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接触及功能复合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温州宏丰设立新材料研究院,深耕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证券时报· 2025-08-05 14:41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以自有资金人民币1000万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温州宏丰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旨在优化研发资源整合和统筹管理 提升平台化创新能力和重大科技项目承接水平 [1] - 设立新材料研究院的核心目标是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 提升在新材料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构建「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条转化体系 推动公司从单一材料供应商向多元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2] - 研究院将整合公司在新材料领域的技术研发优势 发挥交叉材料应用领域的互补效应 实现人才与研发设备的高效共享 [2] 技术研发方向 - 研究院将聚焦高性能极薄锂电铜箔 固态电池用铜箔 PCB用高端标箔 半导体蚀刻引线框架材料 电接触及功能复合材料 高精密硬质合金材料及功能材料AI大模型深度开发等核心业务板块及前沿领域 [2] - 通过系统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 公司力求在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打造国内领先 国际具有影响力的新材料与新技术创新高地 [2] 市场竞争力与合作 - 公司已成长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 元件及组件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技术工艺在国内同行业中稳居领先地位 部分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 公司凭借技术 经验 人才与市场等多方面优势 已成功进入伊顿 施耐德电气及西门子等国际巨头供应链体系 [3] - 英伟达在其官网更新800V直流电源架构合作伙伴名录 伊顿 施耐德等企业均在列 而上述公司均为公司电接触材料的客户 进一步凸显了公司在相关领域的市场地位 [3] 行业机遇 - 国家正大力推进新能源 5G通信 数据中心 算力中心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相关领域对合金材料综合性能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 [4] - 我国金属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增长态势良好 为生态链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4] - 新材料研究院的设立将助力公司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巩固与英伟达生态客户等的合作 在行业发展浪潮中抢占先机 [4]
温州宏丰: 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5年第三次临时受托管理事务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04 00:27
本次债券概况 - 公司于2022年3月15日向不特定对象发行32126万元可转债,每张面值100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3150554万元[2] - 债券简称"宏丰转债",代码123141,2022年4月8日起在深交所上市交易[3] - 债券期限为6年(2022年3月15日至2028年3月14日),票面利率逐年递增从05%至30%[3] 债券核心条款 - 初始转股价692元/股,转股期为发行结束6个月后至到期日(2022年9月21日至2028年3月14日)[5] - 转股价格调整机制涵盖送股、配股、现金分红等情形,调整公式明确保留小数点后两位[6] - 设有向下修正条款:连续30个交易日中15日收盘价低于转股价90%时,可经股东大会决议下调转股价[8] 特殊条款设计 - 赎回条款包含到期赎回(按面值115%赎回)和有条件赎回(连续30日股价≥转股价130%)[9] - 回售条款包括最后两年股价连续30日低于转股价70%的有条件回售,以及募集资金用途变更触发的附加回售[10][11] - 本次可转债未提供担保,信用评级从初始A级下调至2025年BBB+级[12][13][14]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32126万元全部用于指定项目,若资金不足公司将自筹解决[12] - 允许在募投项目不变前提下调整各项目募集资金分配金额[12] 经营与评级变动 - 2024年锂电铜箔业务收入同比大增11917%,但试产阶段成本高导致亏损扩大[14] - 核心电接触材料业务表现稳健,2024年收入和毛利润分别增长1704%和3503%[14] - 评级下调主因债务规模增长、财务杠杆攀升及转债转股率低面临回售压力[14]
温州宏丰: 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01 00:12
公司评级与财务状况 - 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从A下调至BBB+,评级展望为稳定,主要因锂电铜箔业务亏损扩大及财务杠杆攀升[3] - 2024年净利润亏损1.07亿元,2025年一季度继续亏损0.2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连续三年净流出[3]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59.84%攀升至2025年3月末73.67%,短期债务占比达48.45%[3][6] - "宏丰转债"余额3.2018亿元,转股率低且2026年3月将进入回售期,面临回售压力[6] 核心业务表现 - 电接触及功能复合材料2024年收入23.77亿元(+17.04%),毛利润2.97亿元(+35.03%),客户包括正泰电器、施耐德等知名厂商[4] - 硬质合金业务2024年收入3.19亿元(+58.24%),但毛利率从8.05%降至5.44%[13] - 锂电铜箔业务2024年亏损1.15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49.73%),产能利用率仅42.97%[13][17] 行业竞争格局 - 电接触材料行业下游客户集中,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56.17%,原材料银价2024年上涨31.07%[14][19] - 锂电铜箔行业2024年加工费跌至成本线,龙头企业德福科技、嘉元科技等均出现亏损[11] - 硬质合金行业集中度高,中钨高新2024年收入33.56亿元领跑,但行业毛利率普遍下降[10] 产能与研发投入 - 温州海经区生产基地2024年底试生产,嘉兴海盐生产基地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17] - 2024年研发投入9051.45万元(+6.83%),研发人员增至296人(+32.74%)[13] - 锂电铜箔产能从3750吨增至5000吨,但产销率仅101.13%,显著低于电接触材料的106.27%[15][17] 债务与资金压力 - 总债务从2022年11.41亿元增至2025年3月末19.50亿元,FFO/净债务仅1.39%[23] - 受限资产包括3.62亿元固定资产和1.57亿元无形资产,未使用银行授信仅剩1.92亿元[23] - 应付账款从2022年2亿元增至2025年3月末4.34亿元,主要系设备工程款增加[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