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川行致远S6系列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 黑芝麻智能(02533)盘中涨近4% 华山®A1000车规级芯片成功搭载德赛西威全新低速无人车
智通财经· 2025-11-14 11:08
公司股价表现 - 黑芝麻智能股价盘中涨近4%,截至发稿时上涨2.67%至22.3港元,成交额为1.35亿港元 [1] 核心产品与合作进展 - 公司旗舰产品华山A1000车规级高性能辅助驾驶芯片成功搭载于德赛西威全新低速无人车品牌"川行致远"S6系列 [1] - 华山A1000芯片作为副域控核心与主控系统构成"双脑冗余"架构,为末端物流无人化运营提供安全保障 [1] - 此次合作将推动华山A1000芯片与川行致远S6的深度落地应用 [1] 产品认证与技术优势 - 华山A1000芯片已通过多项权威车规认证,包括ISO 26262 ASIL-B功能安全认证及AEC-Q100 Grade2车规可靠性认证 [1] - 芯片内置双核锁步安全处理器与独立安全岛 [1] 战略意义与市场影响 - 合作将助力德赛西威川行致远打造"安全可靠、皮实耐用"的低速无人车产品,提升其在高安全需求场景的竞争力 [1] - 此举将巩固黑芝麻智能在低速无人配送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 [1] - 公司后续将持续为川行致远S6规模化部署提供安全冗余支撑,助力其建立市场优势 [1]
黑芝麻智能辅助智驾芯片上车德赛西威,构建“双脑冗余”架构
巨潮资讯· 2025-11-12 13:45
合作概览 - 黑芝麻智能旗舰产品华山A1000芯片成功搭载于德赛西威全新低速无人车品牌“川行致远”S6系列 [2] - 华山A1000芯片作为副域控核心与主控系统构建“双脑冗余”架构,为末端物流无人化运营提供安全备份 [2] - 此次合作是汽车电子与芯片产业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 [2] 技术方案与产品特性 - 华山A1000芯片已通过ISO 26262 ASIL-B功能安全认证及AEC-Q100 Grade2车规可靠性认证,内置双核锁步安全处理器与独立安全岛 [3] - 芯片搭载自研DynamAI NN引擎,具备58TOPS高性能算力与低功耗特性,能高效处理多传感器数据并保障实时响应 [3] - 芯片拥有丰富车规级接口与灵活计算架构,可在-40°C至105°C宽温范围内稳定运行,覆盖户外及低温仓储等多场景需求 [3] - “双脑冗余”方案中,A1000芯片可实时监控主控系统,一旦检测异常便能快速接管控制权,消除失控风险 [2] 公司财务与战略 - 德赛西威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76.92亿元,同比增长5.63% [4] - 德赛西威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223.37亿元,同比增长17.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88亿元,同比增长27.08% [4] - 截至9月30日,公司总资产272.4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6.8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6亿元,同比激增169.3% [4] - 德赛西威定向增发顺利完成,募集资金净额43.93亿元已于9月16日到账,货币资金较上年度末大幅增长577.05%,资本公积增长158.53% [4] 技术布局与市场策略 - 黑芝麻智能构建华山与武当两大芯片系列产品矩阵,华山系列专注辅助驾驶,武当系列聚焦跨域计算 [5] - 华山A1000芯片是本土首个车规级单芯片支持领航辅助驾驶的平台,已在多车型落地 [5] - 即将发布的华山A2000家族全面拥抱大模型,武当C1200家族将成为全球首个量产的舱驾一体芯片平台 [5] - 公司即将发布机器人产品线,将汽车行业技术积累延伸至新领域,通过融合高性能SoC芯片、模块化硬件及全栈软件生态降低开发门槛 [5] 行业影响与前景 - 合作实现了车规级芯片与低速无人车解决方案的精准匹配,凸显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重要性 [6] - 随着德赛西威在无人配送领域布局深化及黑芝麻智能芯片技术持续迭代,双方有望在智能物流、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拓展更多合作空间 [6]
黑芝麻智能:华山A1000成功搭载于德赛西威全新低速无人车品牌 “川行致远”S6系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1 16:20
公司产品与技术进展 - 黑芝麻智能旗舰产品华山A1000车规级高性能辅助驾驶芯片成功搭载于德赛西威全新低速无人车品牌"川行致远"S6系列 [1] - 该芯片作为副域控核心与主控系统构成"双脑冗余"架构 [1] - 该技术方案旨在为末端物流无人化运营提供安全保障 [1] 行业应用与合作 - 此次合作涉及自动驾驶产业链上游的芯片供应商黑芝麻智能与中游的汽车电子供应商德赛西威 [1] - 合作产品面向末端物流无人化运营场景 [1] - 应用车型为德赛西威旗下的低速无人车品牌"川行致远"S6系列 [1]
无人物流车火了!上市公司纷纷入局
证券时报· 2025-09-24 12:31
行业驱动因素 - 末端配送成本占物流总成本比例超过30%且人力成本持续上升推动无人配送需求[3][6] - 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政策支持无人物流车发展包括《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等2023年政策打破上路壁垒[6] - 全国3600个区县中超1900个已支持无人车上路占比过半政策支持范围持续扩大[6] -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扩大加剧运力缺口医药和重物配送领域存在明确痛点如全国70万个水站配送成本高且从业者老龄化[6] 成本与技术进展 - 无人车售价从2018年上百万降至目前最低2万元以下进入价格快速下降通道[7] - 激光雷达单价从2021年10万元下降至2024年4000元未来有望降至千元级别[7] - 车规摄像头价格从上千美元降至120美元量产与功能分化推动成本下降[7] - 供应链成熟包括智能驾驶技术、摄像头、雷达和电池等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7] 上市公司战略布局 - 德赛西威推出低速无人车品牌"川行致远"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实现六项行业首发技术包括全车规级开发和6年30万公里电池标准[9] - 德赛西威选择赛道基于三大需求驱动:最后一公里成本高、即时零售需求爆发、消费者时效要求提升且经济模型清晰[9] - 佑驾创新发布无人物流品牌"小竹无人车"依托前装生态数据复用实现算法优化具备公开道路应对能力[10] - 佑驾创新实现"发布即交付"首批车辆交付快递行业客户并与深圳邮政等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多城市落地[11] 商业化应用成果 - 无人物流车提供商分为三类:自动驾驶技术切入如新石器、配送场景切入如菜鸟、车企背景切入如毫末智行[13] - 医药配送领域无人车实现当日达配送降本50%效率提升70%并开通一小时紧急配送服务[14] - 快递领域无人车团队降本70%单包裹成本降至0.1元每车白天运载1500票货物[14] - 菜鸟无人车覆盖全国25省可上路区县1900多个续航近200公里适合中长距离配送[14] 市场规模与前景 - 物流无人车理论最大年替换空间为444万辆商用车对应年市场规模2071亿元[15] - 行业面临系统集成挑战需平衡成本、性能和周期通过标准化和生态协作应对[15] - 无人车通过场景数据反哺自动驾驶算法构建移动服务生态[15] - 未来3~5年无人配送将成为物流行业常态伴随成本下降和技术突破[15]
无人物流车火了!上市公司纷纷入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11:05
行业驱动力 - 末端配送成本占物流总成本比例超过30%,且人力成本持续上升,无人配送需求迫切 [1][2] - 国家层面密集出台利好政策,截至2025年9月,中国超1900个区县已支持无人车上路,占3600个区县的过半比例 [2] -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扩大加剧运力缺口,医药、重物配送等领域对时效性要求提升,催生市场需求 [2] - 无人车成本进入快速下降通道,菜鸟无人车售价从2018年上百万降至目前低于2万元,核心部件如激光雷达单价从2021年10万元降至2024年4000元 [3] 上市公司战略布局 - 德赛西威将低速无人车视为第二增长曲线,推出品牌“川行致远”及S6系列,实现六项行业首发创新技术,包括全车规级开发和6年30万公里电池标准 [4] - 德赛西威选择该赛道基于三大需求驱动:最后一公里成本高昂、即时零售需求爆炸式增长、消费者时效要求提升,并已制定针对大型物流企业等的多元合作模式 [4] - 佑驾创新发布无人物流品牌“小竹无人车”,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前装生态的极致复用,并实现“发布即交付”,首批车辆已交付快递行业客户 [5] 商业化落地成果 - 无人物流车提供商主要分为三类:以自动驾驶技术切入、以配送场景切入、以车企背景切入 [6] - 在医药配送领域,中盈医药集团与菜鸟合作后,通过无人车实现当日达,配送降本50%,效率提升70% [7] - 在快递领域,浙江余杭一网点运营30多台菜鸟无人车,白天每台车运载1500票货物,整体可降本70%,单包裹成本降至0.1元 [7] - 截至2025年9月,菜鸟无人车已覆盖全国25省,可上路区县达1900多个 [7] 行业前景与挑战 - 无人车业务面临大系统集成的挑战,需平衡成本、性能与周期,德赛西威通过跨系统协同、模块化设计等方式应对 [8] - 低速无人车不仅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痛点,还能通过场景数据反哺自动驾驶算法,构建移动服务生态 [8] - 行业理论最大年替换空间为444万辆商用车,对应市场规模2071亿元,未来3-5年无人配送有望成为物流行业常态 [9]
物流无人车商业化提速 多方合力破解运输降本“最后一公里”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13
行业驱动力 - 末端配送成本占物流总成本比例超过30%且人力成本持续上升推动无人配送需求[1][2] - 政策支持范围持续扩大 全国3600个区县中超1900个已支持无人车上路 占比过半[2] -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扩大加剧运力缺口 医药和重物配送存在特定痛点[2] 成本与技术发展 - 无人车售价从2018年上百万降至目前最低2万元以下[3] - 激光雷达单价从2021年10万元下降至2024年4000元 未来有望降至千元级别[3] - 车规摄像头价格从上千美元降至120美元 供应链成本下降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3] 上市公司战略布局 - 德赛西威推出"川行致远"品牌 实现六项行业首发技术包括全车规级开发和6年30万公里电池标准[4] - 佑驾创新发布"小竹无人车"品牌 依托前装生态数据复用实现公开道路复杂路况应对能力[5][6] - 合作模式包括车辆买断+订阅FSD服务及运力租赁 目标客户为大型物流企业/商超/园区管理方[4] 商业化落地成效 - 医药配送领域实现当日达 成本降低50%效率提升70% 并开通一小时紧急配送服务[7] - 快递网点采用30台无人车车队 单日运载1500票货物 较传统运输方式降本70%[7] - 单包裹成本降至0.1元 菜鸟无人车已覆盖全国25省1900多个可上路区县[7] 市场前景与挑战 - 理论最大年替代空间达444万辆商用车 对应市场规模2071亿元[8] - 面临系统集成中成本/性能/周期平衡挑战 需通过标准化流程和生态协作解决[8] - 无人车通过场景数据反哺自动驾驶算法 未来3-5年将成为物流行业常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