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油气装备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海默科技易主 疑似“熟识”提前入场
北京商报· 2025-06-20 00:32
控制权变更 - 范中华通过受让5%股权(2.02亿元)及23.02%表决权,合计控制海默科技28.02%表决权成为实控人,转让价格为7.9元/股(停牌前收盘价)[3] - 表决权委托协议设有终止条件:若范中华持股≥15%且原控股方持股<7%时自动终止,或经协商解除[4][5] - 控制权稳定性存疑,若协议解除可能导致战略执行受阻及管理混乱[5] 高管关联与增持 - 新实控人范中华与海默科技董事长杜勤杰、财务总监刘淼共同持股天瑞超然(分别持股20%、5%),两人均为近半年新入职高管[6] - 杜勤杰配偶康宁4-5月增持401.75万元,截至6月19日浮盈160万元(股价9.33元/股),复牌后4日累计涨幅18.1%[7] - 副总裁张雷由杜勤杰提名,两人均有西南证券背景,张雷与康宁均在2024年3月提出增持计划[1][6] 实控人背景与公司业绩 - 范中华原为宁夏瀛海集团(水泥年产能800万吨、年收入12亿元)核心成员,2019年退出家族企业后转向股权投资,现控制超10家企业[8] - 海默科技2024年营收6亿元,净亏损2.28亿元(同比转亏),2025年Q1营收7768万元,净亏损1858万元(同比减亏)[9] - 公司表示新实控人将推进"提质增效、聚焦核心"战略,探索数字化升级与新增盈利点[9]
“指尖上”的中国绿色革命
新华社· 2025-06-07 22:52
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的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 - 基地采用智能焊接专机、AGV和龙门吊等自动化设备,实现高效清洁生产,焊花可见但无烟尘,工人通过电脑远程操作设备[1] - 基地占地面积57.5万平方米,拥有4个智能生产车间,总体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20%以上[1][3] - 引进600余台套先进节能环保和智能设备,并研发国内首个海洋油气装备一体化智能制造管理平台,降低10%钢材使用量[3] 绿色能源与节能减排措施 - 工厂通过光伏绿电采购年购入约1400万千瓦时绿电,2024年自有光伏发电量将占年用电量25%,二期光伏建设推进中[4][7] - 采用能源在线监测系统实现精益管控,全年可节电300余万千瓦时、节水7000立方米、减碳2000余吨[5] - 智能存储中心通过环境感知系统自动开关窗调节空调照明,缩短设备运行时间以降低能耗[5] 行业政策与国家层面进展 - 国务院提出2025年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企业探索数字技术与绿色生产融合路径[4] - 中国累计培育6430家绿色工厂,2023年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较2012年分别下降超26%和35%[7] - 工信部目标2030年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40%,覆盖超80%制造业行业大类[4][7] 供应链绿色化管理 - 公司获评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截至2024年底带动140余家供应商取得绿色认证[7][8] - 已完成11500余单供应商绿色评价,引导供应链主动转型[8] - 天津地区绿电交易活跃,2024年1月单日完成134.4亿千瓦时交易[5] 生产环境与行业地位 - 车间环境改善显著,绿萝等植物在无烟尘环境中存活三年,电动AGV广泛应用[8] - 母公司为亚太最大海洋油气工程总承包商之一,在绿色革命中发挥引领作用[7]
锻造新质生产力的“中国样板间”!央企智能工厂建设按下快进键
华夏时报· 2025-06-06 19:37
智能制造在央企的实践 - 长安汽车重庆工厂机械臂装配精度达0.1毫米,宝武钢铁湛江基地实现全流程无人化冶炼,中煤陕西公司智能矿山实现井下设备自动诊断故障 [1] - 智能制造被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需从制造知识、载体、手段三方面着力,夯实数据平台、装备数字化和智能检测装备三个基础 [1] - 央企已开始输出系统化智能转型方案,强调梳理中国模式、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 [2] 央企智能工厂建设进展 - 国机集团2025年将重点推进先进装备制造、工程承包与供应链业务、战新产业培育,以发挥在制造强国建设和产业链安全中的作用 [2] - 中核科技入选《2025年度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以设备联网为基础,通过5G实现设备实时互联,云平台动态采集分析数据,覆盖5个关键环节和15个以上智能制造典型场景 [2][3] - 中核集团核动力院"核设施DCS装备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成为核工业领域全国首个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将建设数字化控制系统"透明"工厂 [3] 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与政策支持 - 中国智能工厂分为四个级别:3万余家基础级、1200余家先进级、230余家卓越级,以及正在培育的领航级,覆盖80%制造业大类 [4] -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提出到2026年制修订100项以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构建适应新型工业化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4][5] - 中国累计发布智能制造国家标准472项、国际标准50余项,支持建设135个标准应用试点项目 [5] 智能工厂成效与未来方向 - 央企智能工厂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不良品率、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成效显著,卓越级工厂表现突出 [5] - 中央企业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推动行业标准化和技术普及,未来将持续优化服务能力,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指导 [5] - 中国石油化工天津分公司推进数字孪生智能工厂建设,新建装置实现全流程智能控制,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围绕智能工程和智能制造示范场景提升质量、效率和效益 [4]
杰瑞股份:首次回购公司股份21.8万股
快讯· 2025-05-26 15:59
股份回购情况 - 公司于2025年5月26日首次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21 8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的0 02% [1] - 回购股份最高成交价为34 55元/股 最低成交价为34 13元/股 [1] - 回购总金额为749 67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1] 资金来源与价格限制 - 回购资金来源于公司自筹资金及股票回购专项贷款 [1] - 回购价格未超过48 31元/股的预设上限 [1]
2025黄河口国际友城合作交流会东营启幕
齐鲁晚报网· 2025-05-26 10:05
国际友城合作交流会概况 - 2025黄河口国际友城合作交流会在东营开幕 来自肯尼亚 老挝 乌兹别克斯坦 韩国等国家的友好城市代表 高校和商协会代表等参会 [2] - 参会规模达130余人 包括47名国外友人和80余名国内部门 县区 企业代表 [2] 签约与合作成果 - 东营市与老挝丰沙里省签署建立友好合作省市关系意向书 [4] - 东营市与乌兹别克斯坦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努库斯市签署建立友好合作城市关系意向书 [4] 实地考察活动 - 老挝代表参观黄河文化馆 通过沉浸式展陈了解黄河文化脉络和东营城市发展基因 [6] - 肯尼亚代表考察经济开发区新大集团 参观高端装备制造生产线 重点关注油气装备研发和海洋工程技术领域 [6] - 其他嘉宾考察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观察湿地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 包括丹顶鹤 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保护 [6] 会议目标与后续安排 - 交流会旨在以友城为纽带 促进经贸 文旅 教育 农业等多领域合作 [7] - 未来几日将继续开展系列活动 为中外城市合作搭建更广阔平台 [7]
扎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京报· 2025-05-08 10:14
国家治理现代化制度框架 - 筑牢根本制度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2] - 完善基本制度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如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如健全协商民主机制)[3] - 创新重要制度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具体体制,需持续适应新实践需求[4] 治理效能转化路径 -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重点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及规范秩序[3] - 通过300多项改革举措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包括既有政策升级和新增试点探索[6] - 强调系统集成与协同高效,解决各领域改革关联性问题[7] 重点行业实践案例 - 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二期投产,建成国内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工厂[4] - 东部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生产线[7] 推进方法论 - 依法推进需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发挥固根本、稳预期作用[8] - 科学推进要求把握三大规律,聚焦关键环节改革[9]
迪威尔20250428
2025-04-28 23:33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油气、航空、核电等高端装备行业 [2][8] - 公司:迪威尔、新加坡 HME、华泰机械 [2][6][24]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表现 - 2024 年营收 11.24 亿元,净利润 8560 万元,扣非净利润 8265 万元,同比分别下降 7.12%、39.9%和 39.7%,原因包括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石油公司资本开支谨慎、深海水下能源项目特性及成本上升等 [3] - 2025 年一季度营收 2.7 亿元,净利润 2105 万元,扣非净利润 1980 万元,同比分别下降 5.36%、25.4%和 21.36%,受行业资本开支需求增长缓慢、市场竞争激烈、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 [2][4] 产品营收及毛利率 - 2024 年深海设备专用件占主营收入 42%,毛利率 33%;井口件占比 37%,毛利率 8%;压裂件收入占比 18%,毛利率 12%;钻采件占比 4%,毛利率 18% [2][5] - 2025 年 1 - 4 月深海设备专用件订单占比接近 60%,高毛利率产品订单增加或改善盈利能力 [2][5] 战略举措 - 2024 年 10 月底完成对新加坡 HME 100%股权收购,旨在提升产能、实现协同效应、加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满足国际市场需求,预计今年收入和利润增加约 20% [2][6][7][11] - 募投项目已完成设备安装等环节,客户已考察交流,建成后将增强油气领域产品品类覆盖,并适时参与航空、核电等高端装备行业零部件制造 [2][8] 市场情况 - 去年上海订单占比约 40%,今年上升至 60%,上半年上海订单绝对值显著增长,国内市场需求集中度提高 [3][10] - 深海油气需求稳定且开采成本降低,勘探技术提升使全球大型石油及油气装备公司聚焦水下开采领域,迪威尔作为深海设备专用电制造商前景广阔 [9] 新加坡公司情况 - 一季度收入 1800 万元,全年目标 1.2 亿元新币(约合人民币 2.4 亿元),一季度净利率约 10%,全年预计达 15 - 20% [12][13] - 收购后进行管理结构调整和产品更新,订单量增加,全面整合及设备更新后预计明年有更大增长 [11] 产品价格调整 - 从去年 12 月开始逐步提高产品报价,深海产品提价幅度较大,井口产品提价幅度较小,整体平均提价幅度有限 [3][16][17][18] 多向模块技术路径等进展 - 已完成冷调试,正在进行热调试,间歇式工艺已调试出部分品类,全自动化连续生产线预计今年后几个月进入热调状态 [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管理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 9.67%,因管理人员薪酬增加及收购子公司审计和律师费用增加;销售费用略有增加;财务费用减少因人民币贬值汇兑收益增加;研发费用同比减少 9.83%,因产品研发投入减少 [3] - 主营业务毛利率减少 3.56 个百分点,因订单售价不增但成本端职工薪酬和折旧增加;净利润减少 4.15 个百分点,因毛利下降及收购境外子公司中介机构费用增加 [3][4] - 公司部分业务板块毛利率低甚至亏损仍接低价订单,因可分摊成本,且今年国家政策要求停止恶性竞争,预计盈利能力不再下降,目前报价已调整 [15] - 客户计划本月对多向模块技术项目进行审核,审核后可能提修改建议,公司还需进行多项改进工作,推进节奏谨慎 [22][23]
在手订单充足持续研发创新 ST墨龙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51%
证券日报网· 2025-04-28 21:18
近年来,ST墨龙围绕生产经营、海外战略、市场订单、技术创新、内部管理等方面,通过实施一系列 创新举措,公司发展已逐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据介绍,在国内市场方面,公司近期陆续中标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 司等央企、国企,以及新疆、内蒙古等地区的油气装备订单;在海外市场,新增部分非洲、中东、东南 亚、中亚、南美等地区的国际订单。目前,企业在手订单20余万吨,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 有力的保障。 本报讯 (记者王僖)4月28日晚,山东墨龙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墨龙(002490)")发 布2025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1亿元,同比增长50.5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542.32万元。 对于目前公司所处行业的整体状况,ST墨龙有关人士表示,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保持在相对高 位,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提供了支撑,推动油气公司资本开支持续回暖,油气设备及服务需求增 加,行业景气度持续回升。 此外,ST墨龙还稳步推进海外战略实施,积极布局中东、中亚及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筹备设立海外子 公司或海外生产基地,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近日,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