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5 Ultra

搜索文档
手机出货受阻,小米要在印度进军更多领域?
观察者网· 2025-09-12 16:55
公司战略转型 - 小米印度战略目标从智能手机扩展至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电视及家用电器领域,致力于打造"人车家全生态"互联生态系统 [1] - 公司强调超过2000万消费者拥有超过五台小米设备,通过多设备互联实现品牌差异化 [1] - 引入大型家电需评估市场契合度,需制定更宏大的战略规划 [1] 财务表现 - 小米印度上一季度收入增长30%,利润增长35%以上 [1] - 印度市场对母公司收入贡献率从2018年的45%大幅下降至2025年的个位数,未进入前五大贡献市场 [7] 市场竞争态势 - 2025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3700万部,同比增长7.3% [2] - 小米市场份额从13.5%降至9.6%,同比下跌23.5%,排名跌至第五 [2][5] - vivo以19%市场份额位居第一,三星14.5%居第二,OPPO13.4%列第三 [2][5] - 摩托罗拉(39%)、iQOO(68%)和苹果(19%)实现显著正增长,realme(-17%)、Poco(-28%)和OnePlus(-39%)出现下滑 [5] 运营挑战 - 面临库存积压问题,尤其在高端市场份额被vivo和OPPO蚕食 [3] - 长期依赖性价比策略导致品牌形象偏低端,高端机型市场接受度不足 [3] - 遭遇苹果和三星联合诉讼,争议营销行为被要求停止 [6] 监管环境 - 2022年印度财政部指控违规汇款,冻结470.421亿卢比(约37.95亿元人民币)资金 [6] - 印度政府要求本地化制造,导致洗衣机、空调等新产品推出计划搁置 [6] - 监管不确定性导致投资意愿下降,管理层倾向本地利润再投资而非外部支持 [6]
手机、汽车、家电齐战:小米的增长会见顶吗?
新浪财经· 2025-09-10 15:08
文 | 正见TrueView 老练 编辑 | 咏鹅 9月8日,互联网世界平凡的一天因王腾泄密被辞退事件而深夜沸腾,窃密获利传言、泄密史、社交账号动态、辟谣声 明……相关讨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小米上一次如此惹人关注,还是与格力的高管围绕"谁是真正领先"吵来吵去。起因是线上空调市场份额的数据显示,小 米以16.71%的占比首次超越格力的15.22%,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美的18.61%。 随后,格力市场总监朱日风发文称,"公开数据与网传截图不一致",并表示七月线上市场格力仍保持领先。小米卢伟冰 则回应:"有些家电企业太看重竞争了。" 抛开热闹看本质,高增长似乎已成为小米的典型特征。8月23日小米中国区总裁王晓雁亦在昆明指出,年内小米之家数 量将超2万家。这意味着其线下零售阵地规模会由此达到历史之最。 在不久前小米发布的财报中,高增长特性也得到了充分印证。小米第二季度实现营收115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0.5%,连续3个季度突破千亿;调整后净利润10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4%,双双创下历史新高,颇有亮点。 与此同时,若将时间拉长来看,自今年2月底小米15 Ultra和性能轿车SU7 Ultra发 ...
曾学忠谈小米全球化战略跃迁:迈向“模式出海”,新零售海外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7:28
出海战略演进 - 公司出海战略从2014年首站东南亚试水开始 逐步扩展至全球100多个市场 经历产品出海、品牌出海到"模式出海"的全球战略跃迁 [1] - 2014年进入印度市场时采用互联网打法 与Flipkart合作举办闪购活动 红米1S预售超40万人参与 新品4秒售罄 [2] - 2015年拓展亚非拉新兴市场 组建团队并在数十个市场建立代理商网络 [2] - 2017年进入西欧市场 在西班牙开设小米之家 随后扩展至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 [3] - 2025年启动新零售出海 计划未来5年在海外建设1万家小米之家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海外已建设约200家 [6] 市场地位与业绩表现 - 2025年二季度公司手机全球市场份额达14.7% 连续20个季度排名全球前三 连续8个季度同比增长 [3] - 区域市场表现:东南亚份额第一 欧洲排名第二 拉美和中东排名第二 非洲排名第三且份额创历史新高 [3] - 在60个市场排名前三 在69个市场排名前五 [3] - 非洲市场二季度市占率14.4% 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 排名仅次于三星和传音 [9] 品牌与产品策略 - 早期海外品牌定位强调性价比 同时凭借年轻、亲民、科技、时尚及生态链产品特点吸引用户 [3] - 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2025年3月小米15 Ultra起售价1499欧元(超过iPhone 16 Pro Max) 首销期销量同比增长58% 在10个重点市场超额完成目标 [5] - 小米15系列在东南亚首销期销量同比增长54% 带动该区域二季度份额第一 [5] - 海外米粉社区注册用户超2500万 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米粉俱乐部 [4] 渠道建设模式 - 线上渠道与亚马逊、Lazada等电商平台开展多元化合作 [5] - 线下渠道与本地电信运营商、代理商及大型零售商建立合作 例如欧洲与主流电信运营商保持长期合作 [5] - 新零售出海以小米之家和数字化交易系统为核心 提升商业效率并降低销售成本 [6] - 全渠道管理需平衡各方利益 重点保护消费者利益 对国际经营管理能力要求高 [6] 供应链与制造能力 - 中国消费电子供应链具备成熟完备优势 公司可复用手机供应链资源至平板、汽车等新产品 [8][9] - 自建工厂推进战略升级:北京建成汽车工厂和手机智能工厂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在建中 [9] - 汽车业务计划2027年首站登陆欧洲 目标用15-20年成为全球前五车企 [10] 区域差异化策略 - 新兴市场以份额拓展为主 如非洲市占率14.4%排名第三 [9] - 成熟市场(欧洲、东南亚)以高端化为核心战略 注重市场结构调优 [10] - 大家电出海元年表现突出:2025年3月以来东南亚空冰洗新品总销量超1万台 空调销量超8500台 洗衣机在马来西亚Lazada上线两周成为品类销冠 [10] - 2025年下半年空调将进入欧洲市场 冰箱洗衣机扩展至更多国家 2026年目标海外家电销售百万台 [10] 管理体系升级 - 2022-2023年全球业务出现倒退 公司重点提升管理能力 构建适应多元文化的独特管理体系 [7] - 强化全球经营平台建设 提升风险应对能力以符合各市场安全与合规要求 [3]
从硬件商到生活OS:小米的估值跃迁才刚刚开始
36氪· 2025-08-21 17:3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连续五个季度创历史新高 [1] - 毛利率达22.5%,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1] - 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超75%,连续三个季度创历史新高 [1] 智能手机业务 - 手机业务收入455亿元,出货量4240万台,连续8个季度同比增长 [3]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市场份额14.7%,排名第三;中国大陆销量排名第一 [3] - 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4000-5000元价格段市占率24.7%(同比+4.5pct),5000-6000元价格段市占率15.4%(同比+6.5pct) [6] - 小米15 Ultra首销成绩同比增长58%,海外高端化战略持续推进 [7] 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 - 分部收入387亿元,同比增长44.7% [8] - 智能大家电收入增幅达66.2%,实现量价齐升 [8] - 智能门锁、空气净化器等品类增速显著 [9] - IoT业务毛利率从2015年0.4%提升至2025年第二季度22.5% [23]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 第二季度交付新车81,302台,同比增长197.7% [10] - 小米YU7开售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 [10] - 分部收入213亿元(其中汽车销售收入206亿元),占总收入18.3% [10] - 汽车毛利率从2024年第一季度12.5%攀升至2025年第二季度26.4% [22] 生态协同与用户资产 - 全球月活用户超7.3亿(截至2025年6月30日) [20] - 拥有5件以上AIoT设备用户达2050万,同比增长26.8% [21] - 生态用户年均消费额1.2万元,为普通品牌用户4倍 [21] - 销售费用率低于7%,低于多数家电及新能源车同行 [25] 技术研发与生态布局 - 第二季度研发投入78亿元,全年预计300亿元,未来五年计划投入2000亿元 [19] - 自研澎湃OS打通手机、汽车、居家三大场景,实现设备无缝互联 [16] - 通过玄戒O1芯片推进软硬件深度融合 [19] - 生态设备近10亿台,形成数据飞轮效应强化用户黏性 [17] 资本市场表现与估值 - 东北证券给予2025年合理估值1.62万亿元,2026年1.86万亿元 [26] - 中金目标价70港元,对应市值约1.67万亿元 [26] - 当前市值约1.26万亿元(1.37万亿港元),存在上行空间 [26] - 估值逻辑需从设备厂商转向生态系统平台,关注活跃度与生态分成 [27]
小米稳住业务增长点,高端化战略要从单品类向全生态冲击
新浪财经· 2025-08-19 22:53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75.4%,创历史新高 [1] - 公司连续三个季度营收达千亿元,连续两个季度净利超百亿元 [1] - 收入1159.561亿元(同比+30.5%),毛利261.01亿元(同比+41.9%),经营利润134.367亿元(同比+128.2%),除所得税前利润144.028亿元(同比+115.6%),期间利润118.732亿元(同比+134.2%),经调整净利润108.307亿元(同比+75.4%) [2] - 收入环比增长4.2%,毛利环比增长2.7%,经营利润环比增长2.4%,除所得税前利润环比增长9.4%,期间利润环比增长9.0%,经调整净利润环比增长1.5% [2] 业务分项 - 智能手机、大家电及汽车构成三大增长点,手机X AIoT业务收入947亿元(同比+14.8%) [2] - 智能手机收入455亿元,出货量4240万台(去年同期4220万台) [3]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387亿元(同比+44.7%),其中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大增66.2% [3] - 互联网服务收入91亿元(同比+10.1%),境外业务增长显著 [3] - 汽车与创新业务收入213亿元(同比+234%),首次突破200亿元,单季交付81302台,累计交付超30万台,7月单月首次突破3万台,亏损收窄至3亿元 [3] 市场战略 -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900万部(同比-4%),结束连续六个季度回暖 [3] - 国内实行规模化与高端化并进战略,重心向6000元以上超高端区转移 [3] - 小米之家新零售门店国内目标3万家,海外年底达400-500家,明年起加速规模化 [4] - 汽车业务带动手机销售,海外市场差异化策略:欧洲、东南亚侧重产品结构调整,拉美、非洲坚持规模优先 [4] - 全球市场目标进入"2亿俱乐部"(小米、苹果、三星),计划三至五年实现 [4] - 高端化战略升级为人车家全生态视角,各品类完成高端到超高端突破(小米15 Ultra、SU7 Ultra、中央空调) [5] - 中国大陆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占比提升至27.6%,4000-5000元价位市占率24.7%(+4.5pct),5000-6000元价位市占率15.4%(+6.5pct) [5] - 欧洲市场主动调减低端机销量,坚持海外高端化目标 [5]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78亿元(同比+41.2%),全年预计达300亿元 [6] - 技术突破集中在汽车(SU7 Ultra原型车)、芯片(3nm旗舰芯片"玄戒O1")、AI(开源多模态大模型MiMo-VL-7B、声音理解大模型MiDashengLM-7B) [6] - 芯片业务处于起步阶段,预计未来两三年在平台能力上取得突破性成果 [6] - 提出"未来企业将按有无自研芯片形成代际能力差异"的观点 [6]
小米卢伟冰:小米SU7 Ultra累计销量破万,全品类高端持续加速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9:05
小米高端市场突破 - 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目标是实现从高端到超高端的关键突破 [1] - 小米15 Ultra首月销量同比增长70%到80% [1] - 小米手机成功上探至6000元以上价位 [1] 小米SU7 Ultra市场表现 - 小米SU7 Ultra上市仅4个月累计销量破1万台 [1] - 斩获2025上半年售价50万以上轿车、纯电销量双第一 [1] - 国内每卖出3辆50万以上纯电车,就有一辆是小米SU7 Ultra [1]
华为Mate70最高降价1000,Mate80或支持eSIM
观察者网· 2025-08-08 11:51
华为Mate70系列降价与新品动态 - 华为Mate70系列推出限时降价 最高降价1000元 其中Mate70 Pro+降价1000元 Mate70 Pro的12GB内存版本降价700元 Mate70降价400元 全系列起售价降至5099元 [1] - 6000元以下产品可参与国补 降价通常预示Mate80系列即将推出 [1] eSIM技术发展现状与厂商布局 - 华为新款三折叠手机将支持eSIM 有望成为国内首款商用eSIM智能手机 Mate80系列可能也有机型支持eSIM [3] - eSIM技术将SIM功能集成到设备芯片中 无需物理插拔 可通过OTA实现开卡换号等操作 [3] - 苹果2014年商用eSIM iPhone 14在美国取消实体卡槽 小米3月在海外推出支持eSIM的小米15 Ultra 苹果iPhone 17 Air将取消实体SIM卡槽 OPPO预计年底推出首批支持eSIM手机 [4][6] - 中国运营商2017年试点eSIM 2023年因安全原因暂停 今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已恢复eSIM业务办理 [4][6] 华为技术研发与市场表现 - 华为新旗舰关注影像技术和低轨卫星互联网技术 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预计2025年下半年开启众测 [7] - 华为与中国移动发布全球通AI手机"Mate70 Pro优享版" 支持5G-A技术 下行峰值3Gbps 上行峰值200Mbps [7]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降4% 华为以1220万台出货量重夺市场第一 同比增长15% 市场份额18% vivo以1180万台位居第二 OPPO以1070万台排名第三 小米1040万台第四 苹果1010万台第五 [7] 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 下半年经济维持韧性 消费者信心有望恢复 市场库存保持健康水平 但面临补贴潮导致需求提前释放的挑战 [8] - 下半年中国手机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厂商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状态 [8]
苹果、华为等推动手机无卡化
财联社· 2025-08-08 10:10
eSIM技术发展现状 - 华为计划推出支持eSIM的三折叠手机,有望成为国内首款商用eSIM智能手机,后续Mate 80系列也可能有机型支持eSIM [2][7] - OPPO表示今年年底预计会有首批支持eSIM的手机上市 [3][8] - eSIM技术无需物理SIM卡,可节省终端内部空间,国内运营商曾在2023年因安全风险暂停业务 [3][4] 手机厂商布局 - 苹果是eSIM最积极支持者,2011年提交专利,2022年iPhone 14取消实体卡槽,iPhone 17 Air将取消实体SIM卡槽 [5][6] - 小米在海外市场推出首款支持eSIM的小米15 Ultra [8] - 华为若在9月推出eSIM三折叠手机,将在国内从苹果手中抢下eSIM首发 [7] 全球eSIM发展 - 提供eSIM手机服务的国家和地区从2018年24个增至2024年123个,运营商从45家增至441家 [9] - GSMA预测2025年全球约10亿eSIM智能手机连接,2030年将达69亿,占智能手机连接总数3/4 [10] 国内运营商动态 - 中国联通2017年与华为合作推出eSIM手表业务,2019年拓展至全国 [11] - 2023年三大运营商暂停eSIM业务办理,2024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恢复业务 [12][13] - 中国联通最为积极,已在25省市恢复eSIM业务,主要面向物联网和穿戴设备 [13][14] - 中国联通曾低调上线eSIM手机业务测试页面但当晚撤下 [15] 影响因素 - eSIM在手机端发展取决于政策监管和运营商积极性 [16] - eSIM可使手机更轻薄紧凑,但运营商因用户易更换网络而态度谨慎 [16] - 安全风险和监管压力是主要挑战 [16] - 苹果、华为等终端厂商需求对eSIM重启起到重要作用 [16]
三款超大杯“隐藏配置”PK:OPPO手感强,vivo观感佳,小米最扎实
36氪· 2025-08-08 08:56
核心观点 - 文章对三款旗舰手机(小米15 Ultra、OPPO Find X8 Ultra、vivo X200 Ultra)的隐藏配置进行深度对比,揭示厂商在不同细节上的取舍策略 [3][28][30] - 消费者应关注与日常体验直接相关的非宣传配置,而非单纯追求参数堆砌 [1][28][30] 振动马达对比 - 小米15 Ultra采用ESA 0809B马达,算法优化响应速度但震感偏弱,整体表现未达顶级 [7] - OPPO Find X8 Ultra搭载CSA 0916 Turbo马达,硬件与调校均为行业顶级,震感干脆有力 [9] - vivo X200 Ultra使用横店东磁9593马达,响应尚可但振感不足,存在成本妥协 [11] 扬声器表现 - 小米15 Ultra采用瑞声1014E+歌尔1115D组合,硬件扎实但调校中规中矩 [13] - OPPO Find X8 Ultra配置瑞声1012+1115E,追求音质均衡 [13] - vivo X200 Ultra配备超大瑞声1210D+歌尔1511P,硬件最强但调校不足导致声音层次感欠缺 [16] 屏幕参数 - 亮度表现:vivo X200 Ultra手动825nits/激发1818nits领先,OPPO 780nits/1604nits次之,小米700nits/1227nits垫底 [19] - 护眼技术:vivo X200 Ultra支持全亮度2160Hz PWM调光+圆偏振光技术,护眼效果最佳 [21][22] - 触控采样率:小米/vivo达300Hz,OPPO实测仅125Hz存在明显差距 [24] 通信与接口 - 5G频段支持:vivo 25个最多,小米23个,OPPO仅18个存在国际漫游短板 [25] - 卫星通信:小米全系支持天通+部分支持北斗,OPPO/vivo仅顶配版支持 [25] - USB接口:小米规格最高,大幅提升专业用户文件传输效率 [27] 产品定位差异 - 小米15 Ultra强项在通信能力与接口规格,适合影像创作者和户外工作者 [28][30] - OPPO Find X8 Ultra以顶级马达和手感见长,侧重日常体验但游戏触控响应不足 [28][30] - vivo X200 Ultra屏幕亮度与护眼技术领先,但扬声器调校和麦克风配置存在明显妥协 [19][22][30]
苹果、华为等推动手机无卡化
36氪· 2025-08-08 07:38
行业趋势与厂商布局 - 华为计划推出支持eSIM的三折叠手机 有望成为国内首款商用eSIM智能手机 后续Mate 80系列也可能支持eSIM [1] - 苹果是手机厂商中最为积极支持eSIM的企业 2011年提交专利 2017年手机端逐步支持 2022年美国iPhone 14取消实体卡槽仅支持eSIM 即将于9月推出的iPhone 17 Air将采用轻薄设计并直接取消实体SIM卡槽 [2] - 小米今年3月在海外市场推出首款支持eSIM的小米15 Ultra OPPO表示今年年底预计会有首批支持eSIM手机上市 [3] - 全球提供eSIM手机服务的国家和地区数量从2018年底24个增至2024年中123个 开通eSIM手机服务的运营商数量从2018年45家增长至2024年6月441家 [3] - GSMA智库预测2025年底全球约有10亿eSIM智能手机连接 2030年将增长至69亿 占智能手机连接总数四分之三 [3] 运营商业务发展 -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今年恢复了eSIM业务办理 主要面向物联网和智能穿戴设备领域 不包括手机业务 [1][5] - 中国联通2017年与华为合作推出支持eSIM的华为运动手表 在7个城市启动试点 2019年将eSIM可穿戴设备业务拓展至全国 [4] - 中国电信2018年在4个城市开展eSIM业务试点 后拓展至7个城市 中国移动2018年在7个城市启动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试点 [4] - 2023年7月三大运营商以业务维护升级为由暂停eSIM业务办理 安全风险是主要原因 eSIM远程写入机制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诈骗案件激增 [5] - 中国联通今年7月初率先在25个省市恢复eSIM业务 主要面向物联网和智能穿戴设备 OPPO Watch X2系列成为2023年暂停后首个消费级终端eSIM商用案例 [5] - 中国联通7月14日低调上线eSIM手机业务测试页面 但当晚被撤下 [6] 技术特点与产业影响 - eSIM是一种把传统SIM卡直接嵌入设备芯片的技术 无需插入物理SIM卡 可以节省手机等终端内部空间 [1] - 对于智能终端厂商而言 eSIM是比较明确的发展趋势 主要好处是可以把手机做得更加轻薄紧凑 防尘防水也更容易实现 [1][7] - eSIM让消费者更换运营商网络更容易 使得全球运营商对手机支持eSIM态度谨慎 对可穿戴设备等新业务更积极 有利于扩展新兴市场 [7] - eSIM技术存在反电信诈骗等安全风险 导致监管压力变大 [7] - 政策监管和运营商态度将影响eSIM技术在手机终端的落地速度 [1][7] - 苹果华为等终端厂商的需求在eSIM重启之路上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若运营商经营策略和监管政策有更积极变化 手机eSIM将会有较大发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