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icon
搜索文档
【奋楫前行•十四五话国力】创新能力:自立自强有底气
中国经济网· 2025-08-21 18:17
研发投入与强度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时期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 [4] - 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4]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 [4] - 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提高到2497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达到6.91% [6] 科技创新成果 - 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并转入常态化运营 [4] - 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 [5] - 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技术全球领先 [5] -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到26个,占比全球第一 [6] 科技产出与排名 -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达到第11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9] - 高质量科研产出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并持续扩大领先优势 [9] - 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发明专利申请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 [9] 产业发展与突破 - 集成电路年产量比"十三五"时期末增长72.6%,增加约1900亿块 [10] -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率 [12] -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产品信息系统备案企业达809家,产品超过374万架 [12]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24万亿元 [7] 制造业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1500万辆,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12] - 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51.7%、68.3%、64.9% [13]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1.6万家 [7]
【奋楫前行 十四五话国力】创新能力:自立自强有底气
中国经济网· 2025-08-21 17:57
创新能力建设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增量达1.2万亿元[4] - 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至2.68% 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4]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4] - 基础研究投入达2497亿元 占研发投入比例6.91%[6] -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26个 占比全球第一[6] 重大科技成就 - 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并转入常态化运营[4] -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5] - 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技术全球领先[5] - 集成电路年产量比"十三五"末增长72.6% 增加约1900亿块[10] 产业发展成果 - "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24万亿元[7] -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 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率[12] -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备案企业达809家 产品超374万架[12] - 上半年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1500万辆 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12] 全球竞争地位 -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1位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9] - 高质量科研产出保持全球第一并持续扩大领先优势[9] - 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发明专利申请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多年居世界首位[9] - 造船三大指标全球占比:完工量51.7% 新接订单量68.3% 手持订单量64.9%[13]
人民日报头版报眼点赞:大连向海图强发展海洋制造业
人民网· 2025-08-06 09:31
核心观点 - 大连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头部企业产能扩张 配套产业链完善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集群效应显著增强[4][5][6][7][8] 头部企业表现 - 恒力重工收购闲置船厂后100多天即重新投产 已开工造船70余艘且订单排至2029年[4] -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去年修船244艘并交付新船12艘 产值增长约23% 今年5月交付全球最大载重吨位多用途纸浆船[6] - 大连船企上半年造船完工量 新接订单量 手持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27.4% 34.1% 72.6%[6] - 中船大船重工去年建造多艘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大连中远海运川崎今年4月交付30.9万载重吨LNG双燃料超大型油轮 恒力重工6月交付30.6万载重吨超大型油轮[6] 配套产业发展 - 大连华锐船用曲轴实现本地化供应 其曲轴部件加工精度达头发丝粗细且单件重逾7吨[7] - 大连石岛工业的集装箱绑扎件占全球市场30%份额 海工吊机应用于极地科考船 去年本地交付量增长10%且近七成原料本地采购[7] - 大连市船舶海工配套企业超100家 覆盖发动机 曲轴 导航 舾装件等领域[7] - 今年2月大连举行配套产业发展大会 签约34个项目且投资额达50.5亿元[7] 科技创新突破 - 大连理工大学通过"揭榜挂帅"项目助力企业开发液化天然气船 甲醇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 超大型液氨运输船等高端船型[8] - 大连海事大学与中远海运重工联合打造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 具备自主航行 远程控制和岸基信息支持功能[8] - 大连船舶产业已创造中国造船史上90多项"第一"[8] 城市产业整体态势 - 上半年大连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产值增长64.1%[4] - 大连正打造世界级高技术船舶与高端海工装备制造基地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5][8]
大连向海图强发展海洋制造业(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8-06 06:21
行业整体表现 - 辽宁大连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产值上半年增长64.1% [1] - 大连船企上半年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27.4%、34.1%和72.6% [2] - 大连市船舶海工配套企业超100家 覆盖船用发动机、曲轴、导航、舾装件等领域 [3] 头部企业动态 - 恒力重工收购闲置造船厂后100多天重新投产 已开工造船70余艘且订单排至2029年 [1] -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去年修船244艘并交付12艘新船 产值增长约23% [2] - 中船集团大连船舶重工去年建造多艘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下水 [2] - 大连中远海运川崎4月交付30.9万载重吨液化天然气双燃料超大型油轮 [2] - 恒力重工6月交付30.6万载重吨超大型油轮 [2] 配套产业发展 - 大连华锐船用曲轴实现本地化供应 产品加工精度达头发丝粗细 [3] - 大连石岛工业集装箱绑扎件占全球市场30%份额 去年本地交付量增长10% [3] - 大连市举行配套产业发展大会签约34个项目 总投资额50.5亿元 [3] 科技创新突破 - 大连理工大学通过"揭榜挂帅"项目推动液化天然气船、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等技术开发 [4] - 大连海事大学与中远海运重工联合打造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 [4] - 大连创造中国造船史上90多项"第一" 正打造世界级高技术船舶与高端海工装备制造基地 [4]
中国终于暴露实力!中美差距究竟有多大?张召忠:我可以负责任讲,别再被误导了!
搜狐财经· 2025-07-22 20:07
经济总量与增长 - 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20万亿美元,达到201963.9亿美元,包含港澳台地区 [1] - 澳门经济增速达8.8%,台湾地区增速达4.59%,表现突出 [1] - 2025年经济总量预计突破140万亿元人民币,五年增长超35万亿元 [1] 中美经济对比与差异 - 2024年美国GDP总量29.21万亿美元,中国不含港澳台为18.94万亿美元,差距10.26万亿美元 [1] - 2025年中美GDP差距预计扩大至11万亿美元 [1] - 美国服务业占比高达80%,中国制造业占比28%,经济结构存在本质差异 [6] - 美国人均GDP是中国的6倍以上,体现不同发展阶段 [6] 汇率与通胀影响 - 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从7.12贬至7.18,导致中国GDP美元计价减少1600亿美元 [3] - 美国2025年一季度CPI达3%,推高名义GDP,中国一季度实际增长5.4%但名义增速仅4.6% [3] 研发与创新突破 - 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投入强度达2.68% [4] - 船舶工业实现国产电磁弹射航母、大型邮轮和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突破 [3] - 航天领域完成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并建成自主空间站 [3] -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投入运行,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用 [3] 经济结构与竞争力 - 中国通过产业升级提升全球竞争力,新能源汽车领域从追随者转变为引领者 [6] - 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低11.6%,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6] - 全国统一大市场基本建立,民营企业比"十三五"末增长超40% [6] 统计方法差异 - 美国采用支出法统计GDP,包含信贷消费和政府刺激消费 [3] - 中国采用生产法统计GDP,着重计算实际生产的商品与服务 [3]
多维度优势塑强中国船舶国际竞争力
一季度出口表现 - 一季度中国船舶出口额达101.3亿美元,同比增长2.1% [1] 成本优势 - 美国船厂新造船价格比中国船厂高达6倍 [2] - 2014年MR型成品油轮美国报价1.25亿美元,中国报价3650万美元 [2] - 2020年2200吨风电安装船美国报价6.25亿美元,中国报价3.3亿美元 [2] - 2022年3600标箱集装箱船美国单艘造价3.33亿美元,中国单艘造价5500万美元 [2] - 钢材等原材料占全船成本25%~35%,人工成本占20%~30%,设计管理成本占5%,船舶配套成本占40%~50% [3] - 长江入海口200公里范围内集聚上千家造船及配套企业,形成全球最大造船产业集群 [3] 建造效率提升 - 江南造船通过"数字造船"技术将大型集装箱船建造周期从28个月缩短至13个月 [4] - 沪东中华通过批量化建造将17.4万立方米LNG船建造周期从40个月缩短至18个月以内 [4] - 部分企业分段建造效率从2010年40余工时/修正总吨降至15工时/修正总吨 [4] 高技术船舶成就 - 全球唯一同时具备建造航空母舰、大型LNG运输船、大型邮轮能力的国家 [5] - 第五代17.4万立方米LNG船相比第一代载货量提升18%,燃油消耗降低50%,蒸发率降低50% [5] - 2024年VLCC手持订单中国企业占比77.4%,17000标箱以上集装箱船手持订单占比91.6%,LNG运输船手持订单占比从2020年6.8%升至30% [5] - 骨干企业实现三维数字化工艺模型全流程应用,三维模型共享率提升80%,生产设计效率提高20% [5] 绿色船舶领先地位 - 2024年中国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78.5% [6] - 全球最大15万立方米乙烷运输船、9.3万立方米液氨运输船实现批量承接 [6] - 包揽卡塔尔能源集团"百船计划"中24艘27万立方米超大型LNG船建造 [6] 产业规模与配套体系 - 中国造船厂年产能2325万吨,是美国的232倍 [8] - 拥有超过75家大型造船厂,其中10万吨以上船台/船坞56座,30万吨以上30多座 [8] - 2024年中国船厂交付新船1286艘、3912万总吨,全球占比54.6% [8] - 规模效应带来边际成本递减,单位成本逐渐降低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