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分销
搜索文档
(进博故事)“昨天落果,今天进馆”的果香奇迹
中国新闻网· 2025-11-02 14:04
进博会作为战略平台 - 进博会是公司新品首发的黄金舞台,凭借其权威性与曝光度实现全球化高质量发展与平台效应的协同共振[1] - 公司作为进博会全勤生,展位每年创新升级,旗下多个明星产品通过该平台在中国市场迅速出圈[1] - 进博会提供高规格高效率的战略谈判平台,是其最独特的价值,例如公司与乐淇苹果签署五年战略合作协议[3] 供应链创新与市场拓展 - 公司通过3个"4小时"精细化管控实现猫山王榴莲"昨天落果,今天到馆"的供应链创新[2] - 该供应链创新推动其马来西亚榴莲品类在中国市场份额在半年内迅速增长10倍[2] - 公司在中国建立30多个现代化冷链物流中心,业务覆盖300多个城市,每日分销超3000吨全球高品质水果,服务2000万中国家庭[4] 业务合作与财务成果 - 仅在第七届进博会,公司签约金额就超过2亿美元[3] - 公司与华润万家、天虹等中国零售巨头达成深度合作[3] - 公司跟随进博局深入湖北、上海、重庆等多地开展路演,并作为唯一展商代表亮相泰国、智利海外推介舞台[3] “一带一路”市场机遇 - 公司与泰国、智利、新西兰、秘鲁、越南等23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果园合作,将优质水果带到中国[5] - 在第六届进博会上首发的佳沃秘鲁沙漠蓝莓累计全球销量已突破3亿盒[5] - 公司紧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借助进博会重磅推出以“佳沃水果”为代表的蓝莓、榴莲、椰青等新品[5]
“水果第一股”被取消上市地位,一场从600亿归零的资本迷局
搜狐财经· 2025-10-26 21:43
10月13日,洪九果品发布公告称,10月3日接到香港联交所发出的函件,上市委员会决定取消洪九果品的上市地位。此时,距离洪九果品上市才不过两年多 的时间。 对于退市的原因,上市委员会给出了五点理由: 不过,洪九果品并不认同联交所的意见,并认为其未充分考虑所提交证据。并已于10月13日向上市复核委员会提交书面请求,要求进一步及最终复核。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作为"水果第一股",洪九果品曾经是资本市场的宠儿。落到如今这般田地,反差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2016年完成5000万元Pre-A轮融资后,洪九果品便进入了一级市场投资人的视野,也开启了其滚雪球一般的融资增长之旅。 从2018年至2021年,便收到了阿里、中信、CMC等参投的7轮融资,总额超10亿元。在资本的助推下,洪九果品投后估值一度高达到74亿元, 2022年9月,洪九果品成功登陆港股,上市首日市值便达到了190亿港元,市值峰值一度突破670亿港元。 而这样的辉煌却仅仅维持了一年多的时间。随后洪九果品在2024年开始,无法按时披露财报、审计师辞职、高管被查、债务重整,当洪九果品以戏剧性的方 式跌落神坛后,一切的辉煌似乎都化作了过眼云烟。 明星公司的陨落 作为国 ...
一场资本赌局,670亿灰飞烟灭
投中网· 2025-10-22 14:32
公司退市与估值归零 - 嘉实基金与景顺长城基金于2025年10月宣布,对旗下基金持有的洪九果品股票估值调整为0.00港元/股 [3] - 公司股票自2024年3月20日起因无法按时披露财报而停牌,港交所上市委员会已于2025年10月13日决定取消其上市地位 [3] - 公司市值曾于2023年初达到超过670亿港元的巅峰,但上市仅18个月后即光速陨落,面临财报造假、创始人被捕、股票退市等一系列问题 [4][7] 公司发展历程与巅峰表现 - 公司由邓洪九于1987年白手起家创立,2002年正式成立,经过30多年发展成为中国水果行业第一 [5][6] - 2020年,公司完成由阿里巴巴投资的5.9亿元融资,投后估值达74亿元,成为独角兽企业 [6] - 公司于2022年9月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上市首日市值达190亿港元,2023年初市值最高突破670亿港元,是其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估值的近10倍 [7] - 2022年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7%,较2020年翻了三倍;经调整利润达14.55亿元,同比增长33.5% [8] - 公司登顶为中国最大的水果分销商及最大的东南亚水果分销商,其榴莲和火龙果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12.7%和17% [9] 商业模式与核心优势 - 公司构建了“端对端”的水果供应链,通过自建冷链物流体系和直采模式确保产品品质和供应稳定性 [12] - 核心产品为榴莲、火龙果、龙眼、葡萄、车厘子、山竹6大高价值品类,占总营收六成,支撑了其超越同行的毛利率 [12] - 公司在泰国、越南等核心水果品类原产地拥有16座加工厂,可实现约90%的榴莲和火龙果从原产地直采 [12] - 公司上市后大力宣传“洪九星桥”数字化管理系统,并提出打造水果行业B2B电商平台,迎合了资本市场对“产业互联网”概念的追捧 [13] 财务问题与造假指控 - 审计机构毕马威于2024年审计中对公司财报提出质疑,主要疑点包括未能提供完整会计文件、部分供应商身份可疑、2023年第四季度向可疑供应商新增预付款骤增约34.2亿元人民币等 [15][16] - 2019年至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从20亿元增长至150亿元,净利润从1.63亿元增长至14.55亿元,但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四年累计超过40亿元 [18] - 2025年4月,公司创始人邓洪九等高管因涉嫌骗取贷款及/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18] - 据分析,公司可能通过向空壳公司或关联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制造虚假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并将夸大的应收账款抵押给银行骗取贷款 [19][20] 商业模式固有风险 - 公司商业模式存在天然现金流缺口:上游采购需“高预付”以锁定货源,下游销售面对客户“长应收”账期,回款周期长达数月 [21] - 自建冷链物流和加工厂的巨大资本开支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资金压力 [22] - 在暴雷前,公司已开始假借员工持股计划名义向员工摊派融资,被视为暴雷先兆 [22]
洪九果品濒临退市,“水果大王”坑了阿里?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10-20 12:34
退市危机与股价表现 - 港交所决定取消洪九果品上市地位,公司已提交复核请求但复牌希望渺茫[4][5] - 公司市值从峰值670亿港元暴跌至停牌时的27.95亿港元,蒸发超640亿港元[5][17] - 股价从发行价40港元/股跌至1.74港元/股,跌幅达95.65%[17] 财务与审计问题 - 核数师毕马威发现2023年第四季度向身份存疑的新供应商支付预付款34.2亿元,导致其辞任审计师[7][19] - 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达101.51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超92%[7][28] - 公司长期面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2022年高达18.23亿元,2023年上半年为3.14亿元[7][27] - 银行贷款规模达27.76亿元,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5.57亿元[7][27] 管理层与运营危机 - 董事长邓洪九等6名高管因涉嫌骗取贷款、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邓洪九目前仍被逮捕[7][8][23][25] - 公司主要办公场所一度被限制人员出入,印章、账簿及记录被没收,现已逐步恢复正常运营[24][25] - 港交所指出公司存在管理层诚信、内部控制缺陷、未公布财务业绩及未符合董事任命规定等问题[9][10][11][12][13] 公司背景与行业地位 - 洪九果品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领先的多品牌鲜果集团,自称全国最大的榴莲分销商[14][15] - 公司2022年9月在港交所上市,募资4.97亿港元,被誉为"中国水果第一股"[16] - 2022年公司营收达150.81亿元,归母净利润14.52亿元,但2023年上半年营收增速降至19.37%,净利润同比下滑6.26%至8.04亿元[27] 投资者影响 - 阿里巴巴等知名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司股份,阿里巴巴C+轮融资每股成本为48.94元/股,持股比例达7.67%[36] - 创始人邓洪九夫妻财富从巅峰时的168亿元大幅缩水[7][35]
估值降为0!发生了什么?
中国基金报· 2025-10-16 20:12
基金估值调整 - 嘉实基金自2025年10月15日起将旗下基金持有的洪九果品估值调整为0.00港元/股 [3] - 景顺长城基金自2025年10月14日起对旗下基金持有的洪九果品按照0港元的价格进行估值 [5] - 估值调整旨在确保基金净值准确反映资产价值,待股票复牌且交易体现活跃市场特征后将恢复按收盘价估值 [6] 洪九果品危机事件 - 公司自2024年3月因无法按时披露财报停牌至今,停牌时间已超过500天 [7] - 2024年4月审计师毕马威辞任,指出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存在向新增供应商支付预付款约34.2亿元的异常交易,全年预付款项余额约为44.7亿元 [11] - 2025年4月16日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邓洪九及多名核心高管因涉嫌骗取贷款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11] - 2025年5月30日公司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集体离职 [11] 公司财务状况与业绩 - 公司2022年股东应占溢利为14.52亿元,同比增长超4倍 [1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85.37亿元,同比增长19.37%;归母净利润为8.04亿元,同比下降6.26% [11] - 2025年5月公司因资金承压向法院申请债务重整,计划通过延长还款期限、降低利率或债转股等方式优化资本结构 [12] 基金持仓影响 -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仅有三家公司旗下的三只基金持有洪九果品,持股总量为4.6万股 [9] - 具体持仓为华商甄选回报A持股3.88万股、广发港股通恒生A持股0.70万股、招商上证港股通ETF持股0.02万股 [10] - 此类估值调整多涉及ETF被动持仓或权重极低的个股,对基金整体净值影响有限 [8] 上市地位与历史 - 洪九果品于2022年9月5日登陆港股,成为国内水果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一度达到约600亿港元 [11] - 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多品牌鲜果集团及全国最大榴莲分销商,2021年上半年自有品牌水果销售收入全国第一 [11] - 2025年10月3日公司接获港交所函件,上市委员会决定取消其上市地位,公司已于10月13日提交书面请求要求进一步复核 [12]
估值降为0!发生了什么?
中国基金报· 2025-10-16 20:08
文章核心观点 - 洪九果品因无法按时披露财报、审计师辞任、高管被查及债务重整等多重危机,自2024年3月起停牌超过500天,目前面临被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的风险 [2][7][15] - 嘉实基金与景顺长城基金分别于2025年10月15日和10月14日起,将旗下基金持有的洪九果品股票估值调整为0港元/股 [4][6] - 公司曾是国内水果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一度达到约600亿港元,但上市后仅发布一份年报和一份半年报,目前正向上市复核委员会提交请求寻求最终复核 [13][14][16] 基金估值调整 - 两家基金公司调整估值旨在确保基金净值准确反映资产价值,待股票复牌且交易体现活跃市场特征后将恢复采用收盘价估值 [7] - 此类估值调整通常针对因重大事项停牌或濒临退市的股票,以避免复牌后股价大幅下跌对基金净值造成剧烈波动 [7]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仅三只基金持有洪九果品,持股总量为4.6万股,对基金整体净值影响有限 [8][9] 公司危机事件时间线 - 2024年3月20日,公司因无法按时披露2023年全年财务业绩而停牌 [14] - 2024年4月,审计师毕马威辞任,指出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存在向新增供应商支付预付款约34.2亿元的异常交易,全年预付款项余额约为44.7亿元 [14] - 2025年4月16日,创始人、董事长邓洪九及多名核心高管因涉嫌骗取贷款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邓洪九目前仍处于被逮捕状态 [14][15] - 2025年5月30日,公司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集体离职,同时公司向法院申请债务重整 [15] 公司财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2022年股东应占溢利为14.52亿元,同比增长超4倍;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85.37亿元,同比增长19.37%,但归母净利润为8.04亿元,同比下降6.26% [14] - 公司成立于2002年,曾是全国最大榴莲分销商及2021年上半年自有品牌水果销售收入全国第一的企业 [12][13]
昔日百亿“水果大王”被逮捕后,“水果第一股”走到退市边缘
新浪财经· 2025-10-16 17:41
退市决定与股价表现 - 港交所决定取消洪九果品的上市地位,公司已提交书面请求要求进一步复核该决定 [3] - 公司市值从峰值超过670亿港元暴跌至停牌时的27.95亿港元,蒸发超过640亿港元 [3][8] - 公司股价从发行价40港元/股跌至停牌时的1.74港元/股,跌幅达95.65% [8] 财务与审计问题 - 因无法按时发布2023年全年业绩报告,公司股票于2024年3月20日被港交所暂停买卖 [3][10] - 核数师毕马威发现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向若干身份存疑的供应商支付预付款34.2亿元,导致其辞任审计师职位 [3][11] - 截至2023年底预付款项余额约为44.7亿元,其中2023年第四季度支付34.2亿元,较2022年末的12.64亿元增加近32亿元 [11] - 部分新增供应商注册资本低于预付款项余额且社保参保人数为零,2024年1月支付15.2亿元预付款仅收到约4.5亿元回货 [11][12] - 公司长期面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2022年高达18.23亿元,2023年上半年为3.14亿元 [4][15] - 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银行贷款规模达27.76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5.57亿元 [4][15]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合计达101.51亿元,占流动资产109.85亿元的比重超过92%,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从2022年末的144.8天增加至188.5天 [4][16] 管理层与运营危机 - 2024年4月,公司董事长邓洪九、董事江宗英(邓洪九妻子)等6名高管因涉嫌骗取贷款、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被采取不同刑事强制措施 [4][13] - 公司主要办公场所之一被限制人员出入,无法正常办公,公司印章、账簿及记录被没收 [13] - 截至2024年5月,邓洪九等两名管理层成员仍处于被逮捕状态,调查与公司逾期未偿还的银行贷款有关 [13][14] 业务背景与投资机构 - 洪九果品成立于2002年10月,自称是全国领先的多品牌鲜果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榴莲分销商 [9][18] - 公司于2022年9月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发行价40港元/股,募集资金4.97亿港元,被称为“中国水果第一股” [9] - 股东包括阿里巴巴、阳光人寿、深创投等知名机构,阿里巴巴在2020年9月以每股48.94元参与C+轮融资,完成后公司估值73.91亿元 [18][19] - 截至2023年6月末,阿里巴巴持有公司7.67%的股权,为第三大股东 [19]
从停牌到除牌 “水果第一股”洪九果品走到退市边缘
国际金融报· 2025-10-15 20:30
曾被誉为"水果第一股"的洪九果品(06689.HK)站到了退市悬崖边。 10月13日,公司发布公告称,10月3日接到香港联交所发出的函件,上市委员会决定取消洪九果品的上市地位。 上市委员会也给出了原因:洪九果品尚未完成调查,并采取适当补救措施;无法证明公司管理层及(或)对公司管理及运营有重 大影响的任何人士的诚信、能力及品牌并无合理的监管问题;尚未完成内部控制审查,未纠正内部控制缺陷;尚未公布任何未完 成的财务业绩;并无委任任何独立执行董事、公司秘书或授权代表。 对于联交所这一决定,洪九果品表示遗憾,认为上市委员会并未充分考虑公司所提交的证据。其已于10月13日向上市复核委员会 提交书面请求,要求进一步复核除牌决定。 自2024年3月因无法按时披露财报停牌至今,洪九果品在500余天内接连经历审计师辞任、高管被查、债务重整等多重危机,昔日 明星企业的光环褪去,留下一串待解的谜团。 年报"难产" 资料显示,洪九果品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多品牌鲜果集团。 灼识咨询数据指出,2022年,洪九果品成为中国最大的水果分销商,但由于市场较为分散,份额仍不足2%。同年9月,洪九果品 登陆港股,成为国内水果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
从停牌到除牌,"水果第一股"洪九果品走到退市边缘
国际金融报· 2025-10-15 20:17
退市决定与复核 - 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于10月3日决定取消洪九果品的上市地位 [2] - 公司于10月13日向上市复核委员会提交书面请求,要求进一步复核除牌决定 [2] - 市场预料退市结果已难以逆转 [9] 联交所的除牌原因 - 公司尚未完成调查并采取适当补救措施 [2] - 无法证明管理层及有重大影响人士的诚信、能力及品牌无合理监管问题 [2] - 尚未完成内部控制审查及纠正内部控制缺陷 [2] - 尚未公布任何未完成的财务业绩 [2] - 并无委任任何独立执行董事、公司秘书或授权代表 [2] 财务问题与审计 - 公司自2024年3月20日起因无法按时披露2023年全年财务业绩而停牌 [3] - 审计师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于2024年4月辞任,原因涉及2023年第四季度异常交易 [5] - 异常交易包括向若干新增供应商支付预付款约34.2亿元,占全年预付款项余额约44.7亿元的七成以上 [5] - 部分新增供应商无历史合作记录,注册资本低于所获预付款金额,社保参保人数为零 [5] - 截至新闻发布时,公司仍未披露2023年年报 [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85.37亿元,同比增长19.37%;归母净利润8.04亿元,同比下降6.26% [7] 管理层危机与公司治理 - 2025年4月16日,创始人、董事长邓洪九及多名核心高管因涉嫌骗取贷款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8] - 自2025年1月6日起,公司主要办公场所被公安机关限制人员出入,无法正常办公 [8] - 2025年5月30日,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集体离职,导致审核委员会空壳化 [8] 债务重整 - 2025年5月,公司向法院申请预重整及重整,计划通过延长还款期限、降低利率或债转股等方式优化资本结构 [8] - 董事兼总经理江宗英被授权主导债务重整 [8] 公司背景与行业地位 - 洪九果品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多品牌鲜果集团 [3] -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22年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水果分销商,但由于市场分散,份额不足2% [3] - 公司于2022年9月登陆港股,成为国内水果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被称为“水果第一股” [3]
近6000万被转走,股东群解散!员工叹息“全泡汤了”!榴莲大王爆雷,高管被控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16:46
公司概况 - 洪九果品曾被誉为"中国水果第一股",2022年9月港股上市,市值一度突破600亿港元 [3][14]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榴莲分销商,2022年占据中国从泰国进口榴莲总量的12.7% [15] - 2022年营收达150亿元,是2019年的6倍,净利润从2.9亿元飙升至14.5亿元 [3][15] 高管涉案 - 2025年4月公告显示创始人邓洪九等六名董事监事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涉嫌骗取贷款及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7] - 邓洪九夫妇2025年1月初被带走,同时多名高管及分公司管理人员被协查 [8] - 事件缘起2024年7月邓洪九徒弟祁衡远因退税开票问题被控制,随后多地分公司遭警方调查 [1] 财务异常 - 审计机构毕马威质疑2023年四季度34.2亿元预付款流向新供应商,其中部分供应商注册资本低且社保参保人数为零 [42] - 2022年贸易应收款达76.67亿元,同比翻倍;2023年上半年增至93.5亿元,增速远超行业 [41] - 质押给银行的5亿元应收账款涉及多家成立仅1-2年、注册资本不足500万元的客户 [41] 员工持股纠纷 - 2023年底推出员工持股计划,660余名员工认购近6000万元,最高单笔350万元 [19][21] - 资金转入渣打银行专户后即被转出,未用于购股且未提供凭证 [10][29] - 离职员工签署的退股协议承诺90工作日退款,但超期未兑现 [27][29] 业务模式风险 - 采用"上游预付款锁定货源+下游赊销"模式,2019-2022年累计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40.59亿元 [45] - 2023年榴莲业务出现低价出货现象,品牌口碑下滑,实际经营与报表增长背离 [43] - 2021年启动的水果产业互联网平台因停牌搁置,未能实现转型 [36][37] 资本运作 - 2024年邓洪九质押2.2亿股(持股14%)换取14亿元贷款 [38] - 2023年筹划A股上市的"大西洋计划"是终极目标,可能涉及对赌协议 [52] - 停牌后尝试定增引入贵州中垦等投资者,最终终止并需退还1.5亿元认购款 [36] 行业对比 - 同期上市的百果园2022年营收增速不足10%,利润保持2-3亿元,2024年出现亏损 [15][43] - 水果行业年市场规模超1万亿元,但集中度低,头部企业市占率不足1% [15] - 跨国供应链能力突出,榴莲品类单日进口货值可达1400万元(20条货柜)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