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月烬明》
icon
搜索文档
内娱男演员,开始贩卖“易碎感”
虎嗅· 2025-10-21 21:05
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娱乐行业男明星审美风潮正经历显著演变,最新阶段为“嬷化”风潮,其本质是明星与团队主动设计并强化易碎、柔美、去攻击性气质的营销策略,以在激烈同质化竞争中突围 [1][10][16] - 男明星形象嬗变历经四个清晰阶段:从“经济适用男”到“窝囊废赛道”,再到“极致人夫感”,最终演进至当前的“嬷化”风潮,每一次转变都暗合社会心态与女性话语权的微妙变迁 [2][6][8][10] - “嬷化”审美已从粉丝圈层自发行为发展为行业主动的商业策略,明星通过交出部分传统男性气质的诠释权,以换取更强的粉丝共情与更高的流量黏性 [1][10][16] 审美风潮演变阶段 - **第一阶段:经济适用男**:2010年前后,以佟大为饰演的都市白领或公务员角色为代表,形象收入稳定、性格温和、尊重女性、顾家体贴,投射出女性观众对稳定价值和安稳婚姻生活的向往 [3][4][5] - **第二阶段:窝囊废赛道**:以雷佳音、郭京飞为代表,角色集优柔寡断、怂、疲惫、狼狈等特质于一身,引发女性观众共情,意味着女性开始接纳人性的复杂与脆弱 [6][7] - **第三阶段:极致人夫感**:由“窝囊废赛道”精细化衍生,以白客为代表,塑造带有服务型人格、极具情绪价值的“人夫感”形象,性格底色为无攻击性的beta男,提供“对外无能,对内全能”的反差安全感 [8][9] - **第四阶段:嬷化风潮**:明星团队主动通过人设定位、影视角色、妆造设计、社交互动全方位塑造易碎、柔美、去攻击性气质,例如成毅的“美强惨”标识、罗云熙的古典精致妆容、檀健次的公众形象管理 [10][11][12][15] 代表性公司与艺人案例 - **成毅**:在《赴山海》、《莲花楼》等剧中通过雌雄莫辨发型、粉色纱衣、纤纤玉指、白发吐血等细节,将“美强惨”与易碎感贯彻到底,成为“嬷化”赛道佼佼者 [2][11] - **罗云熙**:在《长月烬明》中以飞翘眼线、珠光眼影与全包眼妆的“彩妆螳螂”形象,以及戏外清透底妆、泪痣点缀,持续占据内娱自嬷男星宝座 [12] - **侯明昊**:在《入青云》中饰演浪荡公子,形象从偏少年感转变为偏破碎、阴柔,巩固了嬷嬷粉圈 [10] - **檀健次**:通过热搜话题檀健次红毯魅魔(阅读量高达344.5万)及蕾丝衬衫、珍珠配饰等元素,将“自嬷”融入红毯、综艺与角色选择全链路 [15] - **陈哲远**:在《一笑随歌》中延续邪媚阴柔美道路,采用战损、血迹、白衣三件套造型 [13] 行业营销策略与趋势 - **主动“自嬷”策略**:演员与团队从被动接受粉丝解读转为主动迎合,通过角色设定、妆造细节(如易小雅的桃花妆)、社交互动投喂粉丝期待的“娇嫩”与“易碎”感,完成心照不宣的合谋 [1][10][15] - **跨领域渗透**:“嬷化”风潮不局限于电视剧赛道,男子偶像组合的可爱妩媚妆容、歌手汪苏泷演唱会采用的“媚嬷”倾向妆容,均显示其正成为广泛的行业审美趋向 [15] - **内卷逻辑驱动**:在激烈同质化竞争下,演员将自身性别气质作为核心资源进行精密策划与主动展演,商品化“女性气质”以开辟新赛道,是市场焦虑驱动的商业策略 [16]
网文出海,掀起“文化共创”潮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09 06:54
行业规模与全球影响力 - 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人,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5] - 实体书传播约5000部,电子书传播近13万部 [1][7] - 网络文学作品总量超过3300万部,年新增200万部,同比增长7% [2] 内容生态与精品化趋势 - 海外本土作者达130万人,海外本土作品超200万部 [1] - 起点国际已培育50万名海外原创作者,累计产出77万部原创作品 [9] - 国内主流化、精品化趋势增强,多部作品入藏大英图书馆等国际文化机构 [2] 区域市场特征与用户偏好 - 亚洲地区读者总量占全球80%,市场份额超50%,北美地区约占30% [5] - 在东南亚女频作品受欢迎,在欧美男频作品比重大,修真类题材在北美流行 [5] - 海外传播效果突出的作品具有普世共情点、独创设定体系和中华文化符号三大特征 [5] 传播渠道与技术赋能 - 文本翻译是主要传播形态,通过WebNovel、TapRead等平台实现“全球追更” [7] - AI翻译比例已超50%,翻译效率提升近百倍,成本降低逾九成 [7] - 起点国际的AI翻译作品数量达7200部,占中文翻译总量的七成以上 [7] IP多元化开发与出海模式 - 除文本出海外,影视剧、微短剧、动漫等IP改编有效扩大海外传播范围 [8] - 改编剧《长月烬明》在Netflix全球热度位列前三,TikTok相关话题播放量达41亿次 [8] - 形成“一源多用”的全生态出海格局,如《凡人修仙传》采取网文-有声-动画-游戏-改编剧联动策略 [8] 叙事创新与文化融合 - 行业从“作品出海”、“机制出海”进入“叙事出海”新阶段,推动世界通俗文学叙事方法创新 [9] - 中国网络文学叙事模式被海外创作者借鉴,如英国作品《My Vampire System》有声书播放量超2.4亿次 [10] - 中国文化元素如“阴阳五行”、“高铁”、“熊猫”等通过网文形式进入世界流行文化体系 [10]
约2亿活跃用户!中国网络文学何以“圈粉”海外读者
新华社· 2025-09-26 22:15
行业规模与全球影响力 -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规模约2亿人,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2024年海外市场营收达48.15亿元 [1] - 行业作品总量截至2024年底已超过3300万部 [2] 内容供给与题材特点 - 现实题材小说年新增约17万部,科幻题材年新增约18万部 [2] - 多部作品被海外著名图书馆收藏,标志着中国通俗文学走入世界主流视野 [2] - 海外读者偏好呈现地域特色:亚洲市场占全球读者八成,偏好古代言情、仙侠类;欧美市场更爱奇幻、悬疑等“男频”作品 [4] 技术赋能与传播效率 - AI翻译在多数平台翻译作品中占比已超过50%,翻译效率提升近百倍,成本降低逾九成 [3] - 电子书是传播主体,截至2025年上半年实体书传播约5000部,电子书累计传播近13万部 [3] - 以泰国、越南、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等二十余个国家为辐射点 [3] IP生态与跨界输出 - 网络文学改编剧成为现象级文化品牌,例如《庆余年第二季》通过迪士尼登陆全球,成为Disney+热度最高中国大陆剧 [5] - 《长月烬明》融合敦煌美学,TikTok相关话题播放量达41亿次 [5] - 行业已超越文本输出,进入全球IP生态共建新阶段 [5] 创作模式与文化融合 - 海外本土作者规模已达130万人,海外本土创作作品已超过200万部 [6] - 海外作品广泛借鉴中国网文的“系统文”、“无限流”、“升级”等叙事模式,并有机融入中华文化符号 [6] - 从输出作品转变为“输出创作模式”,吸引海外作者参与共创 [6]
国产剧开始流行小房子了?
虎嗅APP· 2025-09-12 07:58
国产剧住房空间叙事变迁 - 近期国产剧女主住房面积明显缩小 如《生万物》中宁绣绣从地主家大院搬至自耕农灰扑扑的院子 《子夜归》中武祯从国公府宅邸迁至三两间平民宅院[5] - 住房缩小本质是女性自主选择的结果 通过择偶权掌控 资源分配权扩展和行动半径扩大体现能动性 宁绣绣获得独立决策权并组织村民抗灾 武祯保留公务处理能力并主导婚姻关系[6] - 小屋叙事反映权力关系变革 从依附男性房产转变为男女政治协商 《子夜归》武祯选择听话赘婿 《生万物》绣绣选择安全可靠的协商型伴侣[8] 历史大房子叙事模式 - 2017-2020年霸总剧推崇豪宅景观 《我的前半生》贺涵660㎡上海豪宅估值超7600万 《亲爱的热爱的》韩商言别墅地上面积271–372㎡带地下室花园 《爱我就别想太多》李洪海宅院室内950㎡+院子1150㎡[11][12] - 仙侠剧2017-2023年进入宫殿通胀期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强调多层宫观礼制 《千古玦尘》实景搭建9万平米基地含4万平米棚景 《长月烬明》使用12个摄影棚近5万㎡场景+3万件道具[13] - 大房子异化为快感货架 空间模块化导致情感导览式消费 观众产生视觉疲劳 女性沦为房产陪衬[12][13][14] 空间叙事多元化发展 - 剧集场景从固定坐标转向移动时空体 《墨雨云间》《雁回时》采用返乡复仇路线 《一念关山》《无忧渡》通过公路叙事推进章节化剧情[17] - 女性通过上路获得路权与主导权 脱离府第/后宫规训空间 在移动中获取资源同盟 体现当代娜拉出走意象[18] - 现代性解构房子社会包袱 保留其收纳功能 《小巷人家》展现紧凑生活单元的人际互动 《生万物》刻画米缸洗澡等烟火细节[20] 行业创作趋势转变 - 住房缩小反映观众对膨胀视觉奇观的审美疲劳 是制作方对房子公式的自我修正[14] - 时空体理论实践加速 从父权城堡时空转向女性移动时空 契合当代女性意识崛起[18] - 年轻创作者聚焦漂流感叙事 《她的生存之道》刻画拼房漂泊状态 呼应现实社会居无定所的精神困境[19]
线下追剧团,怎么就成了“婚闹现场”?
36氪· 2025-08-05 07:34
行业趋势分析 - 线下追剧团已从"宣发加成"升级为"必做选项",重要性不亚于剧集本身,行业进入"线下比线上更卷"的新格局 [7] - 线下活动通过"现场互动+情绪刺激+内容制造"三位一体模式,成为当前最具增量价值的剧宣手段 [5] - 营销模式高度成熟,各大剧方争相投入,艺人团队配合度持续提升,推动行业整体升级 [7] 营销效果数据 - 《莲花楼》追剧团活动通过主演合体互动、兑现flag承诺,官方混剪视频叠加粉丝二创,直接冲上热搜前三 [9] - 《长月烬明》追剧团产出超100条短视频,11条高赞视频点赞量超50万,主话题24小时净增5亿播放量 [13] - 《深情眼》追剧团通过婚纱、喜帖等婚礼式包装,配合亲吻戏复刻,实现微博霸屏和抖音热榜冲击 [17] 内容形态异化 - 活动内容从剧情讨论全面转向CP营业,剧中未成型的CP关系在线下被提前拉满 [14] - "贴贴"成为标配互动,进阶到深情对唱、公主抱转圈、亲额头等大尺度动作 [23] - 《韶华若锦》追剧团要求男主当众挑逗女主,《白月梵星》安排贴脸闻气息等暧昧桥段 [18] 市场反馈矛盾 - 短期热度与长期口碑分化:多部剧集因线下活动爆火,但开播后被指"糖感虚假""剧里无火花" [19] - 《樱桃琥珀》播前CP互动预热效果极佳,但剧集正式上线后观众反馈"火花全无""感情线尴尬" [25] - 观众逆反情绪加剧,小红书等平台出现大量对"婚闹式"追剧团的批评声浪 [1][17] 行业深层影响 - 观众观剧方式被重塑:从关注角色弧光转向聚焦亲密镜头和营业还原度 [21] - 演员陷入"营业悖论":不营业被批冷漠,营业不够甜被指敷衍,过甜又被质疑假戏真做 [23] - 营销进入"无糖即死"困局:甜度要求从眼神杀升级到复刻吻戏、婚礼现场等,审美疲劳风险加剧 [24] 商业模式反思 - 有效剧宣应引导观众关注角色成长与故事结构,而非仅堆叠甜渣 [27] - 真正建立口碑的剧集依赖逻辑严密、情感真挚的内容,非短暂的热度泡沫 [27] - 当前模式虽带来流量爆发,但可能伤害观众信任感并反噬剧集口碑 [24]
幼态败退、成女反攻,内娱小花“变脸”
虎嗅· 2025-08-04 19:01
行业趋势 - 甜宠剧式微导致幼态邻家审美逐渐被明艳成熟大气风格取代[1][10][21] - 穿书题材和反派角色成为新风口 为"配角脸"演员创造机会[12] - 古偶题材面临转型 经商复仇大女主需求上升 权谋脸受追捧[20] 公司动态 - 银河酷娱与旗下艺人赵露思爆发公开矛盾 影响艺人形象[1] - 鹅厂重点扶持孟子义等符合新审美的演员[15] - 正午阳光持续输出高概念剧但《樱桃琥珀》口碑失利[1][5] 艺人表现 - 赵露思转型遇阻 医美过度导致路人盘流失[8] - 虞书欣通过《永夜星河》回血但现偶表现持续低迷[2][8] - 赵今麦偶像剧尝试失败 外型与演技短板暴露[3][5] - 宋祖儿凭借《折腰》展现成熟演技 成功转型[11] - 王楚然通过《成何体统》路透实现口碑逆转[11] - 陈都灵借反派角色翻红 接演多部人妻人母角色[12] - 张予曦时隔9年凭《深情眼》重回主流视野[12] 市场数据 - 2022年甜宠剧占据市场主导 被称为"甜妹之年"[7] - 2023年新人演员平均身高显著提升 高挑美女更受青睐[21] - 短剧领域持续产出甜宠红人 如《念念有词》刘念[17] 内容创作 - 观众审美转向更倾向性张力和感情戏不违和的演员[10] - 类型周期缩短 任何创作热点持续时间不超过三年[16] - 角色设定变化 事业型女主取代傻白甜成为新宠[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