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hone16系列
icon
搜索文档
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6896万部 厂商瞄准“差异化+高端化”突围路径
证券日报· 2025-07-25 00:07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二季度表现 -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二季度出货量同比下降2 4%(Counterpoint)或4 0%(IDC) 出货量分别为6896万部(IDC) [1] - 市场需求疲软和AI手机拉动效应不足是下滑主因 [1] - 预计三四季度市场有望回暖 驱动因素包括换机周期重启 AI高端化趋势 促销提速及销售旺季 [1] 头部厂商竞争策略分化 - 华为中高端机型出货量同比增长17 6% 市占率从15%提升至18 1% 主因Nova14系列热销及高端机型降价 [2] - 苹果通过iPhone16系列大幅折扣刺激需求 但可能影响下半年iPhone17基础款销售 [2] - vivo依靠中低端机型优势位居出货量第二 OPPO子品牌OnePlus通过游戏体验实现显著增长 小米15等机型通过降价维持15 7%份额 [2] 行业转型方向 - 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升级 需跳出价格战以创新激发需求 [3] - AI与智能手机加速融合 华为优化鸿蒙OS5 1 AI影像 小米研发Xring O1芯片提升算力 OPPO一加开发芯片级游戏技术 [4] - 三四季度新品集中上市 以旧换新政策及年末促销将刺激换机需求 [4] 长期发展关键要素 - 技术迭代和供应链效率展现行业韧性 需动态管理库存并构建差异化优势 [4] - 破局关键包括AI技术创新 高端市场精细化运营 协同创新生态及供应链优化 [4]
华为Pura80数字版将开售,比上代降价近千元
观察者网· 2025-07-23 16:21
华为Pura80系列产品发布与定价策略 - 华为Pura80数字版开启预售,7月30日正式开售,搭载6.6英寸直屏,起售价4699元(12GB+256GB)[1] - Pura80数字版相比Pro系列配置有所削减,但仍保留红枫原色影像、第二代昆仑玻璃、鸿蒙AI和北斗卫星消息等旗舰功能[1] - Pura80数字版起售价比上一代同版本降低800元,叠加国补后电商平台起售价降至4199元,比上一代低1300元[1] - Pura80 Pro系列已于6月发布,Pro版起售价6499元,Pro+版7999元,与上一代持平[1] 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格局 - 华为旗舰降价策略加剧市场竞争,Pura80数字版价位与自家nova 14 Ultra接近,并与iPhone16、vivo X200、小米15等竞品在4000元档形成直接竞争[3] - 2025年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6896万部,同比下滑4.0%,结束连续六个季度上涨趋势[3] - 华为时隔四年重返中国手机出货量第一,但总量同比下滑3.4%,vivo下滑10.1%,OPPO下滑5.0%,小米增长3.4%(较一季度40%增速大幅放缓),苹果下滑1.3%[3][4] - 2025年二季度前五大厂商市场份额:华为18.1%、vivo17.3%、OPPO15.5%、小米15.1%、苹果13.9%[4]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手机市场再度承压,厂商通过控制出货量和"618"促销清理渠道库存[3] - "国补"政策对市场需求拉动有限,宏观经济挑战和消费者信心低迷导致需求难以提升,预计下半年市场压力更大[4] - 2024年华为因麒麟芯片回归实现30%以上增速,但2025年新增需求不足导致增速放缓[5] - 用户换机周期延长,华为对刚上市一月的Pura80 Pro系列也实施降价促销(如"满5000减800")[5] 华为市场表现与优势 - 在中国售价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场,华为一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69%,占据38%份额,仅次于苹果的43%[6] - 二季度华为在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保持70%以上份额,其他品牌未能取得两位数份额[6] - 华为新品预装"纯血鸿蒙",长期看软件优化和用户粘性有利,但当前面临应用生态完善度挑战[5] - 行业预计2025年中国手机市场可能零增长或微跌,华为和苹果的新品节奏将成为重要变量[6]
今日投资参考:空调需求景气向好 算力需求持续强劲
证券时报网· 2025-07-07 09:42
市场表现 - 沪指涨0.32%报3472.32点,深证成指跌0.25%报10508.76点,创业板指跌0.36%报2156.23点,北证50指数跌1.88% [1] - 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14547亿元,较此前一日增加逾1200亿元 [1] - 银行、电力、保险板块拉升,有色、化工、汽车、石油、半导体等板块走低 [1] - 上证指数创2025年以来新高,主要系海内外宏观环境改善、市场情绪高涨、半年报业绩预告验证新经济领域增长动能 [1] 空调行业 - 2025年6月我国气温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6月17日为2025年第一个高温日,较去年提前约半个月 [2] - 欧洲遭遇极端高温天气,西班牙局部气温达46℃,法国创40.9℃的6月气温新高 [2] - 气温变化与空调销量显著正相关,极端高温天气有望大幅拉动空调内外销量提升 [2] - 新一轮限额式国补资金将陆续到位,有望接力刺激国内需求释放 [2] 算力行业 - 英伟达GB300按计划三季度上市,CoreWeave成为首家部署GB300NVL72系统的云服务商 [3] - 富士康、广达、纬创等GB300合约制造商已在准备交付新款服务器 [3] - Oracle签署多项大型云服务协议,其中一项从2028财年起每年贡献超300亿美元收入 [3] - Meta重组AI部门成立MSL,未来几年将投入数千亿美元瞄准超级智能 [3] - AI推动的算力投资未来预计依然强劲,推荐业绩高增长、外溢需求、上游紧缺环节及1.6T/CPO产业标的 [3] 消费电子行业 - 2025年Q2中国智能手机销量预计小幅同比增长,华为与苹果为主要增长驱动者 [4] - 华为有望重登销量榜首,苹果销量增长得益于iPhone16系列促销活动 [4] - 苹果折叠屏iPhone项目进入P1原型开发阶段,有望2026年下半年上市 [4] - 2025年以来消费电子延续复苏态势,折叠屏手机新品不断发布,AI技术推动端侧硬件升级 [5] - 看好AI基建、端侧SOC、折叠屏手机供应链投资机会 [5] 房地产行业 - 住建部要求各地用好房地产调控政策自主权,因城施策、精准施策 [6] - 加快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多管齐下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 [6] 海洋经济 - 国家统计局要求加强对海洋经济统计工作的指导和支持 [7] - 自然资源部强调壮大海洋能、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等海洋新兴产业 [9] - 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蓝色金融,系统治理海洋生态问题 [9] 低空经济 - 民航局成立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统筹 [8] 电力行业 - 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同比增长近1.5亿千瓦 [10] - 华东电网负荷达4.22亿千瓦,空调负荷占比约37% [10] - 国家电网将跨区跨省输电电力最大超2亿千瓦,全力保障电力供应 [10]
苹果拟引入外部AI模型升级Siri
北京商报· 2025-07-01 23:03
苹果AI战略调整 - 公司自有AI模型开发遇阻,Siri现代化升级推迟至2026年,可能引入Anthropic或OpenAI的外部技术替代自研方案[1][3] - 已与Anthropic和OpenAI讨论将其大语言模型集成至Siri,要求训练适配苹果云平台的版本,但最终决定尚未作出[3] - 当前Siri仍由自研"Apple Foundation Models"驱动,但已允许ChatGPT处理部分搜索查询,软件主管考虑扩大外部AI技术使用[3] AI功能进展与市场反馈 - 2023年宣布每年投入10亿美元开发生成式AI,但进展显著落后于科技巨头,2024年开发者大会仅推出实时翻译等基础功能,被指"挤牙膏"[1][4] - 分析师指出WWDC 25的核心关注应为AI技术更新,但当前内容未达投资人预期,与谷歌I/O大会对比加剧市场失望[6] - 安卓阵营在AI功能全面性、第三方应用集成及硬件灵活性上领先,苹果因隐私优先原则和全球化合规要求推进受限[7][8] 技术瓶颈与竞争劣势 - AI团队处于方向不明确状态,管理层仍在评估发展路径,2026年云端自研模型预算达数十亿美元但规划模糊[6] - 硬件设计限制(如运存较小)制约本地大模型算力,全球合规要求进一步拖慢部署速度,中国安卓厂商在本地化适配和迭代上更灵活[8] - Counterpoint指出苹果在隐私安全上的保守态度导致AI落地缓慢,终端侧处理优先原则与AI需求存在矛盾[7][8] 商业化潜力与生态策略 - 基础AI功能已成行业标配,短期难直接拉动软件收入,长期或通过绑定iCloud+等订阅服务变现[9] - 84%用户愿为Apple Intelligence付费,若Siri升级为真AI伙伴,付费比例将显著提升,商业价值可观[10] - 软件服务增长仍依赖封闭生态黏性(如iCloud迁移、跨设备协同),高端用户群对Apple Music等订阅服务付费意愿更强[9][10]
Canalys:一季度拉美地区智能手机市场总出货量为3370万部 同比下跌4%
智通财经· 2025-06-05 09:18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拉美地区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跌4%,总出货量为3370万部,结束了连续六个季度的增长 [1] - 市场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增长主要集中在入门级和高端两个细分市场,中端市场占总出货量78% [3] - 2025年拉美智能手机市场预计将微降1%,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美国新关税潜在影响 [7] 厂商竞争格局 - 三星以1190万部出货量同比增长7%,市场份额35%,稳居第一,主要得益于入门级机型A06和A16的强劲需求 [1] - 小米以590万部出货量同比增长10%,市场份额17%,连续第二个季度排名第二,红米14C4G和Note14系列热销 [1] - 摩托罗拉出货量520万部同比下降13%,市场份额15%,排名第三,对低端产品依赖限制了竞争力 [1] - 荣耀出货量260万部同比增长2%,市场份额8%,升至第四名,X系列表现强劲 [1] - 传音出货量210万部同比大幅下滑38%,市场份额6%,排名第五,首次出现下跌 [1] 区域市场表现 - 巴西占地区总出货量28%,同比增长3%至950万部,是前五大市场中唯一增长的市场,主要得益于中国品牌加大投资 [5] - 墨西哥占地区总出货量22%,出货量下滑18%,连续第二个季度下滑,主要源于库存增加和销售渠道恢复缓慢 [5] - 中美洲地区出货量同比下降7%,七个季度以来首次下滑,主要由于新兴品牌库存积压和需求放缓 [5] - 哥伦比亚和秘鲁市场延续波动趋势出现小幅下降,但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将有所改善 [5] 市场趋势与策略 - 厂商持续投资100美元以下超低价位段以争取价格敏感型用户,同时三星和苹果在高端市场保持主导地位 [3] - 厂商面临需求疲软、竞争加剧和库存风险上升等挑战,需保持精益库存管理和加强产品线价值主张 [8] - 优化产品组合、精准营销和提升消费者体验将成为保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8]
消费电子行业研究周报:关税协议阶段性落地,看好消费电子板块修复机会
天风证券· 2025-05-22 17: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上次评级为强于大市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关税协议阶段性落地,看好消费电子板块修复机会 [2][9][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3D 打印 - 华工科技全资子公司华工激光拟与立铠精密成立合资公司,预计重点突破 3D 增材 SLM 制造技术,合资公司注册资本 2 亿元,华工激光出资 1.4 亿元持股 70% [11] - 设备供应商与 3C 制造商深度协同,民用消费品领域成布局重点 [2][15] - 3D 打印产业链上游迎来国产化突破阶段,铂力特、中航迈特、锐科激光等在相关领域持续突破,有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2] - 3D 打印技术从超高端折叠旗舰向主流旗舰渗透,如在荣耀、OPPO 折叠屏手机及苹果高端手表应用 [11] 果链 - iPhone16 系列在不同销售体系出现价格分层,官网与直营门店售价不变,授权门店下调挂牌价,电商平台补贴后部分型号低于 6000 元 [2][20] - 苹果首款折叠屏 iPhone 采用大折叠形式,折叠状态屏幕 5.7 英寸,展开近 8 英寸,采用集成 Touch ID 侧面按键;立讯精密技术积累扎实、量产能力稳定,获苹果等认可,在供应链占重要地位 [2][21] 面板 - 各应用领域分化,终端市场需求差异化明显 [3][22][23] - 电视面板市场供需博弈加剧,品牌厂商 4 月起下调采购订单,面板制造商 5 月主动调控产能,预计产能利用率环比降 6 - 7 个百分点,价格趋于稳定 [3][23] - 显示器面板维持上涨行情,受益关税豁免政策及品牌厂商备货,5 月价格上涨但涨幅或收窄 [3][24] - 笔记本面板市场保持平稳,二季度预计价格稳定,面板厂或采取灵活价格策略争取订单和份额 [3][25] 关税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达成共识,美国自美东时间 5 月 14 日起调整对华商品关税,暂缓 24%部分 90 天,继续征收 10%,取消额外加征的 91%关税 [4][26][27] - 关税政策调整改善中国苹果产业链厂商预期,出货量预期提升,如歌尔股份、立讯精密等 [4][28] 本周(5/9 - 5/16)消费电子行情回顾 - 5 月 16 日申万电子行业指数 4354.05,本周跌幅 -2.8%,沪深 300 指数 3889.09,本周涨幅 0.94%,电子行业落后大盘 [29] - 本周美股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涨幅 3.1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幅 7.16%;恒生指数涨幅 2.50%,恒生科技指数涨幅 1.00%;中国台湾加权指数涨幅 6.33%,中国台湾电子行业指数涨幅 7.27% [32] - 本周消费电子行业表现领先主要指数,申万消费电子行业指数上涨 1.12% [38] - 电子板块细分行业主要呈下跌趋势,消费电子涨幅 1.12% [44] - 本周消费电子板块涨幅前 10 个股为精研科技、瑞德智能等,跌幅前 10 个股为卓翼科技、新亚电子等 [45][48]
天音控股董秘办工作人员:目前没接到降价通知,苹果公司通常不会发所谓官方降价通知
快讯· 2025-05-15 11:46
苹果iPhone16系列降价传闻 - 市场传闻苹果向渠道商下发调价通知 iPhone16系列最高降幅达2500元 [1] - 天音控股董秘办工作人员回应称未接到纸质降价通知 并解释苹果通常不会发布官方降价通知 [1] 苹果产品定价机制 - 苹果3C产品价格属于期货价 每日浮动 例如手机价格随新品上市时间推移逐渐下降 [1] - 举例说明某机型新品上市时售价12000元 次年新品发布时渠道拿货价可能降至八九千元 [1] - 价格变动由市场需求决定 属于正常市场行为 非特定官方降价流程 [1]
“面子”难撑,“里子”难守:苹果手机直降2000元背后的两难困局
华夏时报· 2025-05-14 23:26
中国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3%至7160万部,前五大厂商中仅公司出货量下滑9%,市场份额降至13.7%[1][5] - 大中华区营收连续七个季度同比下滑,最新季度(2025财年Q2)收入160.02亿美元,同比下跌2.3%,此前六个季度跌幅分别为2.5%、12.9%、8.1%、6.5%、0.34%和11.1%[1][6] - 安卓阵营快速追赶导致公司产品创新优势弱化,封闭生态形成"孤岛效应",对比华为、小米的万物互联体系显现生态短板[1][7] 定价策略调整 - iPhone16 Pro系列首次通过降价进入"国补"范围:基础版本直降2000元,叠加补贴后比原价低2500元[1][3] - 渠道调价幅度差异显著:iPhone16 Pro Max全版本降160美元(约1313元),iPhone16 Pro 128GB版降176美元(约1445元),其他版本降160美元[3] - 电商平台优惠力度一致:天猫/京东旗舰店iPhone16系列减1200元,Pro系列减2000元,但官网与直营店维持原价(如iPhone16 Pro 128GB官网7999元 vs 电商5999元)[2][3] 战略矛盾与挑战 - 双轨定价体系引发消费者不满:电商大促降价刺激销量(如"618"活动期间),但线下渠道价格稳定导致短期购机用户价差损失[4] - 专家指出策略矛盾点:线上降价分流线下流量,长期促销或削弱高端品牌溢价能力,面临"以价换量损害定位"或"保价导致销量萎缩"的两难选择[4][7] - 外部环境变化:中美关税战暂停带来短期利好,但华为等国产厂商生态协同优势持续挤压公司市场空间[6][7]
苹果股价涨超6%,分析师预计新品可能涨价
第一财经· 2025-05-13 15:54
苹果iPhone16系列降价与新品涨价预期 - iPhone16系列正在开启新一轮降价 中国市场已官方降价 [1][2] - 受关税消息提振 苹果公司股价收盘上涨超过6% 纳斯达克指数上涨4% [1] - 库克表示在不增加新关税情况下 预计截至6月底季度成本增加9亿美元 [1] - 中美最新协议后进口苹果产品仍需缴纳30%关税 印度和越南进口产品需缴纳10%关税 [1] - 分析师预计苹果可能通过秋季新品高阶产品涨价对冲部分关税影响 涨价或与新功能和设计改进结合 [1] 关税对市场需求与竞争格局的影响 - 关税带来的成本上涨可能影响美国本土市场iPhone需求 [2] - 苹果或在其他市场采用积极促销策略稳定销量和份额 [2] - 三星电子先于苹果发布轻薄旗舰机型S25 Edge 配备增强AI功能 抢占高端市场先机 [2] - 三星2025年Q1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20% 略高于苹果的19% [2] - 三星表示若关税风险削弱需求 Q2出货量可能受影响 [2] 行业动态与战略应对 - 分析师认为三星提前发布新品可对苹果造成威胁 吸引寻求轻薄手机的消费者 [2] - 国产手机厂商预计将跟进轻薄机型竞争 [2]
苹果股价涨超6%,分析师预计新品可能涨价
第一财经· 2025-05-13 13:21
苹果iPhone16系列价格策略 - iPhone16系列正在开启新一轮降价 [1] - 苹果可能通过秋季新品涨价对冲关税影响 高阶产品价格或上调 [1] - 公司倾向于将涨价与新功能和设计改进结合 而非直接关联关税 [1] 关税对公司成本的影响 - 截至6月底的季度中 关税可能导致成本增加9亿美元 [1] - 中美最新协议后 进口苹果产品仍需缴纳30%关税 印度和越南进口产品需缴纳10%关税 [1] - 不确定的关税环境使公司难以预测6月后的成本影响 [1] 市场竞争动态 - 三星提前发布S25 Edge旗舰机型 配备增强AI功能 意图抢占高端市场 [2] - 三星2025年Q1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达20% 略高于苹果的19% [2] - 国产手机厂商预计将跟进轻薄机型设计趋势 [2] 市场反应与销售策略 - 纳斯达克指数上涨4% 苹果股价单日涨幅超6% [1] - 中国市场已采取官方降价策略以稳定销量和份额 [2] - 美国本土市场iPhone需求可能因涨价受到抑制 [2] 行业分析师观点 - Omdia分析师预计涨价可能影响新品销量 但促销策略可缓冲冲击 [1][2] - 三星提前发布新机是战略行为 旨在吸引追求轻薄手机的消费者 [2] - 若关税削弱需求 三星Q2出货量可能受影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