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合金材料

搜索文档
多点布局高成长赛道 温州宏丰研发金属基复合材料已切入热管理供应链
全景网· 2025-09-08 08:56
作为国内领先的电接触材料及功能复合材料制造商,温州宏丰已构建了涵盖电接触材料、一体化电接触 组件、硬质合金材料、锂电铜箔及其他业务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其中一体化电接触组件广泛应用于航空 航天、电力电子等高端领域。同时,公司通过纵向延伸从材料到组件的产业链,如银铜复合材料用于新 能源电路保护系统,铜箔材料用于锂电池结构件,体现了从基础材料到终端产品的价值升级能力。 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温州宏丰表示,目前,公司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电接触材料及功能复合材料作为 基础元器件,不仅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材料、5G、液冷技术,另在工业电器、消费电子、家用电 器、汽车工程、自动化装备、风光发电、数据中心等领域大量使用,覆盖面广。如其中:在5G智能终 端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专用散热材料已实现批量生产,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等5G智能终端设备;在 医疗领域,开发了用于治疗血管瘤、医学显影、电极手术刀等医用材料;公司研发的金属基复合材料, 不仅具有不锈钢的高强度和耐腐蚀性,同时具有铜的高导热性,是制备冷凝器、油冷器、均热板等各种 热交换器的优选材料,目前已供应给国内知名热管理系统相关客户。 9月4日,温州宏丰(300283)(300283 ...
温州宏丰:上半年营收增长28.53% 电接触材料强劲增长 锂电铜箔爬坡业绩改善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18:1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87亿元 同比增长28.53% [1] - 上半年净利润出现381.3万元亏损 主要受铜箔新项目业绩爬坡影响 [1] - 第二季度扣非前后净利润均转正 结束连续3个季度亏损 [1] - 营收连续4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同比增长 [1] 业务板块表现 - 电接触及功能复合材料收入12.57亿元 同比增长17.71% [2] - 硬质合金板块收入1.71亿元 同比增长26.18% [2] - 铜箔板块收入8275.94万元 同比增长76.25% [2] - 电接触材料Q2收入环比增长22.81% 归母净利润环比大幅增长355.37% [3] - 硬质合金Q2收入环比增长80.09% 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129.87% 实现扭亏为盈 [3] - 铜箔板块Q2收入环比增长21.85% 归母净利润环比减亏7.26% [3] 产能建设与技术研发 - 年产5万吨铜箔生产基地主要车间已竣工验收 4-6微米极薄锂电铜箔部分产线投产 [4] - PCB铜箔产线按计划建设中 产能有望进一步释放 [4] - 上半年研发费用4300.46万元 同比继续保持增长 [5] - 设立全资子公司宏丰新材料研究院 投资1000万元 聚焦AI大模型算法在材料研发应用 [5] - 研发重点包括高性能极薄锂电铜箔、固态电池用铜箔、半导体蚀刻引线框架材料等前沿领域 [5] 资本运作与机构持仓 - 子公司宏丰铜箔引入温州市属国有投资平台作为战略投资者 [4] - 瑞银集团增持76.29万股至266.1万股 位列第四大股东 [8] - 巴克莱银行增持96.34万股至264.4万股 位列第五大股东 [8] - 摩根士丹利国际增持34.38万股至170.02万股 位列第九大股东 [9] - 中金香港子公司新进前十大股东 持有207.9万股位列第七 [9] - 内地机构持股数量达700.48万股 创上市以来新高 [9]
温州宏丰第二季度强势回暖,电接触及功能复合材料板块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355.37% 新业务布局成效初显
全景网· 2025-08-22 14:5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8,726.07万元,同比增长28.53%,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50,989.74万元,同比增长20.8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1.30万元,同比下降45.01%,总资产346,506.90万元,较上年末增长8.77% [1] - 2025年第二季度电接触及功能复合材料板块主营业务收入69,262.66万元,归母净利润2,371.04万元,环比分别增长22.81%和355.37% [1] - 硬质合金板块第二季度主营业务收入10,963.96万元,归母净利润161.56万元,环比分别增长80.09%和129.87% [1] - 铜箔板块第二季度主营业务收入4,545.45万元,归母净利润-1,182.82万元,环比分别增长21.85%和7.26% [1] - 2025年上半年电接触及功能复合材料板块主营业务收入125,661.87万元,归母净利润2,891.3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71%和4.09% [2] - 硬质合金板块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17,051.92万元,归母净利润-379.34万元,收入同比增长26.18%,净利润同比下降1386.38% [2] - 铜箔板块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8,275.94万元,归母净利润-2,458.19万元,收入同比增长76.25%,净利润同比改善3.90% [2] 业务板块 - 构建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金属基功能复合材料、硬质合金材料、锂电铜箔材料及半导体蚀刻引线框架材料五大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2] - 电接触材料领域为国内产品种类最丰富、产能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客户覆盖中国、德国、法国、墨西哥、波兰、匈牙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数据中心、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电网、智慧交通、储能、信息工程、医疗、机械加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3] - 国内主要客户包括正泰电器、德力西电气、中熔电气、银轮股份等,国际客户包括施耐德、森萨塔、西门子、ABB、伊顿电气等知名电器生产厂商 [3] 研发与技术 - 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依托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和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两大研发平台 [4] - 与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4] - 累计获得有效授权专利147项,其中发明专利107项(含国际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39项(含多国专利),外观设计专利1项 [4] - 作为主要起草单位主导或参与制定20项国家标准和69项行业标准 [4] 行业前景与战略 - 新能源汽车、5G基站、算力中心等新兴领域为电接触材料行业注入新动能,推动材料性能提升和新材料开发 [5] - 电接触及功能复合材料行业将与电子信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行业深度融合 [6] - 2022年全球引线框架市场规模达237.08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规模104.81亿元,预计2028年全球规模达311.74亿元,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4.67% [6] -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发新能源电池项目,涵盖电池盖板、电池壳、软连接及铜箔等核心零部件 [6] - 在医疗领域开发血管瘤治疗、显影、电极手术刀等医用材料,智能家居领域开发新型精密保护器材料 [6] - 消费电子领域均温板复合材料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散热系统,精密加工领域纳米晶硬质合金材料用于高硬材料高速精加工 [6] - 成功开发多个系列传感器材料及产品集成,进入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供应链,部分产品进入批量供货阶段 [6] - 坚持"专注主业、延伸产业链、扩大应用领域"发展战略,推动铜箔项目达产、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新能源与高端制造需求释放 [7]
温州宏丰:现有产品及业务不涉及PEEK材料领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16:38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从事电接触材料、金属基功能复合材料、硬质合金材料、高性能极薄锂电铜箔及蚀刻引线框架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 - 公司现有产品及业务不涉及PEEK材料领域 [2] 行业技术特性 - PEEK材料凭借耐高温、高强度、耐腐蚀、生物相容等核心优势成为目前性能最优异的工程塑料之一 [2] - PEEK材料虽然成本较高 但在对材料性能要求严苛的高端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 [2]
温州宏丰(300283.SZ):现有产品及业务不涉及PEEK材料领域
格隆汇· 2025-08-13 16:09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从事电接触材料、金属基功能复合材料、硬质合金材料、高性能极薄锂电铜箔及蚀刻引线框架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1] - 现有产品及业务不涉及PEEK材料领域 [1]
县域经济“第一城”的科创突围:昆山如何打造产业创新样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6:13
城市转型与产业升级 - 昆山从传统制造重镇向产业高地转型,电子信息、新型显示、智能制造等产业高度集聚,成为县域新型工业化样本[2] - 昆山凭借完善的产业链与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孕育出一批具有"硬核能力"的新兴科创企业,吸引更多具备核心技术与成长潜力的企业落地[2] - 昆山构建"2+3+3"新兴产业体系,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网联汽车、具身智能、低空飞行器、高端食品、时尚创意、消费医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5] 企业案例与产业链协同 - 长鹰硬质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攻克3C、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卡脖子"难题,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探索"链上协同"技术攻关路径[2] - 联仕新材聚焦湿电子化学品,在晶圆制造与芯片封装所需的高纯材料上实现自主创新,构建覆盖全国主要半导体客户区的产能网络[2] - 昆山集聚科技型中小企业3965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超3300家,多年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企业创新活跃度高[3] 制度创新与科创生态 - "祖冲之攻关计划"打破传统科研立项路径,通过"揭榜挂帅""难题招标"等机制让企业对接科研资源,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6] - 昆山科创发展服务中心打造"昆如意"企业服务平台,集成10大类27项主题服务,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7] - 昆山形成由城市科创载体、产业资本中心和产业控股平台共同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产业升级[7] 资本运作与长期发展 - 毅达资本在昆山设立4只基金,总规模超过20亿元,其中约三成出资来自昆山本地国资机构,形成"在地化+机制共建"运作模式[8] - 昆山与创投机构建立基于长期主义的创新共同体,超越财务型绑定,激发协同效能[8][9] - 昆山政策的稳定性与执行的连续性成为吸引创新企业落地的"磁力场",企业家普遍感受到"可预期"的发展环境[9] 城市更新与产城融合 - 昆山通过青阳港中央商务区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形成总部商务区、环港商业区、中央品质生活区、青年创业园等六大功能板块[3][4] - 城市更新为高质量产业生态和人才集聚提供新的空间支点,从产强城弱向产城共荣迈进[4] - 昆山以城市更新承载人群,以机制创新托举企业,以长期资本陪伴成长,探索独特的科创路径[9]
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为导向 温州宏丰今年已新增四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全景网· 2025-06-13 14:59
公司专利与技术优势 - 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宏丰铜箔有限公司近日获得1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电解铜箔的阳极槽屏蔽板",专利权期限为十年 [1] - 2024年以来公司及子公司已新增四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技术有助于提升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1] - 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获得有效授权专利144项,其中发明专利106项(含国际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37项(含多国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2项 [3] - 公司主导或参与制定了17项国家标准、69项行业标准,体现行业影响力和技术话语权 [3] 业务布局与产品应用 - 公司业务涵盖电接触材料、硬质合金材料、铜箔材料等高新技术材料领域,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力、数据中心、工业电器等多元领域 [1] - 公司构建五大产业板块协同发展格局: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金属基功能复合材料、硬质合金材料、锂电铜箔材料、半导体蚀刻引线框架材料 [2] - 公司已切入5G通讯、新能源汽车电子、智能终端等高附加值领域,自主研发的专用散热材料实现批量生产并应用于5G智能终端设备 [2] - 银铜复合材料批量用于新能源汽车电路保护系统,锂电铜箔产品应用于动力电池,电接触材料供应西门子、施耐德等客户 [2] 财务与产能表现 - 2024年电接触及功能复合材料板块收入23.77亿元(同比+17.04%),硬质合金板块收入3.19亿元(同比+58.24%),铜箔板块收入1.59亿元(同比+119.17%) [3] - 2025年一季度总营业收入7.57亿元,同比增长39.87% [3] - 铜箔材料新生产基地已投产且产销逐步提升,半导体引线框架材料项目1期厂房竣工,计划2025年上半年试生产 [3] 行业趋势与战略规划 - 国家推进新能源、5G通信、数据中心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高性能合金材料在新兴领域快速拓展 [2] - 公司2025年经营计划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为导向,加大研发投入及人才引进,延伸产业链并培育新增长点 [4]
构筑长期竞争力 温州宏丰2024年硬质合金业务收入增速高达58.24%
全景网· 2025-04-21 20:5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1.35亿元同比增长8.09% 主营业务收入28.54亿元同比增长23.85% [1][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7367.39万元 较上年由盈转亏 [2] - 电接触及功能复合材料板块主营业务收入23.77亿元同比增长17.04% 归母净利润5284.67万元同比增长125.88% [2] - 硬质合金板块主营业务收入3.19亿元同比增长58.24% 归母净利润亏损336.3万元但同比改善 [2] - 铜箔板块因成长初期成本费用较高 归母净利润亏损1.15亿元 [2] 业务板块布局 - 构建五大产业板块协同发展格局: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金属基功能复合材料、硬质合金材料、锂电铜箔材料、半导体蚀刻引线框架材料 [2][3] - 电接触材料领域为国内产品种类最丰富、产能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2][3] - 铜箔生产基地和海盐半导体生产基地2024年已完成建设 [7] - 2025年重点推进两大基地产能释放和规模扩张 [7] 研发与技术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9051.45万元同比增长6.84% [4] - 累计获得有效授权专利144项 其中发明专利106项(含国际发明专利13项) 实用新型专利37项(含多国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2项 [4][5] - 主导或参与制定17项国家标准、69项行业标准 [5] - 依托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和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 与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 [4] 市场与客户拓展 - 销售网络覆盖中国、德国、法国、墨西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3][4] - 主要客户包括正泰电器、德力西电气等国内企业及施耐德、西门子、ABB等国际巨头 [3] - 计划增资1000万元用于马来西亚生产基地建设以拓展海外市场 [4] - 加快推进马来西亚工厂投产进度 完善全球化产能布局 [7] 新兴领域发展 - 高性能Ag/WC复合触点材料被认定为"国内首批次新材料" 进入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供应链 [3] - 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电接触材料和锂电铜箔产品进入行业领先企业供应链 [3][7] - 5G智能终端专用散热材料实现量产并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 [6] - 中国锂离子电池2024年出货量1214.6GWh同比增长36.9% 全球预计2030年达5127.3GWh [6] - 中国引线框架市场规模从2016年81亿元增长至2023年123.2亿元 年增长率7.3% [6] - 全球半导体引线框架市场预计从2023年40.29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53.77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4.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