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总成

搜索文档
宁德时代洛阳基地四箭齐发!供小米YU7动力总成
鑫椤锂电· 2025-07-07 16:11
宁德时代洛阳基地项目进展 - 一期项目累计产值突破92亿元,包含3条电芯产线、10条PACK产线,已全部进入生产状态 [2][5] - 二期项目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规划年产能30GWh,电芯厂房主体施工完成,模组厂房封顶,冲刺9月底投产目标 [2][5] - 三期项目启动主体钢结构施工,四期项目即将实质性开工,整体建设呈现"四箭齐发"态势 [2][5] - 基地按照"灯塔工厂+零碳工厂"标准建设,为宁德时代全球十三大生产基地之一 [5] 小米汽车供应链合作 - 小米YU7动力总成由中州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洛阳基地关联企业)生产,直供小米工厂 [2] - 采用"北京研发+河南制造"模式,洛阳提供电池硬核技术(三元锂离子电池),北京负责系统集成 [4][5] - 工信部备案显示小米YU7储能装置总成企业为中州时代,电池单体由江苏时代新能源生产 [4] 产品技术参数 - 小米YU7为纯电动车型,最高车速253km/h,整备质量2405kg,轴距3000mm,配备三元锂离子电池 [4] - 驱动电机峰值功率前220kW/后288kW,轮胎规格覆盖19-21英寸,可选装ETC及EDR系统 [4] - 电池供应商为宁德时代体系(江苏时代单体+中州时代总成),ABS系统由博世苏州提供 [4] 区域产业影响 - 洛阳基地年产能规划超60GWh(一期+二期),推动千亿级新能源汽车集群取代传统重工业 [5] - "黄河产业带"雏形显现,洛阳成为新能源汽车核心供应链"国家队"成员 [2][5]
每日速递|宁德时代洛阳基地“四箭齐发”
高工锂电· 2025-07-04 19:41
倒计时4天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 —— 新材料·新动能·新生态 主办单位: 高工锂电、 高工储能、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 总冠名: 英联复合集流体 会议时间: 2025年7月8日-9日 会议地点: 成都·邛崃·羊安新城会议中心(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崃岭大道299号) 文末扫码报名 ◆ 电池 ◆ 01 美国固态电池公司 自研AI平台 缩短预测性能周期至2周 近日,美国固态电池初创公司Factorial推出自主研发的 AI 平台Gammatron,旨在突破固态电池 开发过程中的传统研发瓶颈。 该平台具备先进的预测能力,能快速估算电池寿命、优化充电周期,并加速新型化学体系的发现。 Gammatron 融合了人工智能、分子建模、电化学和物理模拟等多种技术,相较于传统主要在宏 观层面分析数据的 AI 工具,其方法更为全面。 据 Factorial CEO 表示,该技术可在两周内预测 电池的长期性能,而传统方法通常需3至6个月。 宁德时代洛阳基地 供应小米YU7动力总成 宁德时代洛阳基地项目整体建设"四箭齐发",一期项目累计产值突破92亿元,二期项目进入设备 安装、调试阶段,三期项目推进主体结构施工,四期项 ...
打击财务造假 彰显呵护资本市场决心
期货日报网· 2025-07-04 07:43
经查,2018年至2022年,越博动力通过虚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销售等业务、虚假出售资产等方式虚增 营业收入和利润,相关年度报告等存在虚假记载。 近日,证监会对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 知,除拟对上市公司及实际控制人、相关董监高等造假责任人依法严惩外,还拟对两名配合造假主体一 并严肃追责。 一个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是投资者之需,是企业之需,更是经济发展之需。 打击财务造假,让资本市场公平、公正、透明,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监管部门应持续完 善制度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企业要坚守诚信底线,规范财务管理,守法经营;中介机构要切实履行职 责,发挥好监督作用;投资者要提高风险意识,增强识别造假的能力。 只有各方携手并进,才能铲除财务造假这颗"毒瘤",守护好资本市场的生态环境,让资本市场成为经济 发展的助推器。 财务造假严重破坏市场的公平性与透明度。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依据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做 出投资决策。然而,造假公司却通过伪造财务数据,扭曲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为公司披上诱人的外 衣,在信息不对称下,误导投资者在对公司的财务风险浑然不觉时将资金投入其中 ...
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保持高压态势
金融时报· 2025-07-03 09:43
中国证监会始终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保持高压态势,"追首恶""打帮凶",传递出"退市不是终点"的鲜明 监管信号。 6月27日,退市近一年的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博动力",已退市)披露,公司 及相关责任人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经查,2018年至2022年,越博动力 通过虚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销售等业务、虚假出售资产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相关年度报告等 存在虚假记载。中国证监会拟对越博动力及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以合计3080万元罚款,并对其中 两名主体采取8至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此外,中国证监会还拟首次对配合造假方同步追责,对两名配合造假责任人分别处以200万元、30万元 罚款。 退市难逃处罚 公开资料显示,越博动力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南京市新城科技园,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 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8年5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越博动力上市后因多次违规被罚,业绩大幅 下行,不仅财务状况不佳,公司内部治理一度陷入混乱。2024年7月22日,越博动力退市。 根据中国证监会告知书,2018年至2022年,越博动力通过虚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销售、视觉 ...
英搏转债盘中下跌2.09%报167.43元/张,成交额7687.58万元,转股溢价率10.04%
金融界· 2025-07-02 14:00
英搏转债市场表现 - 7月2日盘中下跌2.09%报167.43元/张,成交额7687.58万元,转股溢价率10.04% [1] - 信用级别为"AA",债券期限6年,票面利率逐年递增(第一年0.30%至第六年2.00%) [1] - 对应正股为英搏尔,转股价17.43元,转股开始日为2025年4月30日 [1] 英搏尔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05年,2017年深交所创业板上市(300681),专注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研发生产 [2] - 主营产品包括动力总成、电源总成及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 [2] - 采用"集成芯"技术实现高效能、轻量化、低成本优势 [2] - 合作客户涵盖吉利、长城、小鹏等车企及采埃孚、大陆集团等零部件巨头 [2] 财务与股东数据 - 2025年Q1营业收入5.458亿元(同比+15.19%),净利润1069.02万元(同比+26.29%) [2] - 扣非净利润849.23万元(同比+42.24%) [2] - 截至2025年6月股东人数2.54万户,人均持股7241股(金额20.34万元),筹码集中度较高 [2]
越博动力内斗双方均受处罚!证监会首对配合造假方同步追责,合计开出3310万元罚单
华夏时报· 2025-06-29 16:41
在上演控制权争夺"全武行"、董事会内斗、定期报告难产等一系列状况,导致公司终止上市近一年后, 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越博动力")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一案有了结果,曾争夺控制 权的双方代表人均在处罚名列。 6月27日晚间,越博动力披露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近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证监会")下 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证监会查实,越博动力存在连续五年财务造假、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 及重大诉讼等违规情况。证监会拟对越博动力及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开出总计3310万处罚单。 值得关注的是,该案中证监会除拟对上市公司及实际控制人、相关董监高等造假责任人依法严惩外,还 拟对两名配合造假主体一并追责,这也是证监会首次对配合造假方同步追责。 "此次证监会首次对配合财务造假的第三方主体启动行政处罚,具有鲜明的标志性意义。这标志着监管 思路从以往'聚焦造假主体',逐步转向'全链条追责'。"上海市沪紫律师事务所律师刘鹏在接受《华夏时 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上市首年就作假 据证监会调查,越博动力在上市首年就开始财务造假。 2018年至2022年,越博动力通过虚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销售、视觉识别板卡代加工等 ...
证监会出手!首次对配合造假方同步追责→
第一财经· 2025-06-28 00:03
越博动力财务造假案 - 公司因2018-2022年连续五年财务造假被证监会处罚 拟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处以合计3080万元罚款 并对两名主体采取8-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1][3] - 造假手段包括虚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销售业务虚增收入超9亿元 虚增利润超2亿元 以及虚假转让子公司股权虚增利润1900万元 [3] - 公司还存在未披露关联交易和重大诉讼等违规行为 如2021年借款2400万元用于偿还实控人股份质押款 [3]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2018年上市后业绩迅速恶化 净利润从2017年0.94亿元骤降至2018年0.21亿元 2019年亏损8.41亿元 2018-2023Q3累计亏损近14亿元 [4] - 2022年公司内部治理混乱 多次筹划控股权转让 原董事长曾强闯董事会引发控制权争夺 [4] - 因2022年末净资产为-8359万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后因未按时披露2023年报被终止上市 [4] 配合造假方追责 - 证监会首次对两名非公司员工的配合造假人员进行处罚 分别处以200万元和30万元罚款 [5][6] - 于某2019-2021年通过控制公司配合虚构业务收入2.7亿元 贺某2020-2021年配合虚构收入9106万元并协助虚假转让子公司股权 [6] - 证监会表示将坚持"追首恶"与"打帮凶"并举 强化对造假生态圈的打击力度 [7]
证监会严肃查处财务造假案件 首次对配合造假方同步追责
财联社· 2025-06-27 19:38
第三方主体配合、串通上市公司实施造假,双方乃至多方形成利益链、"生态圈",是近年来资 本市场财务造假的新特点,不仅扰乱市场秩序,且严重污染市场生态,必须予以严厉打击。 我会一直积极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对配合造假方的严肃追责, 于去年6月联合公安部、财政 部等部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确立了财务造假 综合惩防体系,明确了严厉打击配合造假、强化对配合造假方追责的工作内容。在越博动力案 中对配合造假方直接处罚,是我会落实中央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后续我会还将综合运用直接 立案处罚、移交有关主管部门处理、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等多种方式,全面强化对配合 造假方的追责,联合各方共同塑造良好市场生态。 证监会表示, 近日对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越博动力,已退市)涉嫌信息披露违法 违规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除拟对上市公司及实际控制人、相关董监高等造假责任人依 法严惩外,还拟对两名配合造假主体一并严肃追责。 经查,2018年至2022年,越博动力通过虚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销售等业务、虚假出售资产等 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相关年度报告等存在虚假记载。我会拟对越博动力及 ...
证监会严肃查处财务造假案件 首次对配合造假方同步追责
证监会发布· 2025-06-27 19:32
越博动力财务造假案 - 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在2018年至2022年期间通过虚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销售等业务、虚假出售资产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 [1] - 相关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公司及实际控制人、相关董监高等造假责任人被处以合计3080万元罚款 [1] - 两名配合造假主体于某、贺某分别被处以200万元、30万元罚款 并被采取8至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1] 证监会监管措施 - 财务造假是证监会重点打击对象 近年来聚焦重点领域和市场关切 严厉打击虚构业务、滥用会计政策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2] - 紧盯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董监高等"关键少数" 严防中介机构"看门人"失守 通过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全链条"追责等措施 [2] - 第三方主体配合上市公司造假是财务造假新特点 扰乱市场秩序 污染市场生态 [3] 财务造假惩防体系 - 证监会联合公安部、财政部等部委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 确立财务造假综合惩防体系 [3] - 明确严厉打击配合造假、强化对配合造假方追责的工作内容 [3] - 后续将综合运用直接立案处罚、移交主管部门处理、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等多种方式 全面强化对配合造假方的追责 [3] 未来监管方向 - 坚持"追首恶"与"打帮凶"并举 强化对造假责任人及配合造假方的追责 [4] - 通过强化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化追责体系 全面惩处财务造假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配合者 [4] - 对于主动整改、积极配合调查有立功表现的相关配合造假主体 坚持宽严相济的执法政策 依法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 [4]
英特尔黯然“败走”车圈
华尔街见闻· 2025-06-27 17:47
英特尔关闭汽车业务 - 公司决定逐步收缩客户端计算事业部旗下的汽车业务,并裁撤该部门大部分员工以加速成本削减 [2] - 新任CEO陈立武推动战略聚焦,剥离非核心业务成为改革头号任务 [2][8] - 2022年公司全年营收同比下降2%,毛利率下滑7.3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从2020年208.99亿美元转为亏损187.56亿美元 [2] 汽车业务表现与竞争格局 - 汽车业务收入未单独披露占比,自动驾驶子公司Mobileye市场份额仅2.9%,远低于英伟达(51.4%)、特斯拉(18.8%)和华为海思(16%) [3] - 前装座舱芯片领域市场份额仅2.96%,落后于高通、恩智浦、瑞萨等竞争对手 [4] - 国内合作车企仅吉利、一汽集团,而主流车企高端需求已转向英伟达、高通、地平线等品牌 [5] 战略转型历史与现状 - 2017年收购Mobileye进入汽车供应链第一阵营,但极氪001等合作案例迅速转向英伟达方案 [9] - 2021年预测2030年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达1150亿美元(占芯片市场11%),但实际未能抓住机遇 [8] - 目前仍保留对Mobileye控股权,投资的多家汽车科技公司保持活跃 [10] 行业竞争动态 - 华为通过问界、智界等合作案例快速扩大在合资/自主品牌中的供应商影响力 [6] - 上海车展期间公司曾推出软件定义汽车平台等三大产品线,并与黑芝麻、面壁智能建立合作试图反攻 [7] - 行业L2+及以上智驾SoC市场呈现英伟达绝对主导(51.4%),特斯拉和华为海思分列二三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