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装备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走向蔚蓝——辽宁海洋强省建设综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3 09:59
海洋资源与区位优势 - 辽宁省拥有22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横跨渤海与黄海,海洋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突出[1] - 辽东湾和海洋岛两大传统渔场以及丰富滨海湿地资源为海洋经济提供保障[3] - 毗邻渤海和黄海,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重要节点,具备融入"一带一路"和东北亚经济走廊的独特优势[3] 海洋渔业发展 - 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8个,主导培育11个水产新品种[3] - 盘锦光合蟹业等多家企业入选国家水产种质资源阵型企业[3] - 拥有远洋渔业企业22家,捕捞作业区域涉及28个国家及地区海域[3] - 全国最大专业南极捕捞加工船启航赴南极海域生产作业,船载5条生产线[3] 海洋装备产业 - 全球首艘液化天然气双燃料超大型油轮顺利下水[3] - 全球首台机载SCR船用低速机发布[3] - 全球首台3000吨超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完工发运[3] - 大船集团自主开发"风帆技术"在超大型油轮上成功示范应用[3] 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 - 大船集团交付全球首艘M350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船[4] - 全球首制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1号船、2号船顺利出坞[4] - 单舱世界最大13000立方米B型液化天然气燃料舱完工[4] 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 - 拥有美罗药业、医诺生物、水产制药等重点生物医药企业[4] -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8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4] - 自主研发海洋药物如伤科接骨片、海洋胃药以及岩藻黄素、维生素等产品[4] 科技创新与智能船舶 - 拥有6个涉海国家重点实验室、58个省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6] - 大连海事大学研发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6] - 大连造船厂交付全球首制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6] 5G与数字化应用 - 大连移动部署5G-A通感一体基站,实现20公里范围内渔船轨迹监测,探测精度达90%以上[6] - 鑫玉龙示范区通过"5G+工业互联网"实现3万多亩海域可视化管理与实时监测[6] 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 - "十四五"以来整治修复滨海湿地2507.95公顷、岸线23.8公里[9] - 实施葫芦岛天角山、营口大清河口等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9] 国际航运与开放合作 - 大连港跻身全国十大沿海港口行列[11] - 大连市与上海市制定对口合作实施方案[12] - 营口市与连云港市强化集装箱航线运营合作[12] - 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与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2]
长三角将逼近世界第一
投资界· 2025-06-25 15:02
长三角经济现状 - 2024年长三角人均GDP达1 95万美元 接近发达国家2万美元标准线 [5][7] - 长三角GDP总量4 65万亿美元 经济规模全球都市圈第二 仅次于美国波士华城市群 [5][7] - 长三角经济区包含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三省一市 2024年GDP总量33 17万亿元 [9][11] 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比 - 长三角人均GDP为粤港澳大湾区85% 后者人均16 2万元 [9] - 长三角万亿GDP城市数量9座 大湾区5座 [11] - 长三角人口2 38亿 面积35 8万平方公里 大湾区人口8688 44万 面积5 6万平方公里 [11] 长三角发展驱动因素 - 地理优势显著 长江货运总量超全国铁路 上海港 宁波舟山港为世界级大港 [15] - 平原占比高 上海平地面积90% 江苏80% 利于城市扩张与农业发展 [15] - 教育资源密集 长三角贡献全国最多两院院士 上海 南京双一流高校数量全国前三 [16] 长三角产业协同模式 - 高端制造领域形成"大联合"模式 避免同质化竞争 如大飞机 机器人 生物医药产业 [16][17] - 上海自贸区 江苏苏南五市 浙江环杭州湾城市群 安徽六安等地分工协作 [16] 长三角未来增长动能 - 杭州数字经济与创新活力突出 阿里总部与直播电商形成产业生态 [19][20] - 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 合肥 芜湖等城市贡献全省50%GDP 合肥强省会战略见效 [20] - 上海通过五大新城落户政策 G60科创走廊等规划激发人口与产业活力 [21]
山东城市观察 | 持续擦亮“大河之上·新城济阳”城市名片 “闻韶圣地”迎来新规划
新浪财经· 2025-06-24 11:45
济阳区将坚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推动资源利用效率、空间环境品质、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做好空间支撑与保障, 全面提高国土空间竞争力,持续擦亮"大河之上·新城济阳"城市名片。 转自:天下泉城客户端 近日,《济南市济阳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获批并对外公布,济阳区将全面对接济南市中心城区、南向对接起步区、北向辐射商河、东 向对接滨州,西向联动临邑,持续擦亮"大河之上·新城济阳"城市名片。 济阳区位于京沪发展轴上,是济南市主城的北门户,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毗邻。区别于济南市主城其他临山区域,济阳区全境水绿平原风貌较为鲜 明,拥有"细风吹雨弄轻阴"的平原美景。济阳区历史悠久,是孔子闻韶典故的发生地,史前文化、古济水文化、黄河文化等是其鲜明标签。产业方面,第 二产业中食品产业占主导地位,医药制造、装备制造发展较快,山东济北经济开发区内的台湾工业园是全省首家台湾工业园,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 合作区则是淮河以北第一个,也是唯一个由单个城市独立承建的国家级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 济南北跨黄河战略、济南都市圈同城化的不断深化,以及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成立等多重机遇 ...
有“苏超”的长三角将逼近世界第一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6-20 12:09
2024年,长三角GDP规模全球第2,仅次于美国波士华城市群。 想去现场看"五大联赛"吗?在中国就有,请看最近火热的"苏超"。 想去发达国家吗?也不用出国,就在长三角。 伴随着苏超和江苏十三太保一起爆火的还有同样有热度的长三角经济。 按照通常发达国家的标准,人均达到2万美元,就算跨入了门槛。根据统计,在2024年,长三角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95万美元,离开发达经济体标准线仅一步之 遥。 此外,一份由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牵头编制的《数说长三角2025》的数据显示,2024年,长三角GDP总量4.65万亿美元,经济规模位居全球都市圈第二,仅次于 美国波士华城市群。 2023年,长三角三省一市以不到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9座GDP万亿城市,数量方面也位居全国前列…… 长三角为什么可以算是世界级的经济区域?有哪些原因导致长三角的经济跃居全国第一?长三角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又在哪里呢? 强过大湾区和法国?长三角有何江湖地位?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现在所谓的 长三角 经济区范围,包括了 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 ,三省一市的地理区域。 有自媒体拿粤港澳大湾区来和长三角做比较,从人均来看,大湾区人均 ...
中证装备产业指数上涨0.34%,前十大权重包含阳光电源等
金融界· 2025-06-04 21:55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高开高走 中证装备产业指数上涨0 34% 报2050 12点 成交额409 16亿元 [1] - 中证装备产业指数近一个月上涨0 80% 近三个月下跌8 06% 年至今下跌6 85% [1] 指数构成 - 中证产业指数系列涵盖钢铁 船舶 石化 纺织 轻工 装备和物流等产业 反映沪深市场支柱产业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基日为2008年12月31日 基点为1000点 [1] - 中证装备产业指数十大权重股:宁德时代(10 4%) 汇川技术(4 38%) 三一重工(3 4%) 阳光电源(2 77%) 国电南瑞(2 75%) 隆基绿能(2 75%) 中国中车(2 72%) 潍柴动力(2 57%) 中国船舶(2 17%) 徐工机械(2 07%) [1] 市场分布 - 指数持仓中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52 55%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47 45% [1] - 行业分布显示工业占比99 33% 能源占比0 67% [2] 指数维护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权重因子同步调整 [2] -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 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参照细则处理 [2] 跟踪基金 - 公募基金包括:易方达中证装备产业联接A/C 华夏中证装备产业联接A/C 华夏中证装备产业ETF 易方达中证装备产业ETF [2]
税收大数据折射经济运行新亮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制造业高端化步伐加快
辽宁日报· 2025-05-25 10:09
战略性新兴产业 - 电子核心产业开票金额同比增长37.7% [1] - 先进环保产业开票金额同比增长26.5% [1] - 新能源汽车相关设施制造开票金额同比增长24.4% [1] - 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开票金额同比增长23.5% [1] -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开票金额同比增长17% [1] 制造业高端化 - 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开票金额同比增长13.6% [2]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开票金额同比增长1.2% [2] - 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开票金额同比增长超过30% [2] 消费市场 - 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开票金额同比增长45.6% [2] - 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开票金额同比增长44.7% [2] - 手机等通信设备零售开票金额同比增长15.3% [2] - 数码产品等电子产品零售开票金额同比增长5.9% [2] - 消费领域(不含住房消费)开票金额同比增长6.4%,增速较一季度扩大0.2个百分点 [2] 绿色能源 - 核电、水电、光电、风电和生物质发电五大清洁能源发电开票金额增速较火力发电高2.3个百分点 [3] - 五大清洁能源发电开票金额占全部发电开票金额的3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 [3] - 节能技术推广服务开票金额同比增长8.1% [3] - 新能源技术推广服务开票金额同比增长3.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