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ETF

搜索文档
上证零距离|AI驱动“芯”速度,兴业基金等机构解析ETF布局之道
上海证券报· 2025-09-17 21:43
文章核心观点 - 端侧AI驱动半导体行业增长 炬芯科技等公司业绩显著提升 行业处于加速成长期 [1][3][5] - 半导体估值方法需结合发展阶段 PS估值和终局法适用于高研发投入企业 [7][8][11] - 科创板指数化投资成为布局科技成长红利的高效工具 兴业基金相关产品覆盖核心资产 [11][12][13] 行业趋势与机遇 - 端侧AI处理器芯片出货量攀升 销售收入实现倍数增长 低延迟高音质无线音频产品持续放量 [3] - AI与手机/耳机/眼镜等终端结合是大势所趋 产业处于成长加速期 投资机遇显著 [5] - 本轮半导体需求由AI拉动 GPU/TPU算力芯片/数据中心模拟芯片率先爆发 [6] - 若AI PC/AI手机/AI眼镜等终端放量落地 产业景气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5] - 大模型带动GPU/存储等半导体需求增长 下游去库存接近尾声 行业处于向上周期 [5] 公司业绩与表现 - 炬芯科技上半年营业收入4.49亿元 同比增长60.12% 归母净利润0.91亿元 同比增长123.19% [5] - 拥有端侧AI芯片的公司上半年均取得不错业绩 [5] 估值与投资研判 - 电子半导体产业呈现高估值高研发投入特点 与产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7] - 高研发投入导致业绩波动 但确是行业持续增长和竞争力的核心 [8][10] - 非盈利类公司可参考PS估值法或终局法 从市场空间和产业占比角度进行远期估值 [11] - 指数化投资是把握科技成长红利的重要方向 科创板指数产品提供高效布局工具 [11] 科创板与指数产品 - 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近590家 总市值约10万亿元 开市六年综合价格指数过去一年涨幅超108% [12][13] - 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样本超570只股票 市值覆盖度近97% 表征性优于现有宽基指数 [13] - 兴业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ETF通过完全复制法跟踪指数 具备高仓位低费率优势 [13] - 兴业基金围绕红利价值和科技成长进行哑铃式布局 覆盖上交所核心资产及部分深交所资产 [13] - ETF投资透明资产覆盖度广 可充分享受板块上涨收益 科技成长ETF等产品将持续推出 [14]
兴业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ETF投资价值分析:科创板全景画像:把握硬科技成长与制度红利双重驱动
中泰证券· 2025-07-09 20:43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指出政策持续加码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科创板承载科技强国使命,科创价格指数具备配置价值,兴业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 ETF 为投资者布局科创板提供工具 [3]。 政策持续加码,资本市场支持科创再提速 政策促进资源集聚 - 近两年来资本市场政策力度上升,更注重支持科技发展,两会期间证监会与央行针对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大力度政策支持 [6]。 - 央行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优化再贷款政策,支持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 [7]。 - 5 月 7 日国新办会议,央行推出三大类共十项货币政策措施,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 [8]。 - 证监会提出三大举措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全方位支持优质企业融资,强调服务新质生产力和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9]。 科创板政策先行 - 科创板是注册制改革起点和资本市场制度改革“试验田”,6 月 18 日吴清主席宣布推出“1 + 6”政策措施,深化改革 [10]。 - 设立科创成长层、重启“第五套标准”,提升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包容性与适应性,服务优质科技企业 [11]。 - “6 项配套措施”聚焦投融资结构优化,涵盖引入资深机构投资者等举措,增强科创企业融资能力 [12]。 科创板:承载科技强国使命,服务“硬科技”发展 中美竞争与中国科技突破 - 中美科技博弈升级,美国技术封锁加速中国自主创新,2024 年以来中国在关键领域实现系列突破 [15]。 - 中国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在部分领域实现从技术追赶到局部领先的跨越 [16]。 行业分布 - 从申万一级和二级行业分布看,科创板与新质生产力行业高度相关,行业分布多元、覆盖度广 [17]。 - 科创板成份股聚焦硬科技,相关领域企业占比约 87%,专精特新产业占比约 42%,均高于创业板和沪深 300 [17]。 - 科创板成分股研发费用占比高,20 - 24 年期间均高于 10%,具有更高增长潜力 [17]。 未来可期 - A 股科技牛市需技术突破、政策支持等多重条件,当下 AI 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等领域有突破 [20]。 - 政策全方位覆盖,年初以来市场资金与北向资金交投热情升温,科创板块潜力可期 [20]。 科创价格指数:捕捉全板块红利的策略工具 成份股覆盖全面 - 科创价格指数包含 569 只成分股,采用总市值加权,前十大成分股合计权重 21.53%,集中度较低 [23]。 - 指数成份股市值分布分散,截至 2025 年 7 月 4 日,总市值 7.8 万亿元,对科创板市值覆盖率近 97% [23]。 - 市值低于 100 亿元的成分股占比 68.89%,多数公司处于初创或成长期,成长潜力高 [23]。 业绩表现优异 - 科创价格自基日以来区间涨幅 17.51%,跑赢同期科创 50、科创 100,年化收益率高,最大回撤小 [31]。 - 与主流宽基指数相比,在反弹行情中进攻性强,成分股多为中小企业,股价弹性大 [31]。 兴业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 ETF 产品介绍 基金产品简介 - 兴业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 ETF 是兴业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认购代码 589053,基金代码 589050 [35]。 - 紧密跟踪标的指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误差最小化,为投资者布局科创板提供工具 [35]。 基金管理人简介 - 兴业基金由兴业银行与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截至 7 月 4 日,在管公募产品规模 3613 亿元 [37]。 基金经理简介 - 徐城成有 21 年证券从业经验,近 7 年公募投资管理经验,曾管理基金超 30 只,总管理规模 210 亿 [38]。 - 张诗悦有 9 年证券从业经验,超 3 年公募投资管理经验,管理多只基金 [38]。
罕见!一天31只新基金扎堆发行
财联社· 2025-07-07 22:33
基金发行市场动态 - 7月7日至11日当周全市场迎来39只新发基金 仅7月7日单日发行31只 涵盖主动权益 ETF及联接基金 量化基金 债券ETF 纯债基金以及REITs等多种类型 [2] - 权益基金占据主导地位 7月7日新发17只权益基金 其中主动权益6只 ETF及联接基金11只 主动权益发行呈现回暖趋势 [2][4] - 成长风格产品发行积极 布局方向包括红利主题基金 机器人 航天航空 科创芯片等 反映市场对科技板块轮动的预期 [3] 主动权益基金发行详情 - 大成基金发行大成洞察优势混合 公司及高管 拟任基金经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 并承诺持有至少1年 此前6月初发行浮费基金时曾自购2000万元 [4] - 摩根资产管理发行摩根汇智优选 采用主动量化策略 以中证A500指数为基准 通过三步量化模型构建投资组合 [4] - 财通基金发行量化选股产品财通成长量化选股 鹏扬基金发行鹏扬研究精选 兴合基金 鑫元基金等中小公司也有新产品开售 [5][6] ETF发行特点 - 采用杠铃策略 高股息红利与成长风格并重 嘉实 博时 永赢 汇添富等公司发行红利主题ETF [7] - 成长风格ETF涵盖宽基与主题行业 包括机器人 创业板软件 航天航空 科创芯片等方向 汇添富 华夏 华安 鹏华 兴业 工银等公司参与发行 [7] 科创债ETF发行情况 - 7月7日10只科创债ETF集中发行 其中富国 招商 易方达 广发 博时 鹏华 华夏等7家公司产品仅售一天 多只产品当天下午已售罄 [8] - 10只科创债ETF预计带来300亿元新增规模 全市场29只债券ETF合计规模达3876.76亿元 年内净流入1789亿元 债券ETF总规模或将突破4000亿元 [8] 公募REITs市场发展 - 公募REITs总管理规模突破2000亿元 已上市产品数量达68只 超越新加坡 日本成为亚洲第一 资产类别扩展至十大类 [9] - 创金合信首农REIT网下获131.3倍认购 华夏华电清洁能源REIT网下拟认购数量达215.7亿份 为初始发售份额的205.43倍 [10] - 两只REITs发行后 年内新发产品达12只 总数将扩容至73只 市场体系日益完善 指数化产品落地可期 [10]
兴业基金徐成城: 重视长期持有体验 树立指数投资责任意识
中国证券报· 2025-05-19 04:33
公司战略转型 - 兴业基金从固收业务向指数业务拓展,顺应债券收益率下行和权益投资需求增长的趋势[1] - 公司将指数业务提升至战略高度,举全公司之力支持,包括权益投研、市场、渠道、机构、互联网金融等团队协同[5] - 作为兴业银行控股子公司,兴业基金承担发展指数投资业务重任,将在兴业ETF生态圈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4] 产品布局与规划 - 2024年已新发兴业上证180ETF和兴业中证A500ETF,并储备科创板、人工智能、科技优势成长50策略等系列指数产品[2] - 产品布局遵循从宽基到策略再到行业主题的思路,选择策略可解释度高、波动率较小的指数产品[2] - 在科技主题方向上报中证科技优势成长50策略指数产品,属于Smart Beta指数,旨在跑赢市场同类产品[6] 差异化竞争策略 - 利用母行渠道优势,针对风险偏好较低的银行客户设计长期配置型产品[2] - 在指数合作研发、客户结构等具备禀赋的方向上打造差异化产品[2] - 依托兴业银行资源优势,在市场推广、渠道建设等环节形成联动发展合力[4] 行业趋势与机遇 - 行业从单纯追求产品锐度转向重视投资者回撤风险和持有体验[3] - 红利、自由现金流、股债配比等低波策略指数受到市场关注[3] - Smart Beta指数产品供给相对稀缺,被视为未来发展重要方向[6] 投资者服务理念 - 以提高投资者持有体验为重要导向,强调责任意识[6] - 通过持续有效的投资者教育传递投资知识,普惠金融[6] - 产品设计注重长期收益与持有体验,打造指数投资新业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