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掌上生活
icon
搜索文档
中行关停“缤纷生活”信用卡APP
36氪· 2025-10-20 11:04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白热化、流量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多家银行选择合并多个 APP以实现集约化运营。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六大国有行之一的中行也加入了这些银行的队列。 9月底,中国银行信用卡官方公众号发布公告,宣布逐步关停"缤纷生活"App,并将其全部功能逐步迁移至"中国银行"App,引发市场关注。这也意味着, 已经上线12年的"缤纷生活"App将与用户彻底告别。 正在消失的银行APP 然而,在信用卡业务缩水、银行业整体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自营信用卡App这一渠道逐渐变得"不划算"了。去年以来,上海农商银行、北京农商银行、 渤海银行等多家银行先后宣布关停信用卡App,并将相应功能迁移至本行手机银行App。 先来看,从诞生到落幕一直惨淡经营的"直销银行",从用户体验看,更像是一个"功能不全"的银行App,且缺乏辨识度。 比如,邮储银行旗下的"邮惠万家"2022年成立到2024年都在亏损,三年亏超8亿;而招商银行此前已官宣要筹建的直销银行"招商拓扑"更是在2022年直 接"流产"。 目前,仅剩的"独苗"百信银行即便有百度这一"互联网"基因,经营情况也不容乐观,2024年净利润暴跌23.74%,净利润增速连续三年下滑, ...
信用卡寒冬加剧?这家国有大行信用卡App进入倒计时
搜狐财经· 2025-10-14 21:20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玉静】近日,中国银行信用卡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为向客户提供更加优 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该行已启动"缤纷生活"App服务迁移,"缤纷生活"App全部功能将逐步迁移至"中 国银行"App,迁移完成后,"缤纷生活"App将停止下载注册,并逐步关停服务。 中国银行信用卡App关停整合背后,与信用卡行业进入下行期有一定关系。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 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中国银行将信用卡App迁移至中国银行App,是近年来银行机构基于信用卡 App的运营成本及盈利效果,主动开展调优动作的一个典型缩影,反映出信用卡业务贡献的盈利在银行 业务条线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不排除后续会引起其他银行机构跟进。 交易量下滑、不良攀升 维护信用卡App运营的性价比下降 "缤纷生活"App是中国银行信用卡官方客户端,通过提供信用卡基础功能服务、移动支付服务、积分及 分期商城、活动资讯服务等,是中国银行围绕生活消费场景打造的独立信用卡App。 据大河财立方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除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没有独立的信用卡 App外,其余大型银行都还留有自己独立的信用卡App。 在活跃度上,易观千帆数据显示 ...
这类独立App、网站正在退场,很多人都在用
猿大侠· 2025-10-14 12:11
银行App关停整合现象概述 - 近期多家大中型银行和地方银行密集关停旗下独立App,涉及信用卡App、直销银行App及生活类App等,已有超过10家银行采取此类行动 [1][5] - 具体案例包括中国银行将信用卡App"缤纷生活"功能迁移至"中国银行"App,以及北京银行计划于2025年11月停止其直销银行APP服务,将业务整合至"京彩生活"手机银行APP [2][3] 银行App关停的原因 - 早期为争夺流量入口,银行出现"一拥而上"开发多个App的趋势,导致业务冗杂、体验不佳及资源浪费 [6] - 各类独立App功能高度重叠,存在资源投入重复和运营成本增加的问题,同时造成用户体验割裂,需在多个App间切换 [7] - 金融App除查账、还款等基础功能外社交属性弱,用户月活跃度普遍较低,例如招商银行信用卡"掌上生活"App月活用户从2023年底的4197.55万户降至2024年上半年末的3907.53万户 [10] - 直销银行模式面临持续亏损的经营困境,以邮惠万家银行为例,其净利润从2022年的-1.62亿元扩大至2024年上半年的-1.18亿元,总资产也从149.86亿元缩水至120.05亿元 [15] - 金融监管机构要求银行清理低活跃、高风险App,对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冗余的应用进行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 [8] 行业背景与趋势分析 - 直销银行作为不设线下网点的互联网银行模式,本意是帮助中小银行突破地域限制,与传统大型银行竞争 [5] - 第三方支付机构如支付宝、微信的兴起蚕食了银行传统存汇业务,直销银行在产品迭代和客户体验上与互联网金融存在差距 [16] - 严格的金融监管政策缩小了直销银行的业务空间,银行App整合旨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以适应市场对一站式全场景金融服务的需求 [15][16]
首现国有大行关停信用卡App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20:35
行业趋势:信用卡App整合与渠道集约化 - 中国银行宣布逐步关停独立信用卡App“缤纷生活”,并将其功能迁移至手机银行App,标志着国有大行加入App整合行列[1] - 自去年以来,上海农商银行、北京农商银行、渤海银行等多家银行已先后宣布关停信用卡App,将其功能整合至手机银行[5] - 银行渠道运营呈现集约化管理趋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文要求金融机构加强移动应用统筹管理,对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的App进行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16] 市场竞争格局:月活跃用户高度分化 - 信用卡类App月活跃用户规模呈现明显梯队分化,2025年6月TOP20榜单中,招商银行“掌上生活”月活达4899.45万人,遥遥领先[7][8] - 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工银e生活”月活1468.25万人,建设银行“建行生活”月活822.47万人,而将被关停的中国银行“缤纷生活”月活仅154.54万人,排名第13[7][8] - 月活排名前6的App用户规模均在1400万人以上,而榜单后10名App月活均低于60万人,市场集中度高[8] 业务规模对比:国有大行与股份行各具优势 - 建设银行信用卡贷款规模达10549.48亿元,是唯一破万亿的银行,在贷款规模上具有显著优势[8][10] - 招商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达9244.89亿元,位列行业第二,且占该行信贷总额比重高达12.99%[9][10] - 六家国有大行信用卡资产余额占商业银行信用卡资产总额比重达46.83%,12家股份行占比为46.52%,城农商行及农信社合计占比不足8%[10] 信用卡App的功能演变与当前困境 - 信用卡App最初承担链接线上与线下渠道的任务,通过生活服务触达消费场景,并基于用户行为分析形成数字化标签体系[4][12] - 行业进入存量时代后,信用卡App从“重获客”转向“重留存”,新客拓展难度加大,一位股份行推广人士发现消费者普遍已持有2张以上信用卡[12][13] - 面对美团、抖音、高德地图、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扎堆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信用卡App通过生活服务权益抢占新增流量的空间较小[14] 银行运营策略调整 - 多家银行在组织架构上进行调整以支持集约化运营,建设银行在合肥成立平台运营中心,负责手机银行、建行生活等平台运营,近三年校招人数累计超120人[16] - 兴业银行在科技条线下新设数字运营部,将远程经营、用户体验等职能调整至该部门,以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17] - 银行运营部门负责人指出,基于单个综合App做好“千人千面”的服务规划比盲目建设多个App更能事半功倍,缺乏竞争力的信用卡App关停是大势所趋[17]
再见了,中行“缤纷生活”!大行宣布关停信用卡App,业内:盈利压力之下,运营独立App变得不再经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22:36
中国银行关停“缤纷生活”App事件 - 中国银行决定关停其独立信用卡应用程序“缤纷生活”App,并将其全部功能逐步迁移至“中国银行”App [1] - 迁移完成后,“缤纷生活”App将停止下载注册并逐步关停服务,具体时间待后续公告 [1] - 该App主要提供信用卡基础功能服务、移动支付、积分分期商城、商户优惠及活动资讯等内容 [3] 行业整合趋势与背景 - 信用卡App整合趋势已从城商行、股份行扩展至国有大行,中国银行是国有行中采取此动作的代表 [1][5] - 在此轮整合前,已有包括恒丰银行、渤海银行、宁波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北京农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关停独立信用卡App,将功能迁移至手机银行App [5] - 更早的整合可追溯至2017年,例如平安银行将直销银行、借记卡、信用卡等移动终端合并为新口袋银行App [6] 整合驱动因素:降本增效 - 本轮整合主要驱动因素是信用卡业务盈利压力增大,维持独立App的运营成本变得不经济,核心目的是降本增效 [1][6] - 行业面临低利率和风险暴露问题,信用卡业务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促使银行进行业务整合 [6] - 监管政策亦要求金融机构对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冗余的移动应用进行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 [3] 信用卡App市场竞争格局 -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在信用卡服务应用活跃人数TOP 20榜单中,“缤纷生活”App月活跃用户为154.54万,排名第13位 [3][4] - 活跃度排名前五的信用卡App月活跃用户均超过1000万,榜首招商银行“掌上生活”月活高达4899.45万 [3][4] - 在国有行中,除农业银行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均拥有独立的信用卡App [5] 整合策略的演变 - 早期的零售端App整合基于战略考量,旨在通过高活跃度的信用卡App带动其他零售业务增长 [6] - 当前的整合则更侧重于在存量竞争环境下,通过将信用卡服务整合进综合App以实现成本优化和效率提升 [6]
流量的游戏:冰与火之歌
36氪· 2025-09-02 16:10
行业竞争格局 -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手机银行MAU排名中占据绝对优势 前五名均为国有银行 农业银行以2.38亿MAU位居榜首[3][4] - 国有银行形成三个明显梯队 第一梯队为亿级MAU银行包括工商银行(1.79亿) 农业银行(1.37亿) 建设银行(1.13亿)[6] - 股份制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用户活跃度下滑压力 招商银行虽然以7001.1万MAU保持股份行首位 但同比减少1.2%[6] 市场发展阶段 - 手机银行App市场正式步入存量竞争阶段 用户规模连续三年停滞在6.5-7亿区间[3] - 单机单日有效使用时长从4.93分钟显著下降至2.70分钟 表明用户黏性有待提升[3] - 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见顶 银行物理网点线上迁移基本完成 账户迁移已接近尾声[4] 运营策略转变 - 银行从基础增长策略转向精细化运营 应对个性化推荐不精准 产品服务同质化等技术架构敏捷性不足等挑战[1] - 国有大行正从功能型App向生态型平台跃迁 将金融服务嵌入政务办理 校园管理 社区养老等高频生活场景[5] - 推动银行APP向综合金融"超级APP"进化 覆盖用户衣食住行 看病 旅游 购物等需求 成为高频应用[10] 技术应用创新 - 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AI成为驱动行业变革核心引擎 深度应用于智能交互 智能风控和精准营销三大核心场景[15] - 工商银行通过升级生态直连模式 实施蒙屏降噪工程 优化可交互式场景卡片布局提升服务可得性[15] - 浦发银行在"66生活"页签集成生活服务生态 构建垂直场景服务平台 推出差异化付费权益[16] 用户行为分析 - 银行APP不是客户在线渠道的需求中心 微信和支付宝在银行APP之前构建了护城河 客户可随时更换绑定银行[10] - 招商银行APP+掌上生活APP用户数超过3.4亿 远超其零售客户数(2.02亿) 显示非持卡用户也被生活服务吸引[12] - 银行数字生活服务平台分时活跃数据显示 下午时段用户活跃度最高 掌上生活APP达608.11万活跃用户[17] 差异化发展路径 - 头部银行需深化既有优势客群服务 中小银行要绑定区域特色 将本地生活服务与金融产品深度融合[16] - 招商银行最早在APP上提供饭票 电影票 充值话费等生活服务 吸引非持卡用户使用"周三5折"等服务[11] - 单纯依靠场景融入和金融科技优化主要助力存量用户挖潜 对吸引增量用户作用有限[16]
重金投向金融科技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正当时
新华网· 2025-08-12 14:19
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数字化对于银行个体而言,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 事,是改变中国银行业未来五到十年最大的趋势力量。在此背景下,银行间的竞争逻辑也将发生变革, 传统上基于禀赋特征的竞争格局将被打破。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银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手段,而疫情更是加速了银行业数字化转 型的步伐。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加大对信息科技的投入,数字化在改变银行业务模式的同时,更是构 建起了数字金融新生态。 银行业务模式变革 《平台银行》作者刘兴赛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其实中国银行业一直都在信息化转型,但与以往 的数据大集中、核心系统建设以及渠道的数字化(网银、手机银行)不同,如今领先的银行已进入全面 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其突出特点是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实现银行业务发展的 线上化、智能化、场景化以及平台化。 刘兴赛介绍,具体而言,数字化包括银行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客户经营的数字化转型、风险管理的 数字化转型、场景运营的数字化转型、银行治理的数字化转型、银行科技以及数据基础的数字化转型 等。 于洪奎认为,从技术角度看,数字化转型本质是强化对数据的使用,包含数据的开采、提炼和利 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