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养老保险

搜索文档
养老金融持续深化,创新金融工具激活银发经济新动能
Wind万得· 2025-06-28 06:40
养老金融政策与人口老龄化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取得显著成效 [3] - 国家和地方出台一系列养老金融政策,从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拓宽养老资金筹集渠道、创新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推动养老金融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 [4] - 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领域的投入,支持养老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为养老服务、老年医疗保健等领域提供政策支持 [4] 养老金融政策主要内容 - 广州市金委办等九部门发布《广州市关于促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金融机构优化个人养老金服务流程,开发专属养老储蓄、家族信托等产品 [5] - 上海民政局发布《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批次贷"担保业务的实施方案》,搭建"政府+担保+银行"政策性融资服务联动平台 [5]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银行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20条举措,包括推动商业养老金融改革、加大银发经济信贷供给等 [5] - 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养老事业服务银发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16项重点举措,明确2028年和2035年养老金融发展目标 [5] 养老金融发展现状 - 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占GDP的6%,到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GDP的10% [9] - 银行机构针对养老产业的信贷产品突破传统抵押贷款模式,如工行唐山分行推出的"养老e贷"实现24小时放款,最高额度70万元 [10] -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共5000亿元,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 [10] 保险与个人养老金发展 - 商业保险年金、专属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不断丰富,"保险+康养"生态和数字化养老规划服务加速落地 [11] - 个人养老金制度已进入全国推广阶段,产品目录扩展至942只,涵盖国债、定点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等低波动工具 [11] 银发经济投融资动态 - 中国人寿集团发起设立100亿元银发经济产业投资基金,聚焦银发经济产业投资布局 [13] - 中国人寿已设立200亿元大养老基金,推进养老社区项目布局,提供多层次养老服务 [13] - 银发经济领域投融热点集中在养老服务和医疗保健领域,如养老康复机构、康复用医疗器械、智慧养老设备等 [13]
找准养老金融发力点
经济日报· 2025-06-23 06:04
银发经济与养老金融发展 - 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 预计203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 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 [1] - 养老金融是金融系统要着力做好的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 发力方向包括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和丰富产品供给 [1][2] 财税金融政策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 [1] - 多家商业银行已制定专门计划 聚焦养老照护、医疗康复、老年文体等领域的融资需求 加大对养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1] 养老金融产品供给 - 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拓宽养老资金的投资渠道 当前"三个支柱"发展不平衡 第三支柱起步较晚 有很大发展潜力 [2] - 有序扩大养老理财、养老储蓄、专属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金试点 已取得初步成效 投资者可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自主选择产品 [3] 产品适配与渠道建设 - 商业银行、理财公司应提升投资研究能力 突出养老金融产品的长期限、稳健性、普惠性特征 侧重长期保值 [3] - 金融机构可在特定区域、老年社区内建设养老金融特色网点 完善手机银行"老年服务版本" 内嵌适配老年群体需求的财富管理模块 [4]
进一步扩大开放!支持外资机构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13:48
金融开放政策与外资机构参与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强调外资机构是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全球前50大银行有42家在华设机构,40家最大保险公司近半数已进入中国 [1] - 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总资产超7万亿元,外资保险公司保费市场份额从2013年4%提升至目前9% [1]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批准友邦人寿、荷兰全球人寿在沪筹建保险资管公司,友邦保险表示将发挥险资"耐心资本"特性支持实体经济 [2] - 银行保险领域限制性措施已基本取消,未来将复制自贸区开放经验,支持外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对标国际规则加大开放力度 [3] 金融高水平开放的战略意义 - 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是金融强国内在要求,外资机构可带来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先进经验,丰富金融市场供给 [3] - 扩大开放能推动中资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质量效率,增强竞争力并促进金融创新 [4] - 开放策略从"准入条件放宽"向"业务范围扩大"升级,外资在理财子公司、养老金管理等试点逐步落地 [8] 养老金融发展机遇 - 中国老龄化加速,预计2035年60岁以上人口突破4亿,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30万亿元 [5][6] - 三支柱养老体系发展不平衡,第三支柱潜力大,近年推动扩大养老理财、储蓄等试点,鼓励外资发挥精算、投资管理优势参与 [6] - 《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五年内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商业养老金融体系 [6] 财富管理市场潜力 - 中国家庭现金和储蓄占比超50%,远高于OECD国家1/3水平,财富管理需求向多元化转型 [7] - 过去5年中国信托、理财、保险资管规模年均增8%,已成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 [7] - 外资机构在理财投资、资产配置等领域布局可满足居民财富保值增值需求,促进行业提质升级 [7][8] 外资机构业务布局方向 - 支持外资在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跨境投融资等领域填补国内短板,尤其在中小企业融资、绿色投资等环节 [8] - 外资在理财投资、保险规划等领域的专业经验可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居民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8]
李云泽最新发声!财富管理迎来黄金期(全文)
搜狐财经· 2025-06-18 12:02
金融开放合作的时代主题 - 金融本质具有开放属性 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是其内在基因 金融发展史即金融开放史 [3] - 全球前50大银行有42家在华设机构 40家最大保险公司近半数进入中国 八成全国性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提升治理效能 [4] - 外资银行保险机构总资产超7万亿元 外资保险市场份额从2013年4%升至9% 外资银行衍生品业务占国内市场近20% [4] - 中资机构在70多国展业促进双边贸易投资 金融在开放中创造机遇 合作中互促共进 [4] 中国金融高水平开放前景 - 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全球第二 汽车手机家电实物消费量世界第一 服务消费较发达国家仍有十几个百分点增长空间 [6] - 中国科技前沿领域突破显著 航空航天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创新活跃 数字金融市场规模稳居世界首位 [7] - 绿色信贷规模全球第一 绿色债券保险市场居全球前列 2030年碳达峰资金需求超25万亿元 [7] - 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 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30万亿元 三支柱养老体系中第三支柱发展潜力大 [8] - 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最大且持续扩大 家庭金融资产现金储蓄占比超50% 财富管理市场五年年均增速8%成全球第二大 [8] 构建金融开放新格局举措 - 银行保险领域限制性措施基本取消 将复制自贸区制度型开放经验 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加大开放力度 [9][10] - 推进金融法治建设 健全外资机构常态化沟通机制 优化外资业务政策环境 [10] - 上海将开展科技金融跨境金融创新试点 支持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探索非货币信托财产登记模式 [11] - 已批准友邦人寿荷兰全球人寿在沪筹建保险资管公司 推动更多开放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试 [11]
李云泽:希望更多外资机构积极参与专属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金试点
快讯· 2025-06-18 10:44
中国养老体系发展 - 中国三支柱养老体系发展不平衡 第三支柱起步较晚但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空间 [1] - 近年来推动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有序扩大养老理财和养老储蓄试点 [1] - 专属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金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效 [1] - 鼓励外资机构积极参与试点 发挥产品设计、保险精算和投资管理专业优势 [1] - 外资机构可共享中国养老市场发展红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