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含乳饮料
icon
搜索文档
这个动作喝饮料,相当于给水接种细菌
虎嗅· 2025-08-03 18:46
饮料微生物滋生研究 核心观点 - 所有开盖后的饮料(包括矿泉水、茶饮料)均存在微生物滋生风险,其中含乳含糖饮料风险最高 [1][3][4] - 饮用方式直接影响微生物滋生速度,"喝一半组"比"倒一半组"微生物数量增长更快 [11][12][16] - 饮料pH值、营养成分、二氧化碳含量、储存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繁殖的四大关键因素 [20][22][27][29] 实验设计 - 测试12类饮料:3种碳酸饮料、2种含乳饮料、3种果汁、3种运动饮料(糖度4.5-7.8)、4种茶饮料、矿泉水 [7][8] - 设置两组对照:"倒一半组"(机械倒出)和"喝一半组"(口腔接触),样本量分别为20/22 [10][14] - 检测时间点:开盖后第1/3/6/14天 [10] 关键发现 - 微生物检出率TOP5:奶茶(100%)、混合茶(95%)、牛奶咖啡/乌龙茶(91%)、矿泉水(86%)、番茄汁/绿茶(82%) [16] - 矿泉水滋生微生物主因:含可溶性固形物及有机物质(≥50mg/L) [21] - 碳酸饮料抑菌机制:二氧化碳降低pH值(平均pH2.5)、形成高压环境、减少含氧量 [27] 饮料变质影响因素 1. **营养成分** - 含果汁/糖/牛奶的饮料微生物繁殖速度提升200-300% [20] - 低糖饮料(糖度≤4.5)与高糖饮料(糖度7.8)微生物增长率无显著差异 [21] 2. **酸碱度** - pH>4.6的饮料(奶茶/茶饮/番茄汁)微生物数量达10^6 CFU/mL [22][25] - pH<4.6的碳酸饮料微生物数量控制在10^3 CFU/mL以下 [23][26] 3. **储存条件** - 室温(25-30℃)储存6小时可使绿豆汤微生物超标500% [31][33] - 电饭锅保温模式(60-70℃)加速微生物繁殖速度达常温3倍 [32][33] 消费建议 - 即开即饮最优,开盖后冷藏不超过12小时 [37][39] - 避免嘴对瓶口饮用,改用杯子分装可降低50%微生物污染 [11][37] - 现制饮品(奶茶/果汁)开盖3小时后建议丢弃 [35][36]
北交所九问南方乳业,去年3家控股子公司牧场亏损仍要扩张
北京商报· 2025-07-20 22:31
公司概况 - 南方乳业成立于2017年,是贵阳市农垦集团控股的国有乳企,主营业务为低温/常温乳制品、含乳饮料,旗下拥有"山花""花都牧场"等品牌 [3] - 2024年营收18.17亿元,净利润2.09亿元,其中贵州省内收入占比超90% [3] - 2022-2024年营收增速从14.6%降至1.4%,净利润增速从15.6%降至4.5% [3] - 2023年在贵州省市场占有率约为67.84% [5] 财务表现 - 2024年生产性生物资产处置损益金额为-4526.14万元 [3] - 报告期内常温乳制品与常温乳饮料产能利用率呈持续下降趋势 [3] - 平均研发费用为1094.47万元,研发强度约为0.63%,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6] - 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48人、47人、44人,未设立单独的研发工时系统 [6] 供应链管理 - 生鲜乳供应部分依赖控股子公司牧场和第三方牧场,占比分别为43%-49%、31%-44% [3] - 3家控股子公司牧场系与前进牧业、恒鼎牧业共同投资经营,2024年均出现亏损 [3] - 2022年末至2024年末生鲜乳市场整体供给过剩,市场单价持续下降 [3] 市场拓展 - 贵州省外收入及电商渠道收入持续增长但占比仍低 [5] - 2023年收购光大乳业19.99%股权,2023年及2024年光大乳业持续亏损 [5] - 与光大乳业销售金额仅为46.84万元 [5] IPO募资计划 - 计划募集9.8亿元资金,其中4亿元用于威宁县奶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4.8亿元用于营销网络建设项目、1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4] - 被要求说明募投项目必要性及是否存在产能扩张过快风险 [4] 行业分析 - 2020-2022年乳企投资项目在2020年下半年后出现一系列问题,投资惯性导致执行已签订合同 [4] - 区域性企业应先深耕本地市场再逐步向周边延伸 [5] - 乳企融资目的多为扩大产能,但可能缺乏商业逻辑合理性 [6]
宗馥莉的继承之战
投中网· 2025-07-17 11:34
核心观点 - 宗馥莉对娃哈哈的控制权面临严峻挑战,主要源于350亿元遗产争夺战及复杂的股权结构 [3][4][6] - 娃哈哈股权结构呈现46%国有股、29.4%宗氏家族股与24.6%职工持股的三足鼎立格局,宗馥莉尚未完全掌握平衡术 [10][11][15] - 宏胜饮料集团是宗馥莉的关键底牌,掌控娃哈哈核心代工资源并推动战略转移 [29][32][40] - 商标归属问题成为双方博弈焦点,杭州国资叫停387件商标转让暴露信任裂痕 [46][48][54] 股权结构分析 - 娃哈哈集团改制后形成46%国有股、29.4%宗氏家族股、24.6%职工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结构 [16] - 宗庆后通过"体外娃哈哈帝国"(200多家关联公司)和职工持股会实现实际控制,但该体系依赖个人威望难以复制 [18][19][22] - 三名非婚生子女主张分割29.4%股权及21亿美元离岸信托资产,争议标的总额达350亿元 [5][6] - 若股权变更,宗馥莉持股比例将大幅下降,控制权根基被动摇 [26][27] 宏胜系战略转移 - 宏胜集团由宗馥莉通过离岸公司全资控股,拥有20个生产基地、100多条生产线,承担娃哈哈1/3代工业务 [32][34][35] - 宗馥莉推动宏胜系人员接管娃哈哈13个核心部门,12省经销商合同主体变更为宏胜系公司 [38] - 关停18家工厂同时加大宏胜系产能投资(如河源10亿元项目、武汉5亿元扩产) [39][42] - 员工劳动合同转移至宏胜系并取消干股分红,引发老员工不满 [39] 商标权博弈 - 宗馥莉试图将387件商标转移至子公司被杭州国资叫停,暴露与最大股东的战略分歧 [46][48] - 宏胜集团快速注册"娃小宗""宗小哈"等新商标,推出"娃小宗"无糖茶产品应对潜在品牌割裂 [48][55] - 商标归属源于1996年达娃之争历史遗留问题,宗庆后通过实际运营权间接控制品牌 [50][52] 潜在控制权风险 - 元老杜建英可能接手46%国有股份,叠加股权诉讼或使宗馥莉失去实控人地位 [7][25] - 体外帝国股东涉及宗家亲戚、元老及地方合作方,利益分化增加过渡期变数 [24] - 渠道商与供应商信心受遗产纠纷影响,旺季价格战加剧经营压力 [12][13]
宗馥莉的继承之战,会把娃哈哈打散吗?
36氪· 2025-07-16 20:07
核心观点 - 宗馥莉正式执掌娃哈哈一年后,面临350亿元遗产争夺战,涉及21亿美元离岸信托资产及29.4%娃哈哈集团股权,可能动摇其控制权 [1][2] - 娃哈哈股权结构为46%国有股、29.4%宗氏家族股、24.6%职工持股的三足鼎立格局,宗馥莉尚未能驾驭这种平衡 [5][7] - 宗馥莉通过宏胜饮料集团掌握娃哈哈核心代工资源,并推进"去娃哈哈化"战略转移,但商标转移计划被杭州国资叫停 [14][16][18] 股权结构 - 娃哈哈集团股权结构为46%国有股(杭州上城区文商旅集团)、29.4%宗氏家族股(原宗庆后现宗馥莉)、24.6%职工持股会 [5][7] - 若非婚生子女胜诉,29.4%股权将被分割,宗馥莉控制权将大幅削弱 [2][12] - 杜建英作为元老可能接手国有股份,进一步威胁宗馥莉实控人地位 [2][12] 控制权挑战 - 宗庆后通过"体外娃哈哈帝国"(200多家公司)和职工持股会维持控制,但宗馥莉缺乏这种威慑力 [8][9][12] - 宗馥莉管理风格职业化,触及老臣利益,导致内部阻力 [11] - 宏胜集团掌握娃哈哈1/3代工产能和销售渠道,成为宗馥莉关键底牌 [14][16] 战略转移 - 宗馥莉将13个核心部门替换为宏胜系人员,12省经销商合同主体变更为宏胜系公司 [16] - 关停18家工厂同时宏胜投资15亿元扩建生产基地(河源10亿、武汉5亿) [16][17] - 试图转移387件"娃哈哈"商标被杭州国资叫停,随后注册"娃小宗"等新商标 [18][19][20] 历史背景 - "达娃之战"后宗庆后建立"体外娃哈哈帝国"规避合资限制,掌握实际运营权 [8][20] - 2003年实现全员持股形成利益共同体,在达能挖角时员工零流失 [9] - 商标归属为1996年与达能合资遗留问题,2009年才最终确权 [20] 市场影响 - 纠纷正值饮料销售旺季,可能影响渠道商和供应商信心 [6] - 娃哈哈声明称"家族内部事务",但市场担忧持续消耗商业信誉 [6] - 若控制权变更可能导致长期治理动荡,影响公司稳定 [2][12]
骑士乳业20250526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公司:内蒙古齐氏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5月28日,2023年10月13日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是集牧草、玉米和甜菜种植、奶牛养殖、乳制品及含乳饮料生产销售、白砂糖及其副产品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生产商,聚焦乳、糖产业,采用业务协同循环经济模式,旗下有11家子公司,总资产超20亿元 [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业务情况 - 养殖业务:有成母牛近1.2万头,日产鲜奶350吨左右 [2] - 乳制品业务:乳制品工厂有奶粉、酸奶等生产线20余条,日处理鲜奶1500吨 [2] - 制糖业务:现代化制糖工厂日处理甜菜5000吨,年产10万吨白砂糖,2024年收购甜菜约65万吨,加工量基本达设计规模 [2] 行业市场情况 - 市场格局:全国市场份额集中于一线品牌,区域市场份额集中于区域强势品牌,无产品和渠道优势的中小企业面临淘汰 [3] - 市场空间: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未达饱和,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差距大,市场空间巨大 [3] 公司股权与募资情况 - 股权结构:截至2024年12月31日,股东8410人,总股本2亿零905万3000股,限售股份9954万8030股,前10大股东持股1亿1019万5310股,占比55.35% [4] - 募资情况:募集资金定额2亿2340万零8919.65元,2024年度募投项目投入2214万8678.20元 [4] 公司经营业绩不佳原因 - 产品价格:中端产品尤其是生鲜乳销售价格下降,影响整体盈利 [5] - 生产成本:气候影响使制糖原料含糖量低,白砂糖成本上升、毛利率下降 [5] - 期货业务:为规避价格波动风险进行期货业务操作,未达预期且损失大 [5] - 牛只处置:养殖行业不景气,牛只售价低,处置牛只损失大 [5] 公司财务指标情况 - 偿债能力:流动比率0.73,速动比率0.34,资产负债率61.85% [6] - 营运能力:应付账款周转率2.74,同比降8.05%;应收账款周转率18.87,降18.42%;存货周转率3.15,降6.53%;总资产周转率0.57,降8.06% [6] - 现金流量: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1.90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净增加额 -1.94亿元 [6] - 市场表现:2024年成交额152.74亿元,流通市值从年初6.85亿元增至7.69亿元,总市值从年初17.94亿元降至14.68亿元 [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年分季度股东户数情况有图示展示 [4] - 2024年度股价涨跌幅走势情况有图示展示 [6]
七年冲击四次IPO,第五次菊乐股份能否冲击成功
搜狐财经· 2025-07-09 23:39
公司概况 - 四川菊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成都菊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1996年进入乳制品行业,深耕含乳饮料及乳制品领域二十多年,拥有完整产业链,是西南地区规模乳制品企业之一 [1] - 公司近期通过北交所上市辅导验收,正式获得IPO申报资格 [1] IPO历程与问题 - 公司7年内4次冲击IPO失败,主要问题包括内部控制缺陷和研发投入不足 [5][6][7] - 2014-2019年期间,公司眉山分公司出纳挪用资金9577.89万元,公司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内控漏洞 [6] - 公司存在利用个人账户对外收付款项的情况,直至2021年12月才注销该账户 [6] - 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率仅0.29%,远低于同行超过1%的水平,2020年研发投入仅199.66万元 [7] 财务表现 - 2019-2021年营收分别为8.29亿元、9.94亿元、14.2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1亿元、1.3亿元、1.58亿元,净利润率从13.39%下滑至11.12% [8] - 2020-2024年营收从9.94亿元增长至16.41亿元,增长65.09%,净利润从1.3亿元增长至2.32亿元,净利润率从13.08%回升至13.58% [8] - 2024年四川地区营收12.40亿元,占总收入76.03%,电商渠道同比增长73.81% [9] 业务结构 - 含乳饮料是公司主要业绩支撑,2024年占总营收58.2%,毛利率超40%且呈上升趋势 [9] - 公司将牦牛乳品作为未来20年发展重点,已注册3家相关子公司 [9] - 2023年国内牦牛奶市场规模26.24亿元,牦牛存栏量超1600万头,年产奶量超90万吨 [9] 市场定位 - 公司95%营收来自四川省,其中70%来自成都,区域特征明显 [8] - 公司正通过牦牛乳品及产业链创新增强竞争力,但牦牛奶市场规模仍有限 [9][10]
西北乳业龙头“股东劫”,3220万股突遭冻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16:21
股权冻结事件 - 庄园牧场第二大股东马红富持有的3220万股公司股份遭司法冻结,占公司总股本的16.47% [2] - 冻结涉及案件债权额及执行费用合计2127万元,马红富已提交《执行管辖权异议书》试图延缓危机 [2] - 被冻结股份中3218.8万股此前已处于质押状态,股权质押与司法冻结双重夹击使处置前景雪上加霜 [3] - 冻结期限为2025年7月2日至2028年7月1日,其中3219万股为司法再冻结,9400股为司法冻结 [3][4] 公司治理问题 - 公司治理存在乱象,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未对高管人选进行遴选审核,聘任财务总监未经审计委员会前置程序 [15] - 审议董事、监事及高管薪酬议案时相关董事未回避表决,导致三位独立董事收到警示函 [15][16] - 马红富虽非控股股东,但其持股16.47%的股权冻结可能影响公司治理稳定性和决策效率 [8] 业绩对赌失败 - 马红富与甘肃农垦集团的对赌协议要求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200万、5900万、6700万元,但实际业绩持续下滑 [11] - 2021年净利润5047.98万元接近目标,2022年骤降至2932.54万元,2023年首次亏损1.05亿元 [11] - 马红富需支付现金补偿2030.55万元,截至监管函披露日仍有1360.55万元逾期未支付 [11] 经营困境 - 2024年亏损扩大至1.66亿元,同比暴跌104%,2024年一季度继续亏损2595.08万元 [18] - 营业总成本占收入比重从2023年的101.57%恶化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113.56% [19] - 核心市场甘肃和陕西收入分别下降5.87%和15.45%,青海地区收入暴跌24.48% [20] - 除发酵乳外,灭菌乳和调制乳收入分别下降11.33%和16.57% [20] 业务运营 - 公司拥有"庄园牧场""圣湖""东方多鲜庄园"三个乳品品牌,产品涵盖各类液态乳制品 [18] - 奶牛存栏量从2018年末的11266头增至2023年末的21670头,生产性生物资产账面价值从2.7亿元翻倍至5.59亿元 [18] - 2024年末存栏奶牛1884头,同比下降13.03%,生产性生物资产余额4.56亿元,同比下降18.44% [19] - 销售费用从2023年的7785.5万元飙升至2024年的1.37亿元,同比增幅75.73%但未能带来增长 [21]
2025Q2线下零售速报
36氪· 2025-07-08 16:17
季度整体概况 - 食品、饮料、酒、日化四大类目销售额同比普遍下跌但降幅收窄,其中销售额同比-7%,订单量下滑优于订单平均花费下滑,显示消费预算和价格压力大于到客量[4] - 马上赢价格指数(WPI)显示食品、饮料和酒、日化品价格水平仍低于基准线100,但呈回升趋势:饮料和酒最接近100,食品99以上,日化不足99[6] - 价格回升通道中,饮料和酒类价格指数3月起持续回升,食品次之,日化品回升力度最弱但趋势向好[6] 重点类目表现 食品类 - **速冻食品**:速冻肠以31%市场份额同比增速断层领先,速冻饺子/汤圆重回正增长,速冻包子同比-5%[13] - **乳制品**:纯牛奶/酸奶增速下滑显著放缓(<3%/<1%),成人奶粉维持涨势,雪糕/冰淇淋因夏季消费份额小幅提升[13] - **调味品**:新晋类目表现分化,酱油/复合调味料/火锅底料增速显著,中式调味酱增速有限但均为正增长[15] - **休闲零食**:受健康化趋势和零食量贩业态冲击,膨化食品/肉干肉脯等子类目销售额同比下滑超20%[14][23] 饮料类 - **运动饮料/植物饮料**:市场份额同比增速均超30%,但规模较小;即饮果汁因销售规模大成为市场份额增长第一[17] - **含乳饮料**:受去年异常波动影响,市场份额大幅回调,健康化趋势下含糖量争议加剧类目下滑[17] - **即饮茶**:销售额/件数/订单量同比均下降,显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29] 零售订单维度分析 - **每订单平均花费**:即饮果汁/包装水/植物饮料/方便面同比增长,其中方便面价格指数自2024年10月起持续高于100基准线[34][26] - **速冻肠**:销售额同比+20%但件数同比+31%,件单价显著下降,价格战风险凸显[22][35] - **休闲零食**:所有子类目每订单平均购买件数均同比下降,反映消费量减少或大包装偏好[40] 商品与新品动态 - **Top SKU变动**:复合调味料中小龙虾调料占4席(天味/筷手小厨各2款),火锅底料规格小型化趋势明显[46] - **新品上市**:速冻肠/运动饮料/酸奶上新数量同比正增长,即饮茶/酱油等类目新品数量同比下滑超50%[50] 渠道与业态表现 - **城市等级差异**:一线城市销售额同比下滑幅度是三线及以下城市的近2倍,新一线/二线城市每订单平均花费降幅最大[54] - **业态分化**:大超市订单量同比唯一正增长,店均SKU数量显示酸奶/速冻肠受渠道青睐,休闲零食类目普遍承压[58][62][65] - **饮料渠道适配**:大业态中即饮果汁/运动饮料店均SKU增长,小业态即饮茶/含乳饮料下滑,运动饮料在小业态增速显著高于植物饮料[67][70]
北交所消费服务产业跟踪第二十一期(20250706):生育政策密集出台或将刺激行业发展,关注北交所母婴行业相关标的
华源证券· 2025-07-07 17: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政策出台有望鼓励生育,刺激母婴行业发展;北交所消费服务股股价多数下跌,部分行业市盈率和市值有变化;多家公司有业务进展和合作协议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策刺激母婴行业发展 - 国家“三孩”政策放开,各地出台育儿补贴等政策,预计出生人口或维持稳定,母婴人群年轻化刺激行业发展 [6] - 2024 年出生人口 954 万,自 2017 年以来首次回升,2018 - 2024 年母婴消费市场规模从稳步上升,2024 年达 76299 亿元,预计 2027 年达 89149 亿元 [3][9] 母婴行业细分领域情况 - 乳制品行业:2024 年市场零售规模约 5216.70 亿元,预计 2026 年达 5966.60 亿元;2024 年奶类产量因生鲜乳供需失衡下降,预计 2025 年达供需平衡;线上零售额占比增加,未来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趋势或深化;2021 - 2024 年生鲜乳平均价格下降 20.43%,乳企加强奶源控制 [16][20][21] - 婴幼儿辅食行业:全球市场规模从 2019 年的 1798.6 亿元增至 2024 年的 2257.1 亿元,复合增长率约 4.6%,2029 年有望增至 2921.3 亿元;中国市场 2024 年规模约 559.1 亿元,2019 - 2024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 8.9%,预计 2029 年达 817.5 亿元;我国渗透率低但市场规模处于第一梯队,2025 年规模有望超美国 [25][29] - 母婴连锁店行业:2024 年我国母婴门店连锁化率不及 50%,连锁门店数量和终端销售额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8.5%和 9.1%,预计 2025 - 2029 年分别为 7.2%和 8.9%;线上销售占比从 2019 年的 26.9%增至 2024 年的 46.7%,预计 2029 年线上线下占比趋于均衡;2024 年三线及以下城市母婴专卖店市场规模占比 65.5%,但连锁化率约 30%,低于一二线城市,其连锁门店数量和销售规模增长率高 [32][34][39] 北交所母婴行业相关公司 - 已上市公司:骑士乳业主营生鲜乳等;无锡晶海主营支链氨基酸等 [44] - 拟上市企业:南方乳业主营各类乳制品;孕婴世界主营母婴连锁;英氏控股主营婴幼儿辅食等 [44] 北交所消费服务股情况 - 2025 年 6 月 30 日至 7 月 4 日,北交所消费服务产业企业多数下跌,市值涨跌幅中值为 - 2.41%,7 家公司上涨,秋乐种业等位列涨跌幅前五;北证 50、沪深 300、科创 50、创业板指周度涨跌幅分别为 - 1.71%、+1.54%、- 0.35%、+1.50% [46] - 本周市盈率中值由 52.4X 升至 53.2X,总市值由 1216.82 亿元升至 1239.22 亿元,市值中值由 22.10 亿元降至 21.71 亿元 [48][52] 行业估值情况 - 泛消费产业:市盈率 TTM 中值由 73.7X 降至 70.6X,佳合科技等市值涨幅居前 [57] - 食品饮料和农业:市盈率 TTM 中值由 47.3X 降至 44.1X,秋乐种业等市值涨跌幅居前 [58] - 专业技术服务:市盈率 TTM 中值由 28.2X 降至 27.0X,国义招标等市值涨跌幅居前 [63] 公司公告情况 - 一致魔芋挖掘魔芋产业增量市场方向,通过技术升级等抢占高附加值赛道 [66] - 瑞华技术 5 万吨甲基苯乙烯装置开车成功,获发明专利 [67] - 龙竹科技与中林绿碳签订《竹基材料合作框架协议》,拓展产品应用场景 [67] - 欧福蛋业年产 150 吨食品级溶菌酶生产线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产品将出口 [67]
菊乐股份董事长童恩文年近八旬、控股73%,外籍女婿高朝晖任总经理
搜狐财经· 2025-07-03 09:42
公司IPO进展 - 菊乐股份北交所IPO申请获受理 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唐云、张钟伟 会计师事务所为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 [2] 主营业务与产品 - 主营业务为含乳饮料及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含乳饮料、发酵乳、巴氏杀菌乳及灭菌乳等 [2]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4.72亿元、15.62亿元、16.41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1.96亿元、2.32亿元 [2] - 2024年资产总计17.25亿元 股东权益合计11.80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1.28亿元 [4] - 2024年资产负债率(母公司)31.77% 较2023年24.04%有所上升 [4] - 2024年毛利率33.46% 较2023年31.05%提升2.41个百分点 [4] - 2024年净利润2.33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32亿元 [4]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2.32% 较2023年23.30%略有下降 [4]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2.51元/股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41亿元 [4]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0.31% 较2022年0.43%有所下降 [4] 股权结构与实际控制人 - 童恩文通过直接和间接持股控制公司73.35%表决权 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4][5] - 童恩文直接持有菊乐股份26.51%股份 通过菊乐集团间接控制45.87%股权 通过成都诚创间接控制0.97%股权 [4] - 童恩文1947年2月出生 高中学历 高级经济师 自1984年起担任企业负责人 现任公司董事长 [6] - 童恩文女婿GAO ZHAOHUI(高朝晖)2011年5月进入公司 现任董事、总经理 [7][8] 高管背景 - GAO ZHAOHUI 1972年7月出生 美国国籍 硕士学历 曾任职IBM高级软件工程师、波士顿咨询公司项目经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