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全社会价值三年持有

搜索文档
兴证全球基金落子狮城,谢治宇将出任董事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21:2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娜娜 上海报道 继近期掌舵人变动后,6500亿沪上公募巨头兴证全球基金再添大消息。 6月27日,证监会网站发布了《关于兴证全球基金在新加坡设立兴证全球资产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 的批复》,核准兴证全球基金以自有资金出资,在新加坡设立兴证全球资产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 (下称"兴证全球新加坡"),注册资本为1000万新币。该公司需在批复下发之日起12个月内完成新加坡 子公司的注册登记工作。 兴证全球基金向记者表示,兴证全球新加坡后续会循序渐进开展海外业务,逐步在海外市场研究、投资 和客户拓展等领域拓展业务能力。 据此前反馈意见,新加坡子公司董事长将由兴证全球基金副总经理、研究部总监、国际业务部总监谢治 宇担任。兴证全球基金曾表示,谢治宇主要负责子公司战略规划,其主要精力依然会放在公募基金的投 资管理上,子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职责由总经理等具体经营人员承担。 近期的这份证监会批复公告还要求,兴证全球新加坡的注册登记工作,应该遵守新加坡有关法律规定和 监管要求。此外,兴证全球还需按照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和证监会有关规定,建立完备的外汇资产负债风 险管理系统,依法办理外汇资金进出相关手续。在业务上,不 ...
谢治宇拟任新加坡子公司董事长,兴证全球基金:主要负责战略规划
搜狐财经· 2025-06-29 15:06
公司动态 - 兴证全球基金获证监会核准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兴证全球资产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新币,需在批复后12个月内完成注册 [1][2] - 新加坡子公司拟任董事长为谢治宇,其将主要负责战略规划,日常经营管理由总经理等人员承担 [4] - 公司股东结构为兴业证券持股51%、全球人寿保险国际公司持股49% [4] 高管信息 - 谢治宇现任公司副总经理兼新加坡子公司拟任董事长,同时兼任基金管理部投资总监、研究部总监、国际业务部总监及基金经理 [4][5] - 谢治宇自2007年加入公司,历任研究员、投资经理等职,2022年1月升任副总经理 [5] 业务规模 - 截至一季度末,兴证全球基金公募资产管理规模6519.45亿元(行业第16),非货规模2624.43亿元(行业第20) [5] - 谢治宇当前管理3只公募基金,总规模397.12亿元,其中兴全合润规模226亿元、兴全合宜156.69亿元、兴全社会价值三年持有14.43亿元 [7] 业绩表现 - 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自2013年1月接管以来任职总回报520.14%,年化回报15.83%,同类排名第9 [7]
2025年首批浮动管理费基金特征分析及与以前批次比较
招商证券· 2025-05-28 17:3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首批浮动管理费基金聚焦投资者收益,按持有时间区分是否费率浮动,鼓励长期持有,加强与投资者绑定,侧重保护投资者利益,综合考虑收益表现,促使评价逻辑转变,关注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稳定性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年首批浮动管理费基金管理费模式 - 2025年5月7日证监会发布方案推动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首批26只基金5月16日申报,5月23日获批,多为混合型基金,管理人类型丰富,托管人多为银行,基金经理经验各异 [8][9] - 产品集中于主动权益类,无持有期或定开期,业绩比较基准复合,股票部分占比高 [10] - 管理费收取模式一致,分固定、或有和超额管理费,根据持有期限和收益率对应不同费率,鼓励长期持有,与投资者利益绑定高,激励和扣减幅度不对称 [14][15][17] - 测算2010 - 2025年分年度主动股混基金管理费率,各年度超额收益“大赢小输”,费率分布分化,升档对管理人能力有要求 [18][19] 与存续的浮动管理费基金模式差异 - 我国浮动管理费基金发展曲折,2014年有相关尝试,2016 - 2019年暂缓审批,2019年后重启试点 [25] - 根据投资者持有期收益对应分档管理费率产品有两只,未设持有期,按绝对收益分档,有费率上限,与2025年首批产品相比,仅关注绝对收益,无惩罚机制,费率部分与业绩挂钩 [27][28][34] - 2019 - 2020年试点产品为偏股混合型,有1 - 3年持有期,“固定管理费 + 业绩报酬”模式,无费率上限,与2025年首批产品相比,运作、计提、费率模式等存在差异 [36][37][48] - 2023年试点产品为偏股混合型,有三年定开周期,“绝对收益分档管理费 + 业绩报酬”模式,与2025年首批产品相比,在运作、计提、费率等方面不同,首批产品更关注超额收益 [49][50][54] - 与持有期挂钩的产品为偏股混合型,规模多下降,业绩分化,按持有时间分份额对应不同费率,留存率低,2025年首批产品一定程度融合其机制 [57][58][68] 对市场的影响与意义 - 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加强与投资者绑定,侧重保护投资者利益,关注实际收益体验,强调超额收益,促使基准设置谨慎,关注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稳定性,鼓励持续收益和长期投资 [69]
公募“顶流”两年消失四成!主动阵营“400+”亿元俱乐部仅剩3人
第一财经· 2025-04-28 22:58
行业规模与格局变化 - 一季度末全市场基金总规模超过32万亿元,其中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近3.5万亿元,由2172位基金经理管理 [5] - 百亿级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数量降至87人,较两年前同期减少40% [3] - 排名前十的基金经理总管理规模从6177.34亿元降至3633.12亿元,降幅超40% [9] - 广发基金以8位百亿基金经理居行业首位,易方达基金和中欧基金各有7位 [7] 基金经理表现分化 - 张坤管理规模单季度增加18.81亿元,重回600+亿元阵营 [5] - 刘彦春和葛兰管理规模分别为410.2亿元和404.47亿元,较千亿峰值减少超60% [6][9] - 鹏华基金闫思倩管理的鹏华碳中和主题季度回报超60%,规模从10.35亿元增至108.96亿元 [6] - 永赢基金张璐管理的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季度回报52.32%,规模从十几亿元增至百亿元 [7] 规模下滑驱动因素 - 56只"前十强"产品中超过六成近三年累计回报为负,10只产品规模腰斩 [9] - 中欧医疗健康A累计亏损32.49%,基金份额减少24%,规模减少54.4% [9] - 葛兰2023年三季度卸任两只产品导致管理规模减少近百亿元 [9] - 周海栋清仓式卸任6只基金并离职,去年底在管规模293.47亿元 [9] 后市投资观点 - 张坤认为地产下行影响进入尾声,关注商业模式优秀、竞争格局改善的企业 [11] - 谢治宇看好科技领域发展前景,包括智能驾驶、AI眼镜等应用 [11] - 周蔚文加大人工智能产业链布局,涵盖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AI眼镜等领域 [12] - 周蔚文同时增持保险行业头部企业,因行业景气修复、估值处于低位 [12]
公募“顶流”两年消失四成,最新百亿主动阵营仅剩87人
第一财经· 2025-04-28 20:27
"400+"亿元俱乐部仅剩3人。 在一季度市场回暖带动下,主动权益产品实现业绩与规模双升,基金经理格局迎来重要变化。凭借业绩 反弹,部分顶流基金经理强势 "回血",如"一哥"张坤的管理规模重回"600+"亿元。同时,也有一些基金 经理凭借精准的赛道布局与亮眼收益,携百亿规模产品火速跨入百亿阵营。 不过,由于此前业绩承压、"去明星化"战略推进、人才流动等多重因素交织,"顶流"们纷纷被动上 演"消失"。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百亿级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数量降至87人,较两年前同期已大幅减 少四成。 老将回血与新锐突围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场基金总规模超过32万亿元,其中主动权益类基金(包含普通股 票型、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基金,下同)规模近3.5万亿元,由2172位基金经理参与 管理。 第一财经根据Choice数据初步统计,若以主动权益产品规模占在管规模60%以上为筛选标准,主动权益 类基金经理的数量则为1725人。其中管理规模超过百亿元的达到87人,较去年底增加2人。 部分顶流基金经理管理规模有所回升。例如易方达基金旗下的张坤在管产品总规模单季度增加18.81亿 元,这也让他时隔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