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蚀刻引线框架材料

搜索文档
温州宏丰:上半年营收增长28.53% 电接触材料强劲增长 锂电铜箔爬坡业绩改善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18:1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87亿元 同比增长28.53% [1] - 上半年净利润出现381.3万元亏损 主要受铜箔新项目业绩爬坡影响 [1] - 第二季度扣非前后净利润均转正 结束连续3个季度亏损 [1] - 营收连续4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同比增长 [1] 业务板块表现 - 电接触及功能复合材料收入12.57亿元 同比增长17.71% [2] - 硬质合金板块收入1.71亿元 同比增长26.18% [2] - 铜箔板块收入8275.94万元 同比增长76.25% [2] - 电接触材料Q2收入环比增长22.81% 归母净利润环比大幅增长355.37% [3] - 硬质合金Q2收入环比增长80.09% 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129.87% 实现扭亏为盈 [3] - 铜箔板块Q2收入环比增长21.85% 归母净利润环比减亏7.26% [3] 产能建设与技术研发 - 年产5万吨铜箔生产基地主要车间已竣工验收 4-6微米极薄锂电铜箔部分产线投产 [4] - PCB铜箔产线按计划建设中 产能有望进一步释放 [4] - 上半年研发费用4300.46万元 同比继续保持增长 [5] - 设立全资子公司宏丰新材料研究院 投资1000万元 聚焦AI大模型算法在材料研发应用 [5] - 研发重点包括高性能极薄锂电铜箔、固态电池用铜箔、半导体蚀刻引线框架材料等前沿领域 [5] 资本运作与机构持仓 - 子公司宏丰铜箔引入温州市属国有投资平台作为战略投资者 [4] - 瑞银集团增持76.29万股至266.1万股 位列第四大股东 [8] - 巴克莱银行增持96.34万股至264.4万股 位列第五大股东 [8] - 摩根士丹利国际增持34.38万股至170.02万股 位列第九大股东 [9] - 中金香港子公司新进前十大股东 持有207.9万股位列第七 [9] - 内地机构持股数量达700.48万股 创上市以来新高 [9]
温州宏丰上半年营收16.87亿元,亏损同比扩大45.01%
巨潮资讯· 2025-08-22 17:10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6.87亿元 同比增长28.53% [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81.30万元 同比扩大45.01% [1][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1303.98万元 同比扩大41.78% [1][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流出5104.02万元 同比扩大12.49% [1] - 总资产34.65亿元 较上年度末增长8.7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57亿元 与上年度末基本持平 [1] 业务板块表现 - 电接触及功能复合材料板块主营业务收入12.57亿元 同比增长17.71% [1] - 硬质合金板块主营业务收入1.71亿元 同比增长26.18% [1] - 铜箔板块主营业务收入8275.94万元 同比增长76.25% [1] 经营状况与竞争优势 - 业绩下滑主要受铜箔新项目处于业绩爬坡阶段尚未盈利影响 [2] - 公司为国内最大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生产企业之一 参与国家标准制定 [2] - 产品延伸至热敏材料 硬质合金 锂电铜箔及半导体蚀刻引线框架材料等高端领域 [2] - 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具备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2] - 在技术创新 生产制造 质量管控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2]
温州宏丰第二季度强势回暖,电接触及功能复合材料板块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355.37% 新业务布局成效初显
全景网· 2025-08-22 14:5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8,726.07万元,同比增长28.53%,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50,989.74万元,同比增长20.8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1.30万元,同比下降45.01%,总资产346,506.90万元,较上年末增长8.77% [1] - 2025年第二季度电接触及功能复合材料板块主营业务收入69,262.66万元,归母净利润2,371.04万元,环比分别增长22.81%和355.37% [1] - 硬质合金板块第二季度主营业务收入10,963.96万元,归母净利润161.56万元,环比分别增长80.09%和129.87% [1] - 铜箔板块第二季度主营业务收入4,545.45万元,归母净利润-1,182.82万元,环比分别增长21.85%和7.26% [1] - 2025年上半年电接触及功能复合材料板块主营业务收入125,661.87万元,归母净利润2,891.3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71%和4.09% [2] - 硬质合金板块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17,051.92万元,归母净利润-379.34万元,收入同比增长26.18%,净利润同比下降1386.38% [2] - 铜箔板块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8,275.94万元,归母净利润-2,458.19万元,收入同比增长76.25%,净利润同比改善3.90% [2] 业务板块 - 构建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金属基功能复合材料、硬质合金材料、锂电铜箔材料及半导体蚀刻引线框架材料五大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2] - 电接触材料领域为国内产品种类最丰富、产能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客户覆盖中国、德国、法国、墨西哥、波兰、匈牙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数据中心、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电网、智慧交通、储能、信息工程、医疗、机械加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3] - 国内主要客户包括正泰电器、德力西电气、中熔电气、银轮股份等,国际客户包括施耐德、森萨塔、西门子、ABB、伊顿电气等知名电器生产厂商 [3] 研发与技术 - 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依托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和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两大研发平台 [4] - 与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4] - 累计获得有效授权专利147项,其中发明专利107项(含国际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39项(含多国专利),外观设计专利1项 [4] - 作为主要起草单位主导或参与制定20项国家标准和69项行业标准 [4] 行业前景与战略 - 新能源汽车、5G基站、算力中心等新兴领域为电接触材料行业注入新动能,推动材料性能提升和新材料开发 [5] - 电接触及功能复合材料行业将与电子信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行业深度融合 [6] - 2022年全球引线框架市场规模达237.08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规模104.81亿元,预计2028年全球规模达311.74亿元,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4.67% [6] -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发新能源电池项目,涵盖电池盖板、电池壳、软连接及铜箔等核心零部件 [6] - 在医疗领域开发血管瘤治疗、显影、电极手术刀等医用材料,智能家居领域开发新型精密保护器材料 [6] - 消费电子领域均温板复合材料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散热系统,精密加工领域纳米晶硬质合金材料用于高硬材料高速精加工 [6] - 成功开发多个系列传感器材料及产品集成,进入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供应链,部分产品进入批量供货阶段 [6] - 坚持"专注主业、延伸产业链、扩大应用领域"发展战略,推动铜箔项目达产、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新能源与高端制造需求释放 [7]
温州宏丰设立新材料研究院,深耕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证券时报· 2025-08-05 14:41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以自有资金人民币1000万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温州宏丰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旨在优化研发资源整合和统筹管理 提升平台化创新能力和重大科技项目承接水平 [1] - 设立新材料研究院的核心目标是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 提升在新材料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构建「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条转化体系 推动公司从单一材料供应商向多元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2] - 研究院将整合公司在新材料领域的技术研发优势 发挥交叉材料应用领域的互补效应 实现人才与研发设备的高效共享 [2] 技术研发方向 - 研究院将聚焦高性能极薄锂电铜箔 固态电池用铜箔 PCB用高端标箔 半导体蚀刻引线框架材料 电接触及功能复合材料 高精密硬质合金材料及功能材料AI大模型深度开发等核心业务板块及前沿领域 [2] - 通过系统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 公司力求在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打造国内领先 国际具有影响力的新材料与新技术创新高地 [2] 市场竞争力与合作 - 公司已成长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 元件及组件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技术工艺在国内同行业中稳居领先地位 部分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 公司凭借技术 经验 人才与市场等多方面优势 已成功进入伊顿 施耐德电气及西门子等国际巨头供应链体系 [3] - 英伟达在其官网更新800V直流电源架构合作伙伴名录 伊顿 施耐德等企业均在列 而上述公司均为公司电接触材料的客户 进一步凸显了公司在相关领域的市场地位 [3] 行业机遇 - 国家正大力推进新能源 5G通信 数据中心 算力中心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相关领域对合金材料综合性能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 [4] - 我国金属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增长态势良好 为生态链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4] - 新材料研究院的设立将助力公司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巩固与英伟达生态客户等的合作 在行业发展浪潮中抢占先机 [4]
构筑长期竞争力 温州宏丰2024年硬质合金业务收入增速高达58.24%
全景网· 2025-04-21 20:5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1.35亿元同比增长8.09% 主营业务收入28.54亿元同比增长23.85% [1][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7367.39万元 较上年由盈转亏 [2] - 电接触及功能复合材料板块主营业务收入23.77亿元同比增长17.04% 归母净利润5284.67万元同比增长125.88% [2] - 硬质合金板块主营业务收入3.19亿元同比增长58.24% 归母净利润亏损336.3万元但同比改善 [2] - 铜箔板块因成长初期成本费用较高 归母净利润亏损1.15亿元 [2] 业务板块布局 - 构建五大产业板块协同发展格局: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金属基功能复合材料、硬质合金材料、锂电铜箔材料、半导体蚀刻引线框架材料 [2][3] - 电接触材料领域为国内产品种类最丰富、产能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2][3] - 铜箔生产基地和海盐半导体生产基地2024年已完成建设 [7] - 2025年重点推进两大基地产能释放和规模扩张 [7] 研发与技术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9051.45万元同比增长6.84% [4] - 累计获得有效授权专利144项 其中发明专利106项(含国际发明专利13项) 实用新型专利37项(含多国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2项 [4][5] - 主导或参与制定17项国家标准、69项行业标准 [5] - 依托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和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 与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 [4] 市场与客户拓展 - 销售网络覆盖中国、德国、法国、墨西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3][4] - 主要客户包括正泰电器、德力西电气等国内企业及施耐德、西门子、ABB等国际巨头 [3] - 计划增资1000万元用于马来西亚生产基地建设以拓展海外市场 [4] - 加快推进马来西亚工厂投产进度 完善全球化产能布局 [7] 新兴领域发展 - 高性能Ag/WC复合触点材料被认定为"国内首批次新材料" 进入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供应链 [3] - 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电接触材料和锂电铜箔产品进入行业领先企业供应链 [3][7] - 5G智能终端专用散热材料实现量产并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 [6] - 中国锂离子电池2024年出货量1214.6GWh同比增长36.9% 全球预计2030年达5127.3GWh [6] - 中国引线框架市场规模从2016年81亿元增长至2023年123.2亿元 年增长率7.3% [6] - 全球半导体引线框架市场预计从2023年40.29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53.77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4.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