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全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中意鑫意无忧失能收入损失保险 如何助力化解“失能即返贫”的隐忧
齐鲁晚报· 2025-07-01 22:46
中国老龄化与家庭结构变化 - 截至2024年底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数量达1.5亿户 未来将普遍面临"4-2-1"家庭结构(四位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1] - 独生子女需同时承担赡养老人、抚养子女和职业发展三重压力 家庭经济负担显著增加[1] 失能保险产品创新 - 中意人寿推出"鑫意无忧"失能收入损失保险 针对因疾病丧失工作能力的被保险人提供经济保障[4] - 产品特色: - 保障范围覆盖121种重大疾病 包括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定义的28个标准病种[4] - 将病种分为两类:50种长期/慢性病(如重度恶性肿瘤)和71种急性/烈性疾病[4] - 30岁投保案例:年交保费15,064元 交30年[4] 产品具体保障方案 - 主险年交保费11,720元 基本保额10万元 保障至88周岁[5] - 赔付案例: - 投保9个月后确诊二期肺癌可获50万一次性赔付并豁免后续43.5万保费[5] - 后续每年领取10万补偿金至65岁(总额350万) 65岁后每年5万(总额115万)[5] - 40岁患严重糖尿病可额外获10万特定关爱金 累计最高赔付525万[5] - 核验机制:21种疾病免核验 29种疾病前5次免核验 后续每3年核验[5] 与传统重疾险的差异化 - 采用"重疾赔付+长期收入补偿"模式 弥补传统重疾险持续给付的不足[6] - 持续给付机制使资金更有效用于治疗康复[6] 公司背景与经营实力 - 中意人寿是中国加入WTO后首家合资保险公司 近五年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稳定在200%[9] - 风险综合评级连续7季度保持AA/AAA级[9] - 通过子公司中意资产实现2013-2024年平均总投资收益率5.56% 行业领先[10] - 股东背景:中方股东中国石油集团资本(母公司资产超4万亿) 外方股东意大利忠利保险(1831年成立)[10] 公司发展现状 - 2024年末总资产达2,219亿元 年度保费突破360亿元[11] - 服务超1,600万客户 连续两年入选《中国保险竞争力排行榜》十强[11]
俞燕:浮沉20年,分红险重回C位
新浪财经· 2025-07-01 20:23
存款利率调降潮 - 从5月开始,存款利率调降潮席卷整个银行圈,5月最后一个工作日降息银行数量达到小高峰 [1] - 自2022年以来存款挂牌利率已多次调降,本轮是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后的"第七轮"主动调整 [1] - 本轮降息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告别"1时期",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剪刀差进一步加大 [1] 利率下行与分红险崛起 - 行业已进入降息通道,未来存款利率将持续下降 [2] - 利率走势短期受货币影响,中期受经济基本面驱动,长期与人口结构密切相关 [2] - 存款利率下降促使消费者寻找替代产品,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保险产品吸引力大增 [2] - 2024年以来低利率环境下,分红险再次被推上风口 [2] - 2025年新上市分红险产品数量占比达42.3% [3] - 多家险企计划将分红险销售目标占比提升至50%以上 [3] 分红险发展历程 - 2000年中国人寿率先推出个人分红保险产品,开启分红险热潮 [2] - 2001-2010年是分红险的"黄金十年" [2] - 2009-2013年分红险业务规模占比一度高达近80% [5] - 2013年费率市场化改革后分红险吸引力削弱 [5] - 2023年预定利率调降使分红险再次走上C位 [6] - 2024年监管新政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产品,预定利率上限降至2.0% [6] 分红险市场表现 - 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1月新上寿险产品中分红险占比近四成 [6] - 预计未来三年分红险新单保费增量将接近2万亿元 [7] - 2025年一季度多家险企分红险在新单保费中占比显著提升 [3] - 中国人寿2025年一季度总投资收益537.67亿元,总投资收益率2.75% [10] 分红险产品创新 - 保险公司构建多元产品矩阵,探索以分红型产品为核心的创新 [8] - 中国人寿推出涵盖年金保险、养老年金保险、两全保险和终身寿险等分红型产品 [8] - 针对不同风险偏好客户设计差异化产品 [8] - 针对不同年龄层和收入水平定制专属产品 [9] 分红险价值特点 - 分红险具备保证利益与保单红利,攻守兼备 [9] - 分红实现率是衡量产品表现的关键指标,中国人寿近七成年均分红实现率超100% [11] - 分红险需长期持有才能体现显著收益优势 [10] - 寿险行业具有长期主义价值,受短期利率波动影响较小 [11]
预定利率“失守”2%防线,分红险迎来“硬着陆”?——2024险企红利实现率概览
搜狐财经· 2025-07-01 17:18
分红险行业趋势 - 分红险正成为推动人身险行业转型的重要引擎,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持续走低改写行业竞争逻辑与产品价值边界 [2] - 利率走低趋势既是防范利差损风险的现实要求,也为行业回归保障本源、提升资产管理与精算定价能力提供契机 [2] 红利实现率表现 - 五家险企公布的129款分红险产品中,过半现金红利实现率达100%及以上,最高达306% [3] - 新华人寿21款产品中7款实现率超100%(最高122%),14款在55%-90%之间;阳光人寿90款产品实现率最高114%、最低25%、均值52.58% [5][6] - 平安人寿12款新产品中11款实现率100%,1款达114%;恒安标准人寿61款产品中逾30款实现率100% [8] - 三款产品提供40%终了红利,强调合同到期时一次性高额回报 [7] 监管政策动态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374号文,通过六大硬性约束遏制分红险恶性竞争,要求触及条件时需严格论证审批 [9][10] - 约束类型包括历史业绩、资本实力、新产品、评级差异及内部风控,如新账户分红不得超行业3年平均收益率3.20% [10] - 监管引入差异化原则,按公司评级实施分红约束,防止高风险公司通过高分红噱头吸保费 [11] 预定利率调整 - 同方全球人寿将两款分红型终身寿险预定利率从2%下调至1.5%,行业正式进入"2时代" [12] - 2024年10月起新备案分红型产品预定利率上限调至2%,部分公司已主动压降收益至1.5% [12] - 当前普通预定利率2.5%高于研究值37个基点,若Q2研究值≤2%则9月可能启动下调程序 [13] 行业转型方向 - 利率走低推动行业结构性洗牌,产品设计、销售节奏及公司战略被重新定义 [14] - 监管推动分红险从收益比拼转向可持续经营,头部公司优势将更凸显 [11][14]
71家寿险公司分红险保费!十年前vs十年后:谁在坚持分红险?泰康、国寿、平安等保费高,友邦、中宏等增速快...
13个精算师· 2025-06-30 23:46
分红险市场概况 - 行业分红险保费预计将重回50%以上占比水平[1][46] - 2013-2023年行业整体分红险保费复合增长率为-1.4%,2023年总规模达7090亿元[7] - 分红险曾长期占据人身险市场60%份额,但2023年占比降至21%[8][48] 头部公司表现 - 泰康人寿2023年分红险保费达1222.5亿元,十年复合增长率8.6%,市场份额17.2%[3][19] - 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2023年分红险保费分别为836.3亿、627.3亿、592.5亿[3] - "老六家"合计市场份额从57.5%降至20.6%,但仍是行业转型基础[22][24] 外资公司发展 - 友邦人寿分红险保费131.4亿元,十年复合增长率15.2%[33] - 中宏人寿、招商信诺、交银人寿复合增长率均超17%[33][34] - 外资公司在前20名中占据6席,其中5家排名显著上升[32] 2024年新趋势 - 中邮人寿2款新产品2024年保费已超200亿元[40][43] - 平安分红险实现正增长,新华、太保新单快速增长[27][28] - 31家公司已将分红险新产品列入前五大热销产品[42] 产品结构变化 - 健康险十年复合增长率18%,市场份额从11%提升至19%[48] - 分红险产品从短期转向长期,如泰康主推产品保险期间延长[20] - 行业预计分红险占比将回升至50%但难达历史峰值[49]
阳光人寿湖北分公司:以专业服务传递保险温度 用高效守客户信赖
齐鲁晚报· 2025-06-26 23:16
公司服务案例 - 阳光人寿襄阳中支为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L女士提供高效理赔服务,当日受理并结案,20万元理赔金快速到账[2] - L女士在获得理赔后再次为子女投保《阳光人寿阳光玺B款(臻享版)终身寿险(分红型)》,体现对公司的信任[2] - 阳光人寿麻城支公司为结肠癌患者Y女士提供快速理赔服务,当天结案并支付10万元理赔金,获得客户赠送锦旗[4][5] - 阳光人寿十堰中支为Z女士提供上门服务,解决APP操作问题,22秒完成保全业务办理,并为其制定养老保障计划[7] 公司服务理念 - 公司秉持"一切为了客户"的服务理念,在理赔与服务细节上追求卓越[9] - 公司通过"让我们的服务成为客户选择阳光的理由"的服务格言,展现保险的温暖与力量[1] - 公司未来将继续以专业、高效、贴心的服务守护客户美好生活[9] 行业趋势 - 保险行业正处于加速高质量转型的新时期,公司通过优质服务赢得客户信任[1]
太平人寿两款产品入选“金口碑”年度保险产品名单
中金在线· 2025-06-23 10:25
公司产品获奖情况 - 太平人寿两款产品入选2024-2025"金口碑"年度保险产品名单,包括"太平温暖安康恶性肿瘤疾病保险"(年度普惠保险产品)和"太平惠岁保两全保险(分红型)"(年度年金保险产品)[1] 产品定位与设计 - "太平温暖安康恶性肿瘤疾病保险"聚焦银发人群恶性肿瘤保障,为中老年群体提供健康风险防护,并支持符合条件者享受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优惠[3] - "太平惠岁保两全保险(分红型)"采用"保证利益+红利分配"双机制设计,作为个人养老金产品支持年缴费12000元以内的税前扣除,领取时按3%税率缴税[3] 公司战略与行业布局 - 公司重点发展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加速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布局,扩大保险覆盖面并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网络[4] - 公司持续丰富产品体系,强化个人养老金保险业务,以"保险+"生态提升供给水平,响应国家社会保障体系需求[4] 市场反馈与品牌影响 - 产品入选"金口碑"名单体现了消费者及市场对太平人寿产品的认可,进一步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品牌影响力[4]
中意人寿换帅 直面“产融结合”+“低利率”挑战
中国经营报· 2025-06-22 03:30
公司高管变动 - 中意人寿新任董事长由中石油集团昆仑资本监事会主席童天喜出任,目前以拟任董事长身份出席活动 [1][2] - 童天喜拥有多年财务工作经验,曾在中石油体系担任多个财务高管职位 [3] - 公司高管团队中财务和资产管理核心人员均来自中石油体系,总经理来自忠利集团 [4][5] 股东结构与业务定位 - 公司由中石油和意大利忠利保险各持股50%,2016年中石油将股权划转至中油资本 [1] - 公司定位为"石油人自己的保险公司",长期承保中石油员工及家属保险 [3] - 近年来来自中石油系统的保费收入占比持续下降,从2021年29.43%降至2024年10.22% [5] 经营业绩与产品策略 - 2025年一季度保险业务收入145.90亿元,同比增长1%,规模保费增速0.28% [7] - 公司较早转型分红险,但2025年一季度行业新单保费同比下降超20%,公司新单业务也出现下滑 [6][7] - 近期在银保渠道推出趸交传统险产品,带动保费回升 [7] 财务表现与投资业绩 - 2025年一季度投资收益率0.67%,综合投资收益率-0.1%,较2024年同期大幅下滑 [1][10] - 净资产从2023年四季度99.33亿元降至2025年一季度48.03亿元,同比下滑45.10% [10] - 2025年一季度净现金流从2024年四季度12.71亿元降至-266.89万元 [1] 行业环境与挑战 - 寿险行业面临预定利率下调压力,新产品竞争力和吸引力下降 [7] - 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保险公司净资产造成较大冲击 [10] - 2025年一季度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波动加剧投资管理难度 [11] 子公司表现 - 控股子公司中意资产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0.45亿元,同比下降2.17%,营业收入1.01亿元,同比下滑15.83% [11]
国富人寿治理变局:广投系再增补两位董事,董事长人选或呼之欲出
搜狐财经· 2025-06-20 12:14
董事会变动 - 公司选举两名新晋董事:吴传明(现任党委委员、副书记兼首席信息官)和钟伟(原广西金融投资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均获得16.11亿票支持,占出席会议有效表决股份总数17.46亿股的92.27% [1][2] - 上海恒大建材提名的候选人祁伟荣仅获2.7亿票,占比15.47%,最终落选 [2] - 目前或即将上任的三位董事(江亚东、吴传明、钟伟)均为第一大股东广西投资集团背景,董事长一职或大概率从中产生 [2][3] 新任董事背景 - 吴传明:1978年8月出生,金融学硕士,早期在保险监管领域任职,后担任广西投资集团金融控股副总经理、国富人寿总监等职,2019年起历任总经理助理、首席信息官等职务,身兼数职预示可能承担更重要的职务 [5] - 钟伟:广西金融投资集团原党委委员、副总经理,2016年由广西国资委任命,2024年转战国富人寿董事会,人事变动或与董事长空缺相关 [7][9] - 江亚东:1984年9月出生,文学学士,现任广西投资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等职,履历集中在党务及人力资源领域,保险专业积累稍显不足 [10] 股权结构变动 - 广投集团通过收购及增资将持股比例从25.53%提升至34.17%,后因唯品会增资稀释至33.33% [14][15] - 唯品会追加6000万元投资,持股比例升至25.37%,增资后广投系持股比例恰好满足不超过1/3的监管要求 [15] - 公司注册资本从19.26亿元提升至20.47亿元,广投系话语权显著增强 [16]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升至146.04%,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260.81%,较2024年四季度分别提升10.56和89.02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4.5亿元次级债发行 [13] - 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增速22.7%,2025年一季度增速20.3%,但经营区域仅限广西和贵州 [17] - 产品结构以增额寿险及万能险为主,2024年前三款增额寿险贡献原保险保费18.81亿元,万能险新增交费11.04亿元,分红险仅4.22亿元 [19][20] - 2024年因会计准则切换实现首次盈利1.59亿元,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0.2亿元,此前六年累计亏损8.91亿元 [21][22] 高管层调整 - 梁恬(1983年5月出生)担任审计责任人,李银菊(1977年12月出生)担任首席合规官,二人分别具备外资险企和监管背景,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12][13] - 李银菊曾任北部湾财险副总裁,在合规与风险管理领域经验深厚 [12]
理财产品跟踪报告2025年第3期:避险需求引导新发结构,固收类理财、债券型基金、人寿保险占主流
华创证券· 2025-06-19 20: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5月31日 - 6月13日,理财产品新发以封闭式净值型、中低风险、非保本浮动收益的固收类为主,不同机构定位清晰;基金发行受避险情绪主导,债券型基金份额占比提升,股票型基金下降,被动指数产品数量领先且头部效应延续;保险产品总数持平但结构变化,人寿保险增长、年金险下降,传统型保险是主流[7]。 各部分总结 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市场新发总体情况 - 2025年5月31日 - 6月13日全市场新发2530款理财产品,封闭式净值型占78.50%,中低风险产品占83.00%,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占99.70%,预计固收类、中低风险产品仍是主流,不同机构保持自身定位[7][11]。 - 按投资性质,固定收益类产品占98.26%,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63% [11]。 - 按机构类型,理财公司新发占83.95%,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66% [11]。 - 按期限类型,3年以下产品新发占97.91%,1年(不含) - 3年(含)期限产品占38.74% [11]。 - 按投资起点,1万元以下(含)产品新发占超80%,1元及以下产品占66.05%,业绩比较基准2.65%;100万元以上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3.25%,但发行数量仅31只 [11]。 新发市场趋势总结 - 产品类型结构稳定,固收类占绝对主导,“固收+”型为主流,反映投资者倾向稳定收益 [16]。 - 机构分化定位清晰,国有理财公司覆盖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深耕本地,竞争促使机构创新 [17]。 - 期限结构有侧重,中短期产品新发占比下降,中长期产品受青睐,投资者接受较长投资锁定期 [18]。 代表性新发理财产品分析 - 建信理财海嘉固收类封闭式美元产品2025年第56期,收益较高、风险和门槛低,适合持有美元投资者,但有收益波动风险 [19][20]。 - 中邮理财智盛·鸿锦封闭式2025年第11期(陆港红利增强安盈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固收+类型,资产配置多元化,低起点吸纳大众客户 [21]。 - 龙银理财幸福龙江理财产品,投资起点10000元,业绩比较基准3.00% - 4.00%,销售区域局限本地,固收+策略有收益提升空间 [22]。 基金产品 新发基金市场总体情况 - 2025年5月31日至6月13日,全市场新成立公募基金55只,发行规模399.48亿份,较上期增加,6月第2周发行份额较第1周下降71.19%,因股票型基金发行骤减 [7]。 - 债券型基金贡献份额占比从47.15%提升至58.77%,新发份额234.78亿份,平均发行份额显著提升 [7]。 - 股票型基金新发数量和份额大幅下降,份额占比从47.32%降至15.93%,平均单只份额从4.41亿份降至2.45亿份 [7]。 基金新发规律总结 - 避险情绪主导发行结构,债券型基金因A股波动和利率下行预期受益,权益类基金遇冷,受市场信心和费率改革影响 [31]。 - 被动指数型基金成立数量占新发总数35%,反映机构对低成本工具化配置需求上升,被动产品或将持续扩容 [32]。 - 头部效应延续,托管机构中招商银行募集规模超千亿,新发规模500亿以上的机构有9家 [33]。 代表性新发基金产品分析 - 表现突出的基金:惠升和盛纯债契合利率下行周期避险需求,募集规模60亿元;中邮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跟踪AAA级同业存单指数,流动性高、管理费低,单日募满50亿元 [38]。 - 表现弱势的基金:东方阿尔法科技优选A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发行遇冷;易方达科智量化选股A因微盘股拥挤度下降和量化策略失效,发行不佳;嘉实中证全指集成电路联接A受美国对华半导体管制冲击,表现不佳 [40]。 保险产品 - 本次统计周期有34款保险产品推向市场,总数与前一周期持平,人寿保险27款增长50%,年金险7款下降56% [41]。 - 人寿保险中传统型产品占81.5%,是市场主流,有望承接储蓄分流;分红型产品有4款,万能型产品1款 [42]。 - 年金保险共7款,体现与多元化需求融合,产品均为传统型,利率下行周期年金产品利差损风险大,向浮动性费率产品转化将持续 [43]。
以“智”赋能服务 以“惠”深耕苏州
江南时报· 2025-06-18 21:50
公司战略与活动概述 - 东吴人寿在苏州启动"乐享健康 智迎未来"2025年客户服务月活动 以金融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为指引 通过产品创新 服务升级与科技赋能构建"全域行进式"金融保险服务新体验 [2] - 公司坚定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转型 围绕客户需求推动产品 渠道和服务全面转型升级 致力于建立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 [6] - 活动将持续至7月底 通过"服务+科技+产品"三维联动践行金融为民理念 [11] 产品创新 - 推出两款专属产品:面向苏州高层次人才及企业家的"臻康护"(覆盖住院 门急诊及特定药械责任)和响应个人养老金政策的"东吴惠享恒悦两全保险" [7] - "臻康护"旨在优化城市人才服务生态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7] 服务体系升级 - 发布"153"全方位服务体系:整合近百项服务资源的"1个货架" 覆盖健康医疗 品质养老等5大生活场景的系列服务 通过3类模式精准触达客户 [7] - 开放近4000个体验名额供市民零距离感受保单全旅程服务品质 [10] 科技赋能 - "东吴天枢大模型知识引擎"首次落地应用 通过AI构建全生命周期智能服务体系 [8] - "掌上东吴"App实现投保 保全 理赔全流程线上秒级办理 "苏惠保"快赔功能实现"分钟级"理赔体验 [8] 生态合作 - 医疗健康领域: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机构合作构建"保险+医疗"生态 [10] - 养老服务领域:携手苏州康养集团打造"苏式颐养"服务体系 [11] - 科技创新领域:与苏数科集团 江苏金服等探索"本地化+数字化"发展模式 [11] 政府与行业支持 - 苏州市政府肯定公司作为市属金融国企的担当 希望其持续提升服务能力 为多层次医疗健康保障体系作贡献 [4] - 苏州市委金融办等12个部门及150名嘉宾出席活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