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江淮汽车(600418)
icon
搜索文档
牵引车6月实销3.8万辆大涨五成!解放/重汽争冠 三一/徐工/江淮/远程翻倍涨 |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7-24 15:09
2025年6月牵引车市场表现 - 6月牵引车终端销量达3.80万辆,环比增长14%,同比增长49%,同比增速较上月扩大34个百分点 [4] - 牵引车销量占重卡市场54.97%,较上月提升2.27个百分点,较2024年全年占比高1.87个百分点 [6] - 上半年累计销量19.21万辆,同比增长19%,净增长约3万辆 [1][6] 品牌竞争格局 - 一汽解放以8032辆蝉联月度销量榜首,市场份额21.12% [10][14] - 中国重汽(6968辆)、福田(5538辆)、陕汽(5031辆)、东风(4838辆)分列2-5位,前五企业合计份额达79.97% [10][16] - 徐工、三一、江淮、远程等品牌实现翻倍增长,同比增幅分别达120%、120%、281%、166% [14] 新能源车型渗透率 - 1-6月新能源牵引车占比达30.44%,较2024年全年提升13.01个百分点 [26] - 纯电动牵引车销量同比大增286%,新能源车型成为徐工(99.15%)、三一(99.19%)、远程(81.13%)、江淮(84.93%)的销量主力 [28] - 柴油牵引车同比增长16%,燃气牵引车同比下降17%,甲醇牵引车下降5% [24] 市场份额变化 - 1-6月累计销量前十企业份额达97.09%,解放(24.24%)、重汽(18.73%)、东风(13.58%)居前三 [20] - 徐工、三一、福田、远程份额提升显著,分别增加3.21、2.61、1.78、1.01个百分点 [22] - 行业TOP5与追赶部队差距拉大,前五企业份额较去年同期提升0.84个百分点 [16][22] 市场动态特征 - 上半年销量走势呈现"增-增-降-增-增-增"波动 [6][30] - 燃气牵引车占比同比下降近20个百分点,纯电动牵引车占比同比提升20.74个百分点 [22] - 燃料电池牵引车同比下降29%,混合动力牵引车同比增长205% [24]
锚定做优做强,看江淮汽车如何锻造高韧性发展模式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24 14:32
公司战略与合作 - 公司选择与华为合作推出尊界S800,以百万级售价进入高端市场,上市首月订单突破6500台,打破外资品牌在高端领域的传统优势[2] - 公司坚持"自主发展与开放合作"战略,除华为外还与宁德时代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4] - 公司与华为2019年开展全面战略合作,2024年12月尊界超级工厂落成,2024年6月17日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6] 产品与技术 - 尊界S800深度融合华为全栈技术,搭载途灵龙行平台和HUAWEI ADS 4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首创后排双零重力座椅和40英寸车规级投影巨幕[8] - 公司自主构建的DHE155发动机平台热效率达46.4%,为国内3L以下最高热效率柴油动力[16] - 基于DEFINE平台的两款原型车"DEFINE-S"和"DEFINE-X"获得2025年度德国红点设计概念奖[17] 研发与创新 - 公司为尊界系列组建超5000人的研发团队,成立上海研发中心,与清华、中科大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10]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超20亿元,同比增加33.74%,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14] - 与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团队合作攻关新型材料、智能驾驶等前沿技术[10] 生产与供应链 - 尊界超级工厂采用华为iDME技术,每秒采集30万条数据,实现行业最大数字孪生水平[15] - 公司与220多家全球一流供应链伙伴结成"品质同盟",建立二三级供应链质量管理机制[13][14] 市场表现与全球化 - 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量19.06万辆,新能源轻卡销量9200台同比增长46%,重卡新能源产品交付2800台同比增长180%[18] - 2025年上半年股价增长3.92%,上市以来累计涨幅556.5%,获多家券商增持或买入评级[17] - 公司连续五年入选《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2025年排名第28位,汽车细分榜单第五[17] - 公司与塔什干投资公司签署合资协议,JAC RF8在拉美交付,120台安凯新能源客车创吉尔吉斯斯坦最大电动公交订单纪录[18]
汽车行业周报(25年第25周):看好优质新车上市催化板块情绪,建议关注财报行情-20250723
国信证券· 2025-07-23 14: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汽车行业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 [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长期维度关注自主崛起和电动智能趋势下增量零部件机遇;一年期维度看好强新品周期的华为汽车及车型元年的小米汽车产业链 [3] - 地缘政治背景下汽车作为内需消费品,刺激政策有望加码,看好乘用车和国产替代零部件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建议 - 关注自主品牌崛起和增量零部件机遇,推荐自主品牌崛起(重视华为、小米入局)和增量零部件(电动、智能)机遇 [12][22] - 中长期预计国内汽车总量产销未来20年维持2%年化复合增速,电动智能汽车是高景气赛道 [13] - 推荐整车企业如零跑汽车、江淮汽车、吉利汽车;智能化企业如科博达、华阳集团等;机器人企业如拓普集团、三花智控等;国产替代企业如星宇股份、福耀玻璃等 [3] 重要行业新闻与上市车型 - 行业动态包括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理想汽车高速超充网络贯通、深圳机器人可自主换电等 [36][37][38] - 7月上市车型有零跑B01、吉利银河E5等多款新车和改款车型 [55] 中报披露目录及业绩预告情况 - 中报披露涉及多家公司,部分公司如亚太股份、隆鑫通用等25H1实现业绩高增 [59][60] 本周行情回顾 - 行业涨跌幅方面,本周CS汽车上涨3.22%,强于沪深300指数2.13pct [62] - 个股涨跌幅方面,本周CS汽车板块较上周上升,涨幅前五和跌幅前五公司各有不同 [66] - 估值方面,本周板块估值相较上周上升 [68] 数据跟踪 - 月度数据显示6月汽车销量290.4万辆,同比增长13.9%,环比增长8.1% [76] - 新势力方面6月新势力交付多数同比上升 [95] - 周度数据如7.07 - 7.13国内乘用车上牌37.02万辆,同比+3.7%,环比-8.6% [2] - 库存方面6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为1.42,同比上升1.4% [8] - 行业相关运营指标显示7月初原材料价格整体下降 [8] 公司公告 - 近期部分公司有公告,如蓝黛科技控股股东转让股份、秦安股份拟购买股权等 [129]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 - 对吉利汽车、赛力斯、小鹏汽车等多家公司给出盈利预测及估值 [131]
11家主流车企现金储备被江淮汽车“揭秘”
犀牛财经· 2025-07-23 14:01
车企现金储备状况 - 11家车企现金覆盖月数中位数为3.82个月,平均数为3.46个月 [2] - 上汽集团以5.52个月居首,赛力斯仅0.89个月垫底 [2] - 比亚迪、长城汽车等4家车企覆盖月数不足3个月 [2] - 上汽集团可自由支配资金覆盖5.52个月日常经营,长安汽车和广汽集团分别覆盖4.25个月和4.26个月 [5] - 赛力斯现金覆盖月数不足1个月,资金压力大 [5] 车企财务健康度 - 广汽集团资产负债率最低,为47.61% [6] - 东风股份资产负债率为50.28%,处于健康水平 [6] - 上汽集团、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一汽解放资产负债率均低于65% [6] - 比亚迪资产负债率达74.64%,赛力斯高达87.38%且连续三年上升 [6] 行业关键指标解读 - 现金覆盖月数是衡量车企资金充裕程度的关键指标 [5] - 专家建议车企需预留3-4个月月均付现成本作为"安全基数" [5] - 低于3个月警戒线可能因销售回款延迟或突发事件导致资金链断裂 [5] 部分车企近期表现 - 赛力斯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27-32亿元,同比上升66.20%-96.98% [5] - 问界M8、2025款M9相继上市,订单数据可观 [5] - 上汽集团承诺60天供应商账期,现金储备充裕 [5]
19家整车企业上榜《财富》中国500强,赛力斯、小鹏汽车提升超100名
巨潮资讯· 2025-07-23 11:51
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汽车企业榜单分析 榜单整体表现 - 共有19家整车企业上榜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 [2] - 新能源车企表现尤为突出 [2] - 榜单排名变化反映中国汽车产业深刻变革 [3] 传统车企排名变化 - 比亚迪从第40位跃升至第27位 [2] - 吉利集团从第54位升至第41位 [2] - 奇瑞集团从第100位升至第59位 [2] - 上汽集团保持行业前列排名第38位 [2] - 北汽集团从第57位升至第52位 [2] - 长城汽车排名第140位表现稳定 [2] - 赛力斯集团从第404位升至第169位提升235名 [2] 其他传统车企排名 - 广汽集团排名第66位 [2] - 中国一汽排名第43位 [2] - 东风汽车集团排名第73位 [2] - 中国重汽排名第209位 [2] - 江淮汽车排名第344位 [2] - 宇通客车排名第375位 [2] - 江铃汽车排名第367位 [2] 造车新势力表现 - 理想汽车排名第171位较去年跃升13位 [2] - 蔚来排名第269位较去年跃升43位 [2] - 小鹏汽车排名第351位较去年跃升101位 [2] - 零跑汽车首次入榜排名第423位 [2] - 小米集团排名第76位成为跨界造车代表 [2] 行业发展趋势 - 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转型和市场拓展方面成效显著 [3] - 新能源车企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渗透优势排名大幅提升 [3] - 中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布局和投入加大竞争力增强 [3] - 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 [3] - 中国车企有望在全球市场占据更重要地位 [3]
金十图示:2025年07月23日(周三)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快讯· 2025-07-23 11:07
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 大众汽车市值5346.1亿美元 较前一日下跌4.96% 成交量105.66亿[3] - 通用汽车市值4700.5亿美元 波动异常(+ -41.54%) 成交量48.89亿[3] - 玛鲁蒂铃木市值4562.4亿美元 上涨3.17% 成交量144.79亿[3] - 马恒达汽车市值4528.9亿美元 上涨1.44% 成交量37.75亿[3] - 保时捷市值4483.7亿美元 下跌5.08% 成交量48.56亿[3] - 福特汽车市值4449.8亿美元 下跌4.77% 成交量11.19亿[3] 亚洲车企表现 - 本田汽车市值4146.8亿美元 上涨1.24% 成交量30.41亿[3] - 现代汽车市值3737.7亿美元 下跌6.62% 成交量56.5亿[3] - 理想汽车市值3208.8亿美元 上涨3.52% 成交量30.84亿[3] - 起亚汽车市值2958.8亿美元 暴涨16.56% 成交量75.15亿[3] - 上汽集团市值2864.6亿美元 上涨2.92% 成交量2.47亿[3] - 吉利汽车市值2435.8亿美元 上涨2.05% 成交量2.42亿[3] 新兴电动车企 - 蔚来汽车市值1100.7亿美元 大涨10.76% 成交量5.01亿[4] - Rivian市值1691.5亿美元 上涨5.04% 成交量14.12亿[4] - 小鹏汽车市值1811亿美元 成交量18.87亿[4] - Leapmotor市值892.3亿美元 上涨0.67% 成交量7.64亿[4] - VinFast Auto市值837.3亿美元 微涨0.23% 成交量3.58亿[4] 其他重点车企 - 斯巴鲁市值1457.1亿美元 暴涨19.98% 成交量19.93亿[4] - 雷诺市值1351.7亿美元 下跌2.13% 成交量38.82亿[4] - 日产市值790.1亿美元 上涨6.5% 成交量2.26亿[4] - 塔塔汽车市值2879.2亿美元 下跌6% 成交量7.8亿[3] - 斯特兰蒂斯市值2677.9亿美元 微涨0.29% 成交量9.27亿[3]
保时捷、福特、沃尔沃等多家车企紧急召回一批机动车
杭州日报· 2025-07-22 21:16
一汽解放召回事件 - 青岛基地召回2023年1月10日至2024年11月20日生产的仓栅式运输半挂车、厢式运输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厢式运输车共158辆,因反光标识粘贴间距不达标 [1] - 长春基地召回2023年2月24日至2024年8月31日生产的仓栅式运输车21辆,同样因反光标识问题 [1] - 青岛基地另召回同批次158辆车型及长春基地2023年8月22日至2024年11月13日生产的53辆车型,因侧/后防护装置安装尺寸不达标 [2] - 长春基地召回2023年2月23日至2024年10月27日生产的82辆仓栅式运输车,因顶棚杆固定不达标 [2] 江淮汽车召回事件 - 召回2023年10月24日至2024年7月22日生产的12辆载货汽车,因顶棚杆固定问题 [6] - 召回2023年10月23日至2024年3月21日生产的10辆载货汽车,因反光标识粘贴间距不达标 [6] - 召回2022年10月24日至2024年4月28日生产的27辆载货汽车,因侧防护装置前端倒圆尺寸不达标 [6][7] - 召回2023年3月27日至2024年5月30日生产的9辆载货汽车,因未安装示廓灯 [7] 北汽福田召回事件 - 召回2023年12月31日至2024年12月11日生产的76辆福田时代牌与奥铃牌仓栅式运输车,因顶棚杆固定问题 [8][9] 中国重汽召回事件 - 济南商用车公司召回2023年6月30日至2024年3月15日生产的39辆仓栅式运输车,因顶棚杆固定问题 [10] - 召回2023年1月16日至2024年8月1日生产的147辆仓栅式运输车及2024年6月15日至2025年5月17日生产的10辆厢式运输车,因反光标识问题 [10][11] - 召回2024年7月5日至7月15日生产的5辆仓栅式运输车及同期10辆厢式运输车,因侧防护装置未安装带圆角垂直构件 [11] - 济南卡车公司召回2024年6月15日至2025年5月17日生产的10辆厢式运输车,因尾部标志板尺寸不达标 [11][12] 川崎摩托召回事件 - 召回2024年2月20日至2025年4月18日生产的1691辆进口ZX636型摩托车,因发动机曲轴固定螺栓扭矩过大 [14] 福特汽车召回事件 - 召回2021年12月7日至2024年8月16日生产的2264辆林肯领航员,因右前制动管与空气滤清器出气管干涉磨损 [15] - 召回2017年11月3日至2022年9月2日生产的43辆林肯领航员、2017年10月10日至2020年7月24日生产的35辆福特F-150及2018年2月15日至2022年4月25日生产的5辆福特Mustang,因转向机软件偏差 [16] - 召回2014年12月4日至2017年6月25日生产的2556辆林肯领航员,因外后视镜迎宾灯密封不良 [17] 保时捷召回事件 - 召回2024年12月19日至2025年4月30日生产的1248辆Panamera和Taycan系列汽车,因前减震支柱卡环安装不当 [18]
12家整车上市公司2025半年业绩“交卷”,商用车企均“预喜”丨车市半年考⑤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2 19:05
汽车行业2025半年度业绩概况 - 11家整车上市公司披露2025半年度业绩预告,7家预计归母净利润为正,5家预计亏损 [1] - 长城汽车率先披露正式半年报,归母净利润63.4亿元同比下降10.2%,营业收入923亿元同比增长1.03% [2][5] - 乘用车企业表现分化,商用车企业普遍预喜,客车企业优于货车企业 [8][9] 乘用车企业业绩表现 盈利企业 - 赛力斯归母净利润27亿~32亿元,同比增长66.2%~96.98%,主要受益于问界M8/M9车型协同效应(M9销量6.25万辆+6.28%,M8交付超4.8万辆) [3][5] - 长城汽车二季度归母净利润45.86亿元同比增长19.46%,但一季度17.51亿元同比下滑45.6%拖累整体表现 [5] 亏损企业 - 广汽集团预计亏损18.2亿~26亿元,北汽蓝谷预计亏损22亿~24.5亿元,江淮汽车预计亏损6.8亿元(高端新能源车产能爬坡未达规模效应) [3][5][6] - 众泰汽车亏损1.35亿~2亿元但同比减亏22.66%~47.8%,海马汽车亏损6000万~9000万元 [3][5] 商用车企业业绩表现 - 福田汽车归母净利润7.76亿元同比增长87.5%,海外销量7.85万台 [9][11] - 金龙汽车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74.71%,中通客车1.65亿~2.1亿元同比增长48.72%~89.28%,均受益于出口业务增长 [9][11] - 安凯客车归母净利润1500万~2100万元同比增长106.67%~189.34% [9] - 一汽解放归母净利润1800万~2200万元同比下滑96.45%~95.66%,受商用车存量竞争及能源转型影响 [9][12] 行业趋势 - 客车出口7.1万辆同比增长10.8%,货车出口43万辆同比增长10.5%,海外市场对客车行业贡献有望3-5年内再造一个"中国市场" [11] - 行业反"内卷"政策推动利润改善,燃油车消费稳定政策及报废更新措施有望促进行业稳中向好 [12]
金十图示:2025年07月22日(周二)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快讯· 2025-07-22 11:12
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排名 - 大众汽车以540.31亿美元市值位居榜首,单日涨幅2.96% [3] - 通用汽车以511.58亿美元排名第二,但单日微跌0.1% [3] - 玛鲁蒂铃木以456.89亿美元位列第三,单日下跌0.5% [3] - 保时捷和马恒达汽车分别以454.38亿和452.08亿美元紧随其后,单日涨幅分别为2.84%和7.56% [3] 市值变动亮点 - 马恒达汽车单日涨幅最高达7.56%,市值增至452.08亿美元 [3] - 福特汽车单日上涨5.95%,市值达449.75亿美元 [3] - 现代汽车单日跌幅最大为6.62%,市值缩水至373.77亿美元 [3] - 理想汽车单日暴跌13.71%,市值降至321.46亿美元 [3] 新兴车企表现 - 蔚来汽车单日上涨2.88%,市值突破100亿美元 [4] - Rivian市值164.12亿美元,超过小鹏汽车的173.89亿美元 [4] - VinFast Auto市值83.5亿美元,单日下跌0.94% [4] - Zeekr市值74.26亿美元,单日跌幅2.77% [4] 区域性车企数据 - 上汽集团市值285.55亿美元,单日微涨0.17% [3] - 塔塔汽车市值294.35亿美元,单日上涨3.09% [3] - 现代汽车印度公司市值201.2亿美元,单日涨幅1.22% [3] - 长安汽车市值158.11亿美元,单日下跌0.73% [4]
中证中小国企改革指数报2142.46点,前十大权重包含江淮汽车等
搜狐财经· 2025-07-21 23:38
指数表现 - 中证中小国企改革指数报2142 46点 近一个月上涨9 43% 近三个月上涨10 19% 年至今上涨5 02% [1] - 指数以2013年12月31日为基日 基点为1000 0点 [1] 指数编制规则 - 样本选取标准为发生及拟发生国企改革的中小国企上市公司 优先纳入已被列为改革试点或已出台/完成改革方案的上市公司 [1] - 样本每季度调整一次 调整时间为每年3月、6月、9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权重因子同步调整 [2] 指数成分股 - 前十大权重股及占比:江淮汽车(3 32%)、中国稀土(3 13%)、云天化(3 08%)、华工科技(3 0%)、中国长城(2 8%)、西部超导(2 52%)、中航高科(2 39%)、金风科技(2 22%)、四维图新(2 15%)、上海贝岭(2 08%) [1] - 样本交易所分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53 60%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46 40% [1] 行业分布 - 工业占比43 54% 原材料占比19 90% 信息技术占比16 05% 主要消费占比5 47% 可选消费占比4 41% 公用事业占比3 96% 房地产占比2 66% 医药卫生占比2 54% 通信服务占比1 4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