火了:各地国资加速入局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10 14:41
并购市场升温 - 近期国内并购市场持续升温,上市公司、产业巨头及一级市场参与者积极入局,地方国资加大参与力度[1] - 浙江省筹备100亿元并购母基金,深圳市龙岗区设立20亿元区级政府引导并购基金,上海启动总规模500亿元以上的国资并购基金矩阵[1] - 地方政府设立并购基金是响应国家鼓励并购重组、优化产业结构政策的重要举措[1] 地方政府并购基金的作用 - 地方政府通过并购基金招商引资,将企业整体或部分业务引入当地[2] - 并购基金推动地方产业升级与转型、优化资源配置、吸引社会资本、提升区域竞争力[2] - 地方政府成为并购基金重要合作伙伴,带有招商引资属性,部分地方政府希望收购上市公司或落地并购项目[5] 中国并购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私募股权行业过去以成长型投资和风险投资为主,近年来并购交易不断升温[3] - 国内并购市场资产管理规模占比不足10%,远低于欧美成熟市场的60%-70%,但增长潜力巨大[3] - 宏观经济增速放慢推动并购机会增加,企业通过结构性调整创造价值[3] 本轮并购浪潮特点 - 本轮并购基于政策驱动,主题是增强主业,帮助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不同于2015年以市值管理为目的的并购热潮[4] - 上市公司围绕产业链重构和延伸展开并购,关注技术提升型或叠加型并购[5] - 硬科技成为本轮并购核心方向,并购基金可提供资金支持并参与交易架构设计[5] 地方国资参与并购的模式 - 并购基金主要做控股型或多数股权投资,对被投企业有更大话语权,便于地方政府实现招引落地[6] - 地方国资设立并购母基金更具优势,风险分散且便于政策引导,也可适度参与并购直投基金[9] - 盐城市通过并购基金助力上市公司做优做强,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7] 并购基金面临的挑战 - 中国并购基金发展滞后于美国市场,主要短板是杠杆工具缺失和退出机制不完善[8] - 并购基金可围绕上市公司运作,联合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设立基金,或主动收购上市公司为退出打基础[8] - 链主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生态主导力[7]
2025京洽会开幕 13个项目现场集中签约
中国新闻网· 2025-05-08 15:23
活动概况 - 2025北京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京洽会)于5月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开幕,与第二十七届北京科博会同期举办,主题为"共商共享共赢",旨在搭建双向投资平台并推动中企出海合作[1] - 活动由北京市贸促会、北京国际商会主办,吸引阿拉伯国家联盟驻华代表处、亚投行等600余名境内外机构及企业代表参与[1] - 现场设立6个展示洽谈区,覆盖投资政策、重点园区及金融、税务等全链条出海服务咨询[2] 重点合作领域 -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金融科技、商务服务五大领域[1] - 专设"北京-沙特先进制造业洽谈会",推动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领域中资企业与沙特企业"一对一"对接[2] - 签约项目涉及汽车金融、并购基金、医药健康等13个合作方向[3] 国际化参与 - 覆盖中东、东盟、拉美、欧洲等中企出海热点地区,300余家中外企业参与现场洽谈[2] - 泰国、斯里兰卡、墨西哥等驻华使馆官员及英国格拉斯哥商会等国际机构代表登台推介[2] - 北京市贸促会与东盟经济贸易促进会、英国格拉斯哥商会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