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全合润

搜索文档
兴证全球的百亿顶流们安好?
虎嗅· 2025-08-18 12:09
兴证全球基金行业地位与规模 - 截至2025年年中,公司非货规模排名第20位,管理总规模达6523亿元 [1] - 固收类产品(货币型和债券型)规模5555.67亿元,占比79%,权益类产品规模1501亿元,占比23% [1] - 混合类基金规模四年缩水近千亿,成为营收和净利润下降的关键因素 [1] - 产品结构:股票型基金7只/119.93亿元,混合型基金32只/1228.40亿元,债券型基金24只/1415.51亿元,货币市场型基金3只/4140.16亿元,FOF基金11只/143.20亿元 [2] 权益类产品表现 - 当前4846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百亿规模基金仅剩十几只,公司占据3只 [1] - 2025年唯二亏损的百亿基金包含公司旗下董理管理的兴全趋势投资 [1] - 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规模218.5亿,上半年利润17亿,近3个月收益率11.0% [4] - 兴全社会价值三年持有近一年收益率58.32%,但规模仅14.51亿 [4] - 兴全趋势投资自2021年以来累计亏损超60%,规模从400多亿缩至127.87亿 [9][13] 基金经理投资风格分析 - 谢治宇以稳健著称,采用自下而上选股策略,重仓股包括巨化股份、晶晨股份等非领涨龙头 [8] - 谢治宇2022-2023年因海康威视、韵达股份等持仓导致兴全合润巨亏116亿 [7] - 董理管理兴全趋势投资期间延续传统行业偏好,2021年错误加仓保利发展42.49%和万科A15.90%,导致重大亏损 [13] - 公司百亿基金经理普遍存在认知固化、仓位集中、调仓滞后等问题 [14] 行业机遇与挑战 - 公司错过被动投资ETF爆发机遇,业内消息称下半年将发力ETF但不会大规模投入 [14] - 谢治宇看好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AI眼镜等科技领域,以及传统消费触底反弹和情绪消费机会 [8] - 董理当前配置聚焦消费电子、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及科技行业自主可控方向 [13] - 公司权益业务发展受阻,主要依赖兴业证券支持和固收业务基础维持行业地位 [14]
那些曾被赋予光环的明星基金经理,跑赢大盘了吗?
经济观察报· 2025-08-14 19:41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年内呈现震荡上行牛市行情 上证指数年内涨幅9.90% 深证成指上涨10.91% 创业板指涨幅16.57% [2] - 万德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内收益率达19.67% 近一年收益率高达38% 显著跑赢大盘指数 [2] - 近20位主动权益类明星基金经理在管规模超200亿元 投资风格涵盖成长/价值/均衡/主题等多种类型 [3] 医药与成长风格表现 - 葛兰管理的3只医疗主题基金合计规模399.08亿元 中欧医疗健康/中欧医疗创新/中欧明睿新起点年内收益率分别为26.60%/67.85%/1.88% [5] - 中欧医疗创新因重仓港股创新药板块 近一年回报率达87.93% 显著优于非港股配置产品 [5] - 傅鹏博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规模186.66亿元 年内回报32.11% 重仓PCB/光模块/互联网/新能源/医药等行业 [5] - 傅鹏博二季度调整持仓 增加医药板块配置 涉及创新药和AI医学子行业 [6] 均衡风格分化表现 - 谢治宇管理3只产品总规模392.66亿元 兴全合润/兴全合谊/兴全社会价值三年持有年内收益率分别为12.84%/27.54%/37.65% [8] - 谢治宇采用跨行业均衡配置策略 持仓覆盖化工/家电/食品饮料/医药/电子/计算机/金融/科技等领域 [8] - 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精选成长规模235.44亿元 年内收益率9.29% 消费股拖累业绩 白酒股因行业调整显著回调 [9] 消费风格面临压力 - 刘彦春6只消费主题基金总规模364.30亿元 年内收益率仅0.13%-2.43% 白酒指数年内下跌10.11% [11] - 萧楠管理的易方达消费行业年内收益-3.45% 主因重仓传统白酒股 而配置港股新兴消费的易方达消费精选收益率达15.97% [12] - 张坤两只产品总规模388.44亿元 易方达蓝筹精选/优质企业三年持有年内收益率分别为9.51%/12.52% [13] - 胡昕炜3只消费主题基金表现分化 汇添富消费升级因配置港股新兴消费年内收益率达26.21% [13] 行业趋势观察 - 创新药和成长板块成为年内最强赛道 医药主题基金普遍获得超额收益 [5][6] - 消费板块整体低迷 食品饮料行业指数下跌7.83% 传统消费股面临需求疲软和竞争加剧压力 [11][12] - 市场呈现极端分化特征 行业Beta收益贡献显著超过基金经理Alpha选股能力 [13]
【干货】一图看懂2025年2季报,投顾组合基金背后的投资秘诀
银行螺丝钉· 2025-08-10 22:01
基金经理池汇总 - 基金池包含多种风格如深度价值、成长、均衡等,涵盖不同基金经理的代表产品如中泰星元价值优选A、大成睿享A、东方红新动力A等[2][4] - 基金经理从业年限跨度大,从2005年至2021年不等,如傅鹏博从业始于2009年,袁立始于2021年[7][8][9] - 基金规模差异显著,易方达蓝筹精选规模达349亿元,国泰研究优势A仅8亿元[29][30][31] 基金持仓特征 - 股票仓位普遍较高,多数在80%-95%之间,如睿远成长价值A股票占比91.48%,富国新动力A为85.56%[10][11][12] - 持股集中度分化明显,易方达蓝筹精选前十大重仓占比83.84%,安信灵活配置仅38.03%[19][20][21] - 换手率差异大,安信灵活配置换手率396.17%,中泰星元价值优选A仅58.28%[26][27][28] 行业与估值分析 - 行业偏好集中于制造业、消费、科技等领域,采用11个一级行业分类方式更精准[13][14][15][16] - 重仓股估值呈现风格差异,成长风格PE普遍较高,价值风格PB较低[22][23][24] - 沪深300持股集中度参考值为22.76%,部分基金显著高于此水平[18] 定期报告分析要点 - 年报信息量最大,季报和半年报相对精简,需关注投资风格、行业偏好等核心要素[32] - 投资风格分为成长、价值、均衡三类,历史表现呈现轮动特征[34][35][36] - 基金经理观点分为回顾与展望两部分,价值风格侧重低估值,成长风格关注增速[66][67] 组合管理策略 - 采用多风格分散配置,根据估值动态调整比例,实现自动调仓功能[37] - 行业配置上选择擅长不同领域的基金经理,降低单一行业风险[50][51] - 规模影响超额收益,小规模基金操作灵活性更高[63][64]
二季度百亿基金名单来了!这些产品单季度规模增长超30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23 16:51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变化 - 截至二季度末百亿级主动权益基金数量由去年同期的27只缩减至24只,一季度末为26只,呈现持续减少趋势 [1][2] - 规模前三的主动权益基金:易方达蓝筹精选(349.43亿元,环比减少39.65亿元)、中欧医疗健康(308.01亿元,环比减少3.77亿元)、富国天惠精选成长(235.44亿元)[1][2][3] -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逆势增长,二季度规模增加23.27亿元至138.45亿元,半年涨幅达46.28% [3] ETF与债券基金规模变动 - 二季度全市场基金总规模增长2.11万亿元至33.73万亿元,货币基金(+9043.67亿元)、债券基金(+8586.58亿元)、股票基金(+2487.33亿元)贡献主要增量 [6] - 沪深300ETF表现突出:华夏沪深300ETF(+378.38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359.82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314.96亿元)[7] - 债券ETF爆发式增长:华夏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规模从27.56亿元激增至216.13亿元(环比+684.16%),9只债券ETF单季增长超百亿元 [7] 规模缩水显著的基金产品 - 广发汇优66个月定开债券规模环比缩水65.41亿元(-45%),兴业天融债券缩水62.28亿元(-38.9%)[8] - 浦银安盛双月鑫60天滚动持有短债规模腰斩,从120.45亿元降至不足60亿元 [8] - 部分债券基金因机构客户撤资导致规模下滑超80%-90% [8] 基金经理与产品列表 - 头部基金经理:张坤(易方达蓝筹精选)、葛兰/赵磊(中欧医疗健康)、朱少醒(富国天惠精选成长)、谢治宇(兴全合润)[4][5] - 逆势增长的百亿基金包括广发多因子、银河创新成长、睿远成长价值、工银前沿医疗等 [3][5]
突破4万亿后,多家大型公募“试水”ETF,后来者能否居上?
搜狐财经· 2025-07-09 15:44
ETF市场增长与基金公司布局 - 今年以来ETF规模增长率超过70%,为近五年之最,规模突破4万亿元[1] - 长城基金时隔近三年后首次发行ETF产品(长城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兴证全球基金通过采购ETF业务系统准备入局[3] - 兴证全球基金采购赢时胜估值和PCF系统,采购价格为187万元,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6] 基金公司战略调整与竞争优势 - 兴证全球基金此前专注主动权益,明星基金经理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累计回报达539.71%,年化回报率16.07%[7] - ETF市场呈现"头部游戏"特征,华夏、易方达、华泰柏瑞三大巨头占据超2万亿元规模,30家公募股票ETF规模不足100亿元[8] - 头部公募凭借设备投入、渠道资源和规模效应占据优势,"券商系"基金公司如兴证全球可能借助券商销售网络提升布局效率[8] ETF市场竞争格局与差异化策略 - 华夏、易方达、华泰柏瑞分别采取"大而全"、"低费率"和"大单品"策略应对同质化竞争[10] - 美国被动产品占股票市值16%,中国仅3%-4%,显示长期增长空间[10] - ETF业务盈利门槛高:整体规模需超1000亿元,单品类需达10亿元级别[10] 行业数据与公司表现 - 交银施罗德、易方达、华泰柏瑞股票ETF规模分别为6361.72亿元、5605.60亿元、4627.02亿元,形成第一梯队[9] - 南方、广发、富国等公司股票ETF规模在1230亿-2562亿元区间,属于第二梯队[9] - 行业竞争加剧,新入局者需依赖品牌口碑和差异化策略突围[9]
兴证全球基金落子狮城,谢治宇将出任董事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21:24
兴证全球基金新加坡子公司设立 - 证监会核准兴证全球基金以自有资金1000万新币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兴证全球资产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需在12个月内完成注册 [1] - 子公司将逐步拓展海外市场研究、投资和客户拓展等业务能力,由副总经理谢治宇担任董事长,但其主要精力仍放在公募基金投资管理 [1][2] - 子公司需遵守新加坡法规和监管要求,建立外汇风险管理系统,不得从事金融无关业务、放债业务或境内经营活动 [2] 谢治宇管理情况 - 谢治宇管理规模从2021年四季度960亿元峰值缩水至2025年一季度397亿元,目前在管3只基金 [3] - 其管理时间最长的兴全合润A自2013年任职以来年化回报近16%,同类排名前3% [3] - 2023年8月卸任兴全趋势投资,专注管理兴全合润、兴全合宜等产品 [3] 公司现有子公司布局 - 除新加坡子公司外,公司100%持股的兴证全球资本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专注权益类主动管理等业务 [4] - 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中银基金等公募也已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 [6] 公募基金国际化趋势 - 2008年南方东英成为首家境外子公司,截至2025年6月内地基金公司设立境外子公司超30家,主要布局香港 [5] - 2022年证监会支持公募"走出去"政策推动国际化加速,创金合信、广发基金等仍在申请境外子公司 [5][6] - 部分公司因香港市场竞争激烈退出,如2022-2023年海富通、国投瑞银、交银施罗德香港子公司解散 [7]
谢治宇拟任新加坡子公司董事长,兴证全球基金:主要负责战略规划
搜狐财经· 2025-06-29 15:06
公司动态 - 兴证全球基金获证监会核准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兴证全球资产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新币,需在批复后12个月内完成注册 [1][2] - 新加坡子公司拟任董事长为谢治宇,其将主要负责战略规划,日常经营管理由总经理等人员承担 [4] - 公司股东结构为兴业证券持股51%、全球人寿保险国际公司持股49% [4] 高管信息 - 谢治宇现任公司副总经理兼新加坡子公司拟任董事长,同时兼任基金管理部投资总监、研究部总监、国际业务部总监及基金经理 [4][5] - 谢治宇自2007年加入公司,历任研究员、投资经理等职,2022年1月升任副总经理 [5] 业务规模 - 截至一季度末,兴证全球基金公募资产管理规模6519.45亿元(行业第16),非货规模2624.43亿元(行业第20) [5] - 谢治宇当前管理3只公募基金,总规模397.12亿元,其中兴全合润规模226亿元、兴全合宜156.69亿元、兴全社会价值三年持有14.43亿元 [7] 业绩表现 - 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自2013年1月接管以来任职总回报520.14%,年化回报15.83%,同类排名第9 [7]
一图看懂:主动优选基金经理,在2025年1季报里都说了啥?
银行螺丝钉· 2025-05-21 21:56
基金经理观点分析 深度价值风格 - 投资特点为重视低市盈率、低市净率、高股息率品种,主要布局金融地产、能源、材料等低估值行业 [5] - 2016-2017年表现优异,2019-2020年跑输市场,2021-2024年再度跑赢 [6] - 景顺长城能源基建基金持仓未变,关注国际局势变动及技术进步对行业的影响 [7] - 中泰姜诚组合聚焦弱β与强α品种,认为国内产业链韧性和政策空间可应对贸易战冲击 [7] - 大成徐彦减持热门概念个股以降低组合集中度,强调信托责任与盈利的平衡 [8] - 东方红周云认为中国经济转型周期已开启,内循环发展是未来核心 [8] 成长价值风格 - 核心逻辑为长期持有高ROE、现金流稳定的优质企业,代表基金经理包括张坤等 [10] - 嘉实谭丽1季度加配有色行业(含黄金),预判美国经济衰退及美元贬值压力 [12] - 易方达张坤优化消费与科技行业结构,认为地产下行影响接近尾声,企业ROE将主导长期收益 [13][14] - 睿远傅鹏博高仓位运行,增配AI、汽车电子、恒生科技及医药创新领域 [15][16] - 中欧罗佳明看好中国制造业出海机遇,聚焦资源品及核心资产对冲宏观风险 [17] - 招商朱红裕增持内需相关行业以应对关税不确定性,强调多维逆向决策 [23] 均衡风格 - 兼顾成长性与估值性价比,采用PEG等指标筛选标的 [26][27] - 富国基金维持红利指数配置,认为其盈利与估值性价比突出 [29] - 安信张竞认为A股估值处于低位,内需政策与流动性宽松将形成支撑 [30] - 中欧周蔚文布局AI产业链(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增持保险行业 [31][32] - 兴全谢治宇关注技术变革带来的非线性增长及子行业景气反转机会 [32] - 景顺长城周寒颖超配汽车、机械设备、电力设备,低配非银与食品饮料 [38] 成长风格 - 核心策略为追逐高收入/盈利增速企业,对估值容忍度高,重点配置新能源、TMT等新兴领域 [39][40][41] - 富国刘莉莉加仓竞争格局优化标的,认为中国优质资产普遍低估 [38] - 泰康宋仁杰长期看好科技、消费、医药、黄金等高质量发展方向 [37] 行业配置动向 - 科技领域:AI应用(睿远、中欧)、汽车电子(睿远)、光模块(中欧谨慎) [15][31] - 资源品:黄金(嘉实)、铜(广发)、有色金属(景顺长城) [12][16][38] - 医药:创新药(睿远)、医疗器械(睿远、泰康) [15][37] - 内需相关:消费补贴政策受益板块(睿远)、家电/白酒(富国) [16][35] - 港股:恒生科技(睿远)、银行(国富) [16][34]
最新判断出炉!人工智能点燃市场,明星基金经理热议冰与火
贝壳财经· 2025-04-25 18:05
中国科技产业突围 - 中国科技产业在2025年一季度实现全面突围,DeepSeek的崛起推动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6] - 科技股行情持续升温,聚焦科技成长风格的汽车、TMT、机械设备板块表现优异,港股恒生指数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超15% [9] 基金经理观点 - 多位百亿基金经理看好AI、机器人等科技领域的投资机会,但提醒AI行业需要找到新的技术迭代点 [8] - 明星基金经理张坤观察到部分行业竞争格局改善,企业经营质量提升,利润率、周转率、自由现金流等指标向好 [9] - 基金经理李晓星维持超九成权益仓位,看好港股科技、港股消费、港股红利、A股消费、A股制造业 [10] - 基金经理刘彦春预计2025年经济将逐步走出低谷,财政持续发力和经济自我修复将推动优质资产向上重估 [10] - 华泰柏瑞鼎利基金经理郑青认为政策利好仍有空间,经济已显现企稳迹象,预计上半年市场或维持高位震荡 [11] 人工智能与科技投资 - 人工智能产业在2024年呈现多点突破,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 [14] - 基金经理周蔚文加大在人工智能产业链的投资,涵盖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AI眼镜等应用领域 [14] - 兴全合润基金经理谢治宇看好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和AI眼镜的广阔前景,预计AI将推动港股互联网公司重估 [15][16] - 安信稳健增值基金经理张翼飞认为AI、机器人是未来10年产业升级的关键领域,但短期营收和利润体现较慢 [17] - 诺安基金经理刘慧影认为中国科技企业将在美国封锁下实现全面突破,半导体产业将迎来数十年高速发展期 [18] - 基金经理李晓星关注AI终端投资机会和半导体国产替代,看好先进制程突破带动的晶圆制造、封装、算力芯片机会 [19] - 鹏华碳中和主题基金经理闫思倩认为2025年是具身智能发展元年,将提升制造业效率并降低成本 [19] - 景顺长城能源基建基金经理鲍无可强调AI行业需要新的技术迭代点,否则能力可能止步于当前状态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