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制造
搜索文档
同仁堂科技:出口品种生产研发基地完成试机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29 11:12
近日,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科技")位于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的出口产品 车间传来捷报——片剂、颗粒剂型生产线带料试机完成,不仅验证了关键设备的稳定性能,更标志着同 仁堂"出口品种生产研发基地"向正式投产迈出关键一步。 同仁堂科技常年生产近两百个中成药品种、覆盖20余个剂型,丰富的品种储备与现代化智能化生产线, 是助力企业海外业务增长的有力保障。 度达标……全程符合质量标准。此次试机的圆满完成,不仅验证了出口产品车间 "实战能力",更为同 仁堂中成药"出海"再添底气。 业内专家表示,对于同仁堂这样一家创立350余年的企业来说,建设专门的"出口基地"可以快速响应国 际市场变化,系统性地解决中医药出海所面临的法规、市场、质量和文化壁垒,另一方面向国际合作伙 伴传递出专业化、高标准、专注性的形象,最终实现从"能出口"到"好出口"、再到"品牌出口"的跨越, 有利于建立长期信任和品牌溢价。 未来,同仁堂科技将优化生产工艺、推进配套工作,力争尽快实现基地全线投产,让更多高质量中医药 产品走出国门,为提升中成药国际竞争力注入"同仁堂力量"。 "建立出口品种生产研发基地,可针对目标市场的法规要求实施生产, ...
西北老字号药企 突闯“核药”赛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7 19:30
公司战略投资 - 佛慈制药以2000万元现金增资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公司,增资完成后将持有该公司4.911%股权 [1] - 此次投资旨在提前布局放射性同位素药物赛道,以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1] - 参与科近泰基本轮增资的机构还包括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甘肃国资、中科创星等,总融资额达到3.73亿元人民币 [5][12] 科近泰基公司概况 - 科近泰基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医用同位素项目产业化的主体企业 [4] - 公司主要业务为协同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甘肃省同位素实验室等开展医用同位素的生产、销售、运营及药物协作研发 [4] - 科近泰基2024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3348.91万元,净利润为77.82万元;2025年1-6月未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1119.85万元,净利润为-156.76万元 [17] 放射性药物(“核药”)行业前景 - “核药”是一种将放射性同位素与特定载体结合而成的新型药物,可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能够精准定位病灶,被视作医药产业的前沿方向之一 [14] - 有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放射性药物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260亿元 [15]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甘肃省同位素实验室正在兰州新区共建基于加速器的医用同位素药物研发平台,以用于肿瘤治疗的α—放射性同位素为突破口 [16] 佛慈制药基本面 - 佛慈制药是一家具有近百年制药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业务围绕中成药制造和大健康展开 [6][8] - 公司拥有药品批准文号467个,以及10个独家产品;过去十余年间,营收从2011年的2.71亿元增长至2023年11.63亿元,但2024年营收有所下滑 [9] - 公司归母净利润在2020年触及1.08亿元高点后开始下滑,近两年回落至6000万元级别 [9] - 自2011年上市以来,公司累计实施现金分红14次,总额达1.80亿元,平均分红率接近20% [11] 投资背景与公司财务状况 - 佛慈制药长期处于中药单一赛道,面临增长天花板,亟需拓展新的成长曲线 [18] - 2023年,公司成为甘肃省属国企,并被认定为“甘肃省现代中药产业链链主企业”,产业引领者角色愈加清晰 [19] - 根据2024年年报,公司货币资金达3.98亿元,占总资产的16.11%,短期借款仅1000万元,长期借款180万元,账面资金充裕且负债水平极低 [19] - 公司近期获得股东大会授权,可启动募资上限3亿元的小额快速定增,为潜在资金需求预留窗口 [23][24]
第56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在江西樟树开幕
中国经济网· 2025-10-17 15:42
大会概况 - 第56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于10月16日在江西樟树市开幕,参会参展医药企业千余家,包含40余家全国医药百强企业 [1] - 大会主题为“传承精华提质创新”,包含开幕式、商务会展、药材交易等八项活动,展示近千种全产业链展品 [1] - 大会规划设置中药饮片、医药百强、中医诊疗体验、药都新品首发直播等12个特色展区 [1] 创新与产业对接 - 首次设立医药创新药品批文转让展区,定位为“成果+资本+市场”一站式对接,为批文持有方与生产企业搭建桥梁 [1] - 大会开幕现场举办江西省医药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涵盖医疗器械、医药化工等领域的10个项目完成现场签约 [1] 区域产业发展 - 樟树市实施“中国药都”振兴工程,推动中医药产业从“传统加工”向“现代智造”升级 [1] - 该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余万亩,现有医药企业502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获评四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1]
贵州百灵2025年上半年营收超14亿元 顺利“摘帽”重回良性发展轨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21:2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62亿元,同比下降31.77% [1] - 净利润5183.46万元,同比下降40.73%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4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21.03%,由负转正 [1] - 医药工业毛利率72.3%,同比提升8.42个百分点 [1] - 第二季度单季净利润2766万元,盈利水平环比改善 [1] 产品与业务发展 - 核心品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第一季度在三大终端六大市场销售额过亿 [2] - "大呼吸"布局产品(咳速停糖浆/胶囊、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等)在细分领域占重要市场份额 [2] - 儿童用药(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有望随生育政策完善实现放量 [2] - 糖宁通络片获批进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期临床试验 [3] - 糖宁通络片联合乳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率达100%(Wagner 4级人群) [4] - 黄连解毒丸完成Ⅲ期临床试验,芍苓片等多款新药预计1-2年内上市 [4] 产能与供应链优化 - 扩能技改项目竣工,中药材前处理能力从2.5万吨/年提升至6万吨/年(增长140%) [3] - 颗粒剂车间改造后年产能将翻番至9亿袋,产品收益率提升至90%以上 [3] - 医药物流园投入运营,填补6万吨中药材仓储缺口,预计年流通规模达50亿元 [3] - 物流园入选省级重点枢纽,配套产业基金加速形成200亿级医药产业集群 [3] 行业环境与公司战略 - 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8% [1] - 公司通过内控整改实现"摘帽",生产经营重回良性轨道 [1] - 加速推进东南亚市场布局,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经销商签订协议 [4]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等产品通过代理协议进入土库曼斯坦市场 [4]
嘉应制药董事长、总经理等被罚近500万元
国际金融报· 2025-08-04 21:28
公司违规与处罚 - 公司因通过子公司向关联方药聚能提供2.19亿元短期资金拆借未履行关联交易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违反《证券法》[2] - 广东证监局拟对公司责令改正、警告并罚款150万元 对董事长李能、总经理游永平、时任财务总监史俊平分别罚款160万元、100万元、80万元 合计处罚近500万元[5] - 关联方资金拆借发生于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 单笔金额4万元至5999万元 2024年转出1.69亿元 2025年1月转出5000万元 均当月转回 累计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28.83%[7]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3.76亿元同比下跌29.46% 连续两年双位数下滑(2023年降19.11%)[7] - 2024年归母净利润2061.16万元同比下滑39.94% 净利率从2023年6.44%降至5.48%[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22亿元同比增长28.83% 归母净利润1540.33万元同比增长197.23%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25.22%[8] - 2025年一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1183.38万元同比下降193.73%[9] 研发与产品 - 2024年研发费用仅675.72万元 研发费用长期处于低位[9] - 核心产品接骨七厘片/胶囊因全国中成药集采价格调整销售显著下滑 另一主力产品双料喉风散/含片2024年收入同比减少19.62%[9]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2021年10月及2022年6月曾因信息披露违规收到证监会及广东证监局警示函[8] - 2024年8月李能就任董事长后两个月内发生资金违规拆借及信披违规 2025年3月董秘肖巧霞等两名董事辞职 5月财务总监辞职[8] - 第一大股东为东方证券(原老虎汇持股11.27% 2023年股权司法拍卖流拍后抵债给东方证券)[9] - 2024年7月连锁药房养天和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养天和拥有4000多家门店 2023年销售额超50亿元[10] 行业与市场环境 - 制药行业与连锁药店行业均处于"内卷"状态[11] - 公司股价长期徘徊7元/股附近 低于养天和10元/股收购价[10]
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发布 安宫牛黄丸入选推荐药品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04 15:54
核心事件概述 - 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 从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等12个方面提供诊疗指导 [1] -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 [1] - 中医治疗将基孔肯雅热归类为湿温范畴 核心病机为风邪袭表 湿毒蕴热 急性期采用清热化湿 疏风透疹治法 [1] 治疗方案细节 - 针对高热 狂躁 谵语神昏 四肢抽搐症状 推荐使用清瘟败毒饮加减或加用安宫牛黄丸 [1] - 片仔癀药业生产的安宫牛黄丸采用道地药材和古法工艺 公司是以医药制造为主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 [1] - 片仔癀药业常年生产片仔癀 安宫牛黄丸 茵胆平肝胶囊等20多个中成药品种 [1] 公司历史背书 - 片仔癀曾于2014年入选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第2版)成为推荐中成药之一 [1] 疾病预防控制 - 基孔肯雅热被专家认定为可防可控疾病 主要通过灭成蚊 清积水 防叮咬等措施有效预防 [2] - 诊疗方案建议清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媒密度 个人使用蚊香 驱避剂 蚊帐等防护方式 [2] - 前往流行区的旅行者需提高防范意识防止境外感染 [2]
刚当上董事长,就干这事,监管出手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03 19:36
行政处罚事件 -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收到广东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1] - 董事长李能通过关联公司药聚能占用上市公司资金,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累计拆借2.1999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8.83%[4] - 资金拆借未履行关联交易审议程序且未及时披露,相关责任人包括董事长李能、总经理游永平、时任财务总监史俊平[5] - 广东证监局拟处罚:对公司罚款150万元,对李能罚款160万元,对游永平罚款100万元,对史俊平罚款80万元[6] 资金占用细节 - 子公司湖南嘉应以月初转出、月末转回方式向药聚能提供短期拆借,单笔金额4万元至5999万元不等[4] - 2024年合计转出1.6999亿元,2025年1月转出5000万元,均当月转回[4] - 截至2025年3月末,药聚能已支付相关资金利息给湖南嘉应[4] 公司治理与股权变动 - 李能2024年8月才上任董事长,两个月后即发生资金占用行为[7] - 李能通过养天和医药连锁(持股51.12%)控制公司,养天和2024年7月以3.55亿元收购公司7%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8] - 董事会换届后养天和系多名高管进入管理层[8] - 公司股权结构分散,重组后第一大股东多次变更,当前前三大股东为东方证券(11.28%)、陈少彬(10.01%)、黄俊杰(5.03%)[9] 公司基本面 - 公司为中成药制造企业,拥有70个药品品种,包括双料喉风散等独家产品[9] - 2024年营业收入3.762亿元,同比下降29.45%;归属净利润2061万元,同比下降39.95%[10] - 2024年扣非净利润1455.7万元,同比下降52.83%[10] - 截至8月1日市值为35.27亿元[10]
A股突发!刚当上董事长,就干这事!监管出手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03 18:53
公司违规事件 - 嘉应制药收到广东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1] - 董事长李能通过关联公司药聚能以月初转出、月末转回方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累计涉及金额2.1999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8.83% [5] - 该关联交易未履行审议程序且未及时披露,虽资金已归还并支付利息,但构成信息披露违规 [5] 处罚措施 - 公司被警告并罚款150万元 [6] - 董事长李能被警告并罚款160万元 [6] - 总经理游永平被警告并罚款100万元 [6] - 时任财务总监史俊平被警告并罚款80万元 [7] 管理层背景 - 李能2024年8月才上任董事长,两个月后即发生资金占用行为 [8] - 李能是连锁药房养天和的实际控制人,养天和持有嘉应制药7%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 [8] - 养天和系多名高管进入公司管理层 [8]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3年,2007年上市,主营中成药研发生产销售,拥有70个药品品种 [9] - 股权结构分散,养天和进入前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11.28%、10.01%、5.03% [9] - 2024年营业总收入3.762亿元,归属净利润2061万元,市值35.27亿元 [10]
国泰海通证券走进吉林敖东:传承与创新并进 共筑医药产业新未来
全景网· 2025-07-17 13:50
公司概况 - 吉林敖东从1957年延边国营敦化鹿场起步,经历转型制药和深交所上市,发展成为涵盖中药化药研发制造和销售的控股型上市公司[2] - 公司业务布局涵盖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化学药、保健品、食品等多个品类,形成医药、金融、大健康多轮驱动的产业格局[2] - 拥有628个生产批准文号,其中中药和化学药品文号均超过300个[3] 核心产品与研发 - 明星产品包括安神补脑液、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血府逐瘀口服液等家喻户晓的品种[2] - 公司构建"过亿单品领航、千万级品种支撑、百万级产品蓄势"的产品梯队,通过核心大品种带动重点与潜力品种发展[2] - 坚持技术创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加强与外部科研力量合作攻克技术难题,推动中医药现代化[1] 金融与资本运作 - 采用"医药+金融+大健康"多轮驱动模式,通过投资广发证券获取金融优势[3] - 参投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并与广发信德合作设立5支产业基金,布局生物制药、医药研发、互联网医疗等前沿领域[3] - 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的发展方式取得成效,帮助公司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应时代发展[3] 投资者关系与市场表现 - 公司连续11年位列中国制药工业百强,荣获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称号[1] - 重视市值管理,通过实地调研、线上会议等多元化渠道与投资者保持良好沟通[1] - 中成药制造短期承压,但下半年业绩改善有望带动行业和公司股价积极表现,中药配方颗粒出海是潜在增长点[3] 经营策略与未来发展 - 保持稳定分红政策,随着业绩提升分红力度有望加大[4] - 正在补齐酵素产品销售短板,未来可能成为发展亮点[4] - 连锁药店业务持续优化,长春和敦化门店已实现盈利,抚顺门店正在改善[4] 行业活动与影响 - "理性投资伴我行"活动展示公司工业园、梅花鹿养殖基地、人参种植基地等实体,增强投资者对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直观认识[4] - 活动搭建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深度沟通桥梁,促进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理念传播[1]
突遭立案调查!老牌中成药企嘉应制药的“三维危机”:研发萎缩、集采重创与高管“出走”
华夏时报· 2025-06-05 20:19
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问题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暴露长期治理缺陷 [2][3] - 2024年第四季度未及时披露关联交易合计1039.93万元,2025年4月才补充披露 [3] - 2024年9月至2025年1月期间,子公司向关联方非经营性转出资金1.7亿元,向非关联方转资6500万元,未经审批且延迟披露 [3] - 独立董事李善伟因内幕交易违规减持9100股被监管处罚 [3] - 2025年3月至5月,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等核心高管密集离职,治理架构稳定性受冲击 [4][5] 财务业绩与核心产品表现 - 2024年营收3.76亿元,同比下滑29.46%,连续两年双位数下滑(2023年降19.11%) [6][7] - 2024年归母净利润2061.16万元,同比腰斩39.94%,净利率从6.44%降至5.48% [6][7] - 核心产品接骨七厘片/胶囊营收下降41.05%,占营收比重从59.10%降至49.38%,毛利率下滑4.35个百分点至76.99% [9][10] - 另一主力产品双料喉风散/含片营收下降19.62%,其他产品线普遍下滑,仅重感灵片增长14.01%但占比不足8% [9][10]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22亿元同比增长28.83%,净利润1540.33万元高增197.23%,但经营现金流净额-1183.38万元,同比下降193.73% [11][12] 研发投入与行业挑战 - 2024年研发费用675.72万元同比减少33.09%,占营收比重降至1.8%,研发团队从42人缩减至30人 [14] - 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继续同比缩减16.34%,长期创新能力存疑 [14] - 中成药集采导致核心产品量价双杀,行业政策收紧加剧竞争压力 [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