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型终身寿险

搜索文档
人身险预定利率即将下调 多款产品停售
每日商报· 2025-08-08 20:39
人身险预定利率调整 - 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从2.13%降至1.99%,下调14个基点 [1] - 此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一季度已降至2.13% [1] - 新备案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调整:普通型2.0%、分红型1.75%、万能型1.0% [2] 产品停售情况 - 多家保险公司8月31日前陆续停售现有人身险产品(重疾险、年金险、两全保险等) [2] - 泰康人寿将停售超50款产品,太平洋健康险停售13款产品 [2] - 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等险企明确8月31日起不再接受超预定利率产品投保 [2] 保费变化影响 - 传统险预定利率从2.5%降至2.0%后,年金险/终身寿险/定期寿险/两全险/健康险毛保费涨幅分别为18.9%/20.8%/3.6%/7.6%/17.7% [2] - 分红险保底收益比传统险低25个基点,但具有浮动收益设计 [5] 产品结构转型 - 分红型保险调降幅度(25个基点)小于普通型(50个基点),相对吸引力增强 [3] - 大型银行5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仅1.3%,分红险有望承接储蓄存款搬家需求 [3] - 保险公司9月份起将全面进入分红险时代,负债结构向分红险转型 [3] - 长城人寿已启动产品切换工作,部分主力产品低预定利率版本完成备案 [4] - 分红险占比提升将缓解险企刚性成本压力,优化负债产品结构 [5]
多款产品停售!人身险预定利率,即将下调
中国证券报· 2025-08-07 13:04
产品停售情况 - 多家保险公司在8月31日前陆续停售现有人身险产品,包括分红型终身寿险、终身寿险、两全保险等不同类型 [1][3] - 部分保险公司产品已提前停售,如某大型保险公司8款产品于7月31日停售,南方某中小保险公司2款分红型终身寿险将于8月8日停售,北方某中小保险公司某款终身寿险将于8月16日停售 [3] - 泰康人寿8月31日起将停售超50款产品 [4] - 太平洋健康险8月31日将停售13款产品 [5] 预定利率调整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触发动态调整机制 [5] - 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等险企将调整新备案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普通型保险产品调整为2.0%,分红型调整为1.75%,万能型最低保证利率调整为1.0% [5] - 预定利率下调后保险产品保费将上涨,以30岁男性为例,传统险预定利率从2.5%下调到2.0%后,年金险、终身寿险、定期寿险、两全险和健康险对应毛保费涨幅分别为18.9%、20.8%、3.6%、7.6%和17.7% [5] 产品格局变化 - 具有"保底+浮动"收益特征的分红险产品或将成为险企主推产品 [7] - 多家保险公司表示后续将重点发展分红险,如长城人寿推动产品体系向浮动型、保障型方向转型,已完成部分主力产品低预定利率版本的备案 [8] - 东海证券认为此次非对称调整(传统险和万能险下调50个基点,分红险仅下调25个基点)将提升分红险竞争力,契合监管指引并优化负债结构 [8] - 中信证券认为分红险相比存款、银行理财、债基具有优势,有望推动存款"搬家"趋势 [8]
有人投保百万有人月定投1500元 Z世代“养老规划局”是焦虑过度吗?
南方都市报· 2025-08-06 07:09
年轻人养老规划趋势 - "90后开始偷偷囤钱买养老保险"现象显著,"养老储蓄"关键词搜索量暴涨3倍 [2] - 35岁考虑养老规划成为职场新共识,Z世代将养老战线拉长 [2] - 60.3%受访者认为31-45岁是养老储备理想年龄,29岁以下群体中35岁前规划比例上升6.7个百分点 [4] 养老储备时间节点 - 35-40岁是关键分水岭,40岁前储蓄主要用于购房/教育,40岁后转向养老 [5] - 35岁拥有100万现金可系统性规划养老,复利效应下30年后现金价值或超240万(年化3%复利) [10] - 美国经验显示40岁后家庭储蓄首要目标转为养老 [5] 养老成本测算 - 北京养老机构月均费用6611元,年支出近8万,60-82岁需超170万(不含通胀及额外支出) [7][8] - 百万存款不足以支撑"体面养老",需提早布局科学配置 [8] 养老保险体系与产品 - 三大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补充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个人储蓄/商业保险(第三支柱) [9] - 个人养老金账户年缴费上限12000元,可投资储蓄/理财/保险/基金等,享受税收优惠 [9] - 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数量占比21%,专属产品结算利率2%-4.12%,七成超3% [13] 热门养老金融工具 - 分红型终身寿险具备复利增长、保本锁利特性,可通过减保/保单贷款灵活提取 [14] - 养老目标基金按生命周期调整配置,成年轻群体首选 [14] - 个人养老金专项产品达998款,保险类211款(专属商业养老保险25款、年金保险119款) [13] 政策与市场动态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推动养老金融产品创新,构建多元化产品体系 [12] - 中国平安整合医疗养老服务,提供一站式养老生态 [10] - 信银理财针对Z世代推出目标日期型/目标风险型产品 [15]
184款终身寿险保费榜!1款超550亿,3款超200亿,中邮超1千亿,平安、太保、太平超500亿,分红型产品增多...
13个精算师· 2025-07-21 23:58
终身寿险市场概况 - 2024年终身寿险市场热度持续,184款产品保费收入超7000亿,创历史新高[17][24][26] - 头部产品表现突出:中邮年年好邮保一生C款终身寿险保费586.73亿,平安盛世金越(尊享版)终身寿险保费304.63亿[1][2] - 终身寿险自2022年起超越年金险成为寿险公司最热销产品[22][23] 产品结构变化 - 传统型产品仍占主导:167款传统型终身寿险保费6603.83亿,占比91.7%[27] - 分红型产品加速渗透:13款分红型终身寿险保费合计600.74亿,新产品中占比显著提升[27][40][43] - 产品迭代明显:63款2023年8月后上市的"新产品"保费2375.08亿,占总量33%[13][28] 公司竞争格局 - 头部险企优势显著:平安寿险两款产品合计保费超550亿,中邮人寿三款产品合计保费1025.09亿[30][37] - 第二梯队表现:太保寿险长相伴(传世版)保费177.69亿,太平人寿两款产品合计保费249.81亿[30][34] - 银保渠道贡献突出:55.3%的终身寿险保费来自银邮渠道,分红型产品在该渠道占比达55.2%[45][46] 行业发展趋势 - 利率下行推动转型:3.0%定价产品停售后,2.5%定价产品仍保持热销,但增速从2022年的62%降至26%[26][34][39] - 产品创新加速:分红型终身寿险数量增至13款,中邮、中宏等公司相关产品单款保费超60亿[40][42][44] - 渠道结构优化:个代渠道保费占比15.9%,专业代理/经纪渠道占比2.7%,显示多元化销售趋势[46]
分红水平进入动态约束框架:险企如何掌握弹性空间
中国证券报· 2025-06-26 05:08
产品转型与市场策略 - 多家险企计划在三季度调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分红险将成为下半年核心任务,替代传统险成为主力产品 [1] - 头部险企已推出分红型终身寿险和分红型年金保险,目标是在2025年业务盘子中分红险比例不低于30% [1] - 险企同步开展队伍技能转型,避免销售误导和客户需求错配 [1] - 预定利率调整后,固收类保险产品吸引力下降,分红险因"1.5%保底利率+分红"的灵活性更受青睐 [2] - 分红险综合收益率可能高于同期传统险预定利率,险企推广动力足 [2] 监管政策与行业规范 - 金融监管部门下发意见函,要求险企强化资产负债统筹联动,提升分红保险可持续经营水平 [3] - 监管核心逻辑是通过动态约束分红水平,避免险企透支未来和恶性竞争,促进行业长期稳健经营 [3] - 险企需根据账户资产配置特点和实际投资收益率审慎确定分红水平,不得随意抬高分红搞"内卷" [3] - 监管将加强数据监测,对违规行为采取约谈、整改、评级扣分等措施 [4] - 分红水平需与险企实际能力相匹配,防止分红透支和恶性竞争 [5] 分红机制与经营考量 - 分红险收益由保底收益和分红两部分组成,保底收益写入合同,分红是非保证收益 [2] - 分红水平受投资收益率、死亡率等营运经验与评估假设差异影响,历史包袱也会间接影响 [5] - 分红特别储备用于平滑未来分红水平,其权益属于保单持有人和股东 [5] - 险企需平衡红利分配对公司未来分红水平、投资和偿付能力的影响 [6] - 评级较高、投资表现好、分红储备丰厚的险企将在合规框架内争取更多分红 [6] 市场竞争格局 - 分红能力和分红意愿高的险企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2] - 实力较强的险企在销售渠道和服务生态上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6] - 中小险企面临更严峻挑战,需在差异化发展上下功夫 [6] - 消费者应关注险企投资能力、偿付能力、监管评级等多个维度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