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富民贷
icon
搜索文档
农业银行福建南靖支行培育绿色产业助力农民致富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9 22:37
南靖县竹笋产业概况 - 南靖县位于福建省漳州市,竹林面积约53万亩,笋竹加工企业111家,竹业年总产值达40.9亿元[1] - 龙山镇是南靖县竹笋产业核心区域,依托自然条件大力发展麻竹种植与加工产业[2] - 农业银行福建南靖支行为当地竹产业提供金融支持,包括富民贷、惠农贷等产品[2] 麻竹种植发展 - 麻竹种植户吴天昌从最初几百枞扩种至2000多亩、15000多枞,年产1200多吨麻笋[1] - 农行南靖龙山支行为吴天昌提供"惠农e贷"授信50万元,解决扩种资金缺口[1] - 吴天昌成立南靖县昌华竹木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全村农民种植麻竹致富[1] 竹笋收购与初加工 - 收购商陈万忠年收购竹笋量达3000吨左右,预计2024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3] - 农行南靖龙山支行为陈万忠提供95万元信贷支持,包括"惠农e贷"和"商户e贷"[3] - 初加工环节包括蒸汽锅煮熟、水池冷却、敲丝敲片等工序,产品发往全国食品厂[3] 竹笋深加工企业 - 福建省高龙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从5人小作坊发展为出口罐头食品制造企业[4] - 公司带动当地近300人就业,农行南靖支行自1995年起持续提供金融服务[4] - 农行信贷资金缓解了企业生产旺季的资金周转难题[4] 金融支持数据 - 截至2025年7月末,农行南靖支行信贷支持竹产业企业6家,授信金额7058万元[4] - 支持从事竹产业的农户及商户1235户,授信金额16059万元[4]
农行济南济阳支行营业部:乡村金融的“及时雨”
齐鲁晚报· 2025-08-01 12:09
农行济南济阳支行营业部金融服务 - 公司践行"让金融服务惠及乡村"使命 通过"富民贷"产品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植 该贷款由农行与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推出 具有纯信用 无抵押担保 期限贴合生产周期 利率亲民等特点 [1] - 营销副行长韩磊主动上门服务 实地踏查种植基地 核算生产规划 并为农户详细讲解贷款政策 最终帮助农户获得10万元贷款 用于购置新种苗和设备 实现规模扩张和收入增长 [1] "富民贷"推广实施 - 韩磊带领团队深入村落 使用方言简化金融条款讲解 手把手指导村民使用手机银行申请贷款 对行动不便村民提供上门代办服务 覆盖从信息登记到贷款发放全流程 [3] - 通过持续努力 "富民贷"已成为当地农户重要融资工具 被称作"致富钥匙" 有效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3] 农户案例成效 - 典型案例显示 一位特色农产品种植户在市场需求激增背景下 通过"富民贷"解决融资难题 成功扩大种植规模 实现收入持续提升 [1]
农行诏安支行添金绘绿 “八仙”出圈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0 17:55
八仙茶产业概况 - 八仙茶产于福建省诏安县,因种植于八仙山下得名,当地被誉为"中国海峡硒都"和"中国八仙茶之乡" [1] - 诏安县地理条件优越,日照充足,高山云雾缭绕,土壤富含硒元素,为茶叶品质提供天然优势 [1] - 目前八仙茶种植面积达4.25万亩,年产值超12亿元,形成40多个专业生产村和80多家加工企业的产业规模 [1] 茶农生产情况 - 2023年因天气晴朗居多,八仙茶品质优于往年,茶青价格上涨直接提升茶农收入 [1] - 茶农面临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资金周转压力,需短期融资支持 [1] - 农行诏安支行通过"富民贷"产品,3天内完成20万元贷款发放,解决茶农胡武聪资金需求 [1] 茶叶加工环节 - 茶叶加工厂需完成摊晾、摇青、炒制、揉捻、烘干、筛选等完整工序 [2] - 设备更新和人工成本上涨导致资金压力,例如胡舜权茶厂曾因30万元资金缺口面临经营困难 [2] - 农行通过"农担贷"产品提供30万元贷款,该客户与农行保持7年合作关系,贷款额度从8万元提升至30万元 [2] 金融支持措施 - 农行诏安支行针对茶产业推出"惠农e贷"等普惠金融产品,覆盖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 [2] - 采取主动上门服务模式,组建专门金融服务小队,最快3天完成贷款审批发放 [1][2] - 金融支持推动八仙茶从农产品升级为年产值12亿元的富民产业,实现"绿叶子"到"金叶子"的转化 [2]
农业银行淄博分行:金融活水润老区 赋能“三农”促振兴
齐鲁晚报网· 2025-07-18 16:16
重大项目牵引 - 农业银行淄博分行为沂源县经济开发区重点产业项目累计提供贷款超4亿元,加速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2] - 为华润风电(淄博)有限公司沂源西里150MW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完成3.878亿元贷款审批,已投放超3200万元,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8亿千瓦时[2] - 审批通过淄博卓意玻纤材料有限公司8万吨玻璃纤维生产线技改项目固定资产贷款3.54亿元[2] - 为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投放固定资产贷款8800万元[2] - 为沂源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投放贷款2.58亿元,同步投入800万元用于银医通系统上线[3] 基建筑基 - 为沂源县城乡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放2.76亿元水利专项贷款,用于供水主管道改造、智能水质监测系统建设及村级供水站升级,项目完工后铺设输水管网320公里,惠及农村人口23万,饮用水达标率从75%提升至100%[4] - 为源能热力有限公司发放8700万元专项贷款用于供暖管网升级,更换保温管道18公里,改造换热站12座,管网保温性能提升40%,供暖温度达标率从82%提高到98%,惠及2.8万户居民[5] 小微赋能 - 创新推出"科技E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产品,累计为23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授信8500万元,其中为山东博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放1000万元"科技E贷"[6] - 实施"线下走访+线上产品"双轮驱动,覆盖县域80%小微企业,累计为156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3.2亿元,首贷率提升40个百分点[6] 特色产业造血 - 围绕"沂源红"苹果品牌升级,为西里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完成3亿元整体授信,累计投放4562万元"强村贷",带动500余户果农扩大种植规模1200亩,苹果亩产从4000斤增至4600斤,增收15%[7] - 创新推出"沂源苹果专业市场服务方案",投放5000余万元"富民贷",为东里镇冷链物流园发放1200万元贷款建设5000吨恒温冷库,苹果保鲜期从3个月延长至8个月,错峰销售溢价达30%以上[7] - 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放龙头企业贷款2.3369亿元,为流水锶乡党建共同体发放200万元"农业龙头贷"建设桔梗产业标准化种植基地300亩,吸纳120名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8] 党建共建 - 成立"乡村振兴党员先锋队",累计走访行政村200余次,收集融资需求180余条,解决融资难题136个[9] - 疫情期间为12家合作社发放贷款800万元,保障农资供应不中断[9]
宁波江北区政银保齐发力 让农创客发展无后顾之忧
中国经济网· 2025-07-18 14:25
信贷产品创新 - 甬城农商银行推出"两权一房"信用贷款产品,将传统依赖抵(质)押的融资方式升级为以信用建设体系为基础的贷款模式,重点支持新农人、农创客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1] - "富民贷"产品提供30万元贷款额度,具有利率优惠和灵活还款期限的特点,通过"驻村金融顾问"模式深化银企合作 [1] - 江北政府性担保机构推出"振兴保"普惠融资担保产品,具有额度优、费率低、免抵押、手续简等优势,有效破解涉农主体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2] 金融服务成效 - "振兴保"担保产品覆盖41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担保金额超1亿元,支持涉农文旅融合等特色小微项目 [2] - 通过"振兴保"担保贷款支持的"十八花房"民宿项目迅速成为慈城文旅新地标,实现稳定客流 [2] - 江北区通过"政策引导+产品创新+服务下沉"模式精准破解农创客融资难题,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3] 政策支持方向 - 江北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将服务"三农"和赋能农创客发展作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3] - 政府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下沉方式,助力农创客实现"创业梦"和"共富梦" [3]
激活农牧业“沉睡资产” 通辽构建“农畜贷”金融综合服务体系纾困肉牛产业
金融时报· 2025-07-17 11:20
行业背景与挑战 - 通辽市作为农业大市,肉牛和玉米是核心产业标签,但近年肉牛价格走低导致养殖收益下降,养殖规模缩减,活体牲畜质押贷款业务量同步萎缩[1] - 肉牛产业贷款余额达246.54亿元(占全市贷款13.24%),年内新增发放91.25亿元,但金融服务覆盖面仍受制约[1][2] 政策创新与抵押品扩展 - 出台《活体牲畜抵押贷款指导意见》等政策,将大型农具纳入抵押品范围,盘活生产资料[3] - 推动"肉牛+玉米"双轨策略,支持粮食存货质押,通过科技手段确保存货真实性、可溯源性[4] - 信用保证基金模式撬动22亿元贷款,财政注资1.28亿元带动企业缴存2.14亿元风险共担资金[9] 科技赋能与数字化管理 - 开发"智慧畜牧贷"场景,运用智能耳标、AI畜脸识别等技术建立9.58万头肉牛数字化档案,实现全生命周期追溯[4][5][6] - 构建肉牛产业大数据平台,集成六大信息系统(如押品管家APP、智能锁控系统)实现质押品全程监管[5] - 电子围栏项圈等技术已监管7755头抵押牛只,撬动1.2亿元活体抵押贷款[6] 差异化金融产品创新 - 中国银行通辽分行通过资金流信用信息平台缩短贷款审批周期50%(15天→7天),累计发放7029万元贷款[8] - 农业银行推出"粮食收储贷",实时追踪质押粮食状态,存货抵押贷款覆盖7户(余额0.45亿元)[9] - 内蒙古银行通辽分行首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向通四方农业科技发放1000万元"智产"融资[10] 产业链金融与未来方向 - 中国银行通辽分行通过"惠担贷"贯通玉米产业链,覆盖97户上下游客户(贷款余额8.44亿元)[10] - 计划拓展经济作物、养殖设施等抵押范围,深化物联网技术应用提升风控精度[11]
国发担保为政府性担保探索发展新路径
苏州日报· 2025-06-13 08:37
公司荣誉与转型成果 - 苏州国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首次参评即获"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融资担保机构"称号[1] - 同时获评江苏省信用担保协会"2024年度融资担保机构三十佳"荣誉[1] - 2024年成功转型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推动苏州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扩容升级[1] 业务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年提供融资担保超150亿元,同比增长56%[1] - 单户1000万元以下普惠担保投放超145亿元,同比增长72%[1] - 新增责任额在全省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中排名第三,带动全市业务体量跃居全省首位[3] 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 - 产品矩阵涵盖省市政银担产品和自研标准化产品,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1] - "小微贷"和"富民贷"两款产品免担保费,其他产品减费让利1445万元,平均费率控制在1%以下[2] - 单户1000万元以下担保占比97%,单户500万元以下占比90%,深度倾斜小微和"三农"[2] 科技创新支持 - "科技创新担保计划"上线五个月备案13亿元,列全省担保机构首位[2] - 全年新增科创担保42亿元,科创在保余额达43亿元,同比增长27%[2] - 通过担保扶持的企业中,19家成长为国内A股上市公司[2] 创新与行业引领 - 落实江苏省财政厅"设备担"产品并实现首批落地[3] - 开立全市首笔旅行社质保金保函,首家入驻江苏省政府采购电子保函平台[3] - 组建国发普惠金融实验室,开发供应链金融平台,持续打造"国发普惠"金融品牌[3]
农行诏安支行 作“梅”好产业出圈的“金”钥匙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25 23:15
诏安县青梅产业发展 - 诏安县现有青梅种植基地13 3万亩 产量10 5万吨以上 青梅全产业链产值达68亿元 是全国最大的青梅种植 加工 出口基地 [1] - 诏安县富硒土地面积达76 2万亩 占县域总面积的39 27% 是福建省硒元素含量最高 富硒土地面积最大的区域 [1] - 当地产出的青梅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 是名副其实的长寿果 [1] 农业银行金融支持措施 - 农行诏安支行推出"惠农e贷"普惠产品 助力农户大丰收 [1] - 农行诏安支行为果农江选能发放10万元"惠农e贷"解决资金周转问题 并在今年4月份办理续授信提额手续 [2] - 农行诏安支行为青梅收购商沈特宝开通绿色通道 简化业务流程 发放20万元"富民贷" [2] - 截至3月末 该支行农户贷款比年初增加1 25亿元 惠及农户7000余户 [2] 产业链发展情况 - 青梅产品经过深度加工 包装后销往日本 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2] - 当地形成了从种植 收购到加工 出口的完整产业链 [1][2]
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三千亿元,加大普惠金融支农力度 金融“活水”更多更快更精准流入良田(经济新方位)
人民日报· 2025-05-15 05:59
政策支持与金融供给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推动2025年"三农"金融工作,明确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金融供给,目标实现同口径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持续增长 [1] - 中国人民银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加大普惠金融支农力度 [1][8] - 各地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优化产品服务,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流入农业领域 [1] 金融服务创新与效率提升 - 浙江金融机构通过移动设备上门服务,实现农户30万元信贷额度提升和手机银行快速放款 [3] - 浙江省开通涉农信贷绿色通道,优化数字助农模式,实现农户田间地头在线申请贷款 [4] - 浙江推广"农户家庭资产负债表"融资模式,将无形资产纳入评价体系,超七成农户建立档案,近五成获授信,户均授信超20万元 [5] 融资成本优化 - 陕西洋县信用联社运用支农再贷款政策,贷款利率下调1.8个百分点,企业利息支出预计下降28.58% [7] - 陕西渭南市小微企业享受无还本续贷政策,授信额度提升至130万元,利率从5.5%降至4.5% [8] - 全国普惠型涉农贷款平均利率从去年4.9%降至今年前两月的4.52%,同比下降0.51个百分点 [8] 农业科技与产业升级 - 重庆梁平区味源合作社投资100多万元建设全自动水稻育秧流水线,生产效率从15人/天提升至1小时完成3000盘 [9] - 智能化育秧工厂使每亩种植成本节约100余元,水稻增产100余公斤 [9] - 农行重庆梁平支行发放30万元"富民贷"支持智能育秧产线建设,该产品免担保且利率低 [1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 - 江苏、浙江等地开发"新农人贷""农创客贷"等产品,针对性支持返乡创新创业青年 [11] - 浙江金融机构加强对新农人、农创客的融资需求摸排,建立精准画像和金融服务专员队伍 [11] - 金融机构计划开发更多差异化信贷产品,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资金需求 [11]
金融服务情系“三农”
金融时报· 2025-05-13 09:49
春耕金融支持 - 截至3月末巴彦淖尔市春耕备耕贷款余额达229.23亿元同比增长9.69%支持农户11.21万户 [1] - 金融机构推出"富民贷""助农贷"等20余种信贷产品为7080户受灾农户发放贷款10.96亿元 [2] - 建成助农取款服务点940个金融综合服务站107个配备流动金融服务车9台实现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 [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 截至2025年3月末巴彦淖尔市涉农贷款余额653.97亿元较年初增加33.19亿元 [3] - 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33.47亿元服务户数超4000户 [3] - 案例:农户通过30万元贷款转型农资销售后获30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年销售化肥5000-6000吨 [3] 农业科技企业出海 - 永明机械制造公司前两个月签订98个生产订单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另有30多个订单在洽谈 [4][5] - 该公司葵花籽脱壳生产线每小时处理3-4吨原料拥有多项国家专利技术 [4] - 工商银行一周内发放500万元专精特新贷款支持企业智能化转型 [5] 科技金融创新模式 - "支农支小再贷款+科技金融"模式已为12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3.36亿元 [5] - 该模式为企业减少融资成本约644.37万元 [5] - 金融机构优化审批流程打造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样本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