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导航系统
搜索文档
德国防长:未来5年斥资350亿欧元加强太空安全
新华网· 2025-09-26 16:37
投资主题与行业影响 - 太空领域被定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其安全对现代社会运转至关重要[1] - 卫星通信、导航等系统深度融入现代社会,是关键的民用和军事基础设施[1] - 太空领域关系到国家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实力与繁荣[1] 政府战略与资金投入 - 德国政府计划在2030年前斥资350亿欧元加强太空安全能力建设[1] - 未来5年将投入约350亿欧元用于提升太空安全能力[1] - 战略重点包括开发预警与监测手段、建设多层次卫星网络、强化抗干扰能力等[1] 合作模式与产业机会 - 德国政府强调采取国家统筹战略,并推动创新及深化国际合作[1] - 太空安全被定义为政治、工业、科研和军队的共同任务[1] - 鼓励德国工业界积极参与相关项目,并呼吁加快推进欧盟和北约框架下的太空领域合作[1]
龙头崛起:卫星导航赛道迎来洗牌时刻丨热门赛道
创业邦· 2025-09-25 08:09
行业定义与概述 - 卫星导航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系统,核心在于空间信号与时间同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实时定位和轨迹追踪[5] - 全球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包括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伽利略以及中国北斗,系统分为全球导航系统与区域导航系统[7] - 技术通过结合地面基站、增强系统与多源信息融合支持,在复杂环境下保持稳定运行,部分系统定位精度可提高至厘米甚至毫米级[7]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包括卫星制造与火箭发射;中游涵盖地面控制系统与信号增强设施;下游是各类终端设备与应用场景[8][9] - 产业链高效运转依赖辅助体系,包括导航芯片设计软件、测试认证标准、地面数据处理平台等配套环节[10] - 产业链正由基础设施建设驱动转向应用生态牵引,形成从“卫星—地面—应用—服务”一体化的全链条格局[10] 行业融资趋势 - 2020年至2024年卫星导航赛道融资事件数量呈下降趋势,从2020年46起减少到2024年21起,2025年事件数量维持在20起左右[10] - 2022年融资金额达到阶段性高点,反映行业资源向头部企业和核心技术聚拢,行业从高频扩张转向结构优化与应用落地深耕阶段[10] 重点公司:方位角 - 公司专注于高精度时空服务和室内外一体化定位导航技术,核心技术路径为“虚拟卫星+终端适配”,通过室内卫星发射机模拟真实导航信号,在信号盲区实现连续定位[12][13] - 普适型定位产品精度达3-10米,高精度专用终端结合室外RTK技术可实现室内外厘米级定位,服务覆盖全国400多个地下空间项目[13] - 2021年11月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2025年1月完成约亿元A轮融资,资金用于深化技术研发和拓展商业化落地[13] 重点公司:天硕导航 - 公司专注于高精度卫星导航技术,特别是北斗导航接收芯片研发,提供从芯片、板卡到接收机及集成系统的全生态解决方案[16][17] - 自主研发的GNSS高精度基带IC跟踪算法可同时追踪五大星座十七个频点卫星信号,产品远销全球90多个国家,海外营收占比超80%,年均增长率近200%[17] - 2025年2月完成Pre-A轮数千万元融资,资金用于扩展业务、产品开发和团队建设,巩固在星基定位服务、自动驾驶等领域的竞争力[17] 重点公司:火眼位置 - 公司专注于低轨星基导航增强系统建设与运营,以“低轨星座+北斗增强”为核心技术路径,成功发射国内首颗低轨导航增强试验卫星“天枢一号”[20][21] - 规划中的“天枢”星座由44颗卫星组成,可为智能驾驶、精准农业等领域提供厘米级高精度定位解决方案,是国内唯一获得低轨导航星座业务频率许可且完成国际协调的企业[20] - 2022年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2025年2月与6月又分别完成B轮和B+轮融资,资金用于星座扩建、技术研发及商业化场景拓展[21] 行业热点与数据 - 2024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达到57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9%,其中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5.46%达1699亿元[32] - 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一张网站点规模已扩展至6951座,为北斗系统应用的重要配套,持续支撑数字中国建设[30] - 哈啰联合华大北斗等申报的芯片级单北斗高精度定位关键技术荣获2025年度卫星导航定位创新应用白金奖,体现技术在共享单车领域的规模化应用[31]
俄副总理:俄方有向印度出口液化天然气的潜力
央视新闻· 2025-08-20 23:28
能源合作 - 俄罗斯持续向印度供应石油、煤炭及石油产品,并看到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的出口潜力 [1] - 双方正在实施油气开采与加工的联合投资项目 [1] 核能合作 - 俄罗斯期待在库丹库拉姆核电站项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深化与印度在和平核能领域的合作 [1] 航天技术合作 - 俄罗斯愿意与印度分享其在航天领域的专业技术,包括火箭发动机制造和卫星导航系统方面的知识 [1] 贸易结算 - 俄印两国超过90%的贸易结算已经转为本币结算,当前重要任务是确保相互结算的稳定 [1] 贸易增长 - 过去五年间俄印贸易额增长近6倍,印度已是俄罗斯三大贸易伙伴之一 [1]
国家质检中心,检验些啥?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8 06:10
国家质检中心概况 - 中国已建成874个国家质检中心,覆盖机械、电子、纺织、化工、食品、建材、能源等主要国民经济行业领域 [6][12] - 国家质检中心地域分布覆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外),专业分布覆盖制造业31个大类中的29个 [12] - 近年来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倾斜,相关领域国家质检中心达313个,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12][13]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 - 国检中心(上海)作为首个国家级汽车芯片质检中心,填补产业链空白,重点解决车规适应性、实车工况验证等"卡脖子"技术 [6][7] - 智能网联汽车需通过芯片可靠性、智能驾驶决策、信息安全等数道技术关卡,测试包括高温高压冲击、极端路况仿真(如暴雨夜行人横穿、卡车违规变道等1万多种危险场景) [6][7] - 中心拥有多个测试场地覆盖高速、城区、雨天等不同路况,支持L0-L4级自动驾驶及低空飞行场景验证 [8] 汽车芯片检测技术 - 芯片检测模拟真实行车极端工况(如瞬间高压冲击、剧烈温差循环),可预测芯片未来数年性能 [7] - 实验室采用动态实验方法,例如对汽车功率模块进行实车环境模拟,数据流实时监测 [7] - 中心打造汽车芯片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国产芯片质量提升与自主应用 [7] 卫星导航检测能力 - 上海计测院导航实验室定位精度达5毫米,天线相位中心测量精度1毫米,守时系统与国家基准时差不确定度约1.5纳秒(k=2),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9][11] - 实验室覆盖北斗、GPS、伽利略等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全频点,可模拟楼宇遮挡、太阳风暴等极端条件 [9][10] - 为渔业北斗终端提供测试(如零下25℃海水浸泡72小时不失效),支撑海事、交通等领域高精度导航产品性能验证 [10] 检测服务覆盖领域 - 导航检测服务覆盖应急、海事、交通、无人机等,例如为船载产品解决导航协议不规范、抗雷达干扰性能差等问题 [10] - 北斗高精度产品测试涵盖静态到动态场景,包括隧道、高架等弱信号环境下的连续定位能力验证 [10] - 中心通过CAL和CNAS认证,具备126个项目资质,覆盖导航相关147个标准 [11] 行业发展趋势 - 检验检测认证行业规模显著增长,在汽车芯片、氢能装备、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积极布局 [13] - 市场监管总局支持浦东新区设立认证认可国际化服务平台,试点国际互认合作 [13] - 未来将引导检验检测资源向国家重点产业、薄弱环节及产业急难问题倾斜 [13]
重磅!2025年中国及31省市卫星应用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推进航天产业发展 扩展卫星应用领域及深度”
前瞻网· 2025-05-16 14:14
政策历程与核心观点 - 卫星应用行业已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涉及通信、导航、遥感等多场景,既是国家安全支柱,也是经济增长新引擎[1] - 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首次明确卫星通信广播系统建设目标,覆盖全球并与地面网络融合[2] - 2020年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上升为国家战略性工程,与遥感、导航共同构成天地一体化信息系统[2] 国家层面政策汇总 - **通信网络建设**:推动高轨与低轨卫星协同发展,构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支持北斗系统在航空、航海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3][13] - **产业链支持**:覆盖制造、发射、地面设备及运营全环节,鼓励卫星与5G、物联网等技术融合,应用于物流、农业等领域[5][7] - **专项政策**:2024年《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卫星遥感与AI等技术协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4] 地方政策与产业布局 - **北京**:聚焦商业卫星低成本制造与国产化替代,打造产业集群,目标形成年产100颗卫星能力[18] - **上海**:计划2025年前实现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发展,推动空天信息网络融合[18] - **江苏**:目标2025年遥感卫星产业规模达500亿元,突破"卡脖子"技术并建设30个以上应用解决方案[18] - **广东/深圳**:依托信息技术优势构建"卫星+"生态,定位全球卫星应用创新高地[18] "十四五"规划影响 - 明确建设全球覆盖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商业航天发射场纳入重点工程[11] - 卫星互联网作为数字化基建核心,政策推动交通、能源等领域改造,扩大应用市场空间[11] - 工信部专项规划提出完善卫星通信网络全球化布局,参与国际标准制定[13] 企业动态与产业整合 - 2021年成立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星网公司),整合低轨卫星星座计划,定位类比三大运营商[3] - 央企牵头模式凸显国家战略重视,统筹原分散的卫星互联网资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