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兴全社会价值三年持有
icon
搜索文档
兴证全球的百亿顶流们安好?
虎嗅· 2025-08-18 12:09
兴证全球基金行业地位与规模 - 截至2025年年中,公司非货规模排名第20位,管理总规模达6523亿元 [1] - 固收类产品(货币型和债券型)规模5555.67亿元,占比79%,权益类产品规模1501亿元,占比23% [1] - 混合类基金规模四年缩水近千亿,成为营收和净利润下降的关键因素 [1] - 产品结构:股票型基金7只/119.93亿元,混合型基金32只/1228.40亿元,债券型基金24只/1415.51亿元,货币市场型基金3只/4140.16亿元,FOF基金11只/143.20亿元 [2] 权益类产品表现 - 当前4846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百亿规模基金仅剩十几只,公司占据3只 [1] - 2025年唯二亏损的百亿基金包含公司旗下董理管理的兴全趋势投资 [1] - 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规模218.5亿,上半年利润17亿,近3个月收益率11.0% [4] - 兴全社会价值三年持有近一年收益率58.32%,但规模仅14.51亿 [4] - 兴全趋势投资自2021年以来累计亏损超60%,规模从400多亿缩至127.87亿 [9][13] 基金经理投资风格分析 - 谢治宇以稳健著称,采用自下而上选股策略,重仓股包括巨化股份、晶晨股份等非领涨龙头 [8] - 谢治宇2022-2023年因海康威视、韵达股份等持仓导致兴全合润巨亏116亿 [7] - 董理管理兴全趋势投资期间延续传统行业偏好,2021年错误加仓保利发展42.49%和万科A15.90%,导致重大亏损 [13] - 公司百亿基金经理普遍存在认知固化、仓位集中、调仓滞后等问题 [14] 行业机遇与挑战 - 公司错过被动投资ETF爆发机遇,业内消息称下半年将发力ETF但不会大规模投入 [14] - 谢治宇看好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AI眼镜等科技领域,以及传统消费触底反弹和情绪消费机会 [8] - 董理当前配置聚焦消费电子、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及科技行业自主可控方向 [13] - 公司权益业务发展受阻,主要依赖兴业证券支持和固收业务基础维持行业地位 [14]
那些曾被赋予光环的明星基金经理,跑赢大盘了吗?
经济观察报· 2025-08-14 19:41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年内呈现震荡上行牛市行情 上证指数年内涨幅9.90% 深证成指上涨10.91% 创业板指涨幅16.57% [2] - 万德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内收益率达19.67% 近一年收益率高达38% 显著跑赢大盘指数 [2] - 近20位主动权益类明星基金经理在管规模超200亿元 投资风格涵盖成长/价值/均衡/主题等多种类型 [3] 医药与成长风格表现 - 葛兰管理的3只医疗主题基金合计规模399.08亿元 中欧医疗健康/中欧医疗创新/中欧明睿新起点年内收益率分别为26.60%/67.85%/1.88% [5] - 中欧医疗创新因重仓港股创新药板块 近一年回报率达87.93% 显著优于非港股配置产品 [5] - 傅鹏博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规模186.66亿元 年内回报32.11% 重仓PCB/光模块/互联网/新能源/医药等行业 [5] - 傅鹏博二季度调整持仓 增加医药板块配置 涉及创新药和AI医学子行业 [6] 均衡风格分化表现 - 谢治宇管理3只产品总规模392.66亿元 兴全合润/兴全合谊/兴全社会价值三年持有年内收益率分别为12.84%/27.54%/37.65% [8] - 谢治宇采用跨行业均衡配置策略 持仓覆盖化工/家电/食品饮料/医药/电子/计算机/金融/科技等领域 [8] - 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精选成长规模235.44亿元 年内收益率9.29% 消费股拖累业绩 白酒股因行业调整显著回调 [9] 消费风格面临压力 - 刘彦春6只消费主题基金总规模364.30亿元 年内收益率仅0.13%-2.43% 白酒指数年内下跌10.11% [11] - 萧楠管理的易方达消费行业年内收益-3.45% 主因重仓传统白酒股 而配置港股新兴消费的易方达消费精选收益率达15.97% [12] - 张坤两只产品总规模388.44亿元 易方达蓝筹精选/优质企业三年持有年内收益率分别为9.51%/12.52% [13] - 胡昕炜3只消费主题基金表现分化 汇添富消费升级因配置港股新兴消费年内收益率达26.21% [13] 行业趋势观察 - 创新药和成长板块成为年内最强赛道 医药主题基金普遍获得超额收益 [5][6] - 消费板块整体低迷 食品饮料行业指数下跌7.83% 传统消费股面临需求疲软和竞争加剧压力 [11][12] - 市场呈现极端分化特征 行业Beta收益贡献显著超过基金经理Alpha选股能力 [13]
兴证全球基金落子狮城,谢治宇将出任董事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21:24
兴证全球基金新加坡子公司设立 - 证监会核准兴证全球基金以自有资金1000万新币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兴证全球资产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需在12个月内完成注册 [1] - 子公司将逐步拓展海外市场研究、投资和客户拓展等业务能力,由副总经理谢治宇担任董事长,但其主要精力仍放在公募基金投资管理 [1][2] - 子公司需遵守新加坡法规和监管要求,建立外汇风险管理系统,不得从事金融无关业务、放债业务或境内经营活动 [2] 谢治宇管理情况 - 谢治宇管理规模从2021年四季度960亿元峰值缩水至2025年一季度397亿元,目前在管3只基金 [3] - 其管理时间最长的兴全合润A自2013年任职以来年化回报近16%,同类排名前3% [3] - 2023年8月卸任兴全趋势投资,专注管理兴全合润、兴全合宜等产品 [3] 公司现有子公司布局 - 除新加坡子公司外,公司100%持股的兴证全球资本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专注权益类主动管理等业务 [4] - 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中银基金等公募也已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 [6] 公募基金国际化趋势 - 2008年南方东英成为首家境外子公司,截至2025年6月内地基金公司设立境外子公司超30家,主要布局香港 [5] - 2022年证监会支持公募"走出去"政策推动国际化加速,创金合信、广发基金等仍在申请境外子公司 [5][6] - 部分公司因香港市场竞争激烈退出,如2022-2023年海富通、国投瑞银、交银施罗德香港子公司解散 [7]
谢治宇拟任新加坡子公司董事长,兴证全球基金:主要负责战略规划
搜狐财经· 2025-06-29 15:06
公司动态 - 兴证全球基金获证监会核准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兴证全球资产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新币,需在批复后12个月内完成注册 [1][2] - 新加坡子公司拟任董事长为谢治宇,其将主要负责战略规划,日常经营管理由总经理等人员承担 [4] - 公司股东结构为兴业证券持股51%、全球人寿保险国际公司持股49% [4] 高管信息 - 谢治宇现任公司副总经理兼新加坡子公司拟任董事长,同时兼任基金管理部投资总监、研究部总监、国际业务部总监及基金经理 [4][5] - 谢治宇自2007年加入公司,历任研究员、投资经理等职,2022年1月升任副总经理 [5] 业务规模 - 截至一季度末,兴证全球基金公募资产管理规模6519.45亿元(行业第16),非货规模2624.43亿元(行业第20) [5] - 谢治宇当前管理3只公募基金,总规模397.12亿元,其中兴全合润规模226亿元、兴全合宜156.69亿元、兴全社会价值三年持有14.43亿元 [7] 业绩表现 - 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自2013年1月接管以来任职总回报520.14%,年化回报15.83%,同类排名第9 [7]
2025年首批浮动管理费基金特征分析及与以前批次比较
招商证券· 2025-05-28 17:3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首批浮动管理费基金聚焦投资者收益,按持有时间区分是否费率浮动,鼓励长期持有,加强与投资者绑定,侧重保护投资者利益,综合考虑收益表现,促使评价逻辑转变,关注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稳定性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年首批浮动管理费基金管理费模式 - 2025年5月7日证监会发布方案推动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首批26只基金5月16日申报,5月23日获批,多为混合型基金,管理人类型丰富,托管人多为银行,基金经理经验各异 [8][9] - 产品集中于主动权益类,无持有期或定开期,业绩比较基准复合,股票部分占比高 [10] - 管理费收取模式一致,分固定、或有和超额管理费,根据持有期限和收益率对应不同费率,鼓励长期持有,与投资者利益绑定高,激励和扣减幅度不对称 [14][15][17] - 测算2010 - 2025年分年度主动股混基金管理费率,各年度超额收益“大赢小输”,费率分布分化,升档对管理人能力有要求 [18][19] 与存续的浮动管理费基金模式差异 - 我国浮动管理费基金发展曲折,2014年有相关尝试,2016 - 2019年暂缓审批,2019年后重启试点 [25] - 根据投资者持有期收益对应分档管理费率产品有两只,未设持有期,按绝对收益分档,有费率上限,与2025年首批产品相比,仅关注绝对收益,无惩罚机制,费率部分与业绩挂钩 [27][28][34] - 2019 - 2020年试点产品为偏股混合型,有1 - 3年持有期,“固定管理费 + 业绩报酬”模式,无费率上限,与2025年首批产品相比,运作、计提、费率模式等存在差异 [36][37][48] - 2023年试点产品为偏股混合型,有三年定开周期,“绝对收益分档管理费 + 业绩报酬”模式,与2025年首批产品相比,在运作、计提、费率等方面不同,首批产品更关注超额收益 [49][50][54] - 与持有期挂钩的产品为偏股混合型,规模多下降,业绩分化,按持有时间分份额对应不同费率,留存率低,2025年首批产品一定程度融合其机制 [57][58][68] 对市场的影响与意义 - 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加强与投资者绑定,侧重保护投资者利益,关注实际收益体验,强调超额收益,促使基准设置谨慎,关注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稳定性,鼓励持续收益和长期投资 [69]
公募“顶流”两年消失四成!主动阵营“400+”亿元俱乐部仅剩3人
第一财经· 2025-04-28 22:58
行业规模与格局变化 - 一季度末全市场基金总规模超过32万亿元,其中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近3.5万亿元,由2172位基金经理管理 [5] - 百亿级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数量降至87人,较两年前同期减少40% [3] - 排名前十的基金经理总管理规模从6177.34亿元降至3633.12亿元,降幅超40% [9] - 广发基金以8位百亿基金经理居行业首位,易方达基金和中欧基金各有7位 [7] 基金经理表现分化 - 张坤管理规模单季度增加18.81亿元,重回600+亿元阵营 [5] - 刘彦春和葛兰管理规模分别为410.2亿元和404.47亿元,较千亿峰值减少超60% [6][9] - 鹏华基金闫思倩管理的鹏华碳中和主题季度回报超60%,规模从10.35亿元增至108.96亿元 [6] - 永赢基金张璐管理的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季度回报52.32%,规模从十几亿元增至百亿元 [7] 规模下滑驱动因素 - 56只"前十强"产品中超过六成近三年累计回报为负,10只产品规模腰斩 [9] - 中欧医疗健康A累计亏损32.49%,基金份额减少24%,规模减少54.4% [9] - 葛兰2023年三季度卸任两只产品导致管理规模减少近百亿元 [9] - 周海栋清仓式卸任6只基金并离职,去年底在管规模293.47亿元 [9] 后市投资观点 - 张坤认为地产下行影响进入尾声,关注商业模式优秀、竞争格局改善的企业 [11] - 谢治宇看好科技领域发展前景,包括智能驾驶、AI眼镜等应用 [11] - 周蔚文加大人工智能产业链布局,涵盖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AI眼镜等领域 [12] - 周蔚文同时增持保险行业头部企业,因行业景气修复、估值处于低位 [12]
公募“顶流”两年消失四成,最新百亿主动阵营仅剩87人
第一财经· 2025-04-28 20:27
基金经理格局变化 - 一季度市场回暖带动主动权益产品实现业绩与规模双升,部分顶流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回升,如张坤重回"600+"亿元阵营 [1] - 百亿级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数量降至87人,较两年前同期减少40% [1] - 新晋百亿基金经理如鹏华基金闫思倩、永赢基金张璐凭借高收益产品规模暴增,分别达163.37亿元和122亿元 [2][3] 头部基金经理现状 - 目前仅剩3位"400亿级"基金经理:张坤(600+亿元)、刘彦春(410.2亿元)、葛兰(404.47亿元) [2] - 头部阵营门槛显著降低,2023年一季度排名第十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399.86亿元如今可排第4位 [4] - 张坤管理规模较巅峰时期1344.78亿元缩减55%,刘彦春和葛兰较千亿峰值减少超60% [4] 规模下滑原因 - 业绩表现是主因,前十强基金经理管理的56只产品中超六成近三年累计回报为负,10只产品规模腰斩 [5] - 行业"去明星化"战略推进,葛兰卸任产品导致规模减少百亿元,谢治宇卸任近200亿元规模产品 [5] - 人才流动加剧,如华商基金周海栋离职前管理规模293.47亿元,景顺长城鲍无可被传离职 [6] 基金公司分布 - 百亿级基金经理分属33家基金公司,广发基金以8位居首(刘格菘、傅友兴等),易方达和中欧各有7位(张坤、葛兰等) [3] - 12家公司仅有1位百亿基金经理,7家公司拥有5位及以上百亿基金经理 [3] 后市观点 - 张坤认为地产下行影响接近尾声,关注商业模式优秀、竞争格局改善的企业 [7] - 谢治宇看好科技赛道,强调智能驾驶和AI眼镜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8] - 周蔚文加码人工智能产业链(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AI眼镜)并增持低估值保险头部企业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