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智能建造提速,需迈几道坎?
科技日报· 2025-07-14 09:16
建筑业与数智技术融合 -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与建筑业融合,传统建筑业逐步实现提质增效 [1] - 2024年政策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提出深化BIM技术应用、推动建筑机器人等设备集成创新、推进智慧工地建设等任务方向 [2] - 重庆东站项目采用"BIM+GIS"技术搭建智慧建造管控平台,总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成为管理团队的得力工具 [2][3] 数字平台应用案例 - 重庆东站智慧建造管控平台通过无人机摄影测量优化建模算法,大幅降低建模成本 [3] - 平台实现与现场智能化装备联动,通过物联网监测风险点位,传输实时数据,实现分钟级监测 [3] - 平台在安全管理方面填补人眼盲区,在施工规划方面解决道路组织协调问题,提升效率 [3]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现状 - 部分企业以DeepSeek大模型为底座搭建建筑行业大模型,应用于财务测算、知识问答等领域 [4] - 在图纸设计、方案分析等核心环节,大模型应用仍不乐观,主要受限于数据质量和算法信任度 [4] - 建筑行业数据分散、标准不统一,导致大模型训练数据不足,存在"AI幻觉"问题 [4][5] 人工智能落地挑战与潜力 - 本地化部署是保障数据隐私的关键,但当前算力成本高昂,小型模型部署需一二十万元 [6] - 随着技术升级,大模型算力成本持续下降,未来本地部署或成主流选择 [6] - 人工智能有望整合数据打破信息孤岛,优化施工管理,提升安全监测能力 [5][6] 行业协作与标准化 - 建筑行业需共建大模型,推动数据共享,解决多源异构数据难题 [6] - 建议通过行业协会等方式统一数据标准,为大模型提供高质量训练数据 [6] - 重庆东站项目为不同设备开发数据接口的经验可为行业大模型建设提供参考 [6]
整合重组加速!上半年超20家建筑央国企新公司揭牌成立
华夏时报· 2025-06-24 20:57
国资国企改革与建筑行业转型 - 国资国企改革进入新阶段,建筑领域央国企加速整合重组,上半年超20家新公司成立,覆盖设计咨询、智能建造、新能源工程等全产业链 [1] - 新公司成立旨在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市场化改革与机制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填补行业空白并强化产业链关键环节 [1] - 5月成立6家建筑央国企,包括中建五局(浙江)投资建设公司、中城交(上海)科技等,华润新能源(巴马)注册资本达9亿元,聚焦发电、输电及新兴能源技术研发 [2][3] - 4月成立4家建筑央国企,如中建海峡轨道科技(福建)、中电建铁路建设投资集团北京数据工程公司等,聚焦区域与业务领域资源优化 [3] 建筑行业战略布局与市场需求 - 新公司成立有助于聚焦特定区域或业务领域,优化资源配置,承接国内城市更新、新基建等市场机遇,同时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 [3] - 建筑央国企积极响应国资委部署,加大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适应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 [3] - 2024年建筑上市公司整体营收同比下降3.8%,归母净利润下降14.1%,基建投资为稳增长关键,增量财政政策有望带动业绩边际改善 [4] - 2025年财政政策积极化债措施落地,政府投资在建项目进度提速,工程付款改善可期,"一带一路"沿线业务布局或加大 [4] 行业转型与技术革新 - 新公司释放建筑央国企改革与产业升级信号,灵活机制可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聚焦技术研发创新,如智能化建筑技术与绿色建筑技术 [5]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定调建筑行业"稳中求进、绿色转型、创新驱动",培育绿色建筑新增长点,推动"双碳"目标下节能改造与新能源项目 [6] - 高质量转型需健全全流程质控体系,智能化转型引入BIM、物联网等技术,绿色化转型推广环保建材与节能工艺 [6] - 建筑行业面临可转债到期偿付高峰,并购政策松绑下打造第二主业成为中长期稳健经营选择,短期可助力估值提升 [6] 行业发展前景 - 下半年建筑行业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新兴业务拓展方面具发展机遇,但需应对市场竞争、技术创新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 [7] - 建筑央国企将推动行业向高质量、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挥更重要作用,但具体趋势需观察全球市场环境与政策走向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