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理财业务
icon
搜索文档
信贷高频违规 银行业前三季被罚9.81亿元
北京商报· 2025-10-10 00:14
2025年,金融监管延续"长牙带刺""零容忍"态势,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始终"严"字当头。10月 9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前三季度,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监管局以及监管分局共对银行 业开出997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约为9.81亿元。 在近千张罚单中,信贷业务违规仍是处罚"重灾区",贷前尽职调查不到位、贷中审查不审慎、贷后资金 被挪用、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等问题尤为突出,还有部分罚单指向理财业务管理不规范、信用卡现金 分期业务不合规、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等违法违规行为。在穿透式监管全面常态化下,银行 如何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合规、提升风控能力,成为亟待破解的命题。 收近千张罚单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总基调下,2025年银行业"严监管"态势持续深化。10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根据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罚单统计以公布时间为准)统计发现,今年1—9月,国家 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各分支机构累计向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 以及政策性银行和外资银行等银行业机构开出罚单997张,合计罚没金额达9.81亿元。 从监管处罚力度来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机关虽仅开 ...
罚没9.81亿元!前三季度银行收近千张罚单 信贷违规高频踩“雷”
北京商报· 2025-10-09 22:56
2025年,金融监管延续"长牙带刺""零容忍"态势,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始终"严"字当头。10月 9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前三季度,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监管局以及监管分局共对银行 业开出997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约为9.81亿元。 2月初,上海华瑞银行因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 则及以贷收费等多项缘由,被监管罚款680.12万元;招商银行济南分行也因同类的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 款问题,叠加并购贷款审查失职、贷款风险管控严重缺失,被罚291.16万元。 在近千张罚单中,信贷业务违规仍是处罚"重灾区",贷前尽职调查不到位、贷中审查不审慎、贷后资金 被挪用、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等问题尤为突出,还有部分罚单指向理财业务管理不规范、信用卡现金 分期业务不合规、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等违法违规行为。在穿透式监管全面常态下,银行如 何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合规、提升风控能力,成为亟待破解的命题。 罚没金额超9.81亿元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总基调下,2025年银行业"严监管"态势持续深化。10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根据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罚单统 ...
罚没9.81亿元!前三季度银行收近千张罚单,信贷违规高频踩“雷”
北京商报· 2025-10-09 22:37
对于这一变化,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 两年银行业风险集中暴露,监管部门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强化监管与治理力度,并重点推进精准监管措施 落地。"从今年前三季度数据来看,银行业受罚数量与规模较去年显著下降,这一结果直接印证了监管 成效的逐步显现。"他进一步表示,今年监管部门以高质量监管为导向、以精准监管为核心模式,持续 提升监管质量,最终推动银行业风险类罚单实现大幅减少。 信贷违规高频踩"雷区" 2025年,金融监管延续"长牙带刺""零容忍"态势,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始终"严"字当头。10月 9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前三季度,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监管局以及监管分局共对银行 业开出997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约为9.81亿元。 在近千张罚单中,信贷业务违规仍是处罚"重灾区",贷前尽职调查不到位、贷中审查不审慎、贷后资金 被挪用、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等问题尤为突出,还有部分罚单指向理财业务管理不规范、信用卡现金 分期业务不合规、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等违法违规行为。在穿透式监管全面常态下,银行如 何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合规、提升风控能力,成为亟待破解 ...
青农商行(002958) - 002958青农商行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6
2025-09-16 16:44
财富管理业务发展 - 理财业务是零售中间业务收入重要来源 [2] - 搭建普惠财富管理和私行财富管理体系 完善产品 队伍 服务和科技四大支撑 [2] - 深化客群精耕 针对重点客群配备专属产品和专项活动 [2] - 通过培训赋能 实战赋能和数字化赋能三大机制提升理财经理能力 [2] 负债端稳定性管理 - 聚焦客户分层和客群精耕 覆盖中高端客群 临界客群 流失客群和社保卡客群 [2] - 推动全员分户管户 通过专属权益 活动赋能和产品配置提升经营质效 [2] - 推动线上线下渠道融合 深化公私联动 场景营销和支付结算批量获客 [2] - 上半年个人存款余额突破2300亿元 实现规模增长 结构优化和成本压降三位一体发展 [2] 交易性金融资产增长 - 上半年交易性金融资产增长幅度7.11% 高于整体资产增幅5.05个百分点 [2][3] - 增长原因包括具备现券综合类做市商资格 三大政策性银行金融债承销资格 以及地方政府债承销资格 [2][3] - 加大做市和承销业务规模后 按监管要求将相关头寸放置在交易账簿 [2][3]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中的债券持仓余额有所上升 [2][3]
江苏银行VS南京银行:江苏两家头部城商行对决
数说者· 2025-09-15 07:31
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均为总部位于南京的全国前五城商行 江苏银行在总资产、营收和利润规模上全面领先南京银行 并于2025年上半年成为我国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2][15][45] - 两家银行资产质量均表现优异 南京银行始终保持低不良率和高拨备覆盖率 江苏银行资产质量持续优化并已稳定在优秀水平[18][34][41] - 业务结构方面 江苏银行利息净收入占比更高 南京银行非息收入占比提升更快且业务更多元化 涵盖基金管理业务[13][17][27] 出身和级别 - 江苏银行系2007年由江苏省内10市城商行合并重组成立 属省属城商行 推测为厅级单位[3][6] - 南京银行前身为1996年成立的南京城市合作银行 经多次更名和外资入股 属南京市属城商行 推测为副厅级单位[4][6] 股权结构 - 江苏银行前十大股东以省属国企为主 合计持股约40% 最大股东江苏省国际信托持股6.98%[4] - 南京银行股权结构更多元 外资法巴银行合计持股16.38% 市属国企紫金投资持股10.92% 省属国企江苏交通控股持股10.14%[6] 资本市场 - 两家银行均在上交所上市 南京银行2007年上市(代码601009) 江苏银行2016年上市(代码600919)[7][8][9] - 江苏银行于2020年入选我国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10] 经营区域 - 两家银行均实现江苏省内13个地市全覆盖 江苏银行下设17家分行和522家支行 南京银行下设16家分行和289个网点[11] - 江苏银行经营区域更广 在长三角、珠三角(深圳分行)和环渤海设有异地分行 南京银行尚未进入珠三角[11] 业务结构 - 江苏银行拥有4家控股子公司 覆盖金融租赁、理财、消费金融和村镇银行业务[12] - 南京银行拥有3家控股子公司和3家参股公司 业务除金融租赁、理财、消费金融外 还独家拥有基金管理业务[13] 财务表现 - 规模指标: 2025年上半年江苏银行总资产47884.8亿元 营收448.64亿元 净利润210.6亿元 均为南京银行(总资产29014.38亿元/营收284.8亿元/净利润127.05亿元)的1.65倍左右[15][16] - 盈利能力: 南京银行净息差更高(2025年上半年1.86% vs 1.78%) 但江苏银行利息净收入占比更高(73.42% vs 54.94%)[15][17] - 资产质量: 2025年上半年两家不良率均为0.84% 拨备覆盖率均超310%(江苏银行331.02% vs 南京银行311.65%)[15][18] 历史趋势 - 近十年江苏银行总资产规模始终为南京银行1.5倍左右 但营收和利润优势持续扩大 营收从2016年1.18倍增至2024年1.61倍 净利润从1.2倍增至1.58倍[19][21][24] - 江苏银行总资产经营效率显著提升 推动盈利差距扩大[26] 人力资源 - 2024年末江苏银行员工20780人 硕士以上占比20.7% 南京银行员工18045人 硕士以上占比30.13%[14] - 江苏银行平均薪酬约56万元 略高于南京银行的53万元[43]
谋定而后动,解码邮储银行财富管理的稳健发展体系
中国证券报· 2025-09-12 17:03
核心观点 - 邮储银行以财富管理为抓手推动零售业务二次升级 管理个人客户资产规模达17.67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5.87% 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47.89% 中间业务收入整体同比增长11.59% [1] - 公司通过客户分层经营和场景融合实现精准服务 富嘉及以上客户AUM增长11.69% 两类高端客户贡献近六成新增AUM [7][8] - 资本实力增强与轻型化转型支撑业务发展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0.52% 非息收入占比近五年提升10个百分点 [10][11] 财富管理业务表现 - 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47.89% 托管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17.62% 分别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2和14.8个百分点 [2] - 面向机构的代销公募基金余额达2600亿元 收入实现翻倍增长 [2] - 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开户超千万户 缴存规模较上年末增长28.85% [5] 中间业务收入结构 - 中间业务收入达169.18亿元 同比增长11.59% 占营业收入比重同比提升0.85个百分点 [2][3] - 公司板块中收同比增速达42% 投行业务增长48% 交易银行业务增长34% [3] - 票据非息收入12.48亿元 同比增长超30% 债券做市交易量8713.69亿元 同比增长52.31% [4] 客户与渠道优势 - 服务超6.7亿个人客户 覆盖99%县市的近4万个营业网点构成差异化渠道壁垒 [6] - 邮银协同挖掘邮政生态数据资源 融资E放款达557亿元 同比多增137亿元 [6] - 富嘉客户规模达644.1万户 较上年末增长10.97% 鼎福客户规模4.14万户 增长21.28% [8] 资本与运营优化 - A股定向增发1300亿元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提升0.96个百分点至10.52% [10] - 储蓄代理费同比减少54亿元 下降近9% 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5.23个百分点 [11] - 零售贷款增加近900亿元 住房贷款净增213亿元 增量居国有大行首位 [10] 战略布局与能力建设 - 启动"中收跃升三年行动"工程 构建五大能力体系 推动从卖产品向做顾问转型 [12] - 近5年公司中收增长超6倍 年均增速达64% 中收年均增速11.3%远超同业 [2][3] - 科技贷款余额突破9300亿元 服务科技型企业超10万户 本年净增超900亿元 [5]
成都银行上半年财报:盈利、风险、资本、监管四重挑战
证券之星· 2025-09-07 15:50
盈利能力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2.70亿元 同比增长5.91%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17亿元 同比增长7.29% 但增速较2022-2024年同期的31.52%、25.10%、10.60%显著回落 [4]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5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45% 主要受理财手续费收入减少拖累 反映中间业务存在产品创新和市场竞争短板 [4][5]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0.66% 与2024年末持平 但房地产行业不良率2.44% 较年初上升29个基点 批发零售行业不良率2.09% 较年初上升32个基点 [7][8] - 按揭贷款不良率1.03% 较年初上升26个基点 消费贷不良率0.78% 较年初上升9个基点 [9] - 逾期贷款总额64.02亿元 较2024年末的52.16亿元增长22.7% 其中逾期1-90天贷款从13.87亿元增至18.33亿元 [9][10] 资本与监管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61% 较2024年末下降0.45个百分点 一级资本充足率9.24% 下降0.5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13.13% 下降0.75个百分点 [13] - 2025年1月因基金销售业务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部分销售人员无从业资格等问题 收到四川证监局警示函 [13][14]
邮储银行(601658):2025年半年报点评:非息贡献增长,营收利润增速转正
东兴证券· 2025-09-05 17:22
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邮储银行作为零售特色国有行 依托自营+代理运营模式 布局近四万个营业网点 奠定了扎实的客户基础和负债优势 零售战略定力强 9月4日收盘价对应2025年0.84倍PB估值 [9] 核心观点 - 1H25营收同比增长1.5%至1,794.5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8%至492.3亿元 增速环比改善 主要得益于非息收入增速提升及净利息收入降幅收窄 [1][2] - 非息收入表现亮眼 其他非息收入同比+25.2% 净手续费收入同比+11.6% 其中投行业务、理财业务、托管业务中收均实现较快增长 [2] - 成本管控效果显著 储蓄代理费同比下降8.9% 业务及管理费同比下降7.4% 成本收入比54.7% 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 拨备前利润同比高增14.8% [2] - 资产质量压力主要集中于零售业务 对公贷款不良率0.49%较年初下降5bp 但零售贷款不良率1.38%较年初上升10bp 个人小额贷款不良率2.3%较年初上升9bp [5] - 贷款实现双位数增长 6月末贷款同比+10.1% 增速领先国有行 其中对公贷款较年初+14.8% 零售贷款较年初+1.9% [3] 财务表现 - 净利息收入同比-2.7% 但降幅环比收窄1.1个百分点 净息差1.7% 较24年下降17bp 负债成本降幅小于同业 存款付息率较24年下降21bp [4]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34.6% 对利润形成拖累 归母净利润增速0.8%中 规模(+9.4%)、非息(+4.2%)、成本(+13.3%)为正贡献 息差(-12%)、拨备(-6.0%)、税收(-7.8%)为拖累项 [2] - ROE为10.91% 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260.4% 环比下降5.8个百分点 但仍高于国有行均值 [1][5] 业务发展 - 对公贷款投放前三行业为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新增占比16.6%)、制造业(15.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2.3%) [3] - 零售贷款在需求偏弱环境下保持增长 个人小额贷款、消费贷、按揭贷款较年初分别+4.2%、+2.6%、+0.9% [3] - 财政注资落地夯实资本实力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5%、2.8%、3.8% 对应BVPS分别为7.59、8.12、8.67元/股 [9][10] 市场表现 - 总市值7,674.07亿元 流通市值4,289.12亿元 52周股价区间6.39-4.51元 52周日均换手率2.06% [6]
银行研究框架及25H1业绩综述:营收及利润增速双双转正
国盛证券· 2025-09-04 14:1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2025上半年上市银行营收及利润增速双双转正 营收同比增长1.0%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8% 较25Q1分别提升2.8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 [4] - 净息差降幅收窄 25H1净息差为1.42% 较24A下降10bp 负债端成本改善力度加大 [5]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3.1% 较25Q1提升3.8个百分点 主要受益于保险"报行合一"政策影响消化及港股市场活跃 [5] - 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10.7% 较25Q1大幅提升13.9个百分点 主要源于二季度债市利率下行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5] - 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25Q2不良率1.23% 与上季度持平 拨备覆盖率239% 较上季度提升1个百分点 [5] 资产端分析 - 2025Q2末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达321.3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6.35% 同比增速9.60% [21][22] - 贷款及垫款总额179.4万亿元 占总资产55.84% 较年初增长5.92% 同比增速8.07% [22] - 贷款增长主要依靠对公业务支撑 新增对公贷款9.05万亿元 占新增资产50% 其中基建贷款新增3.65万亿元 制造业贷款新增2.09万亿元 [18][20] - 个人贷款需求较弱 同比增速仅3.6% 按揭贷款重回正增长 但消费类贷款增量转负 [18][20] - 投资类资产余额97.5万亿元 占总资产30.34% 较年初增长6.65% [22][24] - 同业资产规模18.0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0.92% 占总资产5.60% [22][24] 银行类型差异 - 国有大行贷款占比超55% 投资性资产占比25%-34% 邮储银行贷款占比51.2% 为国有行中最低 [25][26] - 股份行资产结构分化明显 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个人贷款占比达51.7%和50.6% 华夏银行和浙商银行对公贷款占比超65% [25][27][39] - 城商行投资类资产占比较高 平均达39.5% 贷款占比48.0% 贵阳银行和成都银行对公贷款占比分别达82.9%和80.1% [25][28][40] - 农商行贷款占比52.0% 高于城商行 常熟银行零售占比54.2% 为农商行中最高 [25][29][42] 业绩表现 - 国有行营收同比增长1.9% PPOP同比增长2.0% 股份行营收同比增长0.3% PPOP同比下降2.3% [4] - 城商行营收同比增长6.7% PPOP同比增长5.2% 农商行营收同比增长4.4% PPOP同比增长0.9% [4] - 南京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22.1% 宁波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1.1% 表现突出 [4] - 杭州银行拨备覆盖率高达521% 宁波银行拨备覆盖率374% 风险抵御能力较强 [4]
邮储银行(601658):盈利增速回正 息差边际企稳
新浪财经· 2025-09-04 10:47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94亿元 同比增长1.5% [1][2] - 归母净利润492亿元 同比增长0.8% 增速由负转正 [1][2] - 年化加权平均ROE为10.91% [1] - 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7% 较一季度-3.8%降幅收窄 [2] - 非息收入同比增长19.1% 较一季度14.8%提升4.3个百分点 [2] 业务收入结构 - 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11.6% 较一季度8.8%提升2.8个百分点 [2] - 投资银行业务同比增长48.2% 理财业务同比增长47.9% [2] - 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25.2% 较一季度提升3.5个百分点 [2] 资产负债规模 - 总资产规模18.2万亿元 同比增长10.8% [1][3] - 贷款总额同比增长10.1% 其中对公贷款增速18.6% 零售贷款增速3.7% [1][3] - 存款规模同比增长8.4% 定期存款占比74% 较24年末提升1个百分点 [1][3] 息差表现 - 净息差1.70% 较一季度1.71%基本持平 [3] - 贷款利率3.30% 较24年末下降48BP [3] - 零售贷款利率下降57BP至3.66% 对公贷款利率下降34BP至3.13% [3] - 存款成本下降21BP至1.23% [3] 资产质量 - 不良率0.92% 较一季度末上升1BP [4] - 个人贷款不良率1.38% 较24年末上升10BP [4] - 按揭贷款不良率0.73% 较24年末上升9BP [4] - 公司贷款不良率0.49% 较24年末下降5BP [4] - 房地产贷款不良率1.62% 较24年末下降32BP [4] - 关注率1.21% 较一季度末上升14BP [4] 风险抵补能力 - 拨备覆盖率260% 较一季度末下降5.8个百分点 [4] - 拨贷比2.39% 较一季度末下降2BP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