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管道

搜索文档
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至中卫段贯通投产
科技日报· 2025-07-04 08:24
项目概况 - 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全线贯通投产,是我国"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 [1] - 工程采取分段建设,吐鲁番至中卫段是核心组成部分,全长1745公里,占总长过半 [1] - 管道途经新疆、甘肃、宁夏的17个县(市),管径1219毫米,设计压力12兆帕 [1] - 年输气能力达150亿立方米,折合替代标煤2700多万吨,减少碳排放约5000万吨 [1] - 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年输送能力将达到千亿方,显著提升天然气跨区域调配能力 [1] 技术特点 - 甘宁段管道长1162公里,与4条油气管道长距离并行敷设,交叉穿越点密集 [2] - 管道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地貌以戈壁荒漠为主,自然环境恶劣 [2] - 近70公里管道横贯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寒暑温差可达80摄氏度 [2] - 项目在沿线7处地震断裂带采用管径1219毫米、X80高钢级的大应变钢管 [2] - 大规模推广应用18米等规格加长管,焊口减少6000道,降幅达28.5% [2] - 全面推行全自动化焊接、全数字化检测、全机械化防腐,焊接一次合格率达99%以上 [2] - 全自动化焊接较传统手工焊接效率提升3倍 [2] 战略意义 - 连接中亚和中国的又一条能源战略大通道 [1] - 提升国际油气资源配置效率、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1] - 和二线、三线联合运行,进一步完善我国西北能源通道 [3] - 增强管网系统供气可靠性和灵活性 [3] - 将中亚气、新疆塔里木上产气和新疆煤制气输送到环渤海、中部和东南沿海地区 [3] - 助力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推动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
以科技之力 守护荒漠中的能源“动脉”
新华网· 2025-07-01 17:12
西气东输四线甘宁段投产 - 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中卫)甘宁段成功投产,管道全长1162公里,穿越戈壁荒漠等复杂地质和生态脆弱区域 [1] - 国家管网集团通过科技手段攻克恶劣自然环境下的建设难题,强化国家能源战略通道稳定性 [1] 高科技装备应用 - 智能巡护系统、抢险特种车辆(如工程抢险车、全地形叉装车等)组成完整应急救援矩阵,突破地形限制实现快速抢修 [3] - 四足机器人可负重40公斤以20公里/小时速度穿越复杂地形,并搭载气体检测模块进行现场处置 [5] - 人形机器人配备3D激光雷达和12自由度关节,实现0.1毫米精度操作,模块化机械臂支持高危作业人机分离 [5] 智慧管道建设 - 智能巡护系统结合智慧管道综合管理平台,实现风险感知、数据分析、自动报警和应急决策的闭环管理 [7] - 山地高原场景应用边坡雷达、便携式盘车设备、高原氧舱等装备,提升抢修效率并保障人员健康 [7] - "空天地一体化"防控体系整合智能监控、无人机等技术,构建立体化巡检和异常处置网络 [9] 甘肃公司运营数据 - 甘肃公司管理52条油气管道总里程11841公里,库容286万立方米,年输送天然气1100亿立方米、原油3500万吨、成品油2700万吨 [9] - 公司推进数字化转型,完成关键设备国产化升级,建成智能站场实现远程诊断和智能化管理 [9] 国家管网集团战略定位 - 作为西气东输系统运营者,公司通过科技赋能保障能源动脉安全稳定,服务民生需求并支撑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建设 [10]
国家管网集团多点发力提升质效守牢案件质量生命线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21 08:54
据了解,驻国家管网集团纪检监察组已连续四年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及上一轮发现问题整改"回头看"。针 对评查中发现的线索处置、措施使用、定性量纪、处分执行等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开展监督检查、对下指 导,对重大疑难案件进行提级审查审理。 除年度评查外,驻国家管网集团纪检监察组还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案件集中统一管理,案件审理人员可 通过信息系统及时调取所属单位纪委已办结案卷材料开展评查,实现动态监管。 为深化案件质量评查成果运用,驻国家管网集团纪检监察组坚持个案督导、类案指引、实务问答相结 合,推动"发现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拓展。 驻国家管网集团纪检监察组制定涵盖34项监督内容的"清单式"监督检查表,围绕举报受理、线索处置、 措施适用、定性量纪等环节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今年以来,已赴14家所属单位纪委开展监督检查,共 发现和纠正事实证据、定性处理、处分执行等问题49项。 开展案件质量评查是保障和提高案件质量的重要举措。不久前,驻国家管网集团纪检监察组向30家所属 单位纪委一对一反馈2024年案件质量评查结果并指出问题,督促全面整改。 "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我们对所属单位纪委2023年11月以来办结的案件进行质量评查, ...
广西实现管道天然气“市市通”
中国新闻网· 2025-06-05 23:07
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南宁—凭祥支线工程投产 - 南宁—凭祥支线(南宁—崇左段)工程试运投产成功,广西崇左市首次连通国家天然气主干网,实现广西管道天然气"市市通" [1] - 工程线路长度约114.76公里,设计压力6.3兆帕,设计输量7亿立方米/年,管径457毫米 [3] 工程技术与创新 - 崇左输气站场采用"一键启停、自动分输、主备智能切换、故障模式自保护"四位一体的智能控制系统 [4] - 创新搭建多源感知综合报警平台,搭载激光云台式可燃气体泄漏监测系统,泄漏检测精度达到ppm级 [4] 公司运营规模与战略 - 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运营管理油气管道5203.9公里 [4] - 管道年输送能力:天然气330亿立方米、成品油2300万吨、原油1000万吨 [4] - 构筑"海陆并举、油气并重、区域互联、桂网互济、辐射东盟"的西南油气管网大枢纽大通道 [4] - 积极寻求与越南等东盟国家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 [4] 区域经济影响 - 工程促进沿线地区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 - 崇左市作为中国边境口岸最多的城市和通往东盟的"南大门",战略地位重要 [3]
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多措并举备战汛期大考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30 20:51
转自:新华财经 近期,广西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正式进入"龙舟水"降雨集中期。为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以下简称"广西 公司")坚决贯彻"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工作要求,通过科学统筹、精准防控,织密防汛安全防护网,确保所辖油气管道安全平稳运行。 压实责任体系 强化隐患排查。广西公司将防汛救灾作为当前首要任务,构建"公司—作业区—班组"三级责任体系,实行领导班子包片、技术骨干包段、巡 线人员的网格化管理。针对桂林龙胜山洪泥石流灾害教训,公司立即开展全域隐患排查,重点对山区管道、河道穿越段等高风险区域实施"雨前排查、雨中 巡查、雨后核查"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已累计出动巡查人员1200余人次,排查风险点210余处,实现隐患动态清零。 目前,广西公司所辖管道全线运行正常。公司表示将持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守安全底线,为广西能源动脉安全度汛提供坚实 保障。(王立明 常赛) 图为北海作业区员工正在开展应急演练 图为黎塘作业区员工正在加固输油站防护堤 编辑:赵鼎 图为来宾作业区员工正在开展汛期巡护 科技赋能监测 完善应急机制。公司组织专家对1097公里 ...
长输管线智能巡查系统亮相第三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
中国民航网· 2025-05-28 18:22
中国航油参展第三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 - 公司携长输管线智能巡查系统等16项科技成果亮相展会 [1][2] - 长输管线智能巡查系统是唯一横跨油气管道与民航行业的创新成果 [1] 长输管线智能巡查系统技术亮点 - 通过无人机实物展示、AI智能识别模型等多媒体形式全方位展示系统功能 [1] - 新增无人机自动机巢、实时智能识别、管道巡检App、地质滑坡监测模块四大功能 [1] - 实现无人机自动化作业与实时预警、巡检任务闭环管理 [1] - 推动航油长输管道智能巡检从2.0时代升级至3.0时代 [1] 行业反馈与合作意向 - 科技公司与石化管道公司代表认可系统应用成效并表达深入合作意愿 [1] - 该系统曾在2023年第二届展会首次亮相,本次为升级迭代后的最新版本 [1] 其他科技成果展示 - 智慧航油建设、航油高端装备国产化替代研发、人工智能应用三大类成果参展 [2] - 总计展出16项科技成果,体现公司以数智化推动产业升级的战略方向 [2]
我国油气主干管网天然气输送量突破1万亿立方米
快讯· 2025-05-23 06:40
油气主干管网运营 - 我国油气主干管网天然气输送量突破1万亿立方米 [1] - 自2020年主要油气管道并网运行以来日最高输气量达11亿立方米 [1] 市场化改革进展 - 油气管网运营机制市场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1]
11万小时“超级长跑”:戈壁“钢铁心脏”守护西气东输
中国新闻网· 2025-05-22 09:29
天然气输送技术突破 - 新疆哈密戈壁深处使用三台国产CGT25-D型燃驱压缩机组输送中亚天然气至东部地区,累计运行11万小时创国内同类型机组最长运行纪录 [2] - 该机组是国内自主研发的首批30兆瓦级燃气轮机驱动压缩机组,单台功率相当于每小时发电3万度 [3] - 通过技术优化改造,机组故障停机从每年13次降至0次,润滑油消耗从每天200升降至与进口设备相当水平 [3][4] 设备运维管理 - 烟墩作业区组建8人专业维修团队,建立严格预防性维护制度,预防性维护时间超过日常工作时间的60% [5] - 团队累计攻克振动、超温等技术难点101项,开展升级优化71项,编写运行规程和检修标准实现设备自主维护 [5] - 机组每3000小时做一次小保养,6000小时做一次全面小修 [5] 技术成果应用 - 运维经验推广至发电厂建设等领域,西气东输一二三四线管道累计输送天然气9287亿立方米,惠及全国400多个城市、近5亿人口 [7] - 公司计划进一步推进油气管道关键装备国产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7]
多项技术成果亮相世界燃气大会
中国经济网· 2025-05-20 13:56
行业动态 - 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在北京举行,展示国家管网集团的开放服务及交易平台 [1] - 全球能源转型与科技革命加速推进,油气管道行业面临安全绿色发展与智能化升级的双重任务 [2] 公司创新成果 - 国家管网集团推出覆盖全国油气基础设施的开放服务及交易平台,实现"需求发布——路径智能匹配"全流程快速响应 [1] - 开放服务及交易平台采用"一票式""一站式"服务,助力管网下游用户达1300家,托运商客户增至882家,中小托运商服务量增长近10倍 [1] - 一次入网量由1570亿立方米增至2400亿立方米 [1] - 大型长输天然气管网在线仿真系统填补国内管网仿真工业产品空白,保障能源数据安全与自主可控 [2] - LNG接收站一键启停技术使单船接卸时间减少2.5小时,接卸效率提升 [2] 公司战略与愿景 - 国家管网集团作为深化能源体制改革的核心载体,推动市场化、区域化、专业化、数字化的油气领域改革 [1] - 公司从挂牌成立到并购重组,统一并网运行油气干线管道,全面提速"全国一张网"建设 [1] - 公司推进"X+1+X"油气市场体系变革,建成投用开放服务及交易平台,推出"管网通""峰谷通"等创新服务产品 [1] - 国家管网集团愿同全球合作伙伴共筑技术创新联盟、共建绿色发展生态、共拓全球市场蓝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