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工装备

搜索文档
“全域协同”向新行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3 17:45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江门以9535.2平方千米陆地和4880.5平方千米海域为基础,全力打造大湾区"海鲜铺子"和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区 [1] - 广东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决心,江门迎来海洋经济发展新机遇 [3] - 江门部署"海洋强市"战略,密集出台涉海规划政策,推动滨海旅游、海洋渔业、海工装备等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3]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 江门海洋集团成立,聚焦种苗培育、深海养殖、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核心动力 [3] - 2023年6月启动首批重力式网箱下海锚定安装,2024年投放广东首个入级中国船级社的大型养殖装备"台山1号",2025年初首获渔获 [3] - 以"种业—养殖—预制菜"为主线布局水产种质资源库和精深加工产业园,广东最大渔获物集散交易市场已启用,鳗鱼年出口量占全国2/3 [3] 种业振兴成果 - 105家渔业种业企业扎根江门,高价值品种养殖技术标准逐步完善,形成"育繁推一体"产业链条 [4] 海工装备制造业 - 威立雅、南洋船舶等近百家企业集聚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成为制造业核心板块 [6] - 2023年交付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2024年推出中国首座绿色功能型移动浮岛"圆周号"(2250平方米,抗17级台风),2025年下水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 [6] 清洁能源布局 - 截至2024年底电力装机容量超1500万千瓦,成为大湾区外送电量最多城市 [6] - 台山核电3、4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川岛海上风电、氢火联动中试基地等项目加速推进,中法(台山)清洁能源及装备产业园揭牌 [6] 开放合作与区域协同 - "深圳研发+江门制造"模式深化,66平方千米深圳—江门经济合作区主攻高端海工装备,20平方千米香港—江门绿色产业园聚焦临港新材料 [9] - 2024年江门港外贸货物吞吐量达1523.2万吨,跻身"亿吨港"行列,252千米高等级航道与8条"组合港"航线联动提升物流效率 [9]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江门红树林面积1284.69公顷(珠三角最大),台山镇海湾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中,镇海湾红树林碳汇拍卖成为全国首单 [10] - 2025年累计5处红树林湿地入选广东省重要湿地名录 [10]
坚决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
辽宁日报· 2025-07-21 09:13
经济表现 -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707.9亿元 同比增长4.7% 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放缓 [4]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高于全国地方增速1.2个百分点 新增企业贷款占实际新增贷款的71% [8]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 连续28个月高于全国水平 [9] 产业动态 - 船舶与海工装备等多个产业集群实现高速增长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13] - 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储能、新材料等新质生产力育新蓄势 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取得阶段性成效 [13] - 公路、铁路、水路货物周转量较一季度分别提高0.6个、6.7个和0.2个百分点 集装箱吞吐量增长0.5% [9] 消费与就业 - 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6.92% 入境游客人次增长44.72% 入境游消费金额增长47.03% [9] - 城镇新增就业28.1万人 完成全年目标的59.8% 高于全国平均进度近两个百分点 [10] -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1% 新登记民营经济经营主体31.5万户 增长3.9% [8] 创新与人才 - 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和沈抚科创园集聚效应显现 2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启动大量科研项目 [13] - 新增高技能人才3.8万人 引进高层次人才1483人 [10] - 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9.6%和11.4% 高于全国2.7个和3.3个百分点 [9] 政策与环境 - 千余项惠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 企业办事平均时限缩减74% 融资成本创近年来最低水平 [14]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9% 其中民生支出占比达77.6% 较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10] - 政策支持涵盖财税、金融、产业、科技、就业等领域 形成同向发力格局 [14]
关注运输业产业集群建设
华泰期货· 2025-06-26 12:5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上海将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存储市场加速回暖,退休金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各行业上下游呈现不同态势,全行业信用利差近期小幅回落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观事件总览 - 生产行业:上海将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到2030年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大型LNG运输船本土化率提升到85%以上;存储市场加速回暖,DDR4颗粒价格翻倍 [1] - 服务行业:六部门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退休金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1] 行业总览 - 上游:国际油价同比下跌,秦皇岛煤炭库存降低,鸡蛋价格近期回升 [2] - 中游:聚酯开工率下行,PX开工上行;电厂开工耗煤量降至三年低位,开工降低 [3] - 下游:一、二线城市商品房销售季节性回落,处近三年低位;国内航班班次周期性减少 [4] 市场定价 全行业信用利差近期小幅回落 [5] 行业信用利差跟踪 - 各行业信用利差有不同程度变化,如农牧渔林本周为56.12,采掘为36.22等 [48] 重点行业价格指标跟踪 - 各行业价格指标有不同表现,如农业中鸡蛋现货价同比涨4.46%,能源中WTI原油现货价同比跌4.54%等 [49]
上海:到2030年,船舶与海 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
快讯· 2025-06-25 10:24
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 - 到2030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目标超过450亿元 [1] - 大型LNG运输船本土化率提升至85%以上 [1] - 2030年基本建成原创技术策源和绿色智能引领的世界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体系 [1] 长期发展目标 - 到2035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目标超过700亿元 [1] - 2035年建成综合实力领先、国际影响力强的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 [1]
《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将加速构建世界级海洋新兴产业创新生态
快讯· 2025-06-25 10:21
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建设 - 建设世界级船舶制造业产业生态 [1] - 提升高端海工装备竞争力 [1] - 构建具有全球引领力的世界级船海集团 [1] 世界级海洋新兴产业创新生态构建 - 实施海洋新兴产业全链条创新主体培育工程 [1] - 开展核心技术攻坚计划 [1] - 建设新型海洋数字基础设施 [1] - 强化海洋新兴产业应用场景牵引 [1] 世界级现代航运服务业集群建设 - 引领航运服务业绿色转型 [1] - 提升绿色燃料认证服务能力 [1] - 加快建设数智航运生态圈 [1] - 推动航运保险业创新发展 [1]
双圈带动全域共进,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
大众日报· 2025-06-02 09:15
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山东凭借独特地理位置成为连接南北、沟通内陆与沿海的重要纽带,目标定位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1] - 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双星"崛起,形成"强省会"与"强龙头"互动格局,拓展经济发展纵深[1] - 青岛都市圈包含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四市,济南都市圈包含济南、淄博、泰安、德州、聊城、滨州六市[2] 都市圈协同发展成效 - 交通方面:济南都市圈每天660趟高铁直达全国366个城市,青岛都市圈实现青岛潍坊铁路公交化运营[3] - 产业方面:青烟威船舶与海工装备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济青枣潍工业母机集群入选省级集群[3] - 服务方面:济南都市圈实现60项通办事项,青岛都市圈30余项毗邻业务无差别受理[3] 都市圈深度互融 - "济青快线"最短1小时22分连接两圈,青岛港与济南内陆港联动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4] - 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发布1200项技术解决方案与场景需求清单[4] - 都市圈带动多市域县域经济协同联动,加速山东半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4] 县域经济发展 - 广饶县橡胶轮胎产业2023年工业总产值466.7亿元(同比增长13.1%),规划产能突破2.6亿条子午胎[6] - 山东12县入选2024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总数位居全国第一梯队[6] - 县域承接都市圈产业外溢,形成跨区域协作机制如莱西-莱阳一体化平台、青岛自贸片区联动潍坊日照[7] 区域协同对接 - 临沂作为对接长三角桥头堡,拥有百万市场主体、千万人口、万亿商贸物流规模[8] - 山东出台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行动方案(2025-2027),规划21项重点任务[8] - 济郑高铁开通促进黄河流域互联互通,山东港口在郑州兰州设内陆港[9]
全国各地发挥计量作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铺路架桥”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19 15:46
浙江省产业计量体系建设 - 浙江省即将发布《浙江省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计量体系建设方案(2025年版)》,聚焦专用测量装备缺乏、关键参数测量方法缺失等问题,提供全产业链、全溯源链、全寿命周期的计量测试服务 [1] - 浙江省计划推出10余个产业计量三年行动计划,覆盖绿色石化、磁性材料、生命健康、数字安防、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 [1] - 浙江省已累计建设无人机等国家和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4个,制定社会公用计量标准3947项,具有校准测量能力7000余项 [2] - 浙江省建成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电能表实验室和民用"三表"等18个国家型式评价实验室 [2] - 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计量三年行动计划包含筹建国家/省级计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筹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19个方面的任务 [3] 北京市计量创新进展 - 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自主研发石墨烯相关测量装置和标准样品,助力打造国际竞争力的石墨烯材料产业体系 [4] - 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承担多项国家和市场监管总局科技项目,拓展计量校准能力22项 [4] - 北京市高质量建设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汽车自动驾驶),实现自动化数据资产盘点和实时安全监测 [4] - 北京市20个案例获评计量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全国优秀案例、典型案例,数量居全国之首 [4] - 北京市持续开展"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等活动,共帮扶中小企业5006家,开展计量培训7852人次 [5] 安徽省产业计量发展 - 安徽省聚焦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三样"产业,规划建设产业计量测试中心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 [6] - 安徽省投入5500万元用于基础建设和提升能力,正在申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4家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先进测量实验室 [6] - 安徽省在全国产业计量"揭榜挂帅"活动中计量供需对接33项,位居全国第二 [7] - 安徽省各产业计量中心突破产业关键计量技术28项,研发产业专用测量设备32台/套 [8] - 安徽省梳理摸排产业计量需求661个,已解决526个,解决率79.6% [8] 内蒙古碳计量体系建设 - 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正在开展国产碳排放在线监测设备安装与核算法比对研究 [10] - 该中心首次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撑碳交易数据质量提升的NQI协同创新及共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通过立项 [10] - 中心参与编制国家标准16项,牵头地方标准43项、团体标准8项,发布全国首个省级《零碳产业园区计量评价规范》 [11] - 中心建成"碳达峰碳中和在线监测系统",初步实现部分行业碳排放数据的高效整合与精准监测 [11] 陕西省航空产业计量 - 中航西飞开展大尺寸部件多系统组网测量及校准技术研究,解决飞机装配过程中大部件的高精度测量问题 [14] - 研究建立了大尺寸测长标准系统、数据融合标准器组和高精度控制场等标准装置 [15] - 开发了相关测量规划系统及应用程序,实现多系统组网测量路径规划等自动化功能 [15] - 该技术成功入选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计量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典型案例 [15]
威海|威海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大众日报· 2025-05-16 09:13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 威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73.47%,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首位 [2] - 威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 - 威海坚持"大抓经济"导向,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效能 [2] 传统产业升级 - 招商工业威海船厂数字化绿色智能工厂项目开工,是国内首个全流程海船智能工厂 [3] - 威海船厂手持25艘船订单,合同总金额150亿元,生产计划排至2028年 [3] - 威海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68.1亿元,利润1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7%和19.8% [3] - 威海推动船舶企业提高新船型研发设计能力,打造15大类40多个品种的"威海品牌" [3] - 威海引导纺织服装、轮胎制造、机电装备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 [4] 新兴产业发展 - 光威集团实现国产碳纤维"从无到有",研发15大类全系列型号,多种碳纤维达国际领先水平 [5] - 威海碳纤维产业园引进40多个产业链项目,形成完整产业链 [5] - 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9.6亿元 [5] - 威海有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等 [6] - 威海实施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工程,构建多层次科技创新支持体系 [6] 未来产业布局 - 威高"妙手S"手术机器人是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术机器人 [8] - 山东未来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实现全产业链自主研发 [8] - 中科融合算力威海分中心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提供算力支持 [8] - 威海将重点发展无人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未来产业细分领域 [8] - 低空经济板块以无人机、无人船、无人车为核心打造智能制造基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