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总成

搜索文档
江淮汽车: 上海市通力律师事务所关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之补充法律意见书 (三)
证券之星· 2025-07-09 22:09
公司治理与独立性 - 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李明、董事兼副总经理马翠兵在控股股东江汽控股担任董事职务,未担任其他行政职务,符合《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25年修订)第六十三条规定 [2][4] - 二人曾与江汽控股签署劳动合同并领薪事项不符合当时适用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18年修订)第六十八条规定,但未对公司独立性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4][5] - 截至补充法律意见书出具之日,公司已完成整改,相关人员劳动关系已转移至公司并自2025年2月起在公司领薪 [4][6] 境外子公司备案情况 - 公司部分境外经营子公司未取得境外投资项目备案,主要系相关主体设立时间较早、经办人员对政策理解偏差导致 [11][12] - 意大利设计中心、香港公司及越南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占比均较小(不超过5%),对公司不具有重要影响 [14][15] - 俄罗斯公司报告期内存在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占比超过5%的情形,但已通过后续增资过程履行备案程序进行补正 [16][17] 互联网业务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不包含文化传媒及广告业务,部分子公司虽经营范围涉及但未实际开展相关业务 [23][24] - 公司通过自有互联网载体及第三方平台开展互联网销售业务和网约车业务,报告期内互联网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7.87%、1.19%和1.76% [29][30] - 子公司和行科技通过自有平台及第三方聚合平台开展网约车业务,属于互联网平台业务,已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等必要资质 [28][32]
立讯精密(002475):业绩稳健成长,汽车与通信双轮驱动
长江证券· 2025-05-03 23: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立讯精密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稳健增长,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良好,公司在全球关税壁垒外部环境中抗风险能力卓越,未来有望借助汽车智能化、电动化、AI算力发展机遇,在汽车及通信领域成长为行业巨头,当前估值或被低估 [2][6][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87.95亿元,同比增长15.91%,归母净利润133.66亿元,同比增长22.03%,扣非归母净利润116.94亿元,同比增长14.81% [2][6] - 2025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617.88亿元,同比增长17.90%,归母净利润30.44亿元,同比增长23.17%,扣非归母净利润24.09亿元,同比增长10.36% [2][6]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告为64.75 - 67.45亿元,同比增长20% - 2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1.91 - 57.11亿元,同比增长4.67% - 15.15% [2][6] 营收拆分 - 2024年消费电子业务收入2240.94亿元,同比增长13.65%,营收占比83.37%,毛利率9.10%,同比下滑1.5pct [11] - 2024年通信业务收入183.60亿元,同比增长26.29%,营收占比6.83%,毛利率16.40%,同比提升0.6pct [11] - 2024年汽车业务收入137.58亿元,同比增长48.69%,营收占比5.12% [11] - 2024年电脑业务收入90.02亿元,同比增长20.15%,营收占比3.35% [11] - 2024年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70.74%,销售额1901.39亿元 [11] 业务发展 - 消费电子业务持续拓展零部件及模组产品矩阵,ODM业务版图拓宽客户矩阵,覆盖多类产品,市场份额扩大 [11] - 通信业务受益于AI应用带来的算力市场数据传输需求,具备零组件及整机能力,技术领先,开拓新业务 [11] - 汽车业务具备多种产品能力,覆盖多家头部车企,2024年9月收购德国线束厂莱尼推动全球化业务布局 [11]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7.56、205.04、241.23亿元 [11]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包含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指标预测,如2025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预计为314490、361663、415913百万元等 [17]
华培动力(603121):经营短期承压,积极布局具身智能赛道
东北证券· 2025-04-28 17: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华培动力,给予“买入”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华培动力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报,收入和盈利短期承压,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参与发起设立具身智能基金,有望打造新增长曲线,预计2025 - 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0 /1.65/ 1.81亿元,对应PE为64/ 46/ 42倍,给予2025年盈利75倍PE估值,目标价为26.6元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2.40亿元,同比下滑1.60%,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下滑43.37%,扣非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增加7.94%;2025Q1实现营收2.76亿元,同比下滑19.16 %,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下滑61.97 %,扣非归母净利润0.11亿元,同比下滑69.34% [1]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21、16.61、19.61亿元,同比增长14.57%、16.89%、18.0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20、1.65、1.81亿元,同比增长82.95%、37.68%、9.48% [3][4] 业务情况 - 动力总成业务2024年营收9.94亿元,同比增长 - 2.32%,持续夯实与国际头部客户合作,开发新项目并投产;传感器业务2024年营收2.44亿元,同比增长1.02%,作为博世陶瓷压力传感器供应商取得进展,天然气发动机压力温度传感器项目量产,开拓国内主流车厂 [2] 投资布局 - 4月15日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参与发起设立基金,投资具身智能产业链上下游,有望实现优势迁移,受益人形机器人赛道爆发 [3] 股价表现 - 6个月目标价26.6元,2025年4月25日收盘价22.66元,12个月股价区间6.55 - 22.66元,总市值76.7117亿元 [5] - 1个月、3个月、12个月绝对收益分别为17%、68%、182%,相对收益分别为21%、69%、17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