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规级芯片

搜索文档
从电源到车身控制,南芯如何突破车规核心场景?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3 09:13
高边开关: 不可绕过的"上车"核心 南芯科技汽车电子事业部市场总监殷亮表示,随着汽车电气化水平及安全要求的提升,车身控制这一 核心场景正愈发凸显其重要性,而作为这一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目前高边开关在每辆新能源 车上的需求多达75颗以上,要做一站式汽车解决方案,势必绕不开这款产品。 "最早的车身控制,其实是模块化、分散式的,"他回忆道,"比如说车窗、座椅,每个小模块各自为 政。但现在新能源汽车的趋势是——集成、协同、轻量化。"随着域控制器的引入,物理和功能相近 的模块被合并进统一控制区,不仅提升了响应速度,也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与布线效率,"这对我们 这些做底层功夫的电源芯片来说,其实是一个升级契机。" 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前为了限速控制一个座椅电机,线束可能要拉到整车尾部,现在通过区 域控制就能本地解决,不仅减重,也提高可靠性。"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过去十年,中国汽车产业完成了一次剧烈而深刻的"电动化+智能化"重构。其中芯片作为车 的"神经"和"大脑",正成为这场革新中最关键的增量引擎。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 汽车电子市场将达到11,585亿元,其中智能座舱 ...
骁龙8 gen3上车了 消规级、车规级SOC有何区别?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18 15:18
芯片(SOC)作为各种智能设备的核心,如同大脑一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脑,到出行代步的汽车,芯片无处不在,且因 应用场景的不同而展现出各异的特性。 传统座舱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仪表、中控、HUD等终端彼此独立,每个模块都由独立的ECU来控制,即单ECU驱动单个模块/单元。随着座舱集成化 程度越来越高,原先跟座舱相关的分布式ECU整合成为一个域,即座舱域。 自打智能座舱的概念兴起后,汽车一改"仪表台"的模样,大尺寸屏幕,多屏幕交互成为主流。为了驱动这些屏幕以更流畅更具视觉特效进行显示,以往 不被人所重视的车机芯片,或者说"座舱域"正走向舞台的中央,成为举足轻重的配置。 场景决定用途 渲染输出 坐进车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车内的屏幕更多了,全液晶仪表屏、中控屏、副驾屏、HUD等不同屏幕之间还可以交互共享,而这些屏幕均由座舱域的 SOC芯片来驱动。例如骁龙8155芯片可以同时输出4块2K屏幕或者3块4K屏幕,在理想L8上,除了中控屏+副驾屏是2块3K分辨率的屏幕外,8155还额外驱动 了HUD、方向盘屏幕,如果算上后排的空调屏,单这一个8155芯片就同时输出了5路视频信号。 而在手机上,大部分 ...
中微半导(688380):24年营收稳步增长,车规、工规产品打开新成长空间
长城证券· 2025-05-26 20:4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上调至“买入”评级 [4][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持续迭代升级现有产品,丰富产品矩阵,提升消费电子领域优势,拓展工业和汽车电子领域应用 随着下游终端市场景气度提升,产品出货量有望快速增长;在工控和汽车电子市场不断开拓,未来业绩有望高速增长 [10] 报告各部分总结 财务指标 - 2023 - 2027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7.14 亿、9.12 亿、11.97 亿、15.35 亿、19.22 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12.1%、27.8%、31.3%、28.2%、25.2% [1] - 2023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0.22 亿、1.37 亿、1.60 亿、2.09 亿、2.71 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 137.0%、723.4%、17.1%、30.2%、30.1% [1] - 2023 - 2027 年,ROE 分别为 - 0.7%、4.6%、5.2%、6.6%、8.2%;EPS 分别为 - 0.05 元、0.34 元、0.40 元、0.52 元、0.68 元;P/E 分别为 - 483.6 倍、77.6 倍、66.2 倍、50.9 倍、39.1 倍;P/B 分别为 3.6 倍、3.5 倍、3.5 倍、3.4 倍、3.2 倍 [1] 事件情况 - 2024 年公司营收 9.12 亿元,同比 + 27.76%;归母净利润 1.37 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 0.91 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2025Q1 公司营收 2.06 亿元,同比 + 0.52%,环比 - 21.25%;归母净利润 0.34 亿元,同比 + 19.40%,环比 + 35.00%;扣非净利润 0.33 亿元,同比 + 31.75%,环比 + 136.66% [1] 营收与盈利情况 - 2024 年营收稳步增长,因下游需求回暖,车规级产品增多、已有产品加速迭代 消费电子芯片、小家电控制芯片、大家电和工业控制芯片、汽车电子芯片营收分别为 3.59 亿、3.31 亿、1.92 亿、0.28 亿元,同比增长 15.69%、13.35%、126.10%、26.10% [2] - 2024 年毛利率为 29.86%,同比 + 12.41pct;净利率为 15.01%,同比 + 18.09pct 2025Q1 毛利率为 34.46%,同比 + 7.71pct,环比 + 4.78pct;净利率为 16.67%,同比 + 2.64pct,环比 + 6.95pct [2] - 2024 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为 2.07%/4.50%/13.99%/- 0.66%,同比 - 0.67/- 1.14/- 2.89/+ 1.06pct,销售费用因业务宣传及接待费用缩减减少,财务费用因定期存款利息收入减少且汇兑损失增长增加 [2] 产品结构与出货情况 - 公司深耕控制芯片 20 余年,具备多种设计能力,掌握超 1000 个自有 IP,产品在多种工艺制程投产,可供销售产品 900 余款 [3] - 2024 年研发投入 1.28 亿元,研发占比 13.99%,通用型 8 位机系列化目标实现,32 位机 M0 + 内核低成本和高性能通用产品完成投片,M4 内核通用产品完成设计,产品结构向专用与通用兼顾 MCU 转型顺利 [3] - 2024 年各类产品出货量超 24 亿颗,同比增长约 30%,其中 8 位机出货量约 19.1 亿颗,32 位机出货量约 2.1 亿颗,同比增长约 64% [8] 市场需求与产品布局 -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带动车规级芯片需求量剧增,尤其功率器件,模拟、逻辑、MCU 等集成电路是重要增长点 [9] - 车规领域,合作客户增多,2024 年出货量约 700 万颗,2025 年第一代产品起量,第二代产品产出,营收有望明显增长 [9] - 工控领域,2024 年大家电和工业控制领域总量 1.9 亿元,主要是无刷电机控制和驱动产品,还有 2000 万 - 3000 万的三表和大家电控制芯片,未来营收占比将逐步增加 [9]
信邦智能拟并购跨界车规芯片,亏损标的仍难挡20CM涨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19:46
A股开始迎来越来越多的国产车规级芯片企业。 5月19日,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信邦智能(301112)(301112.SH)发布重大资产重整及关联交易 预案,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可转债及现金支付方式,收购主营车规级芯片的企业——无锡英迪芯微电 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迪芯微")控制权,并计划通过定增配套募集资金。 受此影响,作为"微盘股"的信邦智能,截至5月20日收盘股价大涨近20%,市值超过4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收购预案中尚未披露计划购买英迪芯微的股权比例,但却锁定了20.40元/股的发行 股份购买资产价格和同样的可转债发行转股价格。与此同时,由于对标的的审计工作尚未完成,收购标 的的整体对价,还是一个"谜"。 什么样的资产,在方案尚未锁定之际,便有如此之高的市场预期? 预案显示,英迪芯微是国内少有的具备车规级芯片规模化量产能力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储备全面的车 规级数字和模拟电路IP等自主知识产权,并拥有丰富的全球头部客户资源。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虽然国内众多微电子大厂从2022年汽车行业因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缺 芯"从而积极布局车规级芯片。但大量管线布局尚处于前期认证阶段,部分 ...
比亚迪欧洲总部落户匈牙利,宁德时代押注重卡换电 | 汽车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9 06:27
每经记者|董天意 实习生 周卓孜 每经实习编辑|余婷婷 | 2025年5月19日 星期一 | NO.1 宁德时代押注重卡换电 人民财讯5月17日消息,5月16日,泰国暹罗湾畔,重庆首个海外新能源汽车整车工厂——长安汽车泰国 罗勇工厂正式投产。这是目前东南亚最先进的新能源汽车工厂,投资约100亿泰铢(约合20亿元人民 币),构建了涵盖精益制造、全球研发、供应链管理的标准化体系。 点评:长安汽车在泰国投产海外新能源汽车工厂,标志着其全球化战略的重要进展,增强了其在东南亚 市场的竞争力。该工厂的投产不仅展示了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影响力,也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发展 提供了新的范例。 NO.4 比亚迪欧洲总部落户匈牙利 近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宣布将在匈牙利设立欧洲总部,以强化欧洲市场布局、提升服务效率。该中 心将提供2000个岗位,兼具销售售后枢纽、测试及本地化车型开发功能。此前比亚迪已在匈牙利建电动 巴士厂,2024年底又宣布投建乘用车基地。 点评:比亚迪在匈牙利设立欧洲总部,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欧洲市场的战略布局,展现出强烈的扩展意 图。随着其他车企加速布局,整体市场将更关注中欧汽车产业的合作与政策变动,特别是针对 ...
中微半导:长城证券、赢舟资本等多家机构于5月15日调研我司
证券之星· 2025-05-16 17:40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5月16日中微半导(688380)发布公告称长城证券(002939)、赢舟资本于2025年5 月15日调研我司。 具体内容如下: 问:公司一季度毛利率同比大幅升的原因? 答:毛利率大幅提升大致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公司入库晶圆价格下降,摊薄在销产品成本;二是持续研发 推出的新产品更具有成本优势。 问:公司工控领域增长如何?增长点主要在哪些方面? 问:公司第二代车规与第一代车规MCU的区别? 答:公司这两代车规级MCU均是M0+内核,应用在车身控制领域。与第一代产品相比,第二代产品在 主频、接口、资源上有变化,性能有提升,性价比更好,会更具有竞争力。 问:谈谈车规级产品未来规划? 答:公司车规级控制芯片分两条线布局,一是通用产品,一是专用产品。对于通用产品,从小资源的以 M0+内核的节点控制产品向大资源以M4、M5内核的域控制方面拓展,持续研发,扩充和丰富产品线, 做到产品系列化;对于专用产品,公司会针对电机、车灯、电池管理等方面设计一些高集成度、高性能 的SoC产品,增加产品丰富度。 问:目前车规产品导入情况如何? 答:公司车规级芯片已经导入不少车企,从近期订单来看,车规MCU在持续放量。 ...
西安高新区打造新能源汽车"智造硅谷"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06 15:19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西安高新区的主导产业之一,也是西安高新区两个千亿元级产业之一。 引领产业发展潮流 创新是西安高新区汽车产业的核心基因,更是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引擎。 据统计,目前西安高新区已累计建成20余家国家级、省级、市级汽车产业创新平台,涵盖动力电池、智 能驾驶、底盘架构等关键领域。 法士特汽车传动工程研究院突破高效变速器技术瓶颈;芯派智能电源电驱系统创新中心推动电控技术国 产化;比亚迪(002594)西安汽车及零部件检测中心构建起覆盖整车、系统、零部件、材料的全链条检 测验证体系,成为技术迭代的"硬核"支撑……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创新"校招共用""订单式培养"模式,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北 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人才定向输送机制,形成"研发有平台、转化有通道、成长有空间"的创新生态,为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培育肥沃土壤。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紧盯汽车产业转型"风口",以"政府推动+龙头带动+市场运作"模式,运用投行思 维、链式思维、增量思维、闭环思维,深耕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生态,新能源 汽车产业发展动能强劲。 2024年,西安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7万 ...
国产芯片又有大消息
Wind万得· 2025-04-14 06:30
国产芯片领域又有利好。 据券商中国报道,4月12日,广汽集团正式发布C01、G-T01、G-T02等12款车规级芯片,系分别与中兴 微电子、裕太微电子、仁芯科技、矽力杰、极海、奕斯伟、杰华特、国芯、美泰等公司联合开发,使用 场景覆盖智能汽车电源管理、制动、集成安全等多个领域。 多家机构分析认为,广汽此次发布标志着国产车规级芯片从"替代"向"引领"的转变,尤其在智能 化、安全领域的技术突破为行业树立标杆。对A股而言, 短期情绪催化已显现,长期需关注国产芯 片企业的量产能力和生态协同效果。 研究机构普遍认为, 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供应链安全需求将 共同驱动国产芯片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此前一天,4月1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 知》。业内认为,"原产地"认定标准或将抑制美资模拟芯片的进口,从而利好国产模拟芯片的发 展。 11日(上周五),A股连续第4日反弹, 场内近3300股飘红,约100股涨停。 半导体板块爆发,多个 芯片指数涨幅在6%上下。 | 代码 | 名称 | 5分钟涨跌幅 | 涨跌幅。 | 成交额 | 5日涨跌幅 | 年初至今 | | --- | --- | ...
广汽一口气发布12款芯片,覆盖电源管理、底盘、集成安全等领域
巨潮资讯· 2025-04-13 10:16
芯片发布 - 公司正式发布C01、G-T01、G-T02等12款车规级芯片,与中兴微电子、裕太微电子、仁芯科技、矽力杰等多家企业联合开发 [2] - C01芯片是国内首款自主设计的16核心多域融合中央计算处理芯片 [2] - G-T01芯片是国内首款车规级千兆以太网TSN交换芯片,拥有最高容量 [2] - G-T02芯片是全球首款带宽达16Gbps的SerDes芯片 [2] - G-K01芯片是全球首款符合ASIL-D功能安全等级的6核RISC-V芯片 [2] 技术应用 - 芯片覆盖智能汽车电源管理、制动、集成安全等领域 [2] - 电源管理芯片可提高电能利用率,大幅延长电动汽车续航里程 [2] - G-T01芯片能降低制动反应时间,提升驾驶安全 [2] - C01芯片提升整车集成安全性能,增强极端情况应对能力 [2] 行业影响 - 芯片发布标志着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突破 [3] - 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自主创新 [3] - 公司发布"汽车芯片应用生态共建计划",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3] - 打造整车-控制器-芯片端到端联动验证平台,实施"一芯多源"策略保障供应链安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