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响App

搜索文档
「AI新世代」零一万物抢滩企业级智能体,李开复在B端市场“挖新矿”
华夏时报· 2025-07-24 22:59
智能体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被行业视为智能体爆发元年,OpenAI、Manus、零一万物等AI企业纷纷推出智能体产品,但当前智能体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产品价值被部分夸大,行业应用不足 [1] - 国内外AI公司加速布局智能体赛道:OpenAI于1月推出Operator、近期发布ChatGPT Agent,Monica-im团队3月推出爆款产品Manus,智谱4月发布全球首个研究型Agent"沉思",百度推出心响App,腾讯升级知识引擎为智能体开发平台 [3] - 行业专家指出智能体技术尚未成熟,Omdia分析师认为当前以单智能体为主,未来需突破多智能体框架和开源工具 [3] 零一万物的战略转型 - 公司放弃万亿参数大模型Yi-X-Large研发,转向轻量化MoE模型Yi-Lightning,并与阿里云成立产业大模型联合实验室 [4][5] - 2023年5月起启动业务调整,拆分数字人业务,加强商业化潜力项目独立融资,关停部分项目 [5] - 战略重心转向B端市场,成为"AI六小虎"中首家拥抱DeepSeek开源模型的厂商,推出万智企业大模型平台及DeepSeek定制解决方案 [5] 零一万物的智能体产品布局 - 公司定位为传统企业与AI公司间的桥梁,3月发布万智企业大模型平台1.0,7月升级2.0版本并推出核心产品企业级智能体 [2] - 其智能体技术达L2推理Agent层级,具备任务规划、工具调度能力,自称与OpenAI ChatGPT Agent技术水位相当 [2] - 差异化竞争力在于企业端场景落地能力,重点解决现有Agent方案在定制化、工具接入方面的短板 [2][3] 商业化进展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开年至今整体收入已超2023年全年,2024年确认收入超过1亿元 [1][6] - 近期获得数笔金额可观的大单,但尚未披露具体融资信息 [6] - 创始人李开复强调国内业务明确All in To B,加速商业化以应对2025年行业淘汰赛 [5][6] 行业专家观点 -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认为智能体需解决数据壁垒与定制化成本问题才能释放潜力,当前价值存在夸大 [3] - Omdia分析师肯定公司大模型开发能力,但指出其面临战略摇摆风险、数据壁垒等挑战 [6]
AI月报:当AI包办一切,未来不是拼效率,而是拼“品味”
36氪· 2025-06-23 11:47
行业趋势 - 模型竞赛进入冷却期,AI发展重点转向产品化与生态整合,各大平台争夺用户入口、智能体标准和终端能力 [1][2] - 2025年被称为"智能体元年",关键词从"更大模型"转向"Agent"、"自主执行"、"连接器"和"委派编程" [2] - 商业模式从MaaS(模型即服务)转向RaaS(结果即服务),AI从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引擎,按实际产出或价值分成计价 [5][20][21][22] 技术演进 - 基础模型实现"操作系统级更新",新一代模型如GPT-4.5、Gemini 2.5 Pro具备"自我对话"和多步推理能力,思维方式接近人类 [4][5] - 开源社区推动模型认知能力升级,新增长时记忆、自我提升、目标分解等模块,实现从被动应答到主动思考的转变 [4][5] - 智能体(Agent)成为AI落地的关键载体,具备环境感知、自主规划、工具调用、数据连接和多步任务执行能力 [7][8][9][10][11][12] 应用场景 - 智能体重构人机交互模式,界面从"工具栏+菜单"变为"自然语言+智能执行",可自动完成跨平台复杂任务(如整合Google Docs/Gmail生成PPT) [10][11][12] - AI编程进入全面委派阶段,开发者角色从编码转向架构设计,AI可独立完成需求分析、编码、测试、部署全流程 [14][15][16][17][18] - 科技巨头加速布局智能体生态:微软Copilot Studio、百度心响App、字节跳动"扣子空间"等,推动AI向"数字员工"进化 [13] 性能表现 - Gemini 2.5 Pro在科学推理(GPQA单次尝试84%正确率)、数学(AIME 2025单次86.7%)等基准测试中领先 [3] - Claude 3.7 Sonnet在多次尝试任务中表现优异(数学AIME 2025多次尝试93.3%,科学GPQA多次尝试84.8%) [3] - 代码生成领域OpenAI模型单次尝试通过率74.1%,LiveCodeBench v5测试中Grok 3 Beta多次尝试达79.4% [3] 职业影响 - 人类核心竞争力转向品味、判断力和方向感,工程师需从"实现者"转型为"问题定义者"和"AI团队管理者" [25][26][27] - 工作组织方式重塑,人类角色更接近"指挥官",负责目标设定、结果审核和战略规划,而非具体执行 [13][18][28] - 编程价值重心从编码技能转向产品设计、系统架构和决策能力,AI接管重复性工作释放人类创新潜力 [18][25]
当AI来填报高考志愿 ,你听谁的?
上海证券报· 2025-06-14 18:56
通用大模型精调技术 - 阿里夸克基于通义千问发布国内首个高考志愿填报专用大模型,通过"精调"解决严肃场景下的AI幻觉问题[1][3] - 模型采用"高维约束+智能推理+人机协作"决策系统,邀请数百位专家参与监督机制构建[3][4] - 团队蒸馏数万条专家决策数据形成推理链,在最终结果环节增加历史数据校对确保信息真实性[4] 垂类模型训练要素 - 搭建覆盖全国2900多所高校、1600个本科专业的实时更新知识库,所有推理数据需交叉验证[3] - 针对用户认知局限设置12个信息采集点和隐形逻辑条件,调试模型与专家判断的逻辑一致性[4] - 算力投入提升至此前100倍以应对用户高峰,显著增加训练成本[4] Agent产品商业化进展 - 夸克去年服务3000万考生及家长,50%用户来自三线以下城市,今年升级为专家级建议的Agent形式[6] - 行业进入Agent元年,字节跳动推出"扣子空间",百度发布心响App,昆仑万维上线天工超级智能体[7] - 全球AI Agent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51亿美元增至2030年4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4.8%[7] 行业竞争格局 - 大模型技术红利窗口期缩短,厂商需在几天内跟进OpenAI等巨头的新模型[6] - 天风证券认为Agent赛道更考验产品力而非基础模型的工程能力[7] - 阿里开源WebAgent,字节、百度等厂商加速本土化场景布局[7]
Manus免费开放注册:下一个AI爆发时刻来袭?
36氪· 2025-05-14 11:48
Manus产品动态 - Manus从邀请制转为全面开放注册 所有用户一次性获得1000积分 每日免费300积分(相当于1次使用机会) [3] - 采用积分消耗机制 任务复杂度与长度决定积分消耗量 区别于国内主流AI产品的完全免费模式 [3] - 当前仅开放国际注册 中文版本仍在开发中 [3] 产品技术特性 - 首创工作流可视化 将信息溯源直接嵌入任务流程 显著降低AI幻觉问题 [5] - 采用云端虚拟机架构 自主操作系统支持跨平台API调用 实现多智能体协作 [17] - 输出包含完整报告/工作流文档/可视化素材等结构化成果 单个问题可生成多达10个附件 [7][12] 市场定位与竞争 - 定义AI Agent新形态 引发百度心响等竞品快速跟进 心响团队在Manus爆红后紧急开发同类产品 [21] - 产品完成度待提升 用户反馈生成速度慢(10-25分钟/任务) 界面设计逊于竞品Genspark和扣子 [14][16] - 采用模型商品化策略 聚焦应用层解决方案而非底层模型竞赛 [24] 行业趋势洞察 - 红杉资本提出AI商业模式转型 从卖工具转向卖成果交付 应用价值将超越模型本身 [20][21] - 行业竞争焦点转向任务规划与执行框架 通用性和解构能力成为核心指标 [25] - AI Agent发展方向获得验证 市场认可"解放用户注意力"的产品理念 [22][24]
Manus终于开放注册!每天能免费玩一次
量子位· 2025-05-13 09:03
Manus开放注册及智能体赛道动态 - Manus正式开放注册并推出免费试用政策,新用户开局赠送1000积分且每日可获300积分[1][2] - 实测显示完成租房攻略任务需消耗267积分,每日新闻任务消耗704积分(占Plus会员月积分的18%)[3][9] - 付费会员体系分为三档:Basic(19美元/1900积分)、Plus(39美元/3900积分)、Pro(199美元/19900积分),均支持年付节省17%费用[8] - 用户反馈价格偏高,完成基础任务可能消耗较大比例积分[7][9][10] 智能体行业竞争格局 - 字节推出扣子空间,百度发布心响App,显示头部企业加速布局智能体赛道[15][17] - 行业出现新协议标准AG-UI,采用开放轻量架构,旨在标准化AI Agent与前端的交互方式[20][21] - 新协议可能降低类似Cursor的实时互动平台开发门槛,推动行业技术迭代[22] 行业发展趋势 - Manus开放注册反映智能体赛道竞争加剧,用户选择空间扩大[12][13] - MCP协议面临AG-UI等新兴标准的挑战,技术标准之争显现[18][19] - 智能体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从内容生成(如活动介绍网页)到日常服务(新闻获取)均有覆盖[16][9]
「AI新世代」联想集团抛出超级智能体矩阵!大厂纷纷加码,AI智能体混战升级
华夏时报· 2025-05-08 17:32
智能体AI行业趋势 - Gartner将Agentic AI列为2025年十大技术趋势之一,并预测2028年至少15%的日常工作决策将由Agentic AI自主完成(2024年为0)[2][3] - 行业风向转变,初创企业与科技巨头纷纷入局智能体技术竞赛,联想集团推出覆盖全场景的超级智能体矩阵[2][3] - 百度、字节跳动、智谱等企业近期相继发布智能体相关产品,如百度心响App、字节跳动扣子空间、智谱AutoGLM[4] 联想集团AI战略布局 - 公司推出超级智能体矩阵,包括个人版天禧、企业版乐享、城市级智能体及推理加速引擎,覆盖个人到城市场景[3] - 天禧智能体可跨设备调用日历邮件等数据实现任务编排,乐享智能体对接企业全流程,城市智能体已在武夷山等地验证可行性[3] - 联想董事长杨元庆定义智能体三大核心功能:感知与交互、认知与决策、自主与演进[3] - 公司同步发布四款搭载天禧智能体的终端设备,现有符合硬件要求的AI终端用户可升级搭载[5] 联想集团业绩表现 - 2024/25财年Q3营收18796亿美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693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创三年来最高季度销售额[5] - AI战略是业绩主要驱动力,AI PC累计销量突破100万台,服务器收入年增长172%[5] - 智能体矩阵被视为深化AI布局的关键举措,可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并开辟新收入来源[5] 行业需求与竞争分析 - 当前C端对AI智能体需求集中于个性化娱乐服务,B端需求取决于企业自动化迫切性,竞争激烈行业潜力更大[4] - 联想通过硬件终端推动智能体可能加速市场需求开发,但整体需求仍需培育[4] - 相比软件为主的百度字节跳动,联想凭借硬件优势实现智能体终端"自产自销"[5] 全球业务与关税应对 - 公司在11国建立33家工厂,通过"ODM+"和全球本地化模式调节高关税影响[6] - 政策不确定性是主要困扰,明确规则下公司可快速调整并转化为竞争优势[6]
大厂围猎AI智能体
36氪· 2025-05-06 11:42
AI Agent行业概况 - 全球首款通用AI Agent Manus完成7500万美元融资,估值达5亿美元,较前轮增长约五倍,上线仅个把月即实现爆发式增长[1] - 2024年全球AI Agent市场规模约51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4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4.8%[4] - AI Agent与Chatbot本质区别在于能自主调用工具执行任务闭环,如Manus可完成简历筛选全流程[1][3] 头部企业布局策略 通用型To C路线 - OpenAI推出推理模型o3/o4-mini,预测2029年AI Agent收入将超越ChatGPT,2030年总营收目标1740亿美元[4] - 百度发布心响App定位智能生活助理,预置200+任务类型,目标扩展至10万+场景,支持绘本生成等复杂操作[6][8] 垂直型To B路线 - 微软Copilot已植入Office等产品,日均处理任务超1亿次,预计2025年占AI总营收35%[11] - 字节跳动扣子空间集成飞书文档等服务,主打协同办公场景[12] - 阿里钉钉构建AI助理矩阵,涵盖HR/客服/代码优化等企业服务[12] 技术基础设施竞争 - MCP协议成为行业标准,使Agent调用外部工具效率提升5倍,全球已部署超4000个MCP服务器[14][16] - 百度/字节/阿里全面接入MCP:百度整合搜索/网盘等产品,阿里Qwen3模型原生支持MCP[16] - 360推出"万能工具箱"聚合100+个MCP工具,加速生态建设[17] 商业模式分化 - C端面临用户教育挑战,需极致体验维持黏性(如心响App需从零积累用户)[12] - B端因降本增效需求明确,微软/钉钉/飞书已形成成熟商业化路径[13]
Manus热潮未退 巨头纷纷布局智能体
中国经营报· 2025-05-03 04:16
智能体市场发展现状 - 全球智能体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52.9亿美元增长到2035年的216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40.15% [2] - 中国团队开发的通用智能体产品Manus于2025年3月问世,采用多智能体架构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引发资本市场和技术社区强烈反响 [2] - 百度推出心响App主打AI任务完成引擎,Android版已全量开放,iOS版正在审核 [3] - 字节跳动推出零代码智能体开发平台扣子空间,基于豆包1.5Pro大模型打造,支持创建通用实习生和领域专家两类智能体 [3] - 联想预告将在5月7日Tech World大会发布超级智能体军团,覆盖企业咨询、电商购物等场景 [3] - 腾讯宣布微信和QQ将全面推出智能体,基于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自然对话 [4] 智能体技术特点与优势 - 智能体是自主智能体,能感知环境、分析目标、自主决策并持续进化,不同于传统AI工具或语音助手 [2] - 智能体开发门槛低上限高,借助开发框架可实现一句话创建智能体,聚合多种能力提升效率 [4] - 智能体商业变现路径多样,通过链接挂载、商品转化、广告等组件为企业创收 [4] 智能体技术挑战 - 基座模型能力不足,缺少统一交互式框架和自我学习进化机制 [5] - 存在幻觉累加问题,复杂场景下易产生不切实际的判断 [6] - 工具调用和泛化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多样化任务 [6] - 复杂推理与泛化能力薄弱,跨领域任务易出现工具调用失误 [7] - 数据质量和算力成本制约规模化应用,训练能耗高昂 [7] 智能体对就业市场影响 - 麦肯锡预测到2034年AI智能体将取代全球8亿个工作岗位 [7] - Salesforce因智能体Agentforce提升工程团队生产力30%以上,2025年起不再招聘软件工程师 [7] - 重复性岗位如客服将被替代,战略管理、创意设计等岗位需求增加 [8] - AI训练师、伦理顾问等新兴职业涌现 [8]
多模态和Agent成为大厂AI的新赛点
创业邦· 2025-05-01 10:54
大模型C端落地的核心方向 - 大模型落地C端场景的核心是让模型能力接近人类,分为降低用户沟通难度和提升复杂任务执行能力两个方向 [4] - 降低沟通难度依赖多模态能力提升,复杂任务执行依赖Agent产品生态成熟 [4] - 字节、百度、谷歌、OpenAI近期均推出多模态基础模型,阿里夸克上线"拍照问夸克"功能实现图文交互 [4][9] 多模态能力进展与场景渗透 - 火山引擎豆包1.5具备视觉理解能力,文心4.5 Turbo展示图像/视频识别能力,OpenAI o3/o4-mini实现"用图像思考" [9] - 谷歌Gemini 2.5 Flash可分析股票走势图并生成游戏场景设计图 [9] - 夸克"拍照问夸克"支持拍照搜索、文案生成、卡路里识别等功能,未来可能延伸至实时摄像头交互 [10][11][14] - 多模态能力将推动AI眼镜发展,目前受限于模型成熟度 [14] Agent产品生态现状 - 通用Agent产品形态趋向Manus提出的"对话框+工作区"模式,字节扣子空间、百度心响App等均采用该框架 [16][17] - 扣子空间擅长文字梳理但网页转化效果欠佳,心响App侧重移动端轻量化任务 [17][19] - 海外Agent更聚焦单一场景:Notion Mail处理邮件,OpenAI Operator操控浏览器,X AI Grok Studio生成文档/代码 [5] Agent核心能力要求 - 关键能力1:连接第三方数据/工具,需通过MCP/A2A协议扩展工具箱,纳米AI已接入近百工具 [20][21] - 关键能力2:编码能力,OpenAI拟收购Windsurf强化AI编程,支撑PPT/网页/游戏生成 [23] - 关键能力3:模型任务理解能力,OpenAI通过o3/o4-mini实现上网查资料/执行代码等"大脑"功能 [23] 厂商差异化发展路径 - 字节/百度采用API逻辑开发Agent,OpenAI按职业培养拟人化Agent(如司机型Operator、学者型Deep Research) [24] - OpenAI预计2025年Agent业务收入达30亿美元,2029年增至290亿美元,需结合多模态与执行能力成为底层入口 [25]
多模态和Agent成为大厂AI的新赛点
36氪· 2025-04-30 07:29
大模型应用场景的竞争策略 - 大厂AI竞争策略向应用场景倾斜,多模态能力和代理执行成为两大焦点 [1] - 大模型落地C端需接近人类能力,进化方向包括降低沟通难度和提升复杂任务执行能力 [1] - 多模态能力实现需依托基础大模型升级,代理执行能力依赖Agent产品生态成熟 [1] 多模态能力发展现状 - 字节、百度、谷歌、OpenAI近期推出多模态能力更强的基础大模型产品 [1] - 阿里夸克上线"拍照问夸克"功能,基于通义推理及多模态大模型+后训练实现 [1] - 多模态应用场景包括看图分析地貌、生成流程图、识别图像视频内容等 [5] - OpenAI最新o3和o4-mini具备"用图像思考"能力,谷歌Gemini 2.5 Flash可分析股票走势图 [5] 代理执行产品发展 - 通用Agent产品近期集中上线,包括字节扣子空间、百度心响App、360纳米AI等 [1] - 海外巨头倾向打造单一场景Agent,如Notion Mail、OpenAI的Operator和Deep Research [2] - 通用Agent产品雏形为对话框+工作区模式,能理解任务意图并调用工具模块 [12] - 百度心响App侧重移动端轻量化任务,包含数学解题、AI相亲等生活化功能 [13] Agent产品关键能力 - 优化任务体验需培养三大能力:第三方数据工具连接、编码能力、大模型任务理解能力 [14][16] - MCP和A2A协议为Agent提供统一接口和协作能力,国内厂商已接受该解决方案 [14] - AI编程能力对复杂任务执行至关重要,OpenAI可能收购编程公司Windsurf提升该能力 [16] - 大模型任务理解能力是底层基础,OpenAI正培养职业化Agent如司机、学者等角色 [16] 行业发展趋势 - 多模态能力提升将影响AI硬件发展,未来交互可能从手机迁移到智能眼镜 [11] - OpenAI预计2025年Agent业务销售额达30亿美元,2029年达290亿美元 [17] - 国内厂商采取API逻辑开发Agent,OpenAI采用职业化培养模式 [17] - 未来入口可能是多模态能力与Agent执行能力的结合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