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

搜索文档
宏润建设股价微涨0.14% 盘中振幅超5%引关注
金融界· 2025-08-21 01:33
股价表现 - 最新股价为7 29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 14% [1] - 盘中最高触及7 57元 最低下探至7 17元 振幅达5 49% [1] - 成交额达9 25亿元 换手率为11 17% [1] - 8月20日盘中股价出现快速波动 早盘一度快速反弹 随后迅速回调 显示市场交投活跃 [1]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 13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入6918 30万元 [1] 公司业务 - 属于工程建设板块 业务涵盖市政工程 轨道交通 房屋建筑等领域 [1] - 具备较强的施工能力 参与多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 [1]
中国建筑(601668) - 中国建筑2025年1-7月经营情况简报
2025-08-18 18:00
业绩总结 - 2025年1 - 7月新签合同总额26798亿元,同比增1.4%[3] - 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24868亿元,同比增2.1%[3] - 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额1930亿元,同比降7.4%[4] 业务细分 - 房屋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16258亿元,同比降0.4%[3] - 基础设施业务新签合同额8533亿元,同比增7.4%[3] - 境内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23595亿元,同比增2.6%[3] - 境外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1273亿元,同比降5.5%[3] 房屋建筑数据 - 施工面积153131万平方米,同比降1.2%[3] - 新开工面积15708万平方米,同比降8.5%[3] - 竣工面积10366万平方米,同比增4.7%[3]
中南集团被罚15万元:未依项目批文要求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文件
齐鲁晚报· 2025-08-18 11:13
行政处罚事件 - 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13日因违反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规定被平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处以罚款人民币15万元整(¥150,000.00) [1][2][3] - 违法行为具体表现为设计单位未依据项目批准文件、城乡规划及专业规划、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深度要求编制文件 [2] - 处罚依据为《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四十条 罚款金额处于法定10万至30万元区间 [2] 公司历史违规记录 - 2025年7月4日因夜间施工噪声污染被杭州市拱墅区半山街道处罚款人民币2万元整(¥20,000.00) [5] 企业资质与规模 - 公司成立于1984年 注册资本21.06亿元人民币 法定代表人为吴建荣 [7] - 连续26年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持有国家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 [6] - 员工总数达25,000人 其中产业工人占比超过80% [6] 业务范围 - 主营业务涵盖房屋建筑、幕墙工程、钢结构工程、装饰工程、机电智能、市政园林及地基基础领域 [6] - 形成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数字化管理的全产业生态链 [6] - 幕墙设计咨询与施工业务处于行业头部地位 建筑/绿建/装饰业务稳居行业前列 [6]
中国建筑(601668):上半年新签合同稳健增长,将有力支撑未来业绩
东莞证券· 2025-07-25 16: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全球建筑业龙头,在近年房地产及建筑业周期性下行中业绩比同行稳健,年内新签合同稳定增长,基建新签增长快,支撑未来业绩,房地产业务销售规模领先,作为央企经营稳健,逆市有望提升市场占有率,2025Q1业绩同比转正,下半年业绩持续修复可期,且多年稳定分红,股息率较高具备吸引力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要数据 - 2025年7月24日收盘价5.89元,总市值2433亿元,总股本41320百万股,流通股本41320百万股,ROE(TTM)9.88%,12月最高价6.79元,12月最低价4.72元 [3] 事件及点评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签合同总额2.5万亿元,同比上升0.9%,其中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2.32万亿元,同比增长1.7%;细分业务中房屋建筑新签合同额1.49万亿元,同比下降2.3%,基础设施新签合同额8237亿元,同比增长10.0%,勘察设计新签合同额64亿元,同比下降11.1% [5] - 2025年1 - 6月房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金额1745亿元,同比下降8.9%,合约销售面积63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上半年新购置土地储备520万平方米,期末土地储备7627万平方米 [5] -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1871.5亿元,同比下降3.5%,归母净利润461.9亿元,同比下降14.9%,因房地产销售费用增长及计提减值致净利润降幅大于营收下降;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553.42亿元,同比增长1.1%,归母净利润150.13亿元,同比增长0.6% [5] - 公司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达1040亿元,分红占净利润约20%,2024年分红率为24.3%,按当前股价股息率约4.5% [5] 总结与投资建议 - 根据wind一致预期,公司2025 - 2026年EPS分别为1.16元和1.2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5.08倍和4.9倍 [5]
中国建筑(601668) - 中国建筑2025年1-5月经营情况简报
2025-06-20 17:15
业绩总结 - 2025年1 - 5月新签合同总额18412亿元,同比增1.7%[3] - 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17108亿元,同比增2.2%[3] - 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额1304亿元,同比降4.0%[4] 业务细分 - 房屋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11120亿元,同比降4.0%[3] - 基础设施业务新签合同额5939亿元,同比增16.2%[3] 施工与销售 -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7686万平方米,同比降0.3%[3] - 房屋建筑新开工面积10801万平方米,同比增3.0%[3] - 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面积455万平方米,同比降6.4%[4] 境内外业务 - 境内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16324亿元,同比增3.5%[3] - 境外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784亿元,同比降19.7%[3]
中国建筑75亿逆势拿地 地产收入占14%贡献25%毛利
长江商报· 2025-06-10 07:35
公司投资动态 - 公司子公司中建二局以74.91亿元竞得北京城市副中心0101街区地块,总占地面积11.28万平方米,总计容建筑面积26.19万平方米,规划用途包括商品住宅、办公等 [1][3] - 此次拿地旨在提升公司在北京区域市场的影响力及品牌号召力,并基于当前市场状况及风险因素评估后做出的决策 [3] - 2024年公司新增土地储备882万平方米,总购地金额1385亿元,全部位于一线、强二线及省会城市,土地储备结构优化 [5] 地产业务表现 - 地产业务为公司第三大收入来源,2021-2024年收入分别为3309.43亿元、2820.45亿元、3088.08亿元、3062.34亿元,2024年占比约14% [1][4] - 2023年房地产业务销售额4514亿元(行业第一),2024年降至4219亿元(同比下降6.5%),但仍优于行业平均降幅 [4] - 2024年地产业务毛利率17.28%,显著高于房屋建筑工程(7.40%)和基础设施建设(10.03%),对毛利润贡献率达25.4% [7][8] 经营与财务数据 - 2020-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均超400亿元,2024年为461.87亿元,同比下降14.88%,主因信用减值损失增至136.34亿元(同比增50.38亿元) [8][9] - 2024年地产业务完成投资额2674亿元(同比下降12.6%),投资回款3510亿元(同比下降0.8%),投资收支比131.3% [8] -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5.67%,较2023年末略有下降 [2] 战略布局与优势 - 公司通过中海地产(高端改善型项目)和"中建八子"(区域深耕)实施差异化布局,全产业链协同降低成本 [7] - 地产业务计划形成住宅开发为主、商业运营为辅、康养等新兴业务补充的格局,并聚焦城市更新等领域 [8] - 2024年期末土地储备7718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105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3%),竣工面积163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7%) [5]
中国建筑20250603
2025-06-04 09:50
纪要涉及的公司 中国建筑[1][2][3]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新签订单增长情况**:今年前四个月新签订单实现约 3%正增长,得益于基础设施订单显著增速,基础设施订单增速达 24%,较去年全年的 22%有所加快,主要来自能源类和水务环保类工程,同比增速均超 40%,反映国家低碳转型政策和业主方需求向好,且房建精细化管理模式平移至新兴基建领域保障了订单[3] - **基建行业竞争优势**:具有精细化管理优势、高层对接顺畅、在新兴基建领域形成完善解决方案、人员和市场开拓聚焦集中等优势,还积极发展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业务,成立专班和实体化运作企业提升竞争力,城市更新新建合同每年约上千亿[4][5][10] - **化债措施**:将应收账款纳入政府台账,通过低息换高息或置换期限等方式帮助地方政府腾出资源支持建筑企业订单,改善现金流和回款[6] - **房屋建筑订单情况**:今年前四个月房屋建筑订单下降 4.8%,去年全年下降 1.4%,加速下滑因房地产市场需求不振和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动机不足,如工业厂房和住宅类房建增速下滑;公司通过“两优两重”策略筛选项目,借助城市更新需求增加保持房建市场平稳[7] - **工业厂房订单情况**:去年工业厂房订单金额 7216 亿元,超过住宅 5732 亿元,实现 16%正增长,是房屋建筑订单最大贡献者;今年前四个月需求下滑,拖累建筑业,公司努力维持现有订单规模[8][9] - **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业务**:持续巩固市场竞争优势,涵盖多方面业务,成立专班和实体化运作企业,具备多项优势提升竞争力,城市更新新建合同每年约上千亿[10] - **保障性住房订单**:波动较大,与政府方沟通时通常作为城市更新一环或附属业务,近两年接近 1200 亿,占房建比重约 5%,整体占比稳定[11][12] - **数据中心业务**:属于工业厂房一部分,重大项目显示需求增长,对工业厂房需求有显著影响[13] - **钢结构业务**:由中建科工开展,体量规模稳定,运用德国技术生产,机器人应用广泛,保持高质量发展策略,未来装配钢结构业务将继续高质量发展[14] - **减值情况**:去年减值规模 200 亿,因应收账款债权规模扩大及账龄延长;今年预计应收账款减值准备约 50 亿,部分债权人信用风险变化导致单项认定法计提减值准备约 10 亿,公司强化风险防控维护资产安全和股东权益[14] - **市值管理措施**:从分红、控股股东增持、考虑其他市值管理工具三方面入手,承诺每股派息金额平稳,稳定股息率至少 4.5%以上,控股股东第七轮增持延续,综合考虑回购等工具并做好前期研究准备[16] - **对公募基金配置影响**:高股息率和 0.5 倍 PB 估值有吸引力,建筑行业整体配置约 0.4%,标配为 2 个点,是沪深 300 中最低配行业,若增加建筑行业配置,中国建筑价值重估机会值得关注[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按整体板块进行集体减值判断,不按 NVP 模式拆分[15] - 今年宏观经济和建筑行业对公司财务报表影响显著,公司加大低效无效资产清理,加强经营性现金流管理,通过缩表等措施应对挑战,应收账款预计增幅与去年相当[15]
中国建筑Q1营收、利润微增,境外合同增长1.5倍|财报见闻
华尔街见闻· 2025-04-28 21:07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在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下,通过基建业务强劲增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实现2025年一季度营收与利润稳步增长,业务结构优化,境外业务与新产业成增长亮点 [1] 财务表现 - 营收5553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179.6亿元,同比增长0.6%;归母净利润150.1亿元,同比增长0.6%;基本每股收益0.36元,同比增长2.9% [1] - 利润总额229.18亿元,同比增长0.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148.5亿元,同比增长0.8%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58.52亿元,上年同期为-965.95亿元 [3] - 稀释每股收益0.36元,同比增长2.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18%,较上年减少0.2个百分点;归属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11.33元,同比增长8.73% [5] - 总资产32616.05亿元,同比增长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4772.52亿元,同比增长3.3% [5] 业务结构优化 订单结构 - 一季度新签合同额达12702亿元,同比增长6.9% [6] - 基建业务新签合同额4206亿元,同比大增40%,其中能源工程增长96.6%,市政工程增长44.4%,水务及环保增长31.2% [1][6] - 房建业务新签合同额7799亿元,同比微降3.3%,其中工业厂房增长7.5%,保障性住房增长43.8%,教育设施增长27.5% [1][6] 营收毛利 - 房屋建筑业务营收3649亿元,同比下降0.2%,毛利222.3亿元 [8] - 基础设施业务营收1283亿元,同比增长0.5%,毛利104.2亿元 [8] - 勘察设计业务营收23亿元,同比下降11.3%,毛利2亿元 [8] 地产业务表现 - 营收537亿元,同比增长15.5%;毛利90.6亿元,同比增长1.5% [1][6] - 合约销售额665亿元,同比下降14.5%;合约销售面积2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4% [6] - 新增土地储备195万平方米,全部位于一二线及省会城市,截至一季度末土地储备总量为7625万平方米 [1][6] 业务新亮点 境外业务 - 新签合同额674亿元,同比增长1.5倍;营收239亿元,同比增长8.5%;毛利11.8亿元,同比增长8.8% [9] - 在中东、东南亚等区域订单快速增长 [9] 战略性新兴产业 - 营收453亿元,同比增长34.2%,已占总营收8.2% [1][9]