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拓斯达涨2.02%,成交额1.6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404.3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5 15:2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5日盘中股价34.86元/股,上涨2.02%,总市值166.27亿元,成交额1.68亿元,换手率1.47%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404.31万元,特大单买入514.39万元(占比3.06%)卖出549.11万元(占比3.27%),大单买入4187.71万元(占比24.93%)卖出3748.67万元(占比22.32%)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36.76%,近5日下跌3.03%,近20日上涨2.86%,近60日上涨1.22% [1] - 年内3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5月13日龙虎榜净卖出1.29亿元,买入总额4.06亿元(占总成交额8.04%),卖出总额5.34亿元(占总成交额10.59%) [1] 公司业务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为工业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及相关设备,收入构成: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31.50%、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29.39%、注塑机及自动供料系统21.05%、数控机床15.07%、其他3.00%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概念板块包括新型工业化、人形机器人、机械、工业母机、机器视觉 [2] 财务与股东结构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86亿元,同比下降36.98%,归母净利润2873.22万元,同比下降19.75% [2] - A股上市后累计分红2.84亿元,近三年累计分红4817.81万元 [3]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8.72万户,较上期减少0.74%,人均流通股3806股,减少0.94% [2] 机构持仓动态 -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562500)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748.58万股,较上期增持133.27万股 [3] - 天弘中证机器人ETF(159770)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302.70万股,较上期增持55.99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289.87万股,较上期减持40.85万股 [3] - 易方达国证机器人产业ETF(159530)新进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175.32万股 [3]
拓斯达股价涨5.27%,景顺长城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56.66万股浮盈赚取108.7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2 14:03
公司股价表现 - 拓斯达股价上涨5.27%至38.35元/股 成交额16.50亿元 换手率13.62% 总市值182.92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工业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及相关设备 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占比31.50% 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占比29.39% 注塑机及配套设备系统占比21.05% 数控机床占比15.07% 其他业务占比3.00% [1] 基金持仓情况 - 景顺长城国证机器人产业ETF持有56.66万股 占基金净值3.61% 为第六大重仓股 当日浮盈108.78万元 [2] - 该基金规模5.35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31.09% 近一年收益81.72% 成立以来收益37.91%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金璜任职1年357天 管理规模230.21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97.59% 最差回报1.36% [3]
拓斯达业务结构调整首亏2.45亿 募投项目三次延期四年进度仅49%
长江商报· 2025-06-03 06:34
募投项目延期 - 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第三次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实施主体、用途及投资规模不变 [1][4] - 该项目原计划2023年3月31日完成,此前已两次延期至2024年5月31日和2025年5月31日 [5][6] - 截至2025年5月23日,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2.32亿元,投资进度49.28%,募集专户余额2.81亿元(含利息) [2][7] 募资及项目进展 - 2021年3月公司发行6.7亿元可转债,其中4.7亿元投向智能制造项目,1.8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5]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资进度达99.97%,而智能制造项目两年间仅新增投资3512.38万元 [7] - 延期原因包括宏观经济压力、下游行业技术迭代快、市场需求变化及公司主动控制投资节奏 [8]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8.72亿元,同比下滑36.92%,净利润亏损2.45亿元,为2017年上市后首次亏损 [2][8] - 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收入12.29亿元,同比降54.22%,毛利率-11.66%,拖累整体业绩 [9] - 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收入7.55亿元,同比降22.05%,但毛利率提升8.36个百分点至34.60% [9] 业务结构调整 - 公司主动收缩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规模,因光伏、锂电等行业客户资金紧张导致验收不及预期 [9] - 注塑机及配套设备业务收入5.11亿元,同比增长18.67%,毛利率微降1.49个百分点至32.75% [9] - 剔除智能能源业务后,其他业务综合毛利率达34.25%,同比提升3.30个百分点 [10] 分红情况 - 因业绩亏损,2024年未进行利润分配,系上市后首次未分红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