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分红型年金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多家险企达成今年销售目标 明年开局聚焦分红险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1-25 00:36
行业销售重心转移 - 多家保险公司2025年年度销售目标已达成或基本达成 工作重心正逐步转向2026年开局 [1] - 新华保险前10个月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1819.7亿元 同比增长17% 太平洋寿险前10个月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2413.22亿元 同比增长9.9% [2] - 某人身险公司新单标准保费已超过年度销售目标的95% 续期保费已超过96% 另一家公司各渠道已全面完成2025年销售目标 2026年开局销售工作已于11月18日正式启动 [2] 保费收入动态 - 今年1月份人身险公司未能实现开门红 保费同比下降4.5% 此后保费逐渐攀升 [2] -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 触发下调机制 险企在9月1日前停售原有预定利率超限产品 今年8月份产品销售额形成一个小高峰 [3] - 今年前9个月人身险公司累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0.2% 预计年末保费收入将处在低位 [3] 分红险产品趋势 - 分红型人身保险产品是2026年开局的主力产品 [1] - 某人身险公司北京分公司为渠道提供7亿多元额度 目前大约完成一半 公司设立新分红险账户投资优质资产 预期投资收益率将高于普通账户 [4] - 9月1日至11月24日人身险公司上新500款人寿保险产品 其中220款为分红型 占比达44% 上新年金保险354款 其中161款为分红型 占比45.5% [4] - 中国平安 新华保险等多家大型险企明确表示将持续提高分红险占比 部分中小险企转型力度相对较弱 采取多元化产品策略 [4] 行业前景与渠道变革 - 预计上市人身险公司2026年一季度新单保费和新业务价值都有望实现两位数增长 [1][5] - 增长动力源于银保合作网点数量持续增加带动银保新单放量 以及低利率环境下保险产品对理财需求消费者具有相对优势 [5] - 个险渠道持续加强高质量队伍建设 提升人力质态和人均产能 银保渠道在报行合一背景下对险企业务增长的价值愈发凸显 [5] - 市场储蓄需求旺盛 银行存款利率下调 保险预定利率仍高于存款利率 浮动收益型产品是大势所趋 可减轻险企刚性成本压力 [5]
创新构建“保险+”养老综合服务新生态!工银安盛人寿蝉联“养老金融实践方舟奖”
券商中国· 2025-11-24 16:14
11月20日,2025年金融机构年会暨2025中国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年会在深圳召开,会上揭晓了由证券时报社主办,备受业界瞩目的第九届中国保险业方舟奖评选结 果,工银安盛人寿凭借"养老生态建设项目",成功蝉联"2025保险业养老金融实践方舟奖"。 "方舟奖"评选活动是财经媒体中影响力最大、最具口碑的评选之一,本届评选注重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等维度,关注行业在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践,旨在 表彰全行业机构在提升专业能力、彰显保险价值上的卓越努力与显著进步。工银安盛人寿的再次获奖,是对其在养老金融领域深耕细作与创新突破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工银安盛人寿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部署,深耕"五篇大文章"养老金融领域,致力于打造以支付为核心,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 的"保险+"养老综合服务新生态。 聚焦刚需,多元产品矩阵支撑养老保障:工银安盛聚焦养老刚需市场,发力产品供给侧的创新研究,持续丰富商保年金产品矩阵,形成覆盖养老年金保险、两全保 险、分红型年金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多元产品体系,满足差异化养老保障需求。同时开发上市孝行保防癌医疗保险、盛安康25B款长期护理保险等适老健康 保障类产品新品类, ...
前8月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4.8万亿元,人身险保费增长11.3%
环球网· 2025-09-28 13:22
行业整体经营表现 - 2025年前8个月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达4.8万亿元,同比增长9.63% [1] - 财产险保费收入1万亿元,同比增长3.65% [1] - 人身险保费收入3.8万亿元,同比增长11.32% [1] - 行业赔付支出累计1.68万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6078亿元,人身险赔付1.07万亿元 [2] - 保险业总资产为40.11万亿元,其中人身险公司资产35.21万亿元,财产险公司资产3.18万亿元,再保险公司资产8442亿元 [2] 人身险业务细分表现 - 前8个月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97万亿元,同比增长14.05% [2] - 保户投资新增交费4588亿元,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129亿元,均同比持平 [2] 产品结构动态与趋势 - 受预定利率下调影响,保险公司大力拓展浮动收益型产品,分红险在整体业务中占比持续攀升 [3] - 2025年一季度人寿保险推出新产品超170款,其中分红型、万能型人寿保险占比近四成 [3] - 在120余款年金保险中,分红型、万能型年金保险占比超三成,较去年上升10个百分点 [3] - 分红险在利率下行期通过提高权益或另类资产占比,以浮动收益对冲利率风险 [3] - 新精算规定允许分红险按普通险规则计算现金价值,前期现金价值更高,退保损失更小 [3]
俞燕:浮沉20年,分红险重回C位
新浪财经· 2025-07-01 20:23
存款利率调降潮 - 从5月开始,存款利率调降潮席卷整个银行圈,5月最后一个工作日降息银行数量达到小高峰 [1] - 自2022年以来存款挂牌利率已多次调降,本轮是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后的"第七轮"主动调整 [1] - 本轮降息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告别"1时期",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剪刀差进一步加大 [1] 利率下行与分红险崛起 - 行业已进入降息通道,未来存款利率将持续下降 [2] - 利率走势短期受货币影响,中期受经济基本面驱动,长期与人口结构密切相关 [2] - 存款利率下降促使消费者寻找替代产品,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保险产品吸引力大增 [2] - 2024年以来低利率环境下,分红险再次被推上风口 [2] - 2025年新上市分红险产品数量占比达42.3% [3] - 多家险企计划将分红险销售目标占比提升至50%以上 [3] 分红险发展历程 - 2000年中国人寿率先推出个人分红保险产品,开启分红险热潮 [2] - 2001-2010年是分红险的"黄金十年" [2] - 2009-2013年分红险业务规模占比一度高达近80% [5] - 2013年费率市场化改革后分红险吸引力削弱 [5] - 2023年预定利率调降使分红险再次走上C位 [6] - 2024年监管新政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产品,预定利率上限降至2.0% [6] 分红险市场表现 - 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1月新上寿险产品中分红险占比近四成 [6] - 预计未来三年分红险新单保费增量将接近2万亿元 [7] - 2025年一季度多家险企分红险在新单保费中占比显著提升 [3] - 中国人寿2025年一季度总投资收益537.67亿元,总投资收益率2.75% [10] 分红险产品创新 - 保险公司构建多元产品矩阵,探索以分红型产品为核心的创新 [8] - 中国人寿推出涵盖年金保险、养老年金保险、两全保险和终身寿险等分红型产品 [8] - 针对不同风险偏好客户设计差异化产品 [8] - 针对不同年龄层和收入水平定制专属产品 [9] 分红险价值特点 - 分红险具备保证利益与保单红利,攻守兼备 [9] - 分红实现率是衡量产品表现的关键指标,中国人寿近七成年均分红实现率超100% [11] - 分红险需长期持有才能体现显著收益优势 [10] - 寿险行业具有长期主义价值,受短期利率波动影响较小 [11]
分红水平进入动态约束框架:险企如何掌握弹性空间
中国证券报· 2025-06-26 05:08
产品转型与市场策略 - 多家险企计划在三季度调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分红险将成为下半年核心任务,替代传统险成为主力产品 [1] - 头部险企已推出分红型终身寿险和分红型年金保险,目标是在2025年业务盘子中分红险比例不低于30% [1] - 险企同步开展队伍技能转型,避免销售误导和客户需求错配 [1] - 预定利率调整后,固收类保险产品吸引力下降,分红险因"1.5%保底利率+分红"的灵活性更受青睐 [2] - 分红险综合收益率可能高于同期传统险预定利率,险企推广动力足 [2] 监管政策与行业规范 - 金融监管部门下发意见函,要求险企强化资产负债统筹联动,提升分红保险可持续经营水平 [3] - 监管核心逻辑是通过动态约束分红水平,避免险企透支未来和恶性竞争,促进行业长期稳健经营 [3] - 险企需根据账户资产配置特点和实际投资收益率审慎确定分红水平,不得随意抬高分红搞"内卷" [3] - 监管将加强数据监测,对违规行为采取约谈、整改、评级扣分等措施 [4] - 分红水平需与险企实际能力相匹配,防止分红透支和恶性竞争 [5] 分红机制与经营考量 - 分红险收益由保底收益和分红两部分组成,保底收益写入合同,分红是非保证收益 [2] - 分红水平受投资收益率、死亡率等营运经验与评估假设差异影响,历史包袱也会间接影响 [5] - 分红特别储备用于平滑未来分红水平,其权益属于保单持有人和股东 [5] - 险企需平衡红利分配对公司未来分红水平、投资和偿付能力的影响 [6] - 评级较高、投资表现好、分红储备丰厚的险企将在合规框架内争取更多分红 [6] 市场竞争格局 - 分红能力和分红意愿高的险企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2] - 实力较强的险企在销售渠道和服务生态上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6] - 中小险企面临更严峻挑战,需在差异化发展上下功夫 [6] - 消费者应关注险企投资能力、偿付能力、监管评级等多个维度 [6]
个人养老金制度出台满三年,114款保险类产品近半数是浮动收益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3 20:30
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现状 - 个人养老金制度于2022年4月21日由国务院办公厅推动实施 旨在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和个人自愿参与方式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1] - 截至2024年11月末 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人数达7279万人 制度覆盖范围从36个试点城市扩展至全国[2] 保险产品供给结构 - 保险类产品数量达114款 占个人养老金专项产品总数(1013款)的22.5%[2] - 浮动收益类产品(含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分红型/万能型)数量为53款 占比达46.5%[1][6] -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2024年结算利率:稳健账户2.5%-4.07% 进取账户2%-4.12%[6] 主要保险公司产品分布 - 中国人寿在售产品数量最多(12款) 其中浮动收益类占比50%[2][3] - 泰康养老/中意人寿/建信人寿/泰康人寿浮动收益类产品占比达100%[4][6] - 太保寿险和人保寿险均有9款在售产品 浮动收益类占比分别为55.6%和55.6%[3] 产品类型特征 - 固定收益型产品主要为两全保险和年金保险[6] -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提供稳健型和进取型投资组合 均设有保证利率[6] - 行业存在"开户热、缴存冷"现象 因缺乏投资引导和产品配置服务[7] 行业发展趋势 - 需开发更多中长期稳健收益产品 当前超五成产品为银行储蓄和理财类同质化产品[8] - 养老年金保险具备终身给付特性 但需建立长寿风险转移机制[8] - 预期政策将在税收优惠/市场准入/投资范围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