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银e生活
icon
搜索文档
流量的游戏:冰与火之歌
36氪· 2025-09-02 16:10
行业竞争格局 -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手机银行MAU排名中占据绝对优势 前五名均为国有银行 农业银行以2.38亿MAU位居榜首[3][4] - 国有银行形成三个明显梯队 第一梯队为亿级MAU银行包括工商银行(1.79亿) 农业银行(1.37亿) 建设银行(1.13亿)[6] - 股份制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用户活跃度下滑压力 招商银行虽然以7001.1万MAU保持股份行首位 但同比减少1.2%[6] 市场发展阶段 - 手机银行App市场正式步入存量竞争阶段 用户规模连续三年停滞在6.5-7亿区间[3] - 单机单日有效使用时长从4.93分钟显著下降至2.70分钟 表明用户黏性有待提升[3] - 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见顶 银行物理网点线上迁移基本完成 账户迁移已接近尾声[4] 运营策略转变 - 银行从基础增长策略转向精细化运营 应对个性化推荐不精准 产品服务同质化等技术架构敏捷性不足等挑战[1] - 国有大行正从功能型App向生态型平台跃迁 将金融服务嵌入政务办理 校园管理 社区养老等高频生活场景[5] - 推动银行APP向综合金融"超级APP"进化 覆盖用户衣食住行 看病 旅游 购物等需求 成为高频应用[10] 技术应用创新 - 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AI成为驱动行业变革核心引擎 深度应用于智能交互 智能风控和精准营销三大核心场景[15] - 工商银行通过升级生态直连模式 实施蒙屏降噪工程 优化可交互式场景卡片布局提升服务可得性[15] - 浦发银行在"66生活"页签集成生活服务生态 构建垂直场景服务平台 推出差异化付费权益[16] 用户行为分析 - 银行APP不是客户在线渠道的需求中心 微信和支付宝在银行APP之前构建了护城河 客户可随时更换绑定银行[10] - 招商银行APP+掌上生活APP用户数超过3.4亿 远超其零售客户数(2.02亿) 显示非持卡用户也被生活服务吸引[12] - 银行数字生活服务平台分时活跃数据显示 下午时段用户活跃度最高 掌上生活APP达608.11万活跃用户[17] 差异化发展路径 - 头部银行需深化既有优势客群服务 中小银行要绑定区域特色 将本地生活服务与金融产品深度融合[16] - 招商银行最早在APP上提供饭票 电影票 充值话费等生活服务 吸引非持卡用户使用"周三5折"等服务[11] - 单纯依靠场景融入和金融科技优化主要助力存量用户挖潜 对吸引增量用户作用有限[16]
工商银行发布第十五届全运会全面金融服务方案
经济日报· 2025-08-12 06:02
赛事金融服务启动 - 工商银行正式启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金融服务 构建覆盖赛前筹备 赛中保障 赛后延伸的全生命周期赛事金融服务生态 [2] 线上平台与线下服务 - 在手机银行和工银e生活平台上线全运专区 提供票务信息 赛事资讯 票务购买 数字藏品和消费优惠活动的一站式平台 [3] - 在线下选取重点区域网点打造工行全运驿站 并派出流动银行车深入赛区核心地带提供贴身金融服务 [3] 数字金融产品创新 - 在赛事举办城市发放十五运会主题数字人民币硬钱包 推广数字人民币应用 [4] - 创新发布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运会数字藏品 融入岭南文化内涵并具有收藏价值 [4] - 发行十五运会主题信用卡及借记卡 打造多款十五运会特许贵金属产品 [4] 支付系统建设 - 构建赛事门票销售全渠道支付矩阵 线上支持银联卡 数字人民币 外卡等全品牌支付 [5] - 线下智能POS终端覆盖场馆 商圈 酒店 实现银行卡和数字人民币一码通行 [5] - 提升外卡受理能力 扩大外卡受理商户覆盖面 推广外卡内绑等支付产品 增强现金供给能力 [5] 消费场景联动 - 聚焦票务 酒店餐饮 特许商品零售店和文旅景区等场景 联合商户开展信用卡 借记卡和数字人民币消费优惠活动 [6] - 通过政银联动与产融结合 依托金融科技与全面金融服务优势 深度融入赛事全周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