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理财业务
icon
搜索文档
上市银行中收回暖
券商中国· 2025-11-03 16:06
行业整体趋势 - 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中间收入)在2025年呈现积极回暖态势,主要受经济、消费及资本市场景气度回升等因素影响[1] - 2025年前三季度A股42家上市银行中间收入共计5782亿元,同比增长4.60%,增速较2025年上半年的3.1%提升1.5个百分点[3] - 中间收入正增长的银行数量显著增加,前三季度有27家银行实现同比正增长,而2024年同期为11家,2023年同期仅为7家,显示行业复苏面积扩大[3] 银行类型表现 - 按银行类型划分,前三季度城商行中间收入增速最快,达到8.8%,其次为国有大行(5.9%)、农商行(3.9%)和股份行(1.3%)[6] - 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的中间收入是重要营收支柱,多数上市股份行中收占比稳定在10%-20%区间,六大国有银行平均占比为13%[8] - 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中间收入占比多处于个位数,但改善幅度较为明显[6][8] 高增长银行案例 - 前三季度有12家上市银行中间收入同比增速超过10%,其中常熟银行和瑞丰银行增速超过100%[6] - 张家港行、紫金银行、宁波银行、苏农银行增速分别为76.62%、41.54%、29.31%、21.32%[6] - 招商银行以22.35%的中收占比稳居行业首位,前三季度实现中间收入562.02亿元[8] 营收贡献度提升 - 在利息净收入不理想的情况下,中间收入的改善对营收产生积极支撑作用,有效对冲其他营收项的增长压力[7] - A股上市银行营收同比增长0.7%,规模、息差和手续费是营收边际改善的主要力量[7] - 过半上市银行中间收入占比相较去年得到提升,对营收贡献度逆势提高[2][8] 财富管理驱动因素 - 资本市场回暖驱动银行财富管理收入正向增长,是中间收入回升的主要原因[11] - 银行代销业务、结算与清算等项目收益大幅增长为主要支撑,权益类财富管理产品增速回升[11] - 上海银行第三季度财富管理中收环比增长7.78%,保险、基金代销规模环比增长18.38%、34.67%[12] 具体业务表现 - 张家港行前三季代销业务规模达43.43亿元,较年初激增162.73%,理财余额244.34亿元,较年初增长14.85%[12] - 农业银行代理业务收入上半年同比增幅达62.3%,主要因理财和代销基金收入增加[13] - 苏农银行代销理财规模较年初翻番,代销保险、贵金属销量均超去年全年销量的2倍[12]
银行2025年三季报业绩综述:业绩和息差好于预期
浙商证券· 2025-11-02 16:59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看好,且维持此评级 [3] 核心观点 - 2025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业绩韧性足,营收同比增速基本稳定于0.9%,利润同比增速提升至1.6% [4] - 国有行业绩全面转正,股份行和城商行息差改善幅度超预期,单季息差环比平均反弹约5个基点 [4] - 银行股四季度有望深蹲起跳,市场风格再平衡有望驱动估值修复,重点推荐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行和稳健高股息大行 [6] 业绩概览与驱动因素 - 25Q1-3上市银行加权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0.9%、1.6%,利润增速较25H1提升0.8个百分点 [4] - 业绩驱动因素呈现量价平衡新关系:规模增速下降,但息差企稳,以量补价能力将提升 [4] - 分银行类型看,大行业绩全面转正,中小行业绩强弱参半,农行、交行、中行、工行业绩好于预期 [4] 规模与息差分析 - 规模增速下降,25Q1-3上市行资产规模同比增长9.3%,增速较25H1收窄0.3个百分点 [4] - 贷款增速环比收窄0.3个百分点至7.7%,有效信贷需求仍显不足;金融投资增速环比提升0.9个百分点至15.8% [4] - 息差环比企稳,25Q3上市行单季息差环比微升0.3个基点至1.37% [4] - 股份行和城商行息差反弹力度超预期,单季息差环比分别上升5个基点和4个基点 [4] - 资产收益率和负债成本率双双下降,25Q3上市行资产收益率环比下降7个基点至2.81%,负债成本率环比下降8个基点至1.56% [4] 非息收入表现 - 25Q1-3上市行非息收入同比增长5.0%,增速环比收窄2.0个百分点 [4] - 中收增速环比改善,手续费佣金收入同比增长4.6%,增速环比提升1.5个百分点 [2] - 债券交易类收入同比下降0.6%,由25H1的正增长1.1%转为负增长,其中国有行同比增长24.7%,但股份行和城商行分别下降19.1%和13.6% [2] 资产质量分析 - 存量不良指标平稳,25Q3末42家样本银行加权平均不良率环比持平于1.23% [5] - 关注率出现波动,32家样本银行加权平均关注率环比上升2个基点至1.69% [5] - 不良生成改善,39家样本银行简单平均的25Q3 TTM不良生成率环比改善3个基点 [5] - 零售风险延续,对公不良继续改善,招行与交行25Q3末零售不良率环比分别上升1个基点和8个基点,而对公不良率分别下降5个基点和6个基点 [5] - 小微贷款不良压力较大,招行、交行小微贷款不良率环比分别上升15个基点和12个基点 [5] 分红与股息情况 - 2025年披露中期分红方案的银行数量增加,首次进行中期分红的银行包括招行、兴业、宁波银行等 [6] - 部分银行2025年中期分红率较2024年有所提升,例如常熟银行提升幅度最大达5.5个百分点 [6] - 上市银行股息率具吸引力,国有行A股2025年预期股息率平均为3.90%,股份行为4.99% [23] 投资建议 - 投资建议为银行股四季度深蹲起跳,市场风格再平衡有望驱动估值修复 [6] - 重点推荐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行和稳健高股息大行,推荐组合包括浦发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并关注齐鲁银行及H股大行 [6]
成都银行(601838):业绩保持基本稳健
国投证券· 2025-10-29 16:35
投资评级与目标 - 投资评级为买入-A,评级为维持 [5] - 6个月目标价为21.94元,当前股价(2025年10月28日)为18.11元,潜在上涨空间约为21.1% [5] - 总市值为767.58亿元,流通市值为766.24亿元 [6] 2025年三季度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1%,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2.3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03% [1] - 业绩主要受生息资产规模扩张和拨备反哺支撑,净非息收入同比下降52.86%是主要拖累项 [1][9] - 净非息收入中,净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0.39%,但以投资收益为主的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大幅下降59.60% [9] 资产与负债分析 - 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3.39%,增速环比小幅下降0.93个百分点,单季度新增资产130亿元,同比少增83亿元 [1] - 信贷总额同比增长15.33%,在生息资产中的占比较二季度末提高0.36个百分点 [1] - 对公信贷同比增长16.48%,增速环比二季度放缓2.61个百分点;零售贷款同比增长10.17%,增速环比下降2.68个百分点 [2] - 负债总额同比增长12.13%,存款总额同比增长12.64%,增速慢于信贷扩张 [2] - 存款结构呈现定期化趋势,定期存款占比环比提高1.82个百分点至71.27%,零售存款占比环比上升0.94个百分点至53.68% [2] 净息差与盈利能力 - 2025年前三季度净息差同比下降8个基点,但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个基点,息差绝对值与上半年基本持平 [3] - 息差企稳主要得益于3年期存款比重较高,到期重定价效应逐步释放;生息资产收益率预计持续下降,但后续降幅将趋缓 [3] - 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同比增长4.12%,利润增速为5.53% [10]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2025年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为0.68%,环比上升2个基点;关注率为0.37%,环比下降7个基点,资产质量保持在上市银行前列 [9] - 拨备覆盖率为433.08%,维持在较高水平,全行风险管理水平在同业中保持领先 [9] 业务优势与未来展望 - 该银行地处川渝,面临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政信业务,广义基建信贷占比仍在上升 [9][10] - 在信贷需求疲弱的环境中享有业务确定性高、资产质量优、资产端价格刚性强等优势 [10] - 负债端利率快速下行对息差形成支撑,预计全年息差降幅将优于同业 [10] - 对区域内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服务覆盖率超过80% [2]
信贷高频违规 银行业前三季被罚9.81亿元
北京商报· 2025-10-10 00:14
监管处罚总体情况 - 2025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共收到997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达9.81亿元 [1][3] - 从监管层级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机关开出14张罚单但平均单张罚单金额逾千万元,合计处罚金额达3.15亿元,监管局本级罚没2.94亿元,监管分局本级罚没3.72亿元 [3] - 分季度看,三季度为处罚高峰季,罚单数量372张,罚没金额飙升至5.38亿元,而一季度和二季度罚没金额分别为2.99亿元和1.43亿元 [4] - 与2024年同期相比,2025年前三季度罚单数量和罚没金额呈现"量额双降",2024年同期为1533张罚单和11.81亿元 [4] 信贷业务违规详情 - 信贷业务违规是处罚重灾区,相关罚单数量占总罚单量的比重接近六成 [6] - 多家银行因信贷违规收到千万级罚单,例如华夏银行被罚没8725万元,广发银行被罚6670万元,恒丰银行被罚6150万元 [8] - 具体违规案例包括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因多项信贷违规被罚1680万元,中国进出口银行因超授信发放贷款等问题被罚1810万元 [7] - 违规原因包括贷款审批权力寻租、不良资产真实性核查力度加大、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风险管控放松 [9] 其他业务违规情况 - 理财业务存在违规问题,如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部因理财资金违规投资于高风险金融产品及限制性领域等问题被罚款950万元 [11] - 信用卡业务存在审核不严和资金用途管控不力问题,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因信用卡透支资金用途管控不力被处罚金355万元 [12] 行业监管趋势与内控要求 - 监管态势持续"严"字当头,强调"长牙带刺"和"零容忍",穿透式监管已全面常态化 [1] - 专家分析认为罚单数量与规模下降印证了监管成效显现,监管模式转向以高质量和精准为核心 [5] - 行业需完善内控机制,摒弃"重业务拓展、轻风控合规"的倾向,构建全员合规体系以应对强监管 [10][13]
罚没9.81亿元!前三季度银行收近千张罚单 信贷违规高频踩“雷”
北京商报· 2025-10-09 22:56
监管处罚总体情况 - 2025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共收到罚单997张,合计罚没金额达9.81亿元 [1][2] - 罚单数量与金额较2024年同期显著下降,2024年同期罚单1533张,罚没金额11.81亿元,呈现"量额双降"趋势 [3] - 三季度监管力度加码,罚单数量372张,罚没金额5.38亿元,成为年内处罚高峰季,而二季度为相对低点,罚单231张,罚没金额1.43亿元 [3] 监管处罚结构分析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机关开具罚单14张,但平均单张罚单金额逾千万元,合计处罚金额3.15亿元,释放强监管信号 [2] - 监管局本级开具罚单306张,罚没金额2.94亿元;监管分局本级开具罚单677张,处罚金额3.72亿元 [2] - 信贷业务违规是处罚重灾区,相关罚单数量占总罚单量的比重接近六成 [5] 信贷业务违规详情 - 违规情形多样化,包括贷前尽职调查不到位、贷中审查不审慎、贷后资金被挪用、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等 [1][5] - 千万级罚单频现,例如华夏银行因贷款等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没8725万元,广发银行和恒丰银行分别被罚6670万元和6150万元 [6] - 政策性银行亦未能幸免,中国进出口银行因超授信发放贷款等问题被处以1810万元罚款 [5] 其他业务违规情况 - 理财业务存在"重收益、轻风控"倾向,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部因理财资金违规投资于高风险领域等问题被罚款950万元 [9] - 信用卡业务合规问题突出,部分银行审核不严导致"过度授信",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因信用卡透支资金用途管控不力被罚355万元 [10] - 违规行为还涉及保险代销业务,如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 [1] 违规原因与行业影响 - 信贷业务因涉及大量资金流转成为利益输送高风险领域,部分员工利用贷款审批权力寻租 [7] - 地产、城投等行业风险暴露导致不良贷款压力上升,监管部门对掩盖不良资产的行为处罚严格 [7]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部分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放松风险管控,出现"重业务拓展、轻风控合规"的倾向 [7][8]
罚没9.81亿元!前三季度银行收近千张罚单,信贷违规高频踩“雷”
北京商报· 2025-10-09 22:37
监管处罚总体情况 - 2025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共收到罚单997张,合计罚没金额达9.81亿元 [1][3] - 从监管层级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机关开出14张罚单但平均单张罚额超千万元,监管局本级罚没2.94亿元,监管分局本级罚没3.72亿元 [3] - 分季度看,三季度为处罚高峰季,罚单数量372张,罚没金额飙升至5.38亿元,而一季度和二季度罚没金额分别为2.99亿元和1.43亿元 [4] - 与2024年同期相比,2025年前三季度罚单数量和罚没金额呈现“量额双降”,2024年同期为1533张罚单和11.81亿元罚金 [4] 信贷业务违规分析 - 信贷业务违规是处罚重灾区,相关罚单数量占总罚单量的比重接近六成 [6] - 违规情形多样化,包括贷前尽职调查不到位、贷中审查不审慎、贷后资金被挪用、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等 [1][6] - 2025年9月千万级罚单密集,华夏银行因贷款等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没8725万元,广发银行和恒丰银行分别被罚6670万元和6150万元 [7] - 具体案例包括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因多项信贷违规被罚1680万元,中国进出口银行因超授信发放贷款等问题被罚1810万元 [6] 违规原因深度解析 - 信贷作为核心金融资源易成为利益输送高风险领域,部分人员利用审批权力寻租导致违规放贷 [8] - 地产、城投等行业风险暴露使不良贷款压力上升,监管部门对掩盖不良资产行为的核查力度加强 [8] - 市场竞争同质化及净息差收窄背景下,部分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主动放松风险管控标准 [8] - 银行普遍存在“重业务拓展、轻风控合规”倾向,业务指标主导导致贷后管理环节被忽视 [9] 其他业务合规问题 - 理财业务存在风控漏洞,部分银行理财资金违规投资于高风险金融产品或限制性领域,如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部因多项理财业务违规被罚950万元 [10] - 信用卡业务存在过度授信和资金用途管控不力问题,例如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因信用卡透支资金用途管控不力被罚355万元 [11]
青农商行(002958) - 002958青农商行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6
2025-09-16 16:44
财富管理业务发展 - 理财业务是零售中间业务收入重要来源 [2] - 搭建普惠财富管理和私行财富管理体系 完善产品 队伍 服务和科技四大支撑 [2] - 深化客群精耕 针对重点客群配备专属产品和专项活动 [2] - 通过培训赋能 实战赋能和数字化赋能三大机制提升理财经理能力 [2] 负债端稳定性管理 - 聚焦客户分层和客群精耕 覆盖中高端客群 临界客群 流失客群和社保卡客群 [2] - 推动全员分户管户 通过专属权益 活动赋能和产品配置提升经营质效 [2] - 推动线上线下渠道融合 深化公私联动 场景营销和支付结算批量获客 [2] - 上半年个人存款余额突破2300亿元 实现规模增长 结构优化和成本压降三位一体发展 [2] 交易性金融资产增长 - 上半年交易性金融资产增长幅度7.11% 高于整体资产增幅5.05个百分点 [2][3] - 增长原因包括具备现券综合类做市商资格 三大政策性银行金融债承销资格 以及地方政府债承销资格 [2][3] - 加大做市和承销业务规模后 按监管要求将相关头寸放置在交易账簿 [2][3]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中的债券持仓余额有所上升 [2][3]
江苏银行VS南京银行:江苏两家头部城商行对决
数说者· 2025-09-15 07:31
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均为总部位于南京的全国前五城商行 江苏银行在总资产、营收和利润规模上全面领先南京银行 并于2025年上半年成为我国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2][15][45] - 两家银行资产质量均表现优异 南京银行始终保持低不良率和高拨备覆盖率 江苏银行资产质量持续优化并已稳定在优秀水平[18][34][41] - 业务结构方面 江苏银行利息净收入占比更高 南京银行非息收入占比提升更快且业务更多元化 涵盖基金管理业务[13][17][27] 出身和级别 - 江苏银行系2007年由江苏省内10市城商行合并重组成立 属省属城商行 推测为厅级单位[3][6] - 南京银行前身为1996年成立的南京城市合作银行 经多次更名和外资入股 属南京市属城商行 推测为副厅级单位[4][6] 股权结构 - 江苏银行前十大股东以省属国企为主 合计持股约40% 最大股东江苏省国际信托持股6.98%[4] - 南京银行股权结构更多元 外资法巴银行合计持股16.38% 市属国企紫金投资持股10.92% 省属国企江苏交通控股持股10.14%[6] 资本市场 - 两家银行均在上交所上市 南京银行2007年上市(代码601009) 江苏银行2016年上市(代码600919)[7][8][9] - 江苏银行于2020年入选我国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10] 经营区域 - 两家银行均实现江苏省内13个地市全覆盖 江苏银行下设17家分行和522家支行 南京银行下设16家分行和289个网点[11] - 江苏银行经营区域更广 在长三角、珠三角(深圳分行)和环渤海设有异地分行 南京银行尚未进入珠三角[11] 业务结构 - 江苏银行拥有4家控股子公司 覆盖金融租赁、理财、消费金融和村镇银行业务[12] - 南京银行拥有3家控股子公司和3家参股公司 业务除金融租赁、理财、消费金融外 还独家拥有基金管理业务[13] 财务表现 - 规模指标: 2025年上半年江苏银行总资产47884.8亿元 营收448.64亿元 净利润210.6亿元 均为南京银行(总资产29014.38亿元/营收284.8亿元/净利润127.05亿元)的1.65倍左右[15][16] - 盈利能力: 南京银行净息差更高(2025年上半年1.86% vs 1.78%) 但江苏银行利息净收入占比更高(73.42% vs 54.94%)[15][17] - 资产质量: 2025年上半年两家不良率均为0.84% 拨备覆盖率均超310%(江苏银行331.02% vs 南京银行311.65%)[15][18] 历史趋势 - 近十年江苏银行总资产规模始终为南京银行1.5倍左右 但营收和利润优势持续扩大 营收从2016年1.18倍增至2024年1.61倍 净利润从1.2倍增至1.58倍[19][21][24] - 江苏银行总资产经营效率显著提升 推动盈利差距扩大[26] 人力资源 - 2024年末江苏银行员工20780人 硕士以上占比20.7% 南京银行员工18045人 硕士以上占比30.13%[14] - 江苏银行平均薪酬约56万元 略高于南京银行的53万元[43]
谋定而后动,解码邮储银行财富管理的稳健发展体系
中国证券报· 2025-09-12 17:03
核心观点 - 邮储银行以财富管理为抓手推动零售业务二次升级 管理个人客户资产规模达17.67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5.87% 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47.89% 中间业务收入整体同比增长11.59% [1] - 公司通过客户分层经营和场景融合实现精准服务 富嘉及以上客户AUM增长11.69% 两类高端客户贡献近六成新增AUM [7][8] - 资本实力增强与轻型化转型支撑业务发展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0.52% 非息收入占比近五年提升10个百分点 [10][11] 财富管理业务表现 - 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47.89% 托管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17.62% 分别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2和14.8个百分点 [2] - 面向机构的代销公募基金余额达2600亿元 收入实现翻倍增长 [2] - 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开户超千万户 缴存规模较上年末增长28.85% [5] 中间业务收入结构 - 中间业务收入达169.18亿元 同比增长11.59% 占营业收入比重同比提升0.85个百分点 [2][3] - 公司板块中收同比增速达42% 投行业务增长48% 交易银行业务增长34% [3] - 票据非息收入12.48亿元 同比增长超30% 债券做市交易量8713.69亿元 同比增长52.31% [4] 客户与渠道优势 - 服务超6.7亿个人客户 覆盖99%县市的近4万个营业网点构成差异化渠道壁垒 [6] - 邮银协同挖掘邮政生态数据资源 融资E放款达557亿元 同比多增137亿元 [6] - 富嘉客户规模达644.1万户 较上年末增长10.97% 鼎福客户规模4.14万户 增长21.28% [8] 资本与运营优化 - A股定向增发1300亿元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提升0.96个百分点至10.52% [10] - 储蓄代理费同比减少54亿元 下降近9% 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5.23个百分点 [11] - 零售贷款增加近900亿元 住房贷款净增213亿元 增量居国有大行首位 [10] 战略布局与能力建设 - 启动"中收跃升三年行动"工程 构建五大能力体系 推动从卖产品向做顾问转型 [12] - 近5年公司中收增长超6倍 年均增速达64% 中收年均增速11.3%远超同业 [2][3] - 科技贷款余额突破9300亿元 服务科技型企业超10万户 本年净增超900亿元 [5]
成都银行上半年财报:盈利、风险、资本、监管四重挑战
证券之星· 2025-09-07 15:50
盈利能力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2.70亿元 同比增长5.91%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17亿元 同比增长7.29% 但增速较2022-2024年同期的31.52%、25.10%、10.60%显著回落 [4]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5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45% 主要受理财手续费收入减少拖累 反映中间业务存在产品创新和市场竞争短板 [4][5]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0.66% 与2024年末持平 但房地产行业不良率2.44% 较年初上升29个基点 批发零售行业不良率2.09% 较年初上升32个基点 [7][8] - 按揭贷款不良率1.03% 较年初上升26个基点 消费贷不良率0.78% 较年初上升9个基点 [9] - 逾期贷款总额64.02亿元 较2024年末的52.16亿元增长22.7% 其中逾期1-90天贷款从13.87亿元增至18.33亿元 [9][10] 资本与监管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61% 较2024年末下降0.45个百分点 一级资本充足率9.24% 下降0.5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13.13% 下降0.75个百分点 [13] - 2025年1月因基金销售业务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部分销售人员无从业资格等问题 收到四川证监局警示函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