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单吧

搜索文档
中行关停“缤纷生活”信用卡APP
36氪· 2025-10-20 11:04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白热化、流量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多家银行选择合并多个 APP以实现集约化运营。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六大国有行之一的中行也加入了这些银行的队列。 9月底,中国银行信用卡官方公众号发布公告,宣布逐步关停"缤纷生活"App,并将其全部功能逐步迁移至"中国银行"App,引发市场关注。这也意味着, 已经上线12年的"缤纷生活"App将与用户彻底告别。 正在消失的银行APP 然而,在信用卡业务缩水、银行业整体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自营信用卡App这一渠道逐渐变得"不划算"了。去年以来,上海农商银行、北京农商银行、 渤海银行等多家银行先后宣布关停信用卡App,并将相应功能迁移至本行手机银行App。 先来看,从诞生到落幕一直惨淡经营的"直销银行",从用户体验看,更像是一个"功能不全"的银行App,且缺乏辨识度。 比如,邮储银行旗下的"邮惠万家"2022年成立到2024年都在亏损,三年亏超8亿;而招商银行此前已官宣要筹建的直销银行"招商拓扑"更是在2022年直 接"流产"。 目前,仅剩的"独苗"百信银行即便有百度这一"互联网"基因,经营情况也不容乐观,2024年净利润暴跌23.74%,净利润增速连续三年下滑, ...
信用卡寒冬加剧?这家国有大行信用卡App进入倒计时
搜狐财经· 2025-10-14 21:20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玉静】近日,中国银行信用卡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为向客户提供更加优 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该行已启动"缤纷生活"App服务迁移,"缤纷生活"App全部功能将逐步迁移至"中 国银行"App,迁移完成后,"缤纷生活"App将停止下载注册,并逐步关停服务。 中国银行信用卡App关停整合背后,与信用卡行业进入下行期有一定关系。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 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中国银行将信用卡App迁移至中国银行App,是近年来银行机构基于信用卡 App的运营成本及盈利效果,主动开展调优动作的一个典型缩影,反映出信用卡业务贡献的盈利在银行 业务条线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不排除后续会引起其他银行机构跟进。 交易量下滑、不良攀升 维护信用卡App运营的性价比下降 "缤纷生活"App是中国银行信用卡官方客户端,通过提供信用卡基础功能服务、移动支付服务、积分及 分期商城、活动资讯服务等,是中国银行围绕生活消费场景打造的独立信用卡App。 据大河财立方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除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没有独立的信用卡 App外,其余大型银行都还留有自己独立的信用卡App。 在活跃度上,易观千帆数据显示 ...
首现国有大行关停信用卡App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20:35
行业趋势:信用卡App整合与渠道集约化 - 中国银行宣布逐步关停独立信用卡App“缤纷生活”,并将其功能迁移至手机银行App,标志着国有大行加入App整合行列[1] - 自去年以来,上海农商银行、北京农商银行、渤海银行等多家银行已先后宣布关停信用卡App,将其功能整合至手机银行[5] - 银行渠道运营呈现集约化管理趋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文要求金融机构加强移动应用统筹管理,对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的App进行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16] 市场竞争格局:月活跃用户高度分化 - 信用卡类App月活跃用户规模呈现明显梯队分化,2025年6月TOP20榜单中,招商银行“掌上生活”月活达4899.45万人,遥遥领先[7][8] - 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工银e生活”月活1468.25万人,建设银行“建行生活”月活822.47万人,而将被关停的中国银行“缤纷生活”月活仅154.54万人,排名第13[7][8] - 月活排名前6的App用户规模均在1400万人以上,而榜单后10名App月活均低于60万人,市场集中度高[8] 业务规模对比:国有大行与股份行各具优势 - 建设银行信用卡贷款规模达10549.48亿元,是唯一破万亿的银行,在贷款规模上具有显著优势[8][10] - 招商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达9244.89亿元,位列行业第二,且占该行信贷总额比重高达12.99%[9][10] - 六家国有大行信用卡资产余额占商业银行信用卡资产总额比重达46.83%,12家股份行占比为46.52%,城农商行及农信社合计占比不足8%[10] 信用卡App的功能演变与当前困境 - 信用卡App最初承担链接线上与线下渠道的任务,通过生活服务触达消费场景,并基于用户行为分析形成数字化标签体系[4][12] - 行业进入存量时代后,信用卡App从“重获客”转向“重留存”,新客拓展难度加大,一位股份行推广人士发现消费者普遍已持有2张以上信用卡[12][13] - 面对美团、抖音、高德地图、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扎堆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信用卡App通过生活服务权益抢占新增流量的空间较小[14] 银行运营策略调整 - 多家银行在组织架构上进行调整以支持集约化运营,建设银行在合肥成立平台运营中心,负责手机银行、建行生活等平台运营,近三年校招人数累计超120人[16] - 兴业银行在科技条线下新设数字运营部,将远程经营、用户体验等职能调整至该部门,以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17] - 银行运营部门负责人指出,基于单个综合App做好“千人千面”的服务规划比盲目建设多个App更能事半功倍,缺乏竞争力的信用卡App关停是大势所趋[17]
再见了,中行“缤纷生活”!大行宣布关停信用卡App,业内:盈利压力之下,运营独立App变得不再经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22:36
中国银行关停“缤纷生活”App事件 - 中国银行决定关停其独立信用卡应用程序“缤纷生活”App,并将其全部功能逐步迁移至“中国银行”App [1] - 迁移完成后,“缤纷生活”App将停止下载注册并逐步关停服务,具体时间待后续公告 [1] - 该App主要提供信用卡基础功能服务、移动支付、积分分期商城、商户优惠及活动资讯等内容 [3] 行业整合趋势与背景 - 信用卡App整合趋势已从城商行、股份行扩展至国有大行,中国银行是国有行中采取此动作的代表 [1][5] - 在此轮整合前,已有包括恒丰银行、渤海银行、宁波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北京农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关停独立信用卡App,将功能迁移至手机银行App [5] - 更早的整合可追溯至2017年,例如平安银行将直销银行、借记卡、信用卡等移动终端合并为新口袋银行App [6] 整合驱动因素:降本增效 - 本轮整合主要驱动因素是信用卡业务盈利压力增大,维持独立App的运营成本变得不经济,核心目的是降本增效 [1][6] - 行业面临低利率和风险暴露问题,信用卡业务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促使银行进行业务整合 [6] - 监管政策亦要求金融机构对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冗余的移动应用进行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 [3] 信用卡App市场竞争格局 -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在信用卡服务应用活跃人数TOP 20榜单中,“缤纷生活”App月活跃用户为154.54万,排名第13位 [3][4] - 活跃度排名前五的信用卡App月活跃用户均超过1000万,榜首招商银行“掌上生活”月活高达4899.45万 [3][4] - 在国有行中,除农业银行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均拥有独立的信用卡App [5] 整合策略的演变 - 早期的零售端App整合基于战略考量,旨在通过高活跃度的信用卡App带动其他零售业务增长 [6] - 当前的整合则更侧重于在存量竞争环境下,通过将信用卡服务整合进综合App以实现成本优化和效率提升 [6]
交通银行(03328) - 海外监管公告
2025-08-29 21:49
业绩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460.16亿元,同比增长1.61%[3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3.68亿元,同比增长0.77%[3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利息净收入852.47亿元,同比增长1.20%[32] - 报告期末公司客户贷款余额9.0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433.77亿元,增幅5.18%[32] - 报告期末公司客户存款余额9.1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710.23亿元,增幅4.22%[32] - 报告期末公司不良贷款率1.28%,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32] - 报告期末公司拨备覆盖率209.56%,较上年末上升7.62个百分点[32] 用户数据 - 报告期末境内行对公客户总数29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75%[104] - 报告期末集团客户成员12.05万户,较上年末增加0.87万户[104] - 报告期末政府机构客户8.2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358户[104] - 报告期末小微基础客户265.29万户,较上年末增加9.21万户[104] - 报告期末境内银行机构零售客户数2.02亿户,较上年末增长1.30%[113] 未来展望 - 2025年3月制定《交通银行估值提升计划暨“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199] - 支持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城市体系建设,做优做强上海主场建设[198] - 推进数字化建设,实施数字化经营模式改革[198] - 动态优化调整业务结构,推动资产负债业务量价协同发展[198] - 推进客户基础提升工程,提升批量获客能力[198] - 强化集团一体化、穿透式管理,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198]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已有20余家分行组建科技金融专门推进组织,设立87家科技支行和科技特色支行[95] 市场扩张和并购 无 其他新策略 - 集团战略推进阶段性目标基本达成,深入推进“一四五”战略,落实“五篇大文章”[94]
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21:1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460.16亿元 同比增长1.61% [2] - 营业收入1,333.68亿元 同比增长0.77% 其中利息净收入852.47亿元占比63.92% [2][3] - 总资产15.44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59% 客户贷款余额9.00万亿元增长5.18% [2] 资产负债结构 - 客户存款9.17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4.22% 其中公司存款占比55.01% 个人存款占比43.17% [2][13] - 公司类贷款5.93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6.55% 中长期贷款占比46.03% [11] - 金融投资4.42万亿元 债券投资占比89.46% 政府及中央银行债券占比82.19% [13] 盈利能力指标 - 净利息收益率1.21% 同比下降8个基点 主要受LPR调降和贷款收益率下降影响 [3][4] - 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16% 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 [3] - 成本收入比29.94% 与去年同期持平 [3] 资产质量状况 - 不良贷款率1.28% 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3] - 拨备覆盖率209.56% 较上年末上升7.62个百分点 [3] - 贷款信用减值损失299.69亿元 同比减少12.73亿元 [10] 资本充足水平 - 资本充足率16.59% 较上年末上升0.57个百分点 [3]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1.42% 较上年末上升1.18个百分点 [3] - 一级资本充足率13.21% 较上年末上升1.10个百分点 [3] 业务板块表现 - 公司金融业务营业收入645.94亿元 占比48.43% [14] - 个人金融业务营业收入495.73亿元 占比37.17% [14] - 资金业务营业收入185.89亿元 占比13.94% [14] 战略业务发展 - 科技贷款余额突破1.5万亿元 服务6.8万户企业 [16] - 绿色贷款余额超过8,700亿元 节能降碳产业余额增长6.58% [17] - 普惠贷款余额8,524.01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2.96% [18] 区域经营情况 - 长江三角洲地区利润总额253.85亿元 占比54.11% [14] - 境外业务利润总额73.03亿元 占比15.57% [14] - 环渤海地区利润总额91.52亿元 占比19.51% [14] 数字化转型进展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超过2,860亿元 [23] - 互联网贷款较上年末增长8.52% [23] - 信用就医在103个城市上线 累计上线资金监管项目近4,000个 [25] 产品创新成果 - 产业链金融业务量3,191.63亿元 同比增长4.90% [27] - 信用卡分期余额同比提升20.2% [18] - "交银展业通"和"交银益农通"品牌产品体系持续优化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