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年金险

搜索文档
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倒计时 险企加快新老产品切换
中国证券报· 2025-08-27 06:12
● 本报记者 陈露 "最近几天我一直在忙着拜访客户,处理客户咨询、投保等事宜。今天上午我约了客户,给他们讲解保 险产品,下午还要为几位客户办理投保。"保险经纪人李先生8月26日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与李先生情况类似,近期不少保险销售人员都处于忙碌状态。根据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 及动态调整机制,9月起,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将下调。利用预定利率下调前的窗口期,不少保险代理 人开足马力冲业绩。 记者调研了解到,当前各家险企加快新老产品切换。业内人士表示,预定利率下调或影响保险产品价 格。消费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财务规划和保障需求等,合理购买保险产品。 产品切换进行时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倒计时""目前的保险产品收益率较高,现在投保能终身锁定这一利率水平,是 一个不错的配置窗口期"……近日,不少保险销售人员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发布人身险产品预定利 率即将下调的信息。 根据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9月起,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将下调。当前 距离预定利率下调还剩不到一周时间,记者调研了解到,不少险企正在进行新老产品切换,不同险企的 老产品停售节奏略有不同。 李先生告诉记者,部分险企 ...
保险预定利率下调“倒计时”!有产品已上新
中国证券报· 2025-08-26 23:35
9月起,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将下调。当前,距离预定利率下调还剩不到一周时间,记者了解到,不少 险企正在陆续进行产品切换,不同险企的老产品停售节奏略有不同。 李先生告诉记者,此前已有险企在7月末和8月中上旬停售现有保险产品,也有一些险企选择在8月31 日"卡点"停售产品,包括养老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两全险、重疾险、护理险等。 在停售现有保险产品的同时,险企也在陆续推出新的保险产品。比如,复星联合健康近期推出预定利率 为2.0%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中意人寿、信泰人寿、华泰人寿等推出保底利率为1.75%的分红险产品 等。 "最近几天我一直在忙着拜访客户、处理客户咨询、投保等事宜,上午约了客户讲解保险,下午还要为 几位客户办理投保。"8月26日,某保险经纪人李先生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和李先生类似,近期不少保险销售人员都处于忙碌状态。根据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 态调整机制,9月起,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即将下调。 记者调研了解到,当前各家险企加快产品切换,有产品已陆续停售,也有部分险企选择在8月31日停售 老产品。在停售老产品的同时,部分险企已推出新产品。业内人士表示,预定利率下调或将影响保险产 品价格, ...
50岁后,存款超过多少,算是低调的“有钱人”?答案令人有些意外
搜狐财经· 2025-08-25 09:26
财富的真相:50万存款,你离"有钱人"还有多远? 在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50万元的存款似乎难以激起太多波澜,甚至有人认为"不算多"。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冰冷而真实的数字,或许会发出由衷的惊 叹。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权威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拥有50万元以上存款的储蓄者,其占比竟然不足0.37%。 粗略估算,以中国约14亿的总人口为基数,这意味着约有518万户家庭,他们的银行账户里储藏着超过50万元的财富。虽然这个数字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显 得微不足道,但它却清晰地勾勒出一个事实:你,若拥有50万元的存款,就已经悄然超越了绝大多数的同胞。 招商银行的内部数据更是为这种"少数派"的优越感增添了注脚。在其庞大的客户群体中,仅有0.07%被划分为"私人银行客户",而这批金字塔尖的精英,人 均资产高达惊人的2812万元。紧随其后的是"金葵花"客户,占比2.18%,人均资产也达到了151.57万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占据了客户总数97.75%的 普通客户,其人均资产仅为区区1.25万元。 更具参考价值的是,根据2025年的最新统计,中国50至60岁年龄段人群的平均存款数额大致落在40万至80万元区间(此数据不包含房 ...
有人投保百万有人月定投1500元 Z世代“养老规划局”是焦虑过度吗?
南方都市报· 2025-08-06 07:09
年轻人养老规划趋势 - "90后开始偷偷囤钱买养老保险"现象显著,"养老储蓄"关键词搜索量暴涨3倍 [2] - 35岁考虑养老规划成为职场新共识,Z世代将养老战线拉长 [2] - 60.3%受访者认为31-45岁是养老储备理想年龄,29岁以下群体中35岁前规划比例上升6.7个百分点 [4] 养老储备时间节点 - 35-40岁是关键分水岭,40岁前储蓄主要用于购房/教育,40岁后转向养老 [5] - 35岁拥有100万现金可系统性规划养老,复利效应下30年后现金价值或超240万(年化3%复利) [10] - 美国经验显示40岁后家庭储蓄首要目标转为养老 [5] 养老成本测算 - 北京养老机构月均费用6611元,年支出近8万,60-82岁需超170万(不含通胀及额外支出) [7][8] - 百万存款不足以支撑"体面养老",需提早布局科学配置 [8] 养老保险体系与产品 - 三大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补充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个人储蓄/商业保险(第三支柱) [9] - 个人养老金账户年缴费上限12000元,可投资储蓄/理财/保险/基金等,享受税收优惠 [9] - 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数量占比21%,专属产品结算利率2%-4.12%,七成超3% [13] 热门养老金融工具 - 分红型终身寿险具备复利增长、保本锁利特性,可通过减保/保单贷款灵活提取 [14] - 养老目标基金按生命周期调整配置,成年轻群体首选 [14] - 个人养老金专项产品达998款,保险类211款(专属商业养老保险25款、年金保险119款) [13] 政策与市场动态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推动养老金融产品创新,构建多元化产品体系 [12] - 中国平安整合医疗养老服务,提供一站式养老生态 [10] - 信银理财针对Z世代推出目标日期型/目标风险型产品 [15]
恒安标准一产品分红实现率高达306%!多家险企实现率重回100%,监管严防“内卷式”分红
新浪财经· 2025-06-25 18:36
分红险市场表现 - 2024年超半数分红险产品现金红利实现率已达到或突破100%,恒安标准一款养老年金险产品实现率高达306% [1] - 大家养老2024年分红实现率均实现100%,瑞泰人寿六款分红险产品实现率全线突破100%,其中三款两全保险现金红利实现率达140%,乐享一生终身寿险增额红利实现率高达150% [2] - 新华保险2024年分红实现率大幅提高,保额分红增额红利实现率最高233%,平均值约为152%,现金红利实现率最高199%,平均值约为68% [2] - 2023年行业分红实现率普遍下滑,超半数产品实现率不足50%,与2022年106%的平均值形成断崖式落差 [3] 监管政策变化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意见》,明确划定六条高压线,严令禁止脱离实际投资能力的"内卷式"分红 [1] - 2024年监管实施"限高令",大型险企分红上限3.0%、中小型公司3.2%,客户实际收益被压缩至最高3.2% [3] - 监管要求各公司根据实际投资收益水平和机构风险评级审慎确定分红水平,对六种情况要求充分论证并提交审定 [5] - 2020年原银保监会发布通知,修订分红保险利益演示方法,明确演示利率上限并将红利分配比例统一为70% [4]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转型分红险已成为行业共识,中国人寿浮动收益型业务占比突破51.72%,中国平安预判分红险未来将占据全行业半壁江山 [4] - 低评级公司分红实现率或进一步"跳水",部分公司甚至面临丧失分红资格的风险,而高评级头部险企可通过审批机制维持竞争力 [6] - 2024年人身险公司财务投资收益率、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3.48%、7.45%,支撑分红实现率回归100% [3] - 传统寿险预定利率降至2%后产品吸引力下降,分红险突破预定利率上限的优势进一步突出 [4] 产品设计与客户需求 - 行业普遍采用4.5%的中档演示利率进行产品宣传,多数分红险产品通过"保底收益+浮动分红"组合提供约3.6%的综合收益率 [2] - 分红险的本质是保险公司与客户共同分享保险经营的盈利,保险保障是吸引客户的主要动力,分红是额外收益 [6]
父亲节特辑:哪些金融产品,适合给父母做养老规划?
银行螺丝钉· 2025-06-15 13:36
养老三大支柱 - 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大部分人群,满足退休后基础生活需求 [5] - 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由企业和员工共同出资,目前仅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效益好的行业部分企业存在 [6][7] - 第三支柱为个人养老金,由个人自主投资,是拉开养老待遇差距的关键 [8] 养老金融产品类型 - 养老基金:包括个人养老金账户内的养老FOF基金和指数基金,适合高收入人群享受税收优惠 [11][12] - 高分红基金:如红利指数基金,长期持有可获得稳定分红,但需在低估阶段投资 [32][33][37] - 定期现金流组合:如月薪宝投顾组合,可灵活选择按周/按月发放约6%的现金流,自带低买高卖策略 [47][50][56] - 养老年金险:合同约定固定领取金额,无波动风险,适合追求确定现金流的人群 [62][66][75] 养老FOF基金分类 - 目标日期FOF:采用「100-年龄」股债配置逻辑,名称含2040、2050等年份标识 [16][18] - 目标风险FOF:保持固定股债比例(如80:20、70:30等),名称含"稳健"、"平衡"等字样 [19][21] 个人养老金指数基金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纳入85只指数基金,覆盖沪深300、中证500等16个主流指数 [22][23] - Y份额费率优惠,如中证500指数基金Y份额代码022921,市盈率24.47,市净率1.82 [24][29] 养老规划方案 - 已退休人群:优先配置月薪宝组合获取即时现金流,养老年金险因年龄限制可选产品少 [77][79] - 未退休人群:可组合配置养老年金险(基础现金流)和月薪宝(弹性收益),比例根据风险偏好调整 [81][86] 市场数据参考 - 红利指数估值:中证红利市盈率9.99,股息率4.94%,近十年市盈率分位数41.38% [40][43] - 月薪宝组合穿透后股票资产占比40%,熊市现金流来自债基,牛市来自股票止盈 [56][57]
母亲节特辑:哪些金融产品,适合给父母做养老规划?
银行螺丝钉· 2025-05-10 21:36
养老三大支柱 - 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大部分人群,满足退休后基础需求 [4] - 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由企业和员工共同出资,目前仅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效益好的行业小范围普及 [5][6] - 第三支柱为个人养老金,由个人自主投资,是拉开养老待遇差距的关键 [7] 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 养老基金 - 个人养老金账户可投资养老FOF基金和指数基金,资金享受税前扣除优惠(领取时按3%税率纳税)[10][13] - 养老FOF基金分为目标日期型(如2040、2050,股债比例随年龄调整)和目标风险型(固定股债比例如80:20、50:50)[14][16][18] - 纳入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指数基金共85只,覆盖16个主流股票指数(如沪深300、中证500等),Y份额费率优惠 [20][22][24] 高分红基金 - 红利类指数基金以高股息率为特点,分红随上市公司盈利增长而提升 [25][26] - 需在指数低估阶段投资,分红非强制且波动较大 [29][31] 定期现金流组合(月薪宝) - 按周/月发放约6%年化现金流(周0.12%/月0.5%),底层配置40%股票+60%债券 [35][40] - 自动执行再平衡策略(偏离40%股债比例时调整),熊市现金流来自债基,牛市来自股票止盈 [47][49] - 可灵活开关现金流功能,关闭时作为股债均衡组合长期增值 [42][43] 养老年金险 - 无波动风险,收益写入合同,60岁后固定领取(如30岁女性年交10万连交10年,60岁起年领10.66万)[55][56][58] - 现金流金额确定但无法享受市场上涨收益,适合风险厌恶型投资者 [61] 养老规划方案 - 已退休人群:优先配置月薪宝组合获取即时现金流,养老年金险因投保限制适用性低 [64][66] - 未退休人群:可组合配置养老年金险(基础现金流)和月薪宝(弹性收益),如50:50比例分配 [66][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