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基金

搜索文档
香港的产业引导基金要来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9-26 20:03
行业整体动态 - 本周资讯涉及的母基金管理规模达549.33亿元 [2] - 资金主要分布在香港、广东、浙江、江苏、河南、福建、四川、海南、吉林、山西等地区 [2] - 投资方向聚焦于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未来产业等领域 [2] 香港地区发展 - 香港将启动"创科产业引导基金" 计划于2026-2027年度启动 由政府引导市场投资策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 [6] - 香港正推进微电子研发院两条中试线的组装 并于明年内完成生命健康研发院及人工智能研发院的筹建工作 [6] - 香港将提速建设第三个"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 聚焦可持续发展、能源、先进制造及材料 旗下研发中心将于2026年上半年成立 [6] 浙江省发展举措 - 浙江省财政厅就《浙江省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7][8] - 2025年年内将增设浙江省科创母基金四期、浙江省未来产业科创基金等 以打造创投基金矩阵 [10] - 浙江省科创母基金体系自2023年9月一期开启运作以来 已形成三期、认缴总规模达110亿元的体系 落地42只子基金 累计投决项目120余个 [10] 江苏省基金动态 - 南京市航空航天母基金拟参股子基金"南京天启低空经济投资基金" 目标规模3.03亿元 存续期8年 [12] - 该子基金主要投资低空经济、航空航天及相关产业链 包括装备、材料、元器件、核心零部件、配套服务等产业 [12] 广东省基金招募 - 广东南控一号产业投资基金公开招募子基金管理机构 重点围绕机械装备、汽车、泛家居等战略支柱产业 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新型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 [13] -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基金公开征集2025年第二批次子基金合作机构 发展基金对子基金出资比例不超过30% 且不作为第一大出资人 [14][15] 其他地区基金进展 - 郑州市天使投资基金规模10亿元 现公开遴选子基金管理机构(第三期)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17] - 成都未来产业创业投资发展基金成立 出资额40亿人民币 由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 [20] - 杭州余杭创新发展产业基金注册规模30亿元 将组建1支未来产业基金和1支医疗健康基金 对单支子基金出资额不高于1亿元且出资比例不超过20% [21][22] - 海南临高产业子基金目标规模3.3亿元 自贸港建设基金拟出资不超过40% 支持临高金牌港开发区产业发展 [23] - 山西天使投资基金目标规模不低于20亿元 首期规模2.52亿元 重点支持省内先进制造、能源和新能源、半导体材料等重点领域优质早期项目 [28]
LP心声:以后只会投“这类GP”
FOFWEEKLY· 2025-09-24 18:10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一级市场正处于信心重建与范式重塑的关键节点,投资机构的信心源于对产业规律的深刻理解、对资金属性的清醒认知以及对跨周期能力的持续构建 [3][6] - 市场上资金充裕,但只会流向策略清晰、业绩优秀的管理人,行业正回归本质、强调专业、拒绝浮躁的新时代 [5][6] - 真正的信心并非源于市场周期波动,而是来自深度产业认知、全球资源整合与长期资金匹配,未来属于真正创造价值的机构 [6][25][27] LP眼中的耐心资本 - 保险资金天然是耐心资本,投资策略需匹配资金属性,关注跨产业周期轮动,在硬科技时代聚焦产业链投资,并采取P+S策略及投资稳定现金流的并购机会以控制风险 [9] - 招商局资本作为以金融为主业的驻港央企,管理规模约2000亿元,投资主线围绕国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科技安全等领域的迫切需求,退出节奏加快体现运营效能 [10] - 地方性投资平台调整策略,不再过度强调行业比较,而是聚焦“硬科技”主线并与本地产业协同,同时重视并购重组和S基金等多元退出与投资机会 [11] 跨区域布局与技术穿越周期 - 机构优势在于全球化布局与跨区域洞察,能更早感知趋势,例如三年前投资核聚变企业,如今已成为国家与地方重点布局方向,信心源于长期布局与深耕 [13][14] - 股权投资属长周期金融产品,基金期限多为8-10年以上,需长期陪伴企业成长而非因短期市场波动或IPO收紧提前退出,足够时长足以穿越经济周期、把握产业周期 [14] - 半导体产业长期趋势向好,过去五十余年市场规模保持上升趋势,年增长率与全球GDP增长关联,投资逻辑清晰,关键在于基金退出时机与时间点的规划 [15][16] 退出策略与流动性重构 - 长期资金供给是行业健康发展的来源,保险资金、养老金和金融机构资金等可从市场化角度推动股权投资发展,行业需要良性顺畅的退出渠道以实现LP的持续支持 [18] - 当前市场上超过85%甚至90%的LP资金来源于政府或政府出资平台,结构不均衡,期待金融机构获更多政策支持,S基金策略将迎来爆发,股权投资存量规模已超过10万亿元 [18][19] - A股IPO排队企业289家,港股234家,按当前发行速度完全消化需约两年半,退出压力显著,S基金和并购重组在未来两三年将成为重要退出方向 [20][21] - 健康良性的人民币市场应有超一半资金来自市场化LP,基金规模与回报往往呈反比,推动设立大型S基金(规模可达数百亿甚至上千亿)比追求超大规模基金更有效 [21]
2025中国母基金会议参会嘉宾公布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9-24 17:45
母基金行业地位与作用 - 母基金是股权投资行业的源头活水,推动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 [2] - 多地成立大型综合性母基金,打造矩阵化基金集群,千亿级基金丛林频现,通过母基金和创投促进地方产业发展,整合创新资源,建设创新集群 [2] - 母基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资本动力 [2] 苏州及吴江区母基金发展模式 - 苏州打造出全国特有的苏州模式,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和需求,从天使轮到成长期、成熟期投资,建立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府投资基金组合 [2] - 吴江区是江苏南大门,东临上海,西濒太湖,南近杭州,北依苏州主城区,是城市核心地带 [2] - 吴江高度重视资本纽带作用,打造基金+项目+人才创新生态,发挥产投母基金作用,促进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2] 2025中国母基金会议概况 - 2025中国母基金会议主题为新周期·新策略·新机遇,将于2025年9月26日在苏州市吴江区举办 [3] - 会议由母基金研究中心主办,苏州市吴江东方国有资本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承办,定向邀请200+国内主流母基金及一流投资机构代表参会 [3] - 会议汇聚全国母基金领域领军人物、知名直投基金代表、行业专家学者,探讨母基金发展趋势、创新模式、投资机遇,推动创新创业与新兴产业发展交流合作 [3] 会议嘉宾阵容 - 嘉宾包括清华大学资产管理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燕来 [8] - 国务院部委相关负责同志参会 [9] -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管清友参会 [11] - 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总监李诗林参会 [13] - 七家国家级母基金确认参会 [26] - 部分母基金代表包括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副总经理陈斯佳、嘉定科投集团嘉定天使基金负责人 [29] - 部分直投基金代表包括德同资本创始合伙人邵俊、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卫哲 [77] - 其他参会机构包括东吴证券、国泰君安创新投资、江苏省高投集团等 [79]
苏创投总裁何鲲:母基金发展的“苏州模式”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9-20 16:12
峰会概况 - 2025第六届中国母基金峰会于8月30-31日在北京举办 由母基金研究中心主办 顺义区政府及国资机构协办 参会代表超300人[1] 苏州母基金发展历程 - 2001年元禾控股成立 2006年设立国内首个国企市场化母基金 2008年苏州国发创投成立 2022年整合成立苏创投集团[3] - 苏州私募基金数量超3000支 管理规模达1.2万亿元 成为国内私募基金重镇[4] - 2024年苏州GDP全国第六 规上工业总产值全国第二 新募基金192支居全国第二 募资超600亿元 投资金额366.87亿元居全国第四[5] - 2025年新增上市企业11家(境内6家) A股申报22家居全国第一 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276家位列全国第五[5] 苏创投运营成果 - 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 年均直投项目超100个 投资金额40亿元[6][7] - 2025年1-8月完成直投项目84个 预计全年直投150个 投资子基金50支 总规模250亿元[7] - 子基金投资项目超500个 投资总额150亿元 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超700亿元[7] - 管理基金总规模从1600亿元跃升至超2600亿元 带动千亿级资本服务苏州发展[7] 母基金战略布局 - 布局早期投资:苏州天使母基金累计设立子基金65支 募资总额170亿元 投资企业超750家 投资总额近80亿元 已投企业含203家高新技术企业 19家省级瞪羚企业 40家省级潜在独角兽企业[8] - 布局战略赛道:苏州基金市场化运作 社会资本出资超50亿元 实现上市项目超100个 重点投资生物医药领域 合作子基金覆盖全球首付款超3亿美元BD交易前八案例[9] - 布局生态网络:设立总规模220亿元苏州战新系列母基金 半年内子基金募资突破70亿元 引导倍率近4倍 联合龙头企业设立链主基金强化产业链协同[10] 行业战略定位 - 母基金是聚合资本、链接产业、催化创新的关键纽带 需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2][11] - 国资创投需承担产业升级筑路者和创新生态守夜人双重使命 重点布局芯片、人工智能等卡脖子领域[11]
山东国信分别与鲁信创投及山东高新技术订立母基金转让协议及皖禾基金转让协议
智通财经· 2025-09-12 18:37
核心交易内容 - 公司出售母基金标的份额及皖禾基金标的份额 对价分别为人民币1.66亿元及人民币3715.88万元 [1] - 基金份额转让产生的所得款项总额预期为人民币2.04亿元 所得款项净额预期约为人民币1.96亿元 [1] 资金用途与财务影响 - 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金及优化适用的财务及监管指标 [1] - 转让实现资产形态转化 将存量权益资产回收为货币资金 有效补充经营活动现金流 [1] - 全面改善整体财务状况 优化资产结构 提升核心净资本规模 [1] 监管合规与战略转型 - 转让后公司将有效完成《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清理规範信托公司非金融子公司业务的通知》要求的整改工作 [2] - 固有资产投资方向更加符合监管导向 进一步聚焦信托主业发展 加速回归本源业务 [2] - 推动《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所订各项监管指标持续向好 增强风险防御体系 [1]
审计揭露部分政府投资基金运作不规范、资金闲置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9-11 18:25
政府投资基金审计问题 - 多个省份审计报告显示政府投资基金存在运行不规范、资金闲置、定位不清和投向偏离等问题 [1] - 河北省部分基金多年未明确投向领域 科技投资引导子基金偏离投向1.43亿元 3支省级基金闲置比例较高 2019年5000万元财政出资截至2024年底仍滞留未使用 [1] - 福建省基金管理机制执行不到位 已整合基金尚未开展投资导致资金闲置 部分基金投向存在重叠 [1] - 湖北省14只基金长期闲置涉及金额28.85亿元 12只基金未聚焦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 16只基金未按协议支持省内产业发展 [2] - 江西省部分基金投资项目与目标定位不完全相符 支持省内重点产业发展不足 [2] 国家政策规范与指导 - 2025年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首次从国家层面系统规范基金设立、募资、运行与退出 提出25条具体措施 [3] - 国办一号文鼓励创业投资类基金采取母子基金方式 可提高政府出资比例、放宽出资条件、延长绩效评价周期 有利于硬科技等长周期领域投资 [3] - 文件明确分级管理要求 县级政府应严格控制新设基金 严控县级政府新设基金管理人 [3] - 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 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基金 鼓励取消注册地限制和返投比例 依法强化信用约束 [4] - 国家发改委2025年7月30日就《政府投资基金布局规划和投向工作指引》和《加强政府投资基金投向指导评价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5] - 发改委强调避免投资结构性矛盾产业 新兴产业领域防止盲目跟风 各地基金模式正转向培育当地内生产业 [5] - 国办一号文鼓励发展S基金和并购基金 优化份额转让业务流程和定价机制 [5] 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国办一号文填补监管空白 为母基金行业规范化专业化运作提供保障 松绑出资比例和返投要求 取消注册地限制 优化退出机制 [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中国母基金全名单包括460家母基金 其中政府引导基金338家 总管理规模29973亿元 [6] - 多地正根据国办一号文修订完善政策办法 预计2025年陆续出台 政府引导基金将更高效带动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 [6] - 第29届世界投资大会暨第8届沙迦投资论坛将于2025年10月21日至23日举行 由WAIPA、沙迦FDI办公室和阿联酋投资部联合举办 [7] - 首届世界投资大会投融资峰会将于同期举办 推动新兴产业交流、中国项目出海和招引外资合作 [10] - 第四届达沃斯全球母基金峰会和2025母基金研究中心专项榜单即将揭晓 [12]
中国母基金对接会即将举办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9-08 10:59
政策支持与行业定位 - 母基金是股权投资行业源头活水 推动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1] - 2024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积极发展创业投资母基金[1] - 2024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鼓励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 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 发展耐心资本[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 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 加快发展创业投资 壮大耐心资本[1] 区域发展模式与产业布局 - 多地成立大型综合性母基金 打造矩阵化基金集群 千亿级基金丛林频现 通过母基金和创投促进地方产业发展 整合创新资源 建设创新集群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资本动力[1] - 苏州围绕1030产业体系(1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30条重点产业链)因地制宜优化创新集群布局[2] - 苏州打造全国特有苏州模式 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和需求 从天使轮到成长期、成熟期投资 建立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政府投资基金组合[2] - 吴江区打造基金+项目+人才创新生态 发挥产投母基金作用 促进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2] 行业活动与平台建设 - 2025年9月26日中国母基金对接会在苏州市吴江区举办 由母基金研究中心主办 吴江东方国有资本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承办[2] - 活动定向邀请200+国内主流母基金及一流投资机构代表参会[2] - 活动汇聚全国母基金领域领军人物、知名直投基金代表、行业专家学者 探讨母基金发展趋势、创新模式、投资机遇[3] - 活动旨在促进资本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推动长三角地区及全国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3] - 第四届达沃斯全球母基金峰会即将举办 首届世界投资大会投融资峰会即将举办 2025母基金研究中心专项榜单正式揭晓[4]
上半年新设母基金下降,中小GP忙“转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0:25
行业整体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母基金全名单包括460家母基金总管理规模达34845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23.7% [1] - 政府引导基金338家总管理规模29973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24.0% [1] - 市场化母基金112家总管理规模4829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22.4% [1] - S基金10家总管理规模43亿元 [1] 规模下降原因 - 规模下降主因包括部分机构取消母基金业务转向直接投资、退出或清算母基金以及退回出资的母基金被减计 [2] - 政府引导基金转向直投业务不再出资子基金导致母基金数量减少 [2] 新设母基金情况 - 2025年上半年新发起母基金33支其中政府引导基金31支市场化母基金2支 [3] - 新设母基金总规模1970.17亿元其中政府引导基金798.04亿元市场化母基金80亿元 [3] - 新设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同比2024年下降66%市场化母基金规模同比下降50% [3] - 新设母基金地域集中在11个省级行政区江苏、湖北、福建新设数量均在3支以上浙江多支落地 [3] - 新设母基金聚焦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省级与地市级联动形成基金群体系化布局 [3] 行业发展趋势 - 母基金设立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注重功能定位、统筹资源和科学考核 [4] - 新设母基金更注重长期导向和资金效率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运作规范 [4] - 2025年未出现新设千亿规模母基金转向多支规模适中定位分明的基金群模式 [4] - 基金群模式优势包括灵活性可根据产业需求调整规模与投向分工明确形成投资链条风险分散提升资金安全性 [5] 管理费机制影响 - 政府投资基金管理费以实缴出资或实际投资金额为计费基础部分地区标准不超过实际投资金额的2% [6] - 管理费从基金收益或利息支付原则上不允许本金列支未产生收益时可本金预支后补回 [6] - 管理费趋严推动中小GP采取轻量化运营策略精简架构压缩成本非核心职能外包 [6] - 中小GP放缓投资节奏集中管理存量项目延长资金使用周期 [6] - 机构通过远程尽调替代现场调研抱团共享项目来源与团队分摊尽调和管理成本 [7]
我国母基金上半年报告发布:管理规模3.48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03:25
行业规模变化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纳入统计的460家母基金总管理规模为34845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23.7% [1][2] - 政府引导基金总管理规模达29973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24.0% [2] - 市场化母基金总管理规模4829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22.4% [2] - S基金总管理规模43亿元 [2] 新设基金情况 - 2025年上半年新发起母基金33只,其中政府引导基金31只,市场化母基金2只 [1][2] - 新发起母基金总规模1970.1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6% [1][2] - 政府引导基金新设规模798.04亿元,市场化母基金新设规模8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6%与50% [1][2] 投资规模变化 - 2025年上半年母基金总投资规模3338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791亿元下降7.2% [1][3] - 政府引导基金投资规模2741亿元,同比下降5.59% [3] - 市场化母基金投资规模442亿元,同比下降6.62% [3] S基金发展态势 - 2025年上半年S基金投资规模33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71亿元激增95.9% [1][4] - 国资S基金设立热情高涨,主要目的是承接历史基金和项目份额 [4] - 区域性股权市场搭建转让平台,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生态逐步完善 [5] 地域分布特征 - 北京、广东、江苏、安徽、上海在母基金设立规模上领先 [3] -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最为活跃,中西部地区加速发展 [3] 政策与规则调整 - 政府引导基金对子基金出资比例从30%-40%提升至50%以上,部分地区达70% [6] - 政府引导基金平均返投倍率要求过去6年下降超40%,当前平均为1.5倍 [6] - 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费计提以实缴出资或实际投资金额为基础,费率普遍下调至1%-1.5% [7] - 管理费支付与绩效考核挂钩,未达要求需退回部分费用 [7]
每经热评︱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 中国母基金转型正当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3 18:14
行业规模变化 - 2025年上半年新发起成立母基金33只 其中政府引导基金31只 市场化母基金仅2只 [1] - 政府引导基金规模达798.04亿元 同比下降66% [1] - 市场化母基金规模为80亿元 同比下降50% [1] 行业转型特征 - 母基金行业从数量扩张粗放模式转向质量提升精细化发展阶段 [1] - 政府引导基金规模下降体现功能定位更精准 资金投向更契合战略需求 [2] - 行业朝着规模适度 布局合理 运作规范目标稳步迈进 [2] 政策导向调整 - 国务院办公厅2025年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2] - 政策要求政府投资基金分为产业投资类和创业投资类 严格控制基金层级 [2] - 鼓励创业投资类基金采用母子基金方式 防止多层嵌套 [2] 制度创新举措 - 安徽 浙江 陕西等省份将政府引导基金存续期延长至20年 [2] - 存续期延长显著提高基金风险容忍度 赋予跨周期投资能力 [3] - 长续航机制为耐心资本扎根科技创新领域提供制度保障 [1][3] 投资策略转变 - 考核标准从规模导向转向长期效益导向 如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数量 [3] - 投资方式从大水漫灌式投入升级为精准滴灌式支持 [3] - 基金管理人需提升产业洞察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 [3] 行业影响分析 - 存续期延长解决传统7-10年周期难以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问题 [3] - 长续航机制推动资本与创新需求实现更高效匹配 [3] - 转型期规模下降是短期阵痛 长期有利于行业高质量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