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全合宜

搜索文档
兴证全球的百亿顶流们安好?
虎嗅· 2025-08-18 12:09
兴证全球基金行业地位与规模 - 截至2025年年中,公司非货规模排名第20位,管理总规模达6523亿元 [1] - 固收类产品(货币型和债券型)规模5555.67亿元,占比79%,权益类产品规模1501亿元,占比23% [1] - 混合类基金规模四年缩水近千亿,成为营收和净利润下降的关键因素 [1] - 产品结构:股票型基金7只/119.93亿元,混合型基金32只/1228.40亿元,债券型基金24只/1415.51亿元,货币市场型基金3只/4140.16亿元,FOF基金11只/143.20亿元 [2] 权益类产品表现 - 当前4846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百亿规模基金仅剩十几只,公司占据3只 [1] - 2025年唯二亏损的百亿基金包含公司旗下董理管理的兴全趋势投资 [1] - 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规模218.5亿,上半年利润17亿,近3个月收益率11.0% [4] - 兴全社会价值三年持有近一年收益率58.32%,但规模仅14.51亿 [4] - 兴全趋势投资自2021年以来累计亏损超60%,规模从400多亿缩至127.87亿 [9][13] 基金经理投资风格分析 - 谢治宇以稳健著称,采用自下而上选股策略,重仓股包括巨化股份、晶晨股份等非领涨龙头 [8] - 谢治宇2022-2023年因海康威视、韵达股份等持仓导致兴全合润巨亏116亿 [7] - 董理管理兴全趋势投资期间延续传统行业偏好,2021年错误加仓保利发展42.49%和万科A15.90%,导致重大亏损 [13] - 公司百亿基金经理普遍存在认知固化、仓位集中、调仓滞后等问题 [14] 行业机遇与挑战 - 公司错过被动投资ETF爆发机遇,业内消息称下半年将发力ETF但不会大规模投入 [14] - 谢治宇看好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AI眼镜等科技领域,以及传统消费触底反弹和情绪消费机会 [8] - 董理当前配置聚焦消费电子、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及科技行业自主可控方向 [13] - 公司权益业务发展受阻,主要依赖兴业证券支持和固收业务基础维持行业地位 [14]
部分顶流基金经理光环褪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3:01
主动权益基金表现 - 主动权益基金在持续3年跑输大市后迎来爆发,2024年万德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上涨16.67%,跑赢沪指8.42%和沪深300指数4.54% [3] - 2022-2024年,万德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分别跑输沪指5.9、9.82、9.22个百分点,但2024年实现逆转 [3] - 242只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主动权益基金中,仅35%跑赢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68%跑赢沪指,85%跑赢沪深300指数,14只年内收益为负 [4][5] 明星基金经理业绩分化 - 医药主题基金经理表现突出:葛兰的中欧医疗创新年内收益68.97%,赵蓓的工银新经济上涨89.92%,金笑非的鹏华医药科技A涨87.87% [7][9] - 偏成长风格基金经理表现优异:谢治宇的兴全社会价值收益34.48%,傅鹏博的睿远成长价值上涨22.63%,杜猛旗下4只基金收益均超30% [8][9] - 部分顶流基金经理业绩落后:刘彦春管理的4只基金年内收益为负,萧楠的易方达消费行业亏损4.93%,郑澄然的广发高端制造亏损5.04% [11] 行业与市场因素 - 医药基金内部出现分化,重仓港股创新药的基金业绩领先,如工银新经济港股仓位达65% [7] - 明星基金经理重仓的食品饮料(白酒指数下跌8.41%)和新能源(光伏设备下跌4.86%)板块拖累业绩 [5][11] - 结构性行情下,AI、创新药、新消费等新兴领域表现突出,传统消费和金融板块疲软 [11] 投资策略与市场适应 - 表现优异的基金经理共同特点是敢于布局新兴领域(如AI、创新药)并及时调整持仓结构 [9] - 业绩落后的基金经理主要因投资风格不适应市场变化,未能及时调整策略 [11] - 行业判断能力和调仓灵活性成为结构性市场中的制胜关键 [1][11]
突破4万亿后,多家大型公募“试水”ETF,后来者能否居上?
搜狐财经· 2025-07-09 15:44
ETF市场增长与基金公司布局 - 今年以来ETF规模增长率超过70%,为近五年之最,规模突破4万亿元[1] - 长城基金时隔近三年后首次发行ETF产品(长城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兴证全球基金通过采购ETF业务系统准备入局[3] - 兴证全球基金采购赢时胜估值和PCF系统,采购价格为187万元,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6] 基金公司战略调整与竞争优势 - 兴证全球基金此前专注主动权益,明星基金经理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累计回报达539.71%,年化回报率16.07%[7] - ETF市场呈现"头部游戏"特征,华夏、易方达、华泰柏瑞三大巨头占据超2万亿元规模,30家公募股票ETF规模不足100亿元[8] - 头部公募凭借设备投入、渠道资源和规模效应占据优势,"券商系"基金公司如兴证全球可能借助券商销售网络提升布局效率[8] ETF市场竞争格局与差异化策略 - 华夏、易方达、华泰柏瑞分别采取"大而全"、"低费率"和"大单品"策略应对同质化竞争[10] - 美国被动产品占股票市值16%,中国仅3%-4%,显示长期增长空间[10] - ETF业务盈利门槛高:整体规模需超1000亿元,单品类需达10亿元级别[10] 行业数据与公司表现 - 交银施罗德、易方达、华泰柏瑞股票ETF规模分别为6361.72亿元、5605.60亿元、4627.02亿元,形成第一梯队[9] - 南方、广发、富国等公司股票ETF规模在1230亿-2562亿元区间,属于第二梯队[9] - 行业竞争加剧,新入局者需依赖品牌口碑和差异化策略突围[9]
兴证全球基金落子狮城,谢治宇将出任董事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21:24
兴证全球基金新加坡子公司设立 - 证监会核准兴证全球基金以自有资金1000万新币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兴证全球资产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需在12个月内完成注册 [1] - 子公司将逐步拓展海外市场研究、投资和客户拓展等业务能力,由副总经理谢治宇担任董事长,但其主要精力仍放在公募基金投资管理 [1][2] - 子公司需遵守新加坡法规和监管要求,建立外汇风险管理系统,不得从事金融无关业务、放债业务或境内经营活动 [2] 谢治宇管理情况 - 谢治宇管理规模从2021年四季度960亿元峰值缩水至2025年一季度397亿元,目前在管3只基金 [3] - 其管理时间最长的兴全合润A自2013年任职以来年化回报近16%,同类排名前3% [3] - 2023年8月卸任兴全趋势投资,专注管理兴全合润、兴全合宜等产品 [3] 公司现有子公司布局 - 除新加坡子公司外,公司100%持股的兴证全球资本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专注权益类主动管理等业务 [4] - 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中银基金等公募也已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 [6] 公募基金国际化趋势 - 2008年南方东英成为首家境外子公司,截至2025年6月内地基金公司设立境外子公司超30家,主要布局香港 [5] - 2022年证监会支持公募"走出去"政策推动国际化加速,创金合信、广发基金等仍在申请境外子公司 [5][6] - 部分公司因香港市场竞争激烈退出,如2022-2023年海富通、国投瑞银、交银施罗德香港子公司解散 [7]
谢治宇拟任新加坡子公司董事长,兴证全球基金:主要负责战略规划
搜狐财经· 2025-06-29 15:06
公司动态 - 兴证全球基金获证监会核准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兴证全球资产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新币,需在批复后12个月内完成注册 [1][2] - 新加坡子公司拟任董事长为谢治宇,其将主要负责战略规划,日常经营管理由总经理等人员承担 [4] - 公司股东结构为兴业证券持股51%、全球人寿保险国际公司持股49% [4] 高管信息 - 谢治宇现任公司副总经理兼新加坡子公司拟任董事长,同时兼任基金管理部投资总监、研究部总监、国际业务部总监及基金经理 [4][5] - 谢治宇自2007年加入公司,历任研究员、投资经理等职,2022年1月升任副总经理 [5] 业务规模 - 截至一季度末,兴证全球基金公募资产管理规模6519.45亿元(行业第16),非货规模2624.43亿元(行业第20) [5] - 谢治宇当前管理3只公募基金,总规模397.12亿元,其中兴全合润规模226亿元、兴全合宜156.69亿元、兴全社会价值三年持有14.43亿元 [7] 业绩表现 - 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自2013年1月接管以来任职总回报520.14%,年化回报15.83%,同类排名第9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