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机
搜索文档
伊之密:注塑压铸,从从容容
市值风云· 2025-11-07 18:09
行业概况 - 中国塑料机械行业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经过60多年发展已形成完整产业体系,中国塑机产量已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4] - 中国塑料机械产量占世界比重超过50%,销售收入占比约为35% [5] - 注塑机领域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分析主角为市占率第二的伊之密,第一名为海天国际 [5] 公司业务 - 公司前身伊之密有限成立于2002年,2003年第一批注塑机研制成功,2004年成立压铸机事业部,开启注塑、压铸双轮驱动格局,后续拓展橡胶机、机器人自动化系统等业务 [6] -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分子材料及金属成型领域的系统集成供应商,核心产品为注塑机和压铸机,两类业务均有一定规模且在业内排名靠前 [7] - 注塑机主要有通用机型和专用机型,应用于汽车、家电、3C、包装等行业;压铸机主要有冷室压铸机、专用机型和镁合金系列机型,应用于汽车、摩托车、3C、家电等行业 [8]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43.1亿元,同比增长17.2% [9]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19.6% [1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5.6亿元,同比增长17.4%,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很低,净利润质量足 [11] - 2025年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2.2亿元,同比增长21.2%,有加速态势 [13]
中金2026年展望 | 机械:聚焦科技,关注出口与周期机会(要点版)
中金点睛· 2025-11-07 08:09
文章核心观点 - 2026年机械行业投资主线为科技成长,看好科技创新驱动的新基建与应用 [5] - 出口链具备结构性机遇,关注具备全球竞争力且盈利能力提升的企业 [5] - 国内需求筑底修复,关注具备景气拐点和技术变革的子赛道 [5] AI基建 - 海外算力资本开支超预期,带动PCB设备和AIDC需求高增,关键设备存在国产替代机会 [2] - 英伟达下一代芯片Rubin功率密度提升,将提高对PCB、冷板、快接头等的加工要求,并带动微通道液冷等新技术方案,预计设备及耗材价值量有望提升20%+ [2][9] - AI服务器驱动下PCB板厚、板材变化,带动PCB钻针量价齐升 [7] - 2026年AI PCB扩产主体有望由头部企业延伸到全行业,国产超快激光钻孔等设备存在进口替代需求 [7] 人形机器人 - 2026年或为特斯拉量产元年,国产人形机器人性能快速迭代,应用场景合作生态加速打开 [2][7] - 关注特斯拉Optimus Gen3硬件参与机会及新技术方向(灵巧手、轴向磁通电机、电子皮肤等) [7] - 协作机器人在关键部件与人形机器人具有共通性,国产品牌技术提升迅速并向海外发展,关注2026年新股上市投资机会 [7] 出口链 - 工程机械:3Q25以来挖机出口增长明显,主机厂海外收入增长有望有效拉动盈利中枢上行 [11] - 五金工具:美国进入降息通道,工具消费或将回暖,中国头部厂商往越南产能转移步伐快,有望实现份额提升 [3][12] - 摩托车:中国大排量摩托车凭借高性价比持续抢占海外市场份额,全球定价体系预计持续下移 [3][12] - 油服设备:受益中东中亚天然气压缩机持续高景气,行业高景气将延续 [3][12] 专用设备 - 锂电设备:25-26年国内锂电企业资本开支增速出现向上拐点,预计26年头部电池厂国内外产能建设增速有望维持20%水平 [16] - 光伏设备:关注反内卷带来的行业底部回暖,以及公司泛半导体第二成长曲线延伸 [16] - 核聚变:据IEA预测,2030年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965.5亿美元,2024-2030年间CAGR约7.4% [16] - 3C自动化设备:2026年折叠屏、AI眼镜、AI陪伴类产品迎来创新潮,拉动设备二阶导需求 [17] - 科学仪器:中美关税风波再起,国产替代重要性短期提升,中长期持续看好国产替代加速 [17] 地产交运设备 - 工程机械:行业国企改革持续推进,股权激励有望驱动公司释放改革红利 [11] - 轨交装备:2025年以来动车组累计招标278组超预期,更新维保周期逐步到来,需求有望延续 [11] - 船舶:旧船替换周期渐行渐近叠加绿色转型需求,或驱动船东下单意愿提升,对中国船企压制因素逐步减弱 [11] 通用顺周期 - 机床&刀具:下游结构性分化,风电、航空等加工需求相对旺盛,关注PCB、人形机器人加工等细分领域机会 [14] - 注塑机:预计2026年或迎来内外需共振机遇,国内周期或于2H26开启向上,全球产能转移拉动海外需求保持20%增幅 [14] - 激光:2026年工业通用、消费电子等行业激光需求将迎来拐点,AI PCB、半导体等领域激光应用有望加速渗透和国产替代 [14] AIDC与液冷 - 燃气轮机:全球需求景气,叶片环境供给短缺,看好行业技术及产能领先的公司叶片持续放量 [8] - 柴发:若国内云厂商资本开支如期落地,预计2026年将延续供不应求、呈现量价齐升 [8] - 液冷:25年海外云厂商资本开支持续超预期,AI基建需求有望快速增长 [9]
出口商家转战“双11”:24小时“连轴转”,迎接流量大考
第一财经· 2025-11-06 23:44
2025.11. 06 本文字数:2018,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陆涵之 目标定得比黑五高 今年双11是蓝天注塑机工厂经历的第一个双11。 为了备战双11,工厂从7月开始准备,准备工作包括选品、生产配合、发货、选择活动等。在制定了 方向后,8月工厂开始准备打样产品、测试产品、确认产品并进行相关活动。 杨谋略透露,整个双11周期,生产端和业务端的人员都高度集中,在制定生产目标后加班加点生 产,"我们之前没有参加过双11活动,我们对今年双11的感受既复杂又深刻。" 去年11月,杨谋略还将重心放在11月的海外促销打折季"黑五"上。杨谋略表示,今年双11,综合考 虑了流量、销售趋势等,公司制定的销售目标远超此前"黑五"的目标。 11月1日,广东蓝天注塑机工厂负责人杨谋略度过了今年以来最累的一天。 时值双11,叠加了外贸旺季,蓝天注塑机工厂迎来了业务高峰。24小时内杨谋略在货场、生产端和 业务端连轴转,几乎没有休息过。当天,工厂一共发出了30车货,创下了发货规模的新高。除了杨 谋略,工厂的几十位员工和他一样,全天都处于高热状态。 杨谋略表示,那天对于工厂意义重大,是工厂决定出口转内销后在国内市场实现高 ...
出口商家转战“双11”:24小时“连轴转”,迎接流量大考
第一财经· 2025-11-06 19:36
为了备战双11,工厂从7月开始准备,准备工作包括选品、生产配合、发货、选择活动等。在制定了方 向后,8月工厂开始准备打样产品、测试产品、确认产品并进行相关活动。 商家表示,双11期间感受到了大促的流量。 11月1日,广东蓝天注塑机工厂负责人杨谋略度过了今年以来最累的一天。 时值双11,叠加了外贸旺季,蓝天注塑机工厂迎来了业务高峰。24小时内杨谋略在货场、生产端和业务 端连轴转,几乎没有休息过。当天,工厂一共发出了30车货,创下了发货规模的新高。除了杨谋略,工 厂的几十位员工和他一样,全天都处于高热状态。 杨谋略表示,那天对于工厂意义重大,是工厂决定出口转内销后在国内市场实现高增长的里程碑。 今年以来,受国际市场竞争、客户需求不稳定等因素影响,一大批以外贸为主的商家决定出口转内销。 这个双11,对于他们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目标定得比黑五高 今年双11是蓝天注塑机工厂经历的第一个双11。 相较于蓝天注塑机厂出口转内销的同时还在继续发展外贸业务,厨具商家老板张云飞则在今年放弃了外 贸业务,全面转向国内市场。 张云飞透露,选择出口转内销的主要原因是海外市场运营成本和风险较高,一方面,海外电商平台入驻 流程复杂。 ...
伊之密:公司经营情况较好,需求、订单保持较强韧性
搜狐财经· 2025-11-06 18:02
伊之密回复: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密切关注宏观PMI数据及行业景气度。从公司已披露业绩情况 看,公司经营情况较好,需求、订单保持较强韧性。感谢您的关注。 证券之星消息,伊之密(300415)11月06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问:董秘您好。我们注意到7-9月制造业PMI持续处于收缩区间,表明宏观层面的资本开支意 愿相对疲软。请问在此背景下,下游客户(如汽车、家电、3C等领域)对压铸机、注塑机的需求是否 出现了结构性分化?公司目前的新签订单节奏和能见度,与PMI反映的行业整体景气度是否存在背离? 我们应如何理解公司订单相对于宏观指标的领先或滞后性?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 投资建议。 ...
“有中国,不怕美国加税,中印本应并肩作战”
搜狐财经· 2025-11-05 00:07
► 文 观察者网 齐倩 10月26日,印度航空公司IndiGo开通加尔各答至广州每日直飞航班,标志着两国间中断五年的直航航线首次恢复 运营。两国多家航空公司表示,未来数月将恢复直航运营。 报道称,直航重启,开启了许多人期盼的中印关系新篇章。 "直航的信号效应远超实际,"为两国企业提供咨询的印度律师桑托什·帕伊说,"它是更多民间往来的基础。"不 过,印度愿在多大程度上对华放宽签证、投资限制,仍存疑虑。帕伊说:"我们永远回不到2019年。无论经济纽带 如何演变,印度对华首要立场仍由'国家安全'主导。" 10月26日,印度航空公司IndiGo开通加尔各答至广州每日直飞航班,标志着两国间中断五年的直航航线首次恢复 运营。东方IC 报道提及,2020年冲突前,中印航空交通蓬勃。印度民航总局数据显示,2019年,两国直航客流量近89万人次; 全球航空数据公司OAG称,另有120万人次经第三地中转。当时,航班满载商人、制造商、软件专家及印度留学 生,其中许多留学生在中国攻读医学。 其实,2020年冲突并未完全阻断跨境往来。数据显示,2024年,两国仍有57万人次经中转飞行。 关键问题在于印度的签证限制。印度对中国公民签证收 ...
伊之密(300415):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1%,海外市场加速布局
国信证券· 2025-11-03 20:02
投资评级 - 报告对伊之密(300415.SZ)的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维持)[1][5] 核心观点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模压成型设备供应商,注塑机业务有望持续受益于国内市场份额提升及出口拉动,压铸机业务受益于中高端LEAP系列带来的竞争力强化,镁合金注射产品处于国内龙头地位,有望受益于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结构件的轻量化趋势[3] - 公司收入利润保持双位数增长,主要受益于下游需求稳健及产能效率提升,预计全年业绩将延续稳定增长态势[1] - 公司持续加大智能制造投入,产能持续扩张,看好其长期竞争力,海外市场加速布局,出口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06亿元,同比增长17.21%,实现归母净利润5.64亿元,同比增长17.45%[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59亿元,同比增长19.62%,实现归母净利润2.20亿元,同比增长21.24%[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33.27%,净利率为14.18%,同比分别变动-1.74和-0.18个百分点[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7.44%/5.27%/4.25%/1.89%,分别同比变动-1.80/-0.19/-0.25/+0.51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大幅下降[1] 产能扩张与智能制造 - 公司已投入使用的五沙第三工厂运行良好,智能化处于行业先进水平[2] - 公司持续规划投入更先进的智能仓储中心和智能制造基地,并已开工建设华东制造基地(南浔)一期工厂,将为华南区域的物流效率提升和华东区域的提产增效提供坚实基础[2] - 公司拟在顺德投资3.74亿元用于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生产能力和订单响应速度[2] 行业景气与海外布局 - 根据海关数据,2025年1-9月我国注塑机出口金额127.55亿元,同比增长22.04%,其中9月出口金额13.35亿元,同比小幅下滑2.97%,出口短期增速下滑但仍然延续较好趋势[2] - 受益于全球制造业向东南亚、墨西哥、中东欧等地区转移,公司在泰国、墨西哥等地加快本地化布局,2025年前三季度出口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尤其在越南、巴西等新兴市场中小型注塑机需求旺盛[2] - 公司在印度等重要市场实施本土化投资及经营[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报告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6亿元/7.98亿元/8.95亿元,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1.51元/1.70元/1.91元[3][4]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8.73亿元/65.02亿元/71.45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6.0%/10.7%/9.9%[4]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市盈率(PE)分别为16倍/14倍/13倍[3][4]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21.3%/21.3%/21.1%[4]
伊之密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43.06亿行业第四,净利润5.75亿排名第四
新浪证券· 2025-10-31 21:54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4年2月6日,于2015年1月2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专注于注塑机、压铸机等设备的研发与生产 [1] - 主营业务涵盖注塑机、压铸机、橡胶机、高速包装系统及模具、机器人自动化系统 [1]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43.06亿元,行业排名4/89,高于行业平均数12.1亿元和中位数5.96亿元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5.75亿元,行业排名4/89,高于行业平均数1.11亿元和中位数3437.12万元 [2]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稳健增长,单季度业绩屡创新高,注塑机、压铸机、橡胶机三项业务齐头并进 [5] - 2025Q3公司延续上半年趋势实现较高增速,注塑机和压铸机均实现增长 [6] 财务指标分析 - 2025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31.87%,虽低于去年同期的34.10%,但高于行业平均28.52% [3] - 2025年三季度伊之密资产负债率为61.60%,高于去年同期的55.93%,且高于行业平均42.80% [3] - 2025Q3毛利率环比回升,费用管控良好 [6] 股东结构与变动 - 截至2025年9月30日,伊之密A股股东户数为3.04万,较上期增加0.44% [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1.49万,较上期减少0.44% [5] - 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二,持股2555.01万股,较上期增加1245.18万股 [5] - 国投证券位居第三,持股816.80万股,较上期减少30.20万股 [5] - 南方中证1000ETF为新进第十大股东,持股300.02万股 [5] 管理层信息 - 公司控股股东为佳卓控股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梁敬华、甄荣辉、陈立尧 [4] - 董事长甄荣辉2024年薪酬174.78万,2023年为177.12万,同比减少2.34万元 [4] 机构观点与未来展望 - 东吴证券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7.05/8.33/9.79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5] - 西南证券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亿元、8.5亿元、10.0亿元 [6] - 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18%的复合增长率,西南证券维持"买入"评级 [6] - 公司在手订单充沛,现金流质量优化,拟投资3.74亿加码智能制造 [5]
伊之密跌2.03%,成交额2.7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624.4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30 13:17
股价与资金表现 - 10月30日公司股价下跌2.03%至25.61元/股,总市值120.00亿元,当日成交2.78亿元,换手率2.37%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624.48万元,其中特大单净流出794.60万元,大单净流出1829.88万元 [1] - 公司股价今年以来累计上涨30.86%,近5个交易日上涨7.15%,近20日下跌5.67%,近60日上涨23.01% [1] 公司业务与行业 - 公司主营业务为注塑机、压铸机、橡胶机、高速包装系统及模具、机器人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注塑机70.41%,压铸机20.26%,其他4.98%,橡胶注射机4.35%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专用设备-其他专用设备,涉及概念板块包括一体化压铸、长安汽车概念、工业母机、3D打印、机器人概念等 [1] 财务业绩 - 2025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06亿元,同比增长17.21% [2] - 2025年1-9月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64亿元,同比增长17.45% [2] 股东与分红 - 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3.04万户,较上期增加0.44%,人均流通股14923股,较上期减少0.44% [2]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现11.92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5.78亿元 [3]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2555.01万股,较上期增加1245.18万股,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持股816.80万股,较上期减少30.20万股,南方中证1000ETF为新进股东,持股300.02万股 [3]
伊之密20251029
2025-10-30 09:56
纪要涉及的公司 * 公司为伊之密 [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17.2%,净利润5.64亿元,同比增长17.45% [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19.2%,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21.2% [3] * 公司全年业绩基础良好,在手订单充裕 [2][3] 业务板块表现 * **注塑机业务**:三季度海外订单增速明显加快,国内增速维持理想状态 [4] 毛利率略高于压铸机 [5][11] 业绩增长更多源于公司自身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提升,而非行业红利 [10] * **压铸机业务**:2025年收入增速接近30% [7] 镁合金压铸设备订单呈现几何级数增长,今年订单接近过亿水平,在汽车、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 [7] 超大型铝合金压铸机行业投资不大,每年新增订单三五台 [7] * **橡胶机业务**:规模较小,但毛利率最高,其收入增长、毛利率稳定性及现金流均优于注塑机和压铸机产品线 [11] 市场与需求展望 * 对注塑机行业未来需求持谨慎乐观态度,预计国内需求平稳,看好印度、东南亚、南美等海外市场增长潜力 [2][6] * 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尚未突破30%,但未来几年海外市场预计处于快速增长期 [2][6] * 下游行业中,汽车和家电行业在注塑机收入中的占比有所提升,但终端市场未见明显增长迹象 [10] 战略与产能规划 * 新厂房投入是为匹配公司到2028年整体收入目标86亿元左右的五年规划所做的战略储备 [8] * 浙江南浔大型厂房主体工程已封顶,将带来显著产能提升 [8][9] * 公司坚持"推出一代、研发一代、准备一代"的产品节奏,未来会根据市场反馈适时推出新产品系列 [17] 运营与公司治理 * 公司未采取整体降价策略,针对不同客户采用不同价格策略,整体价格策略保持稳定,毛利率没有太大变化 [5][13] * 第三季度毛利率环比第二季度有所提升,主要因毛利率偏低的大订单确认收入减少 [12] * 公司发布中长期激励管理办法,激励主要来源于收入和利润的增量,每年提取合理比例用于激励,使股权激励更加规则化、透明化 [5][15] * 新产品系列(如A6和SK3系列)作为原有产品平台更新换代型号,市场反响良好,SK系列因性价比较高目前占比略高于A系列 [16] * 工业级3D打印业务目前只有零星收入,公司认为其短期内主要适用于研发或小批量试制领域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