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5系列

搜索文档
华为Pura80系列首销:搭载12核处理器,不再严重缺货
观察者网· 2025-06-14 22:29
华为Pura 80系列首销情况 - Pura 80 Pro和Pro+两款机型率先开售,华为终端BG CEO何刚亲自为首批用户交付新机 [1] - 相比上一代,Pura 80系列供货明显改善,华为商城显示多数机型可直接购买,仅个别颜色缺货 [1] - 上海线下门店反馈Pro/Pro+多数机型有现货,单店单日销量达50-60台 [3] 产品配置与价格 - Pura 80 Pro搭载5000万像素一英寸主摄+4000万像素超广角+红枫原色摄像头,Pro+版本升级为高动态一英寸主摄 [3] - Pro版采用12核处理器(与上代相同),全系搭载鸿蒙操作系统5.1且不支持回退 [3] - 起售价与上代持平:Pro版6499元,Pro+版7999元 [5] - 华为商城显示Pro版预计7月2日前发货,Pro+版预计6月21日前发货 [5] 市场竞争对比 - 小米店员承认Pura 80系列釉面质感优于小米15系列,但后者因采用高通最新处理器在性能上有优势 [5] - 小米15S Pro搭载自研3纳米玄戒O1芯片,但货量极少(单店仅2台),外挂联发科基带导致户外续航稍弱 [6] - 小米店员透露自研芯片可能不会延续至小米16系列,因需维护与高通关系 [8] 市场格局与政策影响 - 一季度中国手机市场:小米以18.6%份额登顶,华为和苹果在高端市场(>600美元)分别占38%和43% [8][9] - "国补"政策显著拉动小米销量,因其线上线下定价一致且多数机型符合补贴条件,而华为/苹果高端机型大多无法享受补贴 [9] -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5月1日-6月7日销量同比增长8.2%至3020万台,受益于"国补"和618促销 [11] 行业趋势与华为表现 - IDC将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增速预测从2.3%下调至0.6%,主因关税波动和换机周期延长 [11] - 华为Pura 70系列销量据传突破1300万台,超越P20系列(1270万台)成为历史第二畅销机型 [12] - 分析认为华为Q2高端市场份额难超苹果,但Q3有望实现反超 [9]
雷军慌不慌?华为Mate70销量反超小米15系列,领先200台
搜狐财经· 2025-06-07 08:36
在国产高端机市场,外界普遍认为只有"华为和其它"两种选项,余下国产品牌不具备与华为正面竞争实力。但最新数据显示,小米在高端市场表现与华为旗 鼓相当,华为Mate70系列半年时间销量才反超小米,而且只领先200台实际差距极小。 博主数码闲聊站公布截至6月1日前,最新一代国产旗舰激活量数据,具体销量如下。 华为Mate70系列累计销量498万台 小米15系列累计销量498万台 vivo X200系列累计销量337万台 OPPO Find X8系列累计销量272台 以上排名让许多华为粉丝感到不适,甚至认为名有些"反直觉",毕竟华为在高端可以与苹果相抗衡,现在怎么可能与小米并驾齐驱呢?其实在前几个月,小 米激活量一直小幅领先于华为,截至5月销量仍然比华为高20多万台。随着华为"长周期效应"效果凸显,再加上供应链逐渐稳定,所以才在销量上小幅反超 小米,而且两家相差极小。 数码闲聊站指出,华为Mate70系列激活量只比小米15系列多200台,排除统计上的误差,实际销量差距可能更小。但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华为不受欢迎,更 不是小米在高端市场完全可以挑战小米,主要受到华为供应量长期不足原因影响。 华为Mate70系列去年11月 ...
小米「押注」合肥
AI研究所· 2025-05-24 00:19
就在一个多月前,小米 SU7 高速爆燃事件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我 当时懵了",雷军在发布会上坦诚道。那场舆论风波让小米汽车陷入信任危机,消费者开始质疑小米 在电池安全技术上的投入与能力。 刚刚过去的 5 月 22 日晚,国家会议中心,小米 15 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现场,灯光聚焦在雷军身 上。 他身着墨绿色西装,站在舞台中央,介绍着小米的手机、平板、家电和汽车等最新产品。台下观众的 掌声和闪光灯此起彼伏,但雷军的表情却透着一丝谨慎与冷静。 时间回到 3 月 29 日,小米 SU7 高速爆燃事件的新闻在网络疯传。据晚点 LatePost 报道,小米 SU7 系列车型交付量在事件后出现明显下滑趋势,尽管其累计交付已超 25.8 万辆。 首先,其能量密度高,能够轻松达到 500Wh/kg ,几乎为特斯拉当前电池技术的两倍,这意味着在 相同的体积或重量限制下,固态电池能够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轻松实现 1000 公里的续航能力。 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昨 晚发布会后不久,一则消息在科技与新能源领域悄然扩散 —— 小米旗下 瀚星创投联合强邦新材、合肥市包河区科创种子基金,完成了对合肥因势新材料科 ...
高通与小米签署多年期协议
半导体芯闻· 2025-05-21 18:29
高通与小米合作15周年 - 高通技术与小米签署多年期协议,旨在引领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创新[1] - 双方合作推动科技行业创新,为全球终端市场提供领先产品和解决方案[1] - 小米CEO雷军称高通是其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之一,助力公司从初创企业成长为全球科技领导者[1] 合作领域扩展 - 智能手机:高通骁龙平台支持小米高端机型,如小米15系列搭载骁龙8精英版芯片,推动小米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品牌[2] - 汽车:小米首款汽车SU7采用高通骁龙数字座舱平台及5G调制解调器,提供智能座舱与高性能连接体验[2] - 智能家居:高通Wi-Fi 7技术赋能小米产品实现更快、更可靠的连接[3] - 可穿戴设备:小米Buds 5 Pro系列采用骁龙S7/S7+声音平台,Watch 2 Pro搭载骁龙W5+可穿戴平台[3] 未来合作方向 - 双方计划在设备内置AI、边缘设备(如AR/VR眼镜、平板电脑)领域深化合作[2] - 小米将成为首批采用下一代骁龙8系列处理器的厂商,协议期内高端手机销量将逐年递增[1] - 高通CEO提及未来合作将覆盖汽车、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多品类[1]
东南亚智能手机市场面临自2024年以来的首次下滑,三星重回榜首,小米逆势增长
Canalys· 2025-05-19 13:05
东南亚智能手机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东南亚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滑3%,为连续五个季度增长后的首次下滑 [1] - 三星以430万部出货量重夺市场第一,占据19%市场份额 [1] - 小米成为前五大厂商中唯一实现同比增长的品牌,出货量达400万部(同比+4%),市场份额17% [1] - 传音出货量同比下滑20%至330万部,市场份额15% [1] - OPPO(不含一加)出货量下滑16%至320万部,市场份额14% [1] - vivo出货量270万部(同比-3%),市场份额12% [1] - 其他品牌合计出货量520万部(同比+18%),市场份额23% [7] 市场动态与厂商策略 - 市场疲软主因2024Q4厂商提前备货导致库存偏高,叠加通胀压力削弱消费需求 [2] - 平均售价(ASP)同比上涨5%至2023年以来最高水平,预计2025年将继续上涨 [2] - 小米通过调整Note系列发布时间(1-2月)和减少核心零售商依赖实现增长 [2] - 荣耀通过丰富产品线覆盖更广价格区间,实现88%同比增长(89.3万部) [2] - 三星5G A系列出货量同比增长47%,推动产品线高端化转型 [2] - 小米在马来西亚扩大运营商渠道红米5G系列,5G设备贡献率达39% [2] 区域供应链变化 - 越南因稳定治理、基础设施改善和靠近供应链优势,成为区域供应链转移重要受益者 [5] - 越南5G发展为品牌扩大5G产品线提供机遇 [5] - 马来西亚(半导体)、印尼(电池)、泰国(工业电子)也在强化智能手机价值链作用 [5] 市场挑战与机遇 - 全球贸易紧张、汇率波动、政治不确定性和通胀形成显著市场阻力 [4] - 进口成本上升和ASP提高将进一步抑制价格敏感市场需求 [4] - 为苹果、三星等品牌加快生产多元化(降低对中国制造依赖)提供机遇 [4]
iPhone 16大降价,华米OV该哭还是该笑?
钛媒体APP· 2025-05-12 19:04
文 | 太平洋科技 最近几天,iPhone 16系列大降价的消息冲上热搜。其中,iPhone 16入门版跌破4700元,iPhone 16 Pro Max最高降幅超过2200元。 面对堪称"跳水"式降价的iPhone 16,不少网友评价道"国产手机的噩梦来了"。 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国产手机厂商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经能与苹果打得有来有回。而另一边,从 2023年开始,新款iPhone几乎都逃不过降价的命运,早已不是当年的"保值神器"。 iPhone大降价,更像是"伤敌五百,自损一千"的两害相权取其轻。 iPhone降价,早已不是新鲜事 最近几年,iPhone的价格波动已成为常态。自 2020 年以来,苹果多次通过官方渠道或电商平台对 iPhone 系列进行价格调整,其降价频率和幅度远超以往。 以 iPhone 12 系列为例,2020 年 10 月发布后,因 5G 芯片供应问题,2021 年 3 月官方首次降价 500 元;iPhone 13 系列同样未能幸免,2021 年 9 月发布后,2022 年 1 月通过 "以旧换新" 补贴变相降价, 部分机型实际降幅超过 1000 元。 而到了iPhone 15,跳 ...
安卓厂商集体兼容苹果,能抢走多少iPhone用户?
虎嗅APP· 2025-05-07 18:58
安卓厂商兼容苹果生态的战略分析 核心观点 - 安卓厂商(vivo、OPPO、小米等)主动兼容苹果生态,推出与iOS/Mac互联互通功能,试图吸引苹果用户[4][6][15] - 该策略是行业增速放缓背景下,安卓厂商在高端化受阻后的无奈选择[7][22] - 虽带来部分增量用户(如小米15系列20%用户来自iPhone),但未能显著提升高端市场份额[20][24][27] 市场数据与竞争格局 市场份额 - 2024年中国手机市场:vivo(17.2%)、华为(16.6%)、苹果(15.6%)、荣耀(14.9%)、OPPO(14.8%)[11] - 高端市场(>800美元):苹果占比60%,但2022-2024年600美元以上市场占比从75%降至54%,华为从12%增至29%[9][24] - 2025Q1出货量:小米同比增39.9%(13.3百万台),苹果同比降9%(9.8百万台)[19] 产品策略对比 - 安卓旗舰机配置优势:多焦段镜头、120Hz高刷、百瓦快充,而iPhone 16e仅单摄、60Hz屏、27W充电[13] - 安卓厂商互联功能: - **文件互传**:OPPO/vivo支持动态照片、视频、文档互传,小米可打开Keynote等苹果专属文档[16][17] - **生态协同**:vivo支持iPhone来电/短信流转,OPPO/vivo支持Mac远程控制与剪切板同步[4][17] 行业背景与挑战 市场瓶颈 - 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2022-2024年分别为2.86亿、2.71亿、2.86亿台,增速疲软(2024年+5.6%)[22] - 创新尝试效果有限: - 折叠屏手机2024年出货917万台(占比<3%)[23] - AI手机未引发换机潮,OPPO市占率反从16.8%降至14.8%(2022-2024年)[23][24] 高端化困境 - 安卓厂商主力仍为中低端机型:小米2024年手机均价1138.2元,毛利率12.6%[26] - 华为是苹果高端份额流失的主要受益者,其他安卓品牌高端市占率无显著增长[24][27] - 厂商策略调整:OPPO/vivo转向"成为苹果用户第二部手机"而非替代iPhone[28]
雷军感谢,小米第一季度国内封王,3月激活量第一,华为紧随其后
搜狐财经· 2025-05-01 15:34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表现 市场整体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总出货量7160万台,同比增长33% [2] - 其他厂商(非前五)出货量1400万台,市场份额195%,同比下降140% [2] 厂商排名及表现 小米 - 出货量1330万台,市场份额186%,同比大幅增长399% [1][2] - 3月激活量32437万台,市场份额1798%,同比增长1699% [4] - 小米15系列截至4月6日激活量达393万台,红米K80系列激活量突破332万台 [5] - 线上市场领先优势扩大,线下市场销量显著提升 [2] 华为 - 出货量1290万台,市场份额180%,同比增长100% [2][6] - 3月激活量32296万台,市场份额1790%,同比增长1987% [4] - Mate70系列、Pura70系列、折叠屏X5/X6系列及nova13系列持续热销 [6] - 畅享70X首次搭载麒麟5G处理器,销量与口碑双丰收 [6] OPPO - 出货量1120万台,市场份额157%,同比增长33% [2][8] - Find X8系列创历代最佳销售记录,子品牌一加表现亮眼 [8] vivo - 出货量1030万台,市场份额144%,同比增长23% [2][8] - 3月激活量28868万台,市场份额1600%,同比下降271% [4] 苹果 - 出货量980万台,市场份额137%,同比下降90% [2][8] - 3月激活量25565万台,市场份额1417%,同比下降986% [4] 产品亮点 - 小米15 Ultra销量远超上代,高端产品线表现稳固 [5] - 红米Turbo 4系列受益国补政策,升级版Turbo 4 Pro即将上市 [5] - OPPO Find X8系列口碑与销量同步提升 [8] 行业趋势 - 国产厂商(小米/华为/OPPO/vivo)集体发力,对苹果形成市场份额挤压 [10] - 高端市场国产化进程加速,折叠屏等创新产品驱动增长 [6][5]
2025年中国首发经济产业发展报告——政策红利加速释放,行业加快扩容提质
产业信息网· 2025-04-30 11:56
首发经济定义及内涵 - 首发经济涵盖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一系列经济活动,是从产品或服务的首次发布到首次落地开设门店、设立研发中心,直至设立企业总部的链式发展全过程 [1] - 首发经济源于首店经济,是首次经济活动的总称,强调首次发布、首次演出、首次展出、首次开设门店等,具有引领性、潮流性特征 [6] - 首发经济内涵丰富、外延广阔,覆盖零售、餐饮、娱乐、生活服务等多品类首店,已由有形产品延伸到无形服务的首演和首秀等 [7] 首发经济特征 - 首发经济具有链式发展特征,一次首发活动可引致大规模消费,如《黑神话:悟空》发售带动电子产品销售和旅游消费 [7] - 首发经济包括全球首发、全国首发、区域首发、城市首发等多层次体系,一线城市热衷引入高端品牌首店 [7] - 首发经济变现路径依赖于"流量捕获-体验转化-生态延伸"的核心逻辑,通过稀缺性溢价、流量聚合效应和生态协同增值实现变现 [10] 全球首发经济发展现状 - 全球首发经济经历四次技术革命浪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和数字智能革命 [13] - 全球首发经济竞争版图呈现区域分化,科技产业主导型区域如美国硅谷和中国深圳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 [18] - 巴黎时装周作为全球四大时装周之首,2024年创造了4.255亿美元的媒体影响力价值,其中87%在活动结束48小时内获得 [28] 中国首发经济发展现状 - 中国首发经济规模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预计2025年将达到10万亿规模 [1] - 中国首店经济发展呈现三大梯队:第一梯队为上海和北京,第二梯队为广州、成都、深圳、南京等,第三梯队为郑州、合肥、沈阳等新兴发展城市 [70] - 2024年一季度中国社零总额12.47万亿元,同比增长4.6%,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 [56] 中国首发经济主要参与者 - 华为通过新品发布提升品牌影响力,2024年终端业务销售收入达3390亿元,同比增长38.3% [77] - 小米2024年总收入同比增长35%至3659亿元,SU7上市9个月交付量达136854辆 [80] - 大悦城2024年购物中心销售额达401.3亿元,同比增长16%,客流量3.66亿人次,同比增长22% [91] 中国首发经济发展趋势 - 中国首发经济正处于规模化扩张与质量跃升并行的关键转型期,呈现"多赛道并进、全链条升级"特征 [54] - 技术革命和消费升级双轮驱动首发经济发展,Z世代约2.6亿人成为核心消费群体 [47] - 中国首发经济发展面临缺乏长远规划、同质化竞争、产业链协同不足等瓶颈 [109]
每卖一辆亏1万!小米 SU7攻入BBA和保时捷腹地
创业邦· 2025-03-19 11:17
文章核心观点 小米2024年Q4及全年财报显示营收增长,市值突破万亿,手机业务支撑汽车业务发展,汽车业务亏损收窄且毛利率提升,小米SU7 Ultra冲击豪华车市场,公司提升2025年汽车交付目标 [2][3][5] 营收与市值情况 - 2024年全年小米集团总收入3659亿元,同比增长35.0%;Q4总收入1090亿元,同比增长48.8%,为近两年来营收增速最快季度 [2] - 受过去5个季度营收增速连续两位数增长及汽车业务“反哺”影响,2月上旬小米集团市值突破万亿,截至3月18日港股收盘,股价报57.65港元/股,总市值14477亿港元 [3] 业务营收与毛利情况 手机×AIoT业务 - 2024年Q4,手机×AIoT分部收入923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收入513亿元,同比增长16.0%;互联网服务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18.5% [5] - 2024年小米集团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1.3%,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调整净亏损62亿元,还不包括相关股票薪酬费用9亿元和其他一次性损益 [5] 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 - 2024年Q4,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总收入167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163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收入3亿元 [5] - 2024年Q2 - Q4营收分别为64亿元、97亿元、167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8亿元、15亿元、7亿元;交付新车量分别为27307辆、39790辆、69697辆;毛利率分别为15.4%、17.1%、20.4%;每辆平均售价ASP分别为228644元、238650元、234322元 [9] 手机业务高端化情况 - 小米未来5年坚持高端化战略,2025年预计研发投入达300亿元 [6] - 小米高端化探索始于小米10,至小米14有所破局,截至2024年11月,小米14系列累计销量接近800万台,星展银行预测小米15系列出货量将比小米14系列增长30% [6] - 2024年Q4,小米全球出货量4270万台,全球市占率12.9%;国内市场份额16%,位居第四 [6] - 2024年Q4,小米在600美元以上市场份额创近两年新高,智能手机ASP由Q3的1102.2元增加9.1%至1202.4元 [6] - 2024年国内市场,小米在3000元及以上智能手机市场市占率达23.3%,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4000 - 5000元价位段市占率排名第一,达24.3%;5000 - 6000元价位段市占率达9.7% [7] 汽车业务亏损情况 - 因新能源造车业务前期沉没成本高,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一直亏损,但随着产能扩大和交付量提升,亏损收窄 [8][10] - 2024年二季度,小米SU7每卖一辆净亏约6.6万元;三季度每卖一辆净亏降至约3.77万元;Q4每卖一辆净亏约1.0043万元 [10] 汽车业务毛利率与ASP情况 - 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毛利率由2024年Q3的17.1%增加至Q4的20.4%,主要因核心零部件价格下降、产能环比增加致单位制造成本减少,以及享受首销期权益的车辆交付减少 [10] - 2024年Q4,小米智能电动汽车ASP较Q3小幅下降1.8%,至每辆234322元,主要因Xiaomi SU7系列当季交付产品结构不同 [11] 小米SU7系列销量与小米SU7 Ultra情况 - 截至3月18日,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达20万辆 [11] - 2月27日,小米推出小米SU7 Ultra,标准版起售价52.99万元,“竞速套装”版售价62.99万元,“纽北限量版”售价81.49万元,直指传统豪华品牌腹地 [12] - 截止3月2日,小米SU7 Ultra大定突破1.9万,其交付周期最短,小米工厂产能或向其倾斜,且小米汽车二期工厂预计今年6月中旬竣工,启用后交付压力或缓解 [14] 汽车交付目标情况 - 雷军将2025年小米汽车全年交付目标提升至35万台,2024年保时捷全球交付31.07万辆,同比下滑3%,中国市场交付量仅为5.69万辆,同比大跌28%,小米SU7 Ultra和保时捷Taycan存在竞争关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